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說人物性格的邏輯性
(2012-12-05 14:27:23)
下一個
人的性格是千差萬別的,每個人也基本是固定的,不會變化太大。林妹妹不會變成薛寶釵,斯嘉麗也不會變成梅蘭妮。小說的作者在寫小說時,會注意用不同的語言,不同的行為來表現不同的人物性格。在某種狀況下,人物表現出的行為,說出的話像他(她), 才讓人有真實感。
看有些小說,總感覺不真實,有一個方麵就是沒有把握好特定人的特定素質。舉例來說,看瓊瑤小說,很多人說的話都是一個調子的,其實用的都是瓊瑤模式的語言。小說中原來非常惡的人,最後轉變成非常有愛的人,說的話也從尖刻到柔情。冷酷的鞭打自己孩子的父親,最後轉化成慈愛的父親;陰謀害人的嬤嬤及其皇後,最後也能說出讓人動容的話。這就是極端的例子。觀眾由於被瓊瑤誇張的喜劇性的描寫感染,是否具有邏輯也不在乎了。此類小說就處於幼稚階段,童話階段,但大多數老百姓是不計較這些的,看了舒服就可以。
但紀實類和嚴肅類的小說出現這種現象就讓人感覺不可信,不舒服了。人物的性格應該是連貫的。一個內向情商不高的人,不會因為感動,突然說出很富有感情的話來。如果他(她)能說出那麽美麗的話,就說明情商不低,或者不羞怯,平常生活會比較有感悟,一些細節會注意,而不會出現那麽多由於情商低而產生的錯誤。 再舉個例子:一個自己有外遇的花花公子老公,早就想著要離婚,會因為發現老婆有外遇,氣急之下,把她殺了麽?完全沒有邏輯性嘛。
有時,真是細節決定一切,當看到小說出現人物不可能說出的話,不可能做出的事時,俺就看不下去了。哪怕情節寫得再吸引人,文筆再優美。
理性與感性並存。俺會被感動,但會分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