加州花坊的博客

愛神愛人,有喜樂,有盼望,活得有滋有味,過的是精彩人生。
個人資料
加州花坊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奔跑人生——生於中國獻身中國的奧運冠軍 (圖)--轉載自活水網站

(2008-08-03 08:34:02) 下一個

奔跑人生——生於中國獻身中國的奧運冠軍

作者:(英)約翰·W· 凱迪 John W. Keddie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最近一本奧運冠軍埃裏克•利迪爾最權威的體育傳記在中國出版。本書全名是《奔跑人生——生於中國獻身中國的英國奧運冠軍》,是一本由《烈火戰車》電影顧問執筆的力作,據說:“我們在《烈火戰車》中看到的是凱迪心目中的利迪爾”。本書致力於探討運動和信仰的關係,激勵讀者更愛上帝,更愛運動。本書中英文版將放置在奧運村英國代表團。

據悉與眾多利迪爾的傳記相比,本書側重於利迪爾的體育生涯,體現基督教信仰與體育的關係。是“一本適於奧運之年傳福音的書籍”。

埃裏克•利迪爾,1902年出生於中國天津,1921-1925年,在英國愛丁堡大學讀書期間成為田徑比賽和橄欖球運動的國際級運動員。1924年,在第八屆巴黎奧運會上,利迪爾出於信仰的緣故放棄極有希望奪冠的100米比賽,因而以“星期日不跑步的人”而聞名於世。在這次比賽中他奪得男子400米金牌並創造世界紀錄。第二年,出於對中國的熱愛,他回到了天津,繼而在農村服侍中國農民,並於1932年被按立為牧師。二戰爆發後的1943年,利迪爾被日本人關入設在山東濰坊的“外國僑民集中營”,1945年因病逝世於集中營。

本書作者約翰•W. 凱迪是一位英國體育統計學家,也是埃裏克•利迪爾的研究專家,1981年,英國拍攝以利迪爾為原型人物的電影《烈火戰車》時,凱迪是該劇組的顧問,該片後來獲得最佳音樂,最佳劇本、最佳服裝、最佳影片四項奧斯卡大獎。本書是迄今為止最新、最翔實的埃裏克•利迪爾的體育傳記,收納利迪爾的珍貴曆史照片70餘幅以及利迪爾所有的運動紀錄。

【《奔跑人生》目錄】

1.邂逅埃裏克•利迪爾 我與埃裏克•利迪爾?

2.這是完全的降服 以劇終為序幕?

3. 一個基督徒運動員的成長 早年的影響?

4. 前程遠大 1921年,田徑場上?

5. 錦上添花 一個橄欖球國際選手(1921/1922)?

6. 更為輝煌的賽跑 1922年,田徑賽季?

7. 又一個橄欖球賽季 得分機器(19221923)?

8. 開始彰顯實力 1923年,田徑賽季?

9. 登頂 奧林匹克年?

10. 星期五先生 1924年,巴黎?

11. 凱旋而歸 奧運之後?

12. 最後的賽季 連勝?

13. 福音工作 運動不是生命的全部?

14. 退役後的生活 中學教師?

15. 集中營 最後的日子?

16. 鞠躬盡瘁 紀念埃裏克•利迪爾?

傳記參考書目?

附錄?

1.不僅僅是一個運動員?

2.19211925年埃裏克•利迪爾的田徑比賽紀錄?

3.1880-1930年蘇格蘭單圈賽跑選手運動紀錄?

