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人生,互助互愛

互相提攜勉勵;為我,為你,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在海外闖出美好的生活和成功的事業奉獻自己的綿力。
個人資料
peterpan166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徐悲鴻傳連載】《吞吐大荒》萬裏雲霄一羽毛(一、鄉土的饋贈)

(2007-01-05 23:29:32) 下一個


《吞吐大荒》 萬裏雲霄一羽毛

一 鄉土的饋贈(1)

(作者:傅寧軍)

    一九三四年,當徐悲鴻走出國門舉辦近代中國畫展,第一次使中國藝術佳作在西方得以整體亮相的時候,人們發現,有一幅中國畫醒目地掛在展館前廳,紙質發黃,筆墨嚴謹,技法也與其他畫不同,畫名曰《鬆蔭課子圖》。

    此畫作者就是徐悲鴻的父親徐達章。他在三十歲時畫的這幅畫,可謂解讀徐悲鴻的範本:鬆樹下的童年悲鴻正襟危坐,目不斜視,誦讀書桌上的一冊書,徐達章手搖鵝毛扇,正在凝神傾聽兒子的朗朗讀書聲。他們身後有一個女孩在探頭嬉笑。徐達章題詩於畫旁:“無才濟世懷慚甚,書畫徒將硯作田。落落襟懷難寫處,光風霽月學糊塗。”

    在眾多歐洲報刊的評介中,柏林《西方日報》注意到了中國這對父子:“畫展中第一幅,是徐悲鴻父親的一張畫,畫他父子二人的像,徐君於此表示他對於父親的孝敬。但這幅畫尚拘守傳統的範圍,兒子的畫是進步多了。徐君的用筆是自由雄肆的,無論在寫景或構圖方麵,他的著色深厚,筆力雄健而有個性。”

    有一天能漂洋過海,伴隨兒子周遊歐洲列國,這當然超出一個私塾先生的期許。這也表達著徐悲鴻成功之際對父親、對故土的眷念。

    一八九五年,徐悲鴻出生於江蘇宜興屺亭鎮徐家老宅。教私塾的徐達章給長子起名徐壽康。平安而健康,一個帶有好運的名字,未能免俗,但很吉祥。

    也就在這一年,甲午海戰慘敗,中國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及遼東割讓給日本,巨額賠款二萬萬兩。進京應試的各地舉人群情激奮,甚至痛哭流涕,廣東南海人康有為與弟子梁啟超聯絡十八省會試舉人一千三百人,上書光緒皇帝,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的救國主張,成為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車上書”。

    太湖之濱的屺亭鎮,與京城相距遙遠。康有為因愛國壯舉而聲名大噪,幾乎無人不曉。徐達章沒料到,日後他的兒子能得到康有為的賞識。

    二○○五年初春的一天,我前往江蘇宜興屺亭鎮,那是徐悲鴻的出生之地。一個世紀前隻有幾十戶人家的小鎮,一個世紀之後在中國分省地圖上仍然找不到蹤影的小鎮,卻因徐悲鴻而載入中國藝術史冊,成為托舉一代名家的搖籃。

    此時,藍天下的油菜花開得正旺,一片一片的金黃燦爛,淡淡飄香,點綴著蜿蜒曲折的塘河堤岸。周圍兩三層樓的一大片新房,烘托著一長溜黑瓦白牆的平房,新中有舊,仿佛留著幾份逝去的記憶,這就是徐悲鴻故居了。

    故居門前是奔瀉不息的塘河。據說屺亭鎮之名來自屺亭橋,昔日石拱橋真有遮風避雨的八角亭。而今塘河拓寬,機帆船卟卟作響,屺亭橋也成了一條通汽車的鋼筋水泥大橋。給我當向導的,是在宜興的徐悲鴻外甥潘公慎,他是徐悲鴻二妹徐愛貞的次子,七十出頭,思路極為清晰,如數家珍地講徐家老宅的布局。這是一個臨河而居的水鄉人家。天井中的閣樓寫有“澹我樓”,照徐達章當年題寫的樣式複原。

    徐悲鴻就在閣樓上呱呱落地,樓下廳堂是徐達章辦的私塾。潘公慎說:“家裏種六畝多田水稻,還種八分地西瓜。其實我外公畫畫、教私塾,比其他人家收入好多了,為什麽還窮?因為子女多,兄弟三個,姐妹三個,加上外公、外婆,八口之家。”

