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網友建議寫寫大家居住的地方,我非常同意。因為作為旅遊,對一個地方的了解經常是片麵的。而居民對居住地的了解,常為外人所不及。正值西城妹妹挑起版主的擔子,我也上一貼以示支持。:)
匹茲堡 (Pittsburgh) 是賓州西部大城,費城之後居第二。上個世紀初,是鋼鐵重城,當時這裏聚集了世界上最富的人。當時重工業的發展,與交通方便很有關係,三條大河(Ohio, Monongahela and Allegheny Rivers) 在這裏交界,可以從水路(五大湖和河流)運來工業原料:來自明尼蘇達的鐵礦石;賓州中部和俄亥俄州的優質煤;和各地的石灰石。沿河也修建了鐵路。上世紀後期,此地的鋼鐵工業迅速蕭條,進入兩千年,最後一家工廠關閉。而現在美國的粗鐵,都是從第三世界進口的,相當一部分從中國進口。美國隻有不多的精煉合金工廠。
鋼鐵工業造就了一大批如卡內基(Carnegie)那樣的富翁,給這個城市留下了顯示當日輝煌的舊建築,博物館,劇院,城市公園和大學。沿著鐵路和河流,也有廢棄的工廠和倉庫。因為鋼鐵工業的發展,這個城市曾特別從波蘭等國家技術移民,所以市裏有各國特色的居住區。以後我想陸續收集舊教堂,居民區的舊房子,著名的墓地,各色橋梁,博物館(特別是我稱他把藝術政治商業化的Andy Warhol)和有特色的建築。這篇裏是我昨天路過的地方,恰好是美國政治運動的一部分。
Pittsburgh downtown,三河交界處,這是去年最後一天陪親戚去玩,乘山上的incline時照的:
上圖橫著的河是Monongahela,左邊豎著的是Allegheny,匯成Ohio。這幾條河的名字來自不同部落的印第安語,大意是美麗的河。向Monongahela上遊望去,一座又一座的橋梁。匹茲堡是美國橋梁最多的城市。
這個禮拜六,為了朋友的喬遷之喜去買花祝賀,路過了Monongahela River。 連日陰雨,過橋的時候我發現,“河上飄著彌漫的輕紗”。:)
好奇,向河的上遊走去,鐵路橋上正有一列火車開來:
橋的另一邊,是一所廢棄的煉鋼廠,霧氣裏如同鬼魂:
原來這裏有個小小的博物館,就連我這個本地居民也不知道。展出的是美國工會運動曆史上非常著名的事件:Homestead 大罷工(Homestead Strike)。當時的煉鋼工人的工作條件很差,工資很低。一八九二年六月三十日,工會和廠方不能達成協議而開始罷工,然後起了血腥暴力的衝突。有七個工人死亡,三個廠方替補工人死亡,傷無數。河上的運船被燒。最終廠方似乎妥協了,但是工會的工人其後受到各種懲罰。這個罷工這麽著名,暴力是一個因素,更重要的是,這是美國工會史上第一次有組織的罷工,並且周圍的工廠也以罷工而支持。
匹茲堡一直有很強的工會。藍領工人的工資比較高。當美國煉鋼工業受到日本衝擊的時候,這裏的工廠相繼倒閉,而移向工資低工會弱的南方。而後移向墨西哥,中國。
煉鋼器械,不要當茶壺:)
這個嘛,也不要當聖誕節的鈴:
這個大家夥,我居然知道名字:壓縮機(謝謝說明的牌子:)),壓縮多少鐵呢?一萬二千噸!
鐵路路基另一邊,是被來定居的人們叫做Homestead的小城,曾經非常繁忙,現在十分蕭條:
大河奔流,逝者如斯夫!
光顧了自己看景了,突然想起來,小女要去樂團排練。慌忙回家帶孩子趕到大學區,正趕上反戰遊行。人們喊著口號,要求立即從伊拉克撤軍,把戰爭的巨大費用(軍火商人的紅利)用於民用項目。
講話的是從伊拉克回來的官兵:
參加遊行的有十分嚴肅的,也有嘻皮笑臉的:
有老家夥(我從來沒有見過那麽多美國人,帶著單反相機和長鏡頭,看來美國人攝影偏好人物):
也有年輕人:
靜靜住宅區的小街上,防暴警察騎著馬等候。還有無數警察騎自行車,開著摩托,汽車。。。真就有支持戰爭的跳進來大喊大叫,引一堆長鏡頭追逐,爭吵中被警察帶開。。。
美國的昨天和今天。。。
來看你的博克,你的文筆很好。有兩件事要說:
1)一萬二千噸水壓機說的是在鍛壓鋼錠的時候,可以產生一萬二千噸的壓力。熟鐵含非金屬夾雜比較多,要通過反覆鍛打才能排除。反複煆打,還可提高鋼鐵內部組織均勻程度。
2)你的照片很漂亮,但是如果能放大一些,效果會更好。其實你上傳的照片並不小,如果在帖到文學城博克的時候,照片比貼圖區域的麵積大,網站會自動把照片縮小很多,成了現在你的照片的大小。如果你把照片提上去以後,把照片調整到與貼照片的區域一樣大,你的照片就不會被縮小了。試試看,有問題來信。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