【讀書筆記】

拷問當代的體育文化與體育精神

——讀《奔跑人生:生在中國、獻身中國的英國奧運冠軍》

推演體育的原義,首先是為了健康,其次是為了娛樂,再次則是為了因著參與得著友誼和精神激勵。然而當代人的體育精神與體育文化,已日益被體育比賽與體育明星所主導,這二者又日益被利益趨動的商業因素所操控,已經異化和偶像化,失去體育的原意與健康的內涵。

這種異化和偶像化,在當今中國,尤其因著不透明的運作機製、被賦予代表民族複興和愛國象征的重壓,加上媒體宣傳的推波助瀾,顯得更加突出。

一方麵,興奮劑、“假哨”、“假球”、“假摔”、“內定冠軍”等等各種怪現象 ;一方麵,伴隨各種大賽金牌累年上升而歡呼的,卻是學生體質、青年體質、軍人體質 、公眾體質節節下滑 的悲哀。人們日益崇拜極少數“贏家通吃”型的姚明、喬丹式人物天文數字般的收入與蓋頂的輝煌,卻不見大多數運動員“身體潛能被惡意挖掘”(足球名帥金誌揚語) 而落下嚴重傷殘與病變,甚且其中許多人退役後窮困無他技以謀生 。從運動員到體育管理機構,到整個大眾的體育文化精神,是變得更健康了呢?抑或是危機日深?

這種景況下,反倒是《奔跑人生》(華夏出版社2008年4月版)所介紹的,84年前的一位生在中國、獻身中國、最後死在中國的蘇格蘭奧運冠軍,埃裏克•利迪爾(Eric Liddell,1902-1945),以其短促而精彩、英勇並健全的一生,讓人們可以在一種狂熱而虛迷的氛圍中,冷靜思考一下,究竟什麽是健全的體育精神?什麽是健全的人生?

埃裏克•利迪爾出生於一對英國宣教士的家庭,有著出色的運動天賦——大概不亞於當選政協委員的劉翔。他品學兼優,從來沒有把運動與比賽,放在大學學業與信仰之上。他本是一個業餘的運動員,卻被公認為最有實力奪取1924年奧運會200米冠軍。然而因著那場比賽被安排在禮拜天——對一個敬虔的基督徒而言,禮拜天是專門分別出來敬拜上帝與享受安息的日子——他寧可放棄即將到手的金牌與巨大榮譽。當時的桑德斯男爵說:“在世界麵前,他公開持守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立場,世界為此而對他致以敬意。有一個人,不滿足於躲在‘隻做這麽一次’或‘入鄉隨俗’的遁詞後麵,在這個道德淪喪的時代,的確很了不起。” 隊友出於惋惜,把400米比賽的機會讓給他,雖然他並不善長此項比賽,卻仍然一舉奪冠,並保持世界記錄30多年。

麵對得奧運冠軍後的巨大榮譽與錦繡前程,他出於信仰與對中國人民的愛,毅然舍棄一切榮華,連坐12天火車,回到炮火連天幾無安身之所的中國,默默地作一個中學教師,成為了許多中國人的祝福,其中包括他冒死救下的兩位抗日戰士。被日寇抓到集中營後,他又成為一同被困的各反法西斯國家人民的祝福,給大家帶來樂趣、安慰和希望。作為世界知名的人物,他被列為最早交換的戰俘之一,據說是邱吉爾親自點名要的人,但他又把生的機會優先讓給了別人 ,結果在最終勝利的前夕,因病與所受的折磨,死在集中營中。消息傳出,舉世紀念。

“他雖然死了,卻仍舊說話” 。《愛丁堡大學運動員俱樂部故事集》曾評論說,“沒有一位運動員像利迪爾那樣對全世界的人產生過那麽大的影響。”他傳奇的一生被拍成電影《烈火戰車》,榮獲三項奧斯卡大獎,至今為體育類題材影片之冠。其同名主題曲更是風靡世界,知名度甚至在電影之上。

2007年,英國奧林匹克委員會首席執行官、2008英國奧林匹克代表團團長賽蒙•克雷格先生,曾專程冒雨前往山東,在埃裏克•利迪爾紀念碑前,深切悼念這位生在中國死在中國的英國民族英雄。

