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125)
2009 (208)
2010 (205)
2011 (219)
2012 (218)
2013 (191)
2014 (158)
2015 (164)
2016 (199)
2017 (249)
2018 (255)
2019 (255)
2020 (210)
2021 (211)
2022 (161)
2023 (185)
2024 (184)
2025 (1)
最近一段時間,討論或者凡爾賽自己的牛娃大學畢業之後年薪四十萬是一個很熱的話題。一個非常凡爾賽的主題。很多人都把大學畢業之後找一個四十萬年薪的工作當成一個榜樣和一個奮鬥的目標。
已經拿到四十萬年薪的娃,令父母驕傲的不要不要的,正在為四十萬奮鬥的娃娃們給父母帶來了美好的希望和對未來的憧憬。
四十萬年薪對於小年輕們來說,真的不少!尤其是對於新一代的移民的後裔,父母都是掙幾萬人民幣的後代們來說,真的不少。
四十萬年薪基本上可以在美國任意地方住百萬豪宅了。
四十萬年薪可以肆意享受名牌豪車。
四十萬年薪可以在異域他鄉肥馬輕裘錦衣玉食了。
四十萬年薪也可以鼓搗鼓搗,更上一層樓,過另外一種輕奢的生活。
如果四十萬年薪的年薪再找一個四十萬年薪的對象,那麽,八十萬的年薪直接就把娃給送進了高大上的階層,這是一個多麽令人羨慕,令人向往的圖畫呀?
所以,大家都在凡爾賽那離你不遠的四十萬年薪。
我就想了,如果大學一畢業當一個軟件工程師或者AI什麽的工程師,年薪四十萬美刀,那麽,這四十萬年薪娃的老板的年薪應該是多少呢?在一個公司裏不可能隻有一個娃吧?那麽四十萬年薪娃的 Supervisor 的年薪是多少,四十萬年薪娃 Manager 的工資是多少?他們的 Director 的年薪加獎金是多少? 他們的危屁的年薪加股票是多少?他們的西醫歐的年薪加分紅是多少?我覺得,肯定比四十萬的年薪多很多很多很多很多吧?
看了很多的文章,都集中在年薪四十萬,但是沒有人提及四十萬年薪娃的 Supervisor,manager,director, 危屁和西醫歐的年薪,不覺得奇怪嗎?
目光還是放遠一點,四十萬年薪隻不過是一個開始,哈哈哈。
人家都說,日進鬥金,好像可以掙很多錢似的。但是,不要給自己要掙的錢有個限製,鬥金是多少呀?沒多少,盡量多的掙!四十萬年薪很多嗎?一個月也就是三萬多,交了稅也就是一萬多最多兩萬刀,七扣八扣的也就沒有多少了。還是不要給自己的年薪設限,眼光放得更遠一點兒,說不定你家娃比誰掙的錢都多呢。
四十萬年薪,沒啥!
哈哈哈!
《版權年薪所有,翻印四十不究》
專科醫生開始行醫拿四十萬,但如果他的老板是行政老板,不一定比專科醫生拿的多
阿牛,我的學生是正常就業大廠的,以前沒有工作經驗,博士做的東西跟在大廠要做的事也沒有任何關係。這樣的普通員工,大廠的待遇是有章程的,不可能隨機的你22,他40。
跟華為那幾個拿200萬RMB的類似,一畢業就拿40萬的肯定是有大廠特需的技能,或者大廠認為他們有大廠特需的技能。小概率事件!
我的學生,今年一般州大博士畢業,矽穀大廠,年薪22萬美金(沒提股票和年終獎)。
請詳細講講通過複利攢下一百萬。
這個複利是什麽投資?謝謝
"應該是自豪的,我理想的娃就是我不用倒貼40萬",
我也是這樣想的,目前還沒有開始倒貼,希望理想能實現。^_^
Marginal Tax Rate Effective Tax Rate 2021 Tax
Federal 35.00% 27.54% $110,152
FICA 2.35% 4.11% $16,454
State 7.25% (CA) 6.64% $26,567
Local 0% 0% $0
Total Income Taxes 38.29% $150,316
Income After Taxes $240,684
Take-Home Pay $240,684
一年12月,沒一月也就: $20,570
房貸, 汽車,保險一花,真正留到手上的錢也就$5000 - $6000, 想買Yacht? 基本在做夢。
不知道這賬是不是算對了。 年薪40萬,其實和20萬差別不大。
“哈哈哈,他的目標是 818 !”
----嗯。我看看我的記錄,我跟牛哥觀點一致的地方剛剛到9個,差遠了。
多數情況,我是牛哥的啦啦隊長,為牛哥喝彩,鼓掌,加油,符合,靠攏,接近,吹噓,引申,推廣,激勵,刺激,都忘記自己的觀點了。。。
“我的觀點又跟牛哥的觀點一致了,是不?”---我剛剛查對過記錄,發現截至今天,您在88個觀點上和牛哥一致。遙遙領先於我等眾人。
“每個人賺錢的方法都是不同的,無法複製”----英雄,英雌所見略同。
何止賺錢? 啥事都很難複製別人的東西,包括吹牛。因為與每個人背景,人脈,情商,智商,不懈的努力有關。
是。樓主好像從來不吹噓自己賺錢經驗。
可能是秘籍,不可外傳啊。
家內,可能還傳男不傳女呢。
莫不如,牛哥給我們講一下理財的經驗教訓,房產除外,要貼近現實。
股票跌跌跌,基金跌跌跌,物價漲漲漲。
心情跌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