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雖然那時候是文革時期,毛老人家在山外發出指示要破四舊,立四新。可是這兒是山高皇帝遠,老鄉們才不管那一套。 前邊提到的我們的婚禮大概是老鄉看到的最簡單的婚禮了,他們算是嚐了嚐新式的婚禮是什麽樣的滋味。
老鄉看著是省錢,他們絕不會那麽幹。當地習俗一定要媒婆來提了親,定了價,送了彩禮,定下日子,然後就等大婚的日子了。不管你娶的是便宜的傻子還是昂貴的漂亮姐,婚禮一定要辦得體麵。到了結婚那天可熱鬧了,大夥兒擠在村口,等著送親的人出現。來送親的總是趕著個馬車,新娘子由哥哥,長輩中的全福人(就是兒孫都有的有福的女長輩),和媒人陪著到夫家來。我記不得許多,隻記得沿途經過的井,都要拿棉被蓋上,這實在鬧不明白,是不是怕新媳婦跳井呀?當然新娘一到家門口就要放鞭炮,然後拜天地,接著婚宴開始,院子裏擺席。
晚上的鬧洞房則是不可免的,大冷的天把窗戶紙舔破了,那冷風吹進來滋味也不是好受的, 還要讓人能偷到東西又別偷太多。第二天是回門的日子,就是女兒女婿要回老丈人家去拜見他們,當然宴席也是不可少的。我前邊寫過買賣婚姻,這裏就不多說了。
說起葬禮,我們可更是吃驚,那完全是地地道道的四舊。家裏死了人,他們都會做白色的衣服穿上。鞋也用白布蓋上,後邊留一條,如果是黑色說明是子侄輩的, 如果是紅布表示是孫輩的。和內地人不同的是女人們會披上一條一丈多長的白布,後邊垂到地上,腰間紮著麻繩,上邊餘下的部分在頭上和臉前折疊數次,把臉全擋住,她們就會跪在棺材邊守靈,邊守靈邊在那兒號啕大哭,數算著逝者生前的好處,聽著聲音很慘,其實沒有眼淚的也大有人在,那蓋頭的好處就是如此。
出殯時,當然要請一個嗩呐班子來吹喪,那嗩呐吹得那個慘,通常是小寡婦上墳之類的曲子,說實在的,我當時想這要是在山外早就被抓出來批判了,老百姓隻認他們自己的禮,沒人認為是錯的,本來也沒錯。 出殯那天,女人坐在大車上棺材旁,男人們在地上走,長子拿著根哭喪棒緊跟在棺材後邊,其他男的打著幡跟在他後邊,邊走,邊哭,邊撒紙錢。到了墓地把棺材埋了,燒紙,長子把那哭喪棒插在墳前,通常用楊樹棍子做哭喪棒,因為它容易生根,如果趕上有雨水的時候,就會很快生根,慢慢長成樹。我那年去的時候,沿途山是光禿禿的一片黃,但是偶爾你會看到一棵或幾棵綠樹,人家告訴我那一定是誰家的墳地,那樹人們就叫他墳樹,這是他們僅有的種樹的習慣。
葬禮完畢,一定要回家擺宴席,請親朋好友大吃一頓。 無論婚喪大事擺席,一定要有炸黃米年糕和扣肉,他們很會做。可是不管什麽宴席,老鄉們總炒好多很鹹的的豆,我問為什麽?他們悄悄告訴我,來參加婚禮的孩子們會搶著吃,吃了要喝水,喝水會脹肚,筵席正式開始時,他們已經吃不下多少飯了,這樣省錢。我記得最清楚的另一件事,就是每次宴席上都吵架,總是因為長輩搶著要坐在首席,那些姑奶奶,舅姥爺的爭來爭去,吵得臉紅脖子粗,鬧得很不高興,沒有一次例外過,所以我心想幹脆來個要飯的坐到上座倒好了。外邊當官的為權爭鬥,山裏的小人物為麵子打仗,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