北京奧組委新聞宣傳部副部長、奧運宣講團團長徐達,也曾向媒體介紹了利迪爾與中國結下的友好情誼 。許多媒體也廣泛報道過利迪爾在中國留下的英勇和感人事跡。

對比那些為了“獲勝”而不惜以種種方式違背誠實、公正、健康原則的人,正如同為奧運冠軍(第22屆、23屆1500米冠軍)、獲“世界最佳運動員”稱號的Sebastian Coe為該書所作的序言所說的,“利迪爾那場著名勝利已成了現代運動史和現代運動成就中不朽的一刻。埃裏克•利迪爾把看似山窮水盡的處境轉化成了一次人類靈性的巨大勝利,在電影《烈火戰車》中所刻畫的這一形象多年來鼓舞了很多背景迥異的人,強調了同樣不朽的運動精神:永不放棄——在運動場內場外俱都如此。在這個時代,我們的年輕人需要更多英雄和榜樣的激勵,埃裏克•利迪爾的傳記,不僅領我們至體育的要義,更引我們入生命的核心。在2008北京奧運會這一年中,這本關於他的新書將會特別引起反響,有助於鼓勵人們通過運動來促進和平,增進跨國友誼和理解。”

奧運會曆來被認為是促進世界和平的盛會,然而,如果我們內心深處的文化理念與精神世界不健康的話,真正的和平會到來嗎?

體育的進步,尤其是奧運金牌的獲得,盛大賽事的舉行,常常被認為民族複興的標誌,然而,如果我們的體育文化和體育精神不具有真正的健全與內在的強大,真正的複興與光榮會到來嗎?

微言

2008-5-15

書評:奧運金牌與不朽冠冕——讀奧運冠軍埃裏克傳記《直奔金牌》(石衡潭)】

北京奧運會比賽在即,奧組委全力以赴,運動員摩拳擦掌,誌願者整裝待命,老百姓翹首以待,可是奧運是什麽呢?奧運精神又是什麽呢?還有比奧運奪冠更崇高的目標嗎?還有比奧運精神更偉大的精神嗎?這樣一些問題恐怕我們還沒有來得及想或者還沒有想明白。而這部奧運冠軍埃裏克的傳記《直奔金牌》也許可以幫助我們思考這些問題。

埃裏克•利迪爾是英國傳教士的兒子,在專門為傳教士子弟設立的愛爾生學院學習時,他和胞兄羅伯特就表現出了卓越的短跑天賦,他們常常在校園的各種跑步比賽中爭相奪冠。愛爾生學院培養了他“遵守比賽規則”的運動精神,不隻是表麵上正大光明地參加比賽,而且是在比賽中具體地表現出正直、公義、公平和容忍。埃裏克一生津津樂道這樣一個發生在賽場上的故事:在一場國際的跨欄賽上,一位領先的參賽者撞倒了一個欄架,另一名跑在他後麵內圈跑道的運動員本來可以撈個便宜,趁機衝過留下的缺口,但是他卻突然轉向一邊,越過一個欄架,然後再轉回內圈跑道。這個運動員雖然沒有贏得冠軍,卻給埃裏克和許多觀眾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埃裏克也是這樣要求和期許自己。在比賽中,他盡量做到和藹可親,關心他人。在橄欖球賽場上,不論勝負如何,他都在賽後與對手親切握手;在田徑比賽中,他給衣著不多的對手遞上衣服,給無人搭理的選手帶去安慰。這些細小的行為使他贏得許多運動員的尊敬。

在激烈競技的賽場上,他更表現出了頑強與堅忍。在“三國國際競賽”的400米比賽中,英格蘭選手季理斯撞倒了埃裏克,這使得他落後其他選手足足18米,得到裁判員繼續比賽的示意後,他奮力追奔,不斷縮短與領先選手之間的距離,在最後40米的時候,他像脫韁的野馬一般仰頭狂奔,終於比季理斯領先兩米衝刺終點線。這樣不可思議的一幕令在場的所有觀眾驚歎不已,終身難忘。在1924年的巴黎奧運會的400米比賽中,埃裏克以百米衝刺的速度一路狂奔,領先世界紀錄創造者費奇5米衝過終點線,創造了47秒6的世界紀錄,獲得了冠軍。在這屆奧運會上,他還獲得了200米的銅牌。