    多子多福,在當時中國農村是普遍的生存觀念。徐家有六個子女,徐悲鴻是長子,次子徐壽安,三子徐壽愷,大女徐愛娥,二女徐愛貞,小女徐靜貞。

    徐悲鴻幸運的是,有個不同凡俗的父親。

    徐達章窩居鄉間,是當地小有名氣的畫師。雖然他沒取功名,詩書畫是一方之絕,據說縣太爺都曾登門拜訪,他躲之不及,頗有陶淵明遺風。清末仍是八股社會,熟讀《四書》、《五經》可以考秀才舉人,畫而優則仕並不容易,畫師隻是一種手藝人。

    在徐悲鴻成名後寫下的長篇“自述”中,父親徐達章的分量很重。他用敬佩的口吻說起他的父親:“生有異秉、穆然而敬、溫然而和、觀察精微、會心造物。”徐悲鴻故居保存著徐達章畫作《陽羨十景》,陽羨是宜興的別稱,徐達章摯愛至深,他的筆墨之酣暢、色彩之豐富、布局之恰當,把宜興山水傳達得如此美妙,著實令人吃驚。

    而徐悲鴻的母親,似乎少有記載。

    後來我在上海拜訪一百零一歲的任佑春老人,她是徐悲鴻的大弟徐壽安的夫人。老人告訴我,徐悲鴻母親姓魯,按當地習俗叫魯氏,是個一生忙碌、樂善好施的農家婦女。她對我說的是宜興話:“徐悲鴻的娘,為人很能幹,她長得個頭不長(高),人胖胖的。她又是小腳,要領大六個小孩是不容易的,真不容易啊。她的心腸好,自己蠻困難的了,但是她還能夠幫助比她更困難的人。”

    我離開上海後,任佑春老人叫她女兒打電話給我:“我媽媽還有一句話沒說,徐悲鴻的娘有一隻眼睛是壞的,那是個好人啊。”

    遺憾的是,徐悲鴻生前自述中沒有母親魯氏的隻言片語。我找不到魯氏的照片,也找不到她的畫像。似乎可以隱約感覺到,徐悲鴻的早期成長中,父親的影響超過了母親,而徐悲鴻不甘作為長子徹底犧牲的叛逆心態,與父母的希望值都是相衝突的。然而識字會畫的父親,讓徐悲鴻感到了改變命運的可能,這是母親做不到的。

《吞吐大荒》 萬裏雲霄一羽毛

一 鄉土的饋贈(2)

    但徐悲鴻很孝順,他成名之後在上海安家,曾把母親魯氏接到上海住,隻是魯氏不習慣樓上樓下的都市生活,又回到屺亭鎮老宅,直至去世。

    一九○一年,徐悲鴻六歲,已經可以搖頭晃腦地背幾句詩文了。清廷推行新政,宣布廢除科舉、興辦學堂。徐達章沒把長子送進新式學堂,而讓他跟自己讀私塾,先習文,後習畫。顯然,徐達章堅信天生我才必有用,要把他的一身“武藝”傳給兒子。

    徐悲鴻的弟媳任佑春向我敘說了許多有關徐悲鴻的趣事:

    “有一次,悲鴻父親對他講,我要出去一趟,誰來找我,叫他留一個名。父親出去後,有個人來了。問悲鴻,你父親呢?悲鴻說,他不在。這個人就走了。等悲鴻父親回來,問他有人來嗎?悲鴻答:有人來的。他姓什麽叫什麽,悲鴻都答不出來。父親就罵他,你這個孩子,一點不懂事。悲鴻笑笑,把手攤開。手心裏畫的人與來訪父親的人一模一樣。

    “悲鴻家隔壁鄰居的老太太死掉了,家人在哭。為什麽哭呢?生前沒有給老太太拍個照片。悲鴻聽見了,他說,不要緊,我來我來。他就畫了一個老太太在河邊洗衣裳。一看悲鴻畫的老太太的樣子,老太太的兒子說,這是我的母親嘛,你怎麽畫出來的呢?悲鴻說,我經常看到她在河邊洗衣服,我看見過她的樣子,我就畫了送過來了。

    “還有一次,悲鴻父親出去,關照悲鴻要好好讀書。他等父親一走,馬上就叫許多學生來讓他畫,將這些學生的麵孔畫成小生、老生。悲鴻叫一個學生看門,當心他父親回來。他父親回來了,這個小孩子回來說,來了,先生來了!大家嚇得不得了。大家臉上都畫著大花臉。悲鴻父親很生氣,我走了,你就這種樣子。回頭一看,悲鴻把這些人畫得真好,小生、老生都畫得很好。

    “悲鴻父親知道自己的兒子有天才。從此以後,就教他畫畫。”

    可見,像天下所有望子成龍的父親一樣,徐達章,這位普通的私塾先生,想讓自己心愛的兒子有一個說得過去的前程,而這幾件小事,最早讓父親看到了兒子潛藏的慧根。徐達章無疑是徐悲鴻的第一個啟蒙老師。

