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人生,互助互愛

互相提攜勉勵;為我,為你,為我們的子孫後代在海外闖出美好的生活和成功的事業奉獻自己的綿力。
個人資料
peterpan1668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美式家教改造中國“小皇帝”:一年後像換了個人(zt )

(2007-01-28 23:44:15) 下一個




文章來源:文學城首頁轉載於(新華網)

按照一項國際學生培訓計劃,來自中國的幾名中學生來美求學,並住在美國人家裏。美國的“臨時家長”采用教育自己孩子的方式來對待中國學生。一年下來,究竟效果如何?負責組織中國中學生“進入美國家庭”項目的琳達女士給記者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名叫龍龍的中國孩子,學習成績名列前茅,並在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屢屢奪冠,是學校重點培養的高材生。可是他生活自理能力很差,甚至早上起床還要父母幫著穿衣服。

  龍龍的母親說,過去他們望子成龍心切,認為隻要孩子學習成績好,父母可以滿足一切要求,所以對孩子是有求必應,就怕孩子受委屈,什麽家務都不讓他幹。令父母不解的是,他們付出越多,孩子越不領情,時常莫名其妙地向父母發脾氣。

  一次,母親發高燒,龍龍一杯水都沒端給母親,甚至連一句關心的話都沒有。龍龍的父母谘詢心理醫生。醫生說,孩子是“人格缺陷”。無奈之下,父母忍痛將孩子送來參加國際學生培訓項目。

  已經接納過幾個中國孩子的帕克對記者說,中國孩子有不少優點是美國孩子應該學習的,比如聰明好學、理解能力強、基礎知識紮實,但他們共同的缺點是動手能力差、缺乏團隊精神、心理承受能力弱等。

  帕克說,龍龍剛到他家時,對幹家務最反感。當其他孩子高高興興地幫廚時,龍龍要麽傻站在一旁,要麽把自己關在屋子裏。一次,帕克讓龍龍把垃圾拿去扔了,龍龍說,“我還沒學會呢”。帕克說,“如果你今天不把垃圾倒了,就別想吃晚飯”。龍龍盡管聞著最喜歡的烤雞腿饞得不行,但就是不屈服。

  帕克全家和龍龍的父母前後方密切配合,又是心理輔導,又是軟硬兼施,龍龍堅持到半夜,終於去倒了垃圾。從那以後,每天倒垃圾成了龍龍的“必修課”。以後他又學會了為自己準備中餐,學習之餘還常常幫廚,參加社區的誌願者活動,獲得了當地頒發的誌願者貢獻獎。

  談起中美兩國家庭教育的最大區別,研究教育學的帕克說,就其所見所聞而言,他感到不少中國父母往往對孩子百依百順,而美國父母一般不溺愛孩子。

  帕克還回憶起自己孩提時一段難忘的經曆。一次,全家去野營。父母為了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和動手能力,要求每個孩子為大家準備不同的東西。帕克負責飲用水,可是因為粗心大意,他少準備了一份。野營途中,他口渴難忍,向父母要水喝,但遭到拒絕,結果愣是一口水沒喝上。帕克說:“因為有了那次教訓,我徹底改變了丟三落四的習慣。我真要感謝我的父母。”

  帕克父母的教育方法是不是太“死板”和“殘忍”了?帕克說,他原來也這麽認為。但父母事後向他解釋了這麽做的幾點考慮:一是有益於培養孩子為他人著想的品質,讓他們明白隻有首先“我為人人”,然後才能“人人為我”的道理;二是讓孩子知道,每個人都要為他的失誤付出代價,並學會從失誤中吸取經驗教訓;三是幫助孩子培養認真嚴謹的作風。

  記者認為,以上中美兩個家庭教育方法的比較,涉及的隻是兩個“點”,不能代表“麵”,更不能就此得出結論說美國家庭教育優於中國,但其中顯然有許多東西值得中國父母認真反思。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