埃裏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冠軍,他也有著無與倫比的運動天賦,但是他卻沒有把賽跑當作人生的一切,更沒有把它當作奮鬥的最高目標。當比賽與他的信仰原則相衝突的時候,他寧可放棄比賽,也不願損害信仰。他本來的長項是在100米,他完全具有奪冠的實力,甚至是當時奪冠呼聲最高的選手,可是因為比賽安排在星期天——這個應當敬拜上帝和安息在上帝麵前的日子,他就毅然放棄了比賽,他還因同樣的原因放棄了4×100米和4×400米的接力賽,使英國隊未能奪冠。在做出這一重大選擇的時候,他不是傲慢地說“我拒絕!”,也不是頑固地說“我不願意!”,而是誠心誠意地說:“我不能!”因為在他的心目中,個人榮譽也好,國家榮譽也罷,都不能置於神聖的信仰之上。為了信仰的緣故,他甘願冒天下之大不韙,放棄那唾手可得的金牌。

埃裏克這樣做,並非一種貿然的決定,而是他長期持守的信仰使然。他每天都堅持讀經、禱告,與上帝親近;就是在繁忙比賽的間隙,他也到處講道、傳福音,他要通過在田徑賽場上的出色表現來見證上帝的榮耀,也用上帝所賜予的能力來承擔上帝托付的更大責任。在他的運動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他加入湯普遜團契,成為一名年輕的布道家。“他們兩個人對這世代的青年人所發出的挑戰,足以呼召人們立誓忠誠於耶穌基督,並投注自己的一切來服侍上帝的國度。”在奪得舉世矚目的奧運冠軍之後,處於巔峰狀態的他還毅然做出一個偉大的決定——獻身於去中國的宣教事業。

1925年,他離開了鮮花與掌聲、舒適與安寧,來到了當時貧窮落後、動亂不已的中國。他在天津新學書院擔任科學課的一名普通教師,帶領學生晨禱,做主日學老師,還做巡回布道以及許許多多的瑣事,包括接待來往人員、幫中國人找工作等。事無巨細,他都任勞任怨,不予推辭。在事奉中,他也認識了加拿大宣教士麥肯齊的女兒芙蘿,後來,芙蘿成為了他的妻子和誌同道合的同工。1930年,埃裏克正式加入倫敦會,成為一名宣教士;1932年,他在蘇格蘭被按立為牧師,並很快回中國繼續開展事工。埃裏克夫婦對學生、朋友充滿愛心,他們的家門總是向這些人敞開,學生們也常常來到他家居住。1937年11月,在抗日戰爭中的危急關頭,埃裏克、羅伯特兄弟毅然前往戰火中的蕭張縣,支援在那裏孤軍奮戰的宣教士羅蘭茲。他們與鄉下的老百姓休戚與共,也把福音帶給這些在苦難中的人們。“正是當地教會的複興,才使得這個地方變得生氣蓬勃。”“那天晚上,僅一公裏之遙,密集的槍彈聲朝挖掘公路之人的方向發射,但在壑丘(譯音)這個地方,我們還是聚在一起禱告、讚美、感恩,思考如何貢獻一己之力來營造更美的世界。這對新人的新婚之夜是在槍炮聲中度過的,但他們的心中有愛和喜樂。”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後,日本向英美宣戰,宣教士們的日子更加艱難了,埃裏克所在的天津新學書院被關閉,宣教士的工作被迫停止,埃裏克便利用這段時間寫作,他於1942年初出版了《每日禱告手冊》(prayers for Daily Use),後來又撰寫了《門徒訓練手冊》(Descipleship)。1943年,埃裏克與許多英美僑民被關進了濰坊集中營。即使在集中營中,他也堅持讀經、禱告、讚美、講道;他的禱告不隻是為自己和同胞,也為那些看守他們的士兵;他樂觀的精神給集中營中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帶來勇氣與歡樂。在1944年10月25日給家人的信中他寫到:“冬天的比賽,孩子們的晚間俱樂部,宗教活動。一直在忙,記念你們每個人,在這特別的晚上獻上我特別的愛。”1945年2月21日,埃裏克在集中營中因腦瘤猝然去世。