    一九○五年,十歲的徐悲鴻跟著父親走江湖,乘船到附近的鄉鎮。父親畫畫,兒子詩興大發,寫下一首五言絕句:“春水綠彌漫,春山秀色含,一帆風信好,舟過萬重巒。”這詩出自一個少年之口,叫鄉裏鄉親們刮目相看。

    二○○五年三月的一個上午,在南京徐悲鴻侄女徐泳雪家,她拿出不輕易示人的一卷畫軸給我看。上麵是徐悲鴻抄錄的這首十歲詩。徐悲鴻寫道:“先君率我過西至溧陽舟中小詩,忽忽三十餘年 錄此安弟丙子元月 悲鴻”

    時隔三十二年,徐悲鴻之所以偏愛他的十歲詩,記得一字不漏,這是他對於少年生活的一種懷念,也是他給父親交的一篇作業。

    一九一二年,民國元年。辛亥革命推翻中國最後的封建王朝,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宣告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徐悲鴻時年十七歲,雖然剪掉了頭上的辮子,但他消瘦的肩頭卻是沉重的。支撐全家生計的徐達章積勞成疾,病倒在床。徐悲鴻接過了養家的擔子,他到宜興縣初級女子師範、始齊小學、彭城中學應聘國畫教師,都被錄取了。他同時兼職,謀得三份薪水補貼家用。他的一技之長,在徐家最無奈的關頭,又撐起一片天。

    人生的第一個機遇也就出現在這一年。

    當時,傳播新思想的報刊在上海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臨近上海的江南地區得風氣之先,人們手中居然有了報紙。一天,少年徐悲鴻在一份《時事新報》上讀到一則征稿啟事,性情之下,鬥膽給報社寄去一幅新近完成的大作。畫題有趣,描繪了《水滸傳》的一個角色,也是一出鄉村舞台的戲劇畫麵:《時遷偷雞》。

    《時事新報》是中國最早的出版機構商務印書館主辦的。主持人張元濟,清末秀才,一位開創中國出版業的元勳。老先生在一大堆畫作來稿中,偶爾翻到了《時遷偷雞》,覺得這幅畫蠻有趣,畫中的人物仿佛從《水滸傳》跳到了農家的門前,鄉土氣息濃鬱,姿態誇張而鮮活生動,竟然愛不釋手,大筆一揮,給了二等獎。

    這個小小獎項,在徐悲鴻一生諸多榮譽中微不足道,但它卻似殘夜的一道光,點亮了無名者的才華,給了這位鄉村少年征服天下的極大自信。

    盡管民國了,剪了辮子,父母包辦的婚俗並沒變。十七歲的徐悲鴻也訂婚了,對方是一個未曾見麵的農家女。他曾逃離家鄉,徐達章抱病外出尋找,硬把他拽回家完婚。徐悲鴻婚後生有一子,取名劫生,似乎飽含著他的痛苦與憤懣。

    不過,在家境貧寒的徐家看來,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長子能娶上媳婦,善莫大焉。而徐悲鴻的兒子出生,使得徐家有了第一個孫子,傳宗接代有望。徐悲鴻父母做了爺爺奶奶,自然非常滿足。徐達章給孫子改名吉生。

    一個劫生,一個吉生,一字之別,差之千裏。

    對徐悲鴻的第一次婚姻,最了解的莫過於徐悲鴻弟媳任佑春,老人道出當年那對怨偶毫無感情的原因所在:“徐悲鴻十七歲那年,家裏給他娶了一個姓周的老婆,徐悲鴻為什麽嫌她呢?嫌她小腳,不識字,不懂事。”

    徐悲鴻反抗舊式婚姻的嚐試失敗了。而他對父親的不滿,似乎隨著兩年後父親的病逝,一起消散了。徐達章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集大成者,他帶著人生遺憾撒手人寰,惟一安慰就是他的兒子。兒子是父親最好的作品。

    父親教給他的不隻是畫技,還有中國人曆代承傳的道德與人品。盡管他後來求學西方,但他尊奉的私塾教誨,就像他晚年喜歡穿的中式長袍,言談舉止間無處不在,甚至影響到為人處事的基本態度,直至後來的人生軌跡。

    他要帶著父親的靈魂,外出闖蕩。

【徐悲鴻】傑出的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圖)
【徐悲鴻傳連載】《吞吐大荒》序:悲鴻生命
【徐悲鴻傳連載】《吞吐大荒》萬裏雲霄一羽毛(一、鄉土的饋贈)
【徐悲鴻傳連載】《吞吐大荒》萬裏雲霄一羽毛(二、千裏良駒)
【徐悲鴻傳連載】《吞吐大荒》 萬裏雲霄一羽毛 (三、私奔東瀛)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