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我有一位朋友是一位純種的老美高高大大的一個白種人,長得五官端正,高鼻深目人也不錯。他的名字挺有哲學意味的叫:軟但是胳膊有勁兒(Ryan Armstrong),他娶了一個中國老婆,家裏有兩個孩子。軟對兩個孩子的教育那是特別特別的上心,從小就送到私立學校讀書,從小學開始,每天開車差不多一個小時送孩子到我們這裏的一個有百年曆史的叫弗蘭西斯帕克私立學校讀書,一送就是十多年年那真的是風雨無阻呀。
但是,上大學的時候,兩個孩子都上的是這裏的大公校,UCR 和 UCD, 我們就看著有點兒暈,小半輩子都上私立學校,等長大了,卻去公立學校讀書,好像有點兒怪,但是,人家的想法我們不懂,就是看著好玩兒。
我的女兒,幼兒園上的私立幼兒園(找不到公立幼兒園呀),小學、初中、高中都上的是公立學校,到了上大學的時候,她自己選了一個小的私立學校就去上了。她的這個模式是:私立-->公立-->公立-->公立-->私立。很多我認識的朋友都是這種模式。
也有不少家庭的孩子是:家立-->公立-->公立-->公立-->公立,其實,這種模式占大多數。也是是一種模式。
也有私立-->私立-->私立-->私立-->私立,一直都上私立學校的,那都是特別有錢的人家或者是有錢沒處花的有錢人。
當然,也有 私立-->公立-->私立-->公立-->私立 或者 私立-->私立-->公立-->公立-->公立 或者 私立-->公立-->公立-->私立-->私立的模式。
不同的讀書模式,都是父母給孩子們的選擇,父母認為什麽模式好,就選擇什麽模式。我認識一位朋友的孩子,從小就上私立,要打好基礎,以後去歐洲讀公立大學。
我個人認為,小學、初中、高中,私立學校和公立學校出來的學生,沒有太大的差別。從知識儲備到知識結構,都不會有一個明顯的差別。但是,到了大學,區別就會有一些了。也許我認為的不對,但是,我就是這麽想的。
我本人從來沒有上過私立學校。在中國長大的時候,沒有私立幼兒園,我上小學初中高中,都沒有私立學校,等到上大學了,還是沒有私立的大學。因此,一生都上公立學校。到美國讀書之後,上的也是大公校。一個大學有十幾萬人,那可是絕對的大公校!因此,我對私立學校挺好奇的,不過,現在也過了學習的年齡。
不過我閨女上了私立學校,送給我有她們學校 DHA 的帽子,我戴著也就等於我上了。
在美國上公立學校還是上私立學校其實不是一個問題,想上哪個就上哪個!
《版權公立所有,翻印私立不究》
哈哈牛蒙人。。。
哈佛是私校。。。
留美也同感。。。
我的小學香山慈幼院
因熊希齡存私立名義。。。
我雙百考入一零一中
揚眉劍出鞘劍客校友。。。
想明白人為什麽需要去學校,這一主題。
就不難分配家庭資源或者純個人資源,去就讀自己能讀的學校了。
牛哥的這個觀點很深刻,非常讚同。快樂童年固然重要,但責任感和永不言敗的強大內心才是一個人能獲得真正快樂的源泉。
回複 '清漪園' 的評論 : 我覺得,孩子小的時候的開心都不算開心,那種開心太簡單太單純,上了大學之後的開心或者工作之後的開心和走入社會的開心才是真正的開心!
得找找。
我的是Crimson的,也是買不到的。
哼,爭吃爭喝的,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