這本書不僅敘述了埃裏克個人的故事,還真實地描述了宣教士生活的艱難,特別寫到了他們常常不得不忍受的與親人的離別之苦。埃裏克與羅伯特的青少年時期在蘇格蘭度過,而他們的父母卻在中國的宣教工場勞碌奔波;他們兄弟倆來到中國服侍後,本來他們一家可以團聚了,可不久,他們的父親又因病不得不回國治療直至去世。羅伯特、麗雅夫婦來中國宣教時,他們的女兒才7歲,而當他們再次見到女兒時,她已經13歲了。後來,羅伯特因兒子重病,最終不得不選擇離開他心所係的中國土地。埃裏克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的妻子芙蘿也帶著三個女兒回了加拿大,在埃裏克去世兩個月之後,她才知道自己朝思夜想的丈夫已經不在人間……

埃裏克是一位蘇格蘭的奧運冠軍,更是中國人民的朋友,他生於中國,他為中國奔走,最後,他也長眠在中國的土地上。為什麽?為什麽他舍棄奧運冠軍的錦繡前程,而選擇苦難深重的中國並與這裏的人們一同受難。也許,他講道時經常引用的這些話語可以幫助我們揭開這一謎底:

運動是很美好的事情,而最美妙的一部分,不是取得超人般的成就,而在於它所表現的精神——拿掉那種精神,它就是死的!

聖靈之於基督徒的生命,就像運動精神之於運動,而且更加豐富。

願主向我吹氣,

使我充滿愛心,

使我能愛我主所愛,行主所要我行。

朋友,2008年奧運會就要拉開帷幕了,我們是直奔奧運金牌還是更看重那永恒不朽的冠冕呢?在回答這一問題之前,請思索埃裏克那奇特而又平凡的一生。




【關於奧運英雄利迪爾的一些主要報道】

1.奧運冠軍長眠濰坊集中營 英國奧委會CEO悼念民族英雄,中國新聞網2007年8月21日 15點21分,

http://www.jsyrart.com/News/2007821/olympic/757952825600.html

2.北京奧組委津門巡講 英短跑冠軍利德爾生在天津,今晚報,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7/04/22/001628796.shtml

3.利迪爾的啟示,2007年1月8日《光明日報》 作者羅京生,

http://www.gmw.cn/content/2007-01/12/content_533266.htm

4.2007-1-3中央5台放的奧運冠軍利迪爾的故事

5.虔誠的拒絕,南方周末   2007-09-06■西書拾零□薛憶溈

6.來華被日軍關進集中營 英國奧運冠軍長眠中國

7.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7-12/28/content_7328681.htm ,2007年12月28日 11:03:16  來源:環球時報 新華網

8.利迪爾的最後20年獻給中國,競報,

http://www.thefirst.cn/90/2008-01-31/181824.htm

9.利迪爾 將奧運精神帶到戰場,北青網 - 中學時事報:(07/10/23 23:59)http://zxss.ynet.com/article.jsp?oid=24964317

10.奧運冠軍天津當教員 曾參與設計民園體育場,北方網—每日新報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7/08/17/001827947_02.shtml

