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57)
2008 (93)
2009 (141)
2010 (135)
2011 (179)
2012 (132)
2013 (226)
2014 (606)
2015 (260)
2016 (131)
2017 (72)
2020 (101)
2021 (159)
2022 (157)
2025 (1)
想不出用什麽題目,但看了一位過客的網頁,說他讀了一篇文章的名字叫:"再窮,也要和富人站在一起"。講“人以類聚,你的群體決定了你的思維方式~, 並舉例說作者到山區問孩子將來的理想,有的說上大學,有的說掙錢回家娶媳婦~作者又到北京問相同的問題,回答卻是成為**大亨,上月球,辦**集團..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自己所在的環境決定了自身的價值觀和人文觀~意識形態有著很大的決定性~
又看到一則關於蓋孜的億元未來豪宅的消息。1.豪宅的大門設有氣象感知器電腦,可根據各項氣象指標,控製室內的溫度和通風的情況。 2.會議室智能化程度最高,蓋茨在這裏隨時可以召開網絡視頻會議。 3.室內所有的照明、溫濕度、音響、防盜等係統都可以根據需要通過電腦進行調節。4.地板中的傳感器能在15厘米內跟蹤到人的足跡,在感應到人來時會自動打開照明係統,在離去時自動關閉。5.廁所安裝了一套檢查身體的電腦係統,如發現異常,電腦會立即發出警報。 6.“未來之屋”內有一棵百年老樹,先進的傳感器能根據老樹的需水情況,實現及時、全自動澆灌。
我就想起大漢溝的衣食住行。我所受的意識形態的教育在我到了大漢溝以後全變了。那個村的價值觀我前麵已提過,我在他們眼裏,因沒要彩禮而一錢不值。在那個年月,你幹一天最多掙十個工分,一個工分才幾分錢,一個人一年口糧錢¥45,掙回全家一年的口糧錢就是最大的願望。養幾個雞生的蛋全換了火柴,燈油。一年到頭喝小米粥, 吃蓧麵,窮得用醃酸菜的湯當醋吃,頂多拿油熗一點從野地裏采來的翟麵麵花。過年過節或蓋房子時,吃個黃米麵炸糕。 至於水果,除了野果子,生病了買個梨給病人,吃那個梨核是家裏孩子的享受, 哪兒有什麽吃別的願望。 有個傷心的笑話,一個內蒙人進北京買了根香蕉,吃完說真難吃,別人一看他連皮一起吃了,能怨他們嗎?沒見過。當然對他們來說決不會夢想吃巧克力了。沒人節食,也不為體重煩惱。
做飯要用水,那裏的水是從溝裏挑的,泥沙摻混的渾水泛著黃色。挑一次水從梁上走到梁下,又挑著七八十斤回到梁上, 有的地方我們要挑一裏多路,來回二裏。即使到了城裏,你還得從井邊挑回屋裏,存在大大的水缸裏。要不為什麽我們得要個挑水的兒子哪?我們學生買了明礬放在缸裏可以沉澱髒東西,使水變清,可老鄉就這麽著活一輩子。趙紫陽那時發配在內蒙,到我們鄰縣清水河去視察,我們這三個最窮的縣是過去賀龍的根據地,不用說那些大官沒回這裏看過,當時的縣長也沒回到他當年打遊擊的地方,真正為老鄉謀過福。趙看到解放這麽多年後老鄉還是走很遠山路,用驢馱水吃,他非常生氣,就向中央水電部申請了上百萬元給那裏的老鄉建揚水站。幸運啊,要沒有他哪?說起那裏人用水,做飯了,幹淨的用個碗舀點兒水洗洗手。很少洗臉。那裏的人從不洗澡,長滿虱子,我的第二個房東五奶奶說長虱子好,有錢的人才長哪。到了夏天,女孩子跑到溝底的泡麻的池子裏洗洗頭是奢侈。哪能脫光洗澡?更不會夢想坐在馬桶上邊上廁所邊看書,然後用帶音樂的噴嘴洗澡?就是我們城裏人也沒想過呀。
再說做飯取暖要用燃料。那裏天氣極冷,我們搬到五奶奶家住時,房子的門不合縫,我自己編了個草簾子遮風。睡醒覺被子上呼氣的地方全是冰,再看門板裏的冰霜像冰櫃裏麵那樣。好處是屋裏屋外溫度差不多,一冬天沒生過感冒。當時沒地方買煤,老鄉有牲口可以燒牛糞,羊糞。我們得和大多數人一樣,去摟樹葉或進山砍柴, 山上隻有一種叫圪針子的灌木,有寸長的刺。剁開了輕輕捏著塞進爐灶,使勁拉風箱讓它充分燃燒,晚上在餘火上蓋上樹葉,讓煙走過炕洞,保持溫度。男生們幾乎每三天就要去打一次柴,這種灌木要到深山溝才會有,上坡下坡地找到後,有時還要爬到崖上去砍,每次背著百十斤的柴,從溝底到山頂要爬一小時。連去再回來得一天, 我和朱秀英跟著去過一次, 她還爬到崖上去砍了幾下。 五奶奶有個殘疾兒子叫海亮,在外邊當連長不做硬要回老家,娶不上媳婦,偷女人時讓人家嚇的腿軟了。每次打柴馬家爸爸回來放下柴就去接他,海亮一見他就癱倒在地上,就這樣馬家爸爸幫他背柴幫了一年多直到離開。可是他們呢,一輩子得這樣,太苦了。三十五年了,不知現在是不是也能用上煤氣了?
再說說“行”。以五奶奶為例,一輩子隻到過三個村子,娘家,婆家和女兒的婆家,她一雙小腳隻能騎驢,其他人都是步行,隻有我們和那個小學老師家有自行車。大漢溝全村隻有一匹馬,是大家的寶貝。隻用來拉糞或其他的運輸,也不會隨便讓人坐。那匹馬後來死了,死的時候全村都哭了,窮啊,怎麽辦。
他們那裏穿衣服,一件棉衣春天改成夾衣,秋天再絮上棉花,男人夏天不穿,能省就省,冷了披上羊皮襖,那是現成的,好多人都有兩件皮襖,裏麵一件小的,外麵套件大的,羊皮刮得白白的。冬天到了沒事,男人都會自己搓毛線,織毛襪,織毛衣,都是原色的。孩子生下來做個沙袋擱炕上,濕了翻過來熱炕烘幹。那麽冷的天,男孩子光著腚在炕上爬,說怕上火。衣服鞋子都是自己做的,麻繩自己搓。
可是她們過得很快樂,因為沒見過外麵的世界,他們很滿足。我寫信給大學最好的同學,她回信說你還寫得那麽輕鬆,真是知足者長樂。說對了,看著他們,我有什麽不知足?我一個月掙45元, 縣長才掙28元。我們吃有白麵,牛、羊肉,雞蛋才四角一斤。我們才在那兒呆了一年多,他們是祖祖輩輩在那裏呀!
當我們住在肯塔基那億萬富翁的馬場時,每次他問我們住的可以不可以?我就想起內蒙,雖然當時暖氣有毛病也冷,但不用去打柴呀,有電熱毯,我有什麽不滿足呢。開頭講的那篇文章叫:"再窮,也要和富人站在一起", 我說“再富,也要和窮人站在一起,你才會快樂,知足。” 我感謝上天賜給我們的福氣。也為那些生活在山溝裏的人祈禱。我隻想知道大漢溝那個地方現在怎麽樣了,環境變了嗎?人也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