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美不美,家鄉水——泉城濟南

(2007-01-19 23:27:45) 下一個


今天在論壇上,喜遇老鄉independent他的攝影很有特色,構圖巧妙,淡泊雅致。我特別喜歡的佳作是一組家鄉濟南的風景:大明湖,趵突泉,萬竹園。他用前景來增加層次感,明湖垂柳,煙水迷蒙,如同水彩,卻又真真是我見過的景色。家鄉別來無恙?讓我頓時淚眼朦朧。在這裏的朋友都是海外遊子,成功人士與否,我們都有過不再的童年。美不美,家鄉水;親不親,故鄉人。這是我們生命的一部分。相信你們會理解。

下午他已經貼了那組家鄉照片,我跟了一篇舊作,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鼓勵。或許文圖交插的效果會更好,所以再作一次嚐試。請有興趣的朋友指正。不好的照片是我照的。

美不美,家鄉水——泉城濟南

濟南是個古城。舜耕曆山,大約是濟南的開始。這個百泉齊湧的地方,南倚連綿泰山,北臨黃河平原,古來就是交通要塞。南北賈商,東西官兵,過往不絕。濟南的一大景觀大明湖,曾經為很多文人點彩。


記得我上中學時,很有些難忘的明湖蕩舟。那時花兩毛錢,用學生證做押,在北極閣下租船。無風時,明湖如鏡,遠眺佛山煙巒濃淡,近觀曆下柳影荷花。湖東種滿了荷,在其中行船,看盡荷花的千姿百態。有蓮蓬,多不熟。想必熟了就采下捆好去賣。中途島曆下亭,八角重簷,那匾是乾隆所題。杜甫在湖內曆下亭留有佳句:“ 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 。下圖如同樓閣的是一條大畫舫,可以從北極閣起,坐船到曆下亭,然後坐到南岸。南岸是大明湖正門,立有一座五間七彩的單簷牌坊,黃色琉璃瓦覆頂,是清嘉慶時所建。南岸遐園的長廊裏,曾有幾十塊嶽飛《出師表》全文刻石,後有左宗堂的長篇評語。因為是珍貴文物後來被移到省博物館了。


詩情畫意,浪漫明湖,兩個人的世界:)


比起“濃裝淡抹總相宜”的西湖,大明湖是一天真爛漫的村姑,很有幾分動人之處。曾經有一段時間,大明湖邊建了不倫不類的遊樂場,湖中噴出幾丈高的人工噴泉,把大明湖裝扮成了見脂粉便亂塗一臉的市井庸婦。這兩年的裝飾,格調高了很多,終於讓大明湖風姿重現。這是鐵公祠旁的長廊,柳葉吐金:


小滄浪亭,以修鐵公祠之餘料所建。三麵荷池,境界清幽。有幾分無錫蠡園的嫵媚,沿湖徊廊,湖中有湖。


鐵公祠是為紀念明朝鐵鉉而建的祠堂,是大明湖的園中之園。居高觀湖,門口的對聯,就是那以工整而盛名遠揚的“四麵荷花三麵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趵突泉公園內,有三四十眼泉,最負盛名的有趵突泉,漱玉泉,金線泉。金線泉,是兩泉相對而流,因水含多種礦物質比重大,兩泉相遇處有一界麵,陽光下為閃閃遊動的金線一條。我記憶裏,公園內的太湖石,雕梁畫棟的樓閣在外麵的街上翹首可見,泉水潺潺從山牆下流出,從柳蔭下的護城河向大明湖流去。夏天清澈冰冽,冬天水霧蒸騰。初春綠肥紅瘦,深秋黃柳漂流。趵突泉,一別十幾年,過去趵突泉外麵的石板路,現在換成寬闊的四行道馬路。昔日湧泉據說在九十年代斷流。其原因無非是用水量增大,地下水位下降,南邊山區植被被破壞,蓄水量減少。經過各方麵努力,加強植被保護 , 又在南部水源山區建了幾座水庫儲水,泉水終於又常年複湧了。


 



魚兒悠閑:


這是另一著名的舊對:“雲霧潤蒸華不注,波濤聲震大明湖 ”



 

別有洞天:


萬竹園,現在已經跟趵突泉和並了。

想象裏大觀園裏蕉葉覆鹿應該是這樣的:


院中院:




庭院深沉,一進又一進:


雕梁畫棟:




與江南園林的曲徑通幽不同:




濟南南倚泰山山脈,半為群山環抱,但這“一城山色”,現在很受高層建築和空氣汙染的影響。在趵突泉東的環城公園,還是可以看到峰巒疊翠的山景,不過由於空氣汙染而顯得朦朧。


千佛山,也稱曆山,是個有趣的去處。爬上石階,有一蒼勁古匾:“齊煙九點”。回頭從柏樹間隙,可見一城生靈,黃河如玉帶,明湖似珍珠。古寺建於唐代(?),內裏曆代佛像,石刻雕塑俱有。廟門口一長聯頗有意味:“暮鼓晨鍾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換回苦海迷夢人。”


千佛山頂


如果在千佛山頂滯留到天色暗後,北邊亮起萬家燈火,南邊的群山在晚霞裏驟然陰沉,山間黑霧突起,有在陰陽交界處的感覺。更南邊的山裏還有許多好玩處,大佛頭,臥虎山水庫,建於大業七年(611)的四門塔,為我國寺院四絕之一建於唐代的靈岩寺。靈岩寺景色幽美,有被梁啟超稱為“海內第一名塑”的宋代四十羅漢泥塑,寺中辟支塔,輕靈奇秀。

四裏山,解放戰爭濟南打得極為艱苦,死傷許多,四裏山為烈士陵園,許多無名烈士墓。長梯豐碑,也是濟南一景。小時曾經數過石梯的數目,也忘記了。


時值暮春,陵園裏墳上開著小白花:




濟南舊城,在大明湖以南,趵突泉以東。舊時青石板鋪路,一百多處各具風采,以形色聲,或傳說而命名的泉水,分布在方圓數裏的範圍內,在石板下穿流於小巷,民居之間,所謂“家家泉水,戶戶垂柳”是也。那些泉裏最大最有特色的,當然不能為平民所有。珍珠泉為一闊佬所占,解放後為省人大,不對外開放。現在所有的石板路都為柏油路所取代。

黑虎泉在舊城牆邊,現為環城公園。


黑虎泉俯視,


白石泉,環城公園:


護城河




濟南的韻味,來自於她深厚的文化底蘊,來自與她古道熱腸的居民。濟南多名士,古有李易安,辛棄疾,近有李苦蟬,王雪滔,數不勝數。四裏山下的文化市場,書香墨香,奇石盆景,市井小民,多附風雅。上次我回家,去買銅錢,賣的老頭告訴我哪是真假。買了兩幅字畫,讓賣者托裱,說好第二天去取。結果去晚了,她見了我就說:“不是為了等你,我早走了。”說著,遞給我畫軸真的走了,並不等我的致謝或道歉。這就是濟南人樸實的信義。孔孟禮儀,是這古城的文化底蘊。如今世風日下,這樣的古風,怕是為剩不多了。




故園重遊,歎滄海桑田。


希望以後常讀到朋友們介紹自己家鄉和住處的帖子。謝謝觀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smzh8890 回複 悄悄話 真驚奇。。。 我在google搜索奧林匹克國家公園,發現你寫的很多相關blog,然後發現你也在美國!我還想問你你的“傻瓜相機”是什麽牌子和型號的,在微光下能夠照出那麽清晰的照片。。不過看了你這個帖子,發現——你也是濟南人?!
奇遇,奇遇。。。
如果你能夠發封郵件告訴我你用的是什麽相機,我將感激不盡。
smzh8890us@yahoo.com
MDGG 回複 悄悄話 Wow!

Those familiar hometown pictures! Ever been the English Corner by the 黑虎泉???

Nice to "meet" you, hometown girl!
冬夢 回複 悄悄話 照片是另一位網友INDEPENDENT照的,還是不專載為好.謝謝厚愛:)

謝謝晨星的點評,沒有邊框的是我照的,其中英雄山的碑如果到避開那些樹,會更好.當時沒有照相上帖的想法:)
蕭瑟來路 回複 悄悄話 湖光水色真是美!請問可以轉載嗎?
晨星 回複 悄悄話 這麽說,那些沒有邊框的照片是你的傑作了?

細看那幅:“雲霧潤蒸,波濤聲震”卻是畫中有畫的。透過門廊,窗外那個景致也妙;一點點遺憾,稍微偏了些,左側失去了畫框。

爭取今夏遊泰山,濟南是必經之地。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