11.埃裏克•利迪爾 會飛翔的蘇格蘭人,北青網 - 北京青年報 (06/07/04

http://bjyouth.ynet.com/article.jsp?oid=10696069&pageno=2

12.奧運故事會:脫下跑鞋把書教 賽場內外皆英豪,2008年2月8日 16點23分 來源:搜狐奧運

13.英國奧運冠軍的中國教師夢——埃裏克•利迪爾的人生價值取向,<體育文化導刊 >>2007年11期,王韶峰 , 田雨普,

14.奧運“飛人”生在天津 奪冠之後走上津門講台(圖),來源:每日新報 編輯:楊明軍,http://www.022net.com/2007/8-17/425234272960582-3.html

15.自由高貴的戰車,張力,中國民航報,http://www.caacnews.com.cn/2007journal/c21/7c2151.asp

16.同一個世界(15)——你不知道的奧運傳奇,2007年11月22日 深圳商報http://paper.sznews.com/szsb/20071122/ca2834247.htm

17.世界飛人(長篇連載),《天津日報》專副刊-小說連載-第16版-2000.8.,http://past.tianjindaily.com.cn/docroot/200008/02/km02/02163601.htm

18.《地圖》2006年第1期摘錄:李愛銳:奧運冠軍,投身教育

19.奧運短跑傳奇人物利德爾:一輛燃燒的烈火戰車,齊魯晚報,http://2008.sohu.com/20080302/n255462648.shtml

20.《假日100天》B 時尚-人文-第6版,天津人奧運冠軍李愛銳

21.【天津衛視《12點報道》】近代中國看天津係列節目:中國唯一獲得奧運會田徑冠軍的外籍僑民——出生在天津的埃裏克•利迪爾。2007年12月26日16:20,

http://tv.sohu.com/20071226/n254316800.shtml

22.蘇格蘭奧運冠軍的中國傳奇,周 怡,《記者觀察》 2008年第01期

23.長眠濰坊的英國奧運冠軍,207-08-22 08:04:00 作者:□本報記者 楊國勝,大眾日報,http://dzrb.dzwww.com/dazk/ws/200708/t20070822_2432892.htm

24.埃裏克•利迪爾,向體育界的白求恩致敬!_網易論壇

25.奧運冠軍利迪爾為何死在中國?

http://www.thefirst.cn/900tian/90006_2_27_15.htm

26.信仰造就的英雄——利迪爾

http://www.artblog.cn/U/hoperainbow/archives/2007/36301.html

27.世界和平與埃立克•利迪爾

http://chinese.usembassy-china.org.cn/081705ed.html

28.曾被日軍關進集中營 英國奧運冠軍長眠中國

http://cn.chinareviewnews.com/doc/1005/2/9/6/100529644.html?coluid=23&kindid=296&docid=100529644&mdate=1229102346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GoodnewsOnline 回複 悄悄話 ──首個中國出生的奧運英雄


1924年,在巴黎奧運會中,年僅23歲的英國選手李愛銳(Eric Liddell)輕而易舉地摘下了400米金牌,打破了世界紀錄。在奧運埸上奪金是人生最光輝不過的事,但令人驚訝的是,他沒有戀棧名利,毫不猶疑地放棄了再踏進奧運場的機會,毅然回到自己的出生地、當年仍貧窮落後的中國,跑人生的另一賽程┅┅李愛銳的奧運摘冠事跡曾被改編成奧斯卡得獎名片《烈火戰車》,撼動千萬心靈,「真證傳播」於8月6日北京奧運進行期間,推出了籌備多時的紀錄片《奧運英雄在中國》DVD,並以此紀錄片續述李愛銳回到中國的種種遭遇,讓人體驗到他對人無條件的愛、對上帝無保留的盡忠!
·按此索取《奧運英雄在中國》DVD


www.gnci.org.hk
www.ericliddell.tv
livlaflov 回複 悄悄話 當年的集中營,就是今天的濰坊二中,我的母校。學校操場旁,有利迪爾的墓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