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china has really solide background, will be hoter, hoter, and ho

(2007-01-20 12:45:04) 下一個
美國為何對中國反衛星武器如此擔憂?

1月11日,中國成功試射了一枚地麵導彈,摧毀了一顆已被廢棄的氣象衛星;1月16日,美國《航空周刊》(Aviation Week)率先披露了這條新聞;1月18日,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發言人對此發表評論,稱幾個國家已對中國的試驗表示嚴重關注;1月19日,美國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分別舉行秘密會議,討論中國新太空武器的破壞力。

1月19日,幾乎所有美國主流媒體都對中國成功試射反衛星武器進行了報導。紐約時報的文章說,中國摧毀衛星的試驗,表明北京決心在軍事太空活動中扮演一個重要角色,但同時也讓華盛頓和其它一些國家感到擔心,因為到目前為止,隻有美國和前蘇聯進行過類似的試驗,可最近一次距離現在已有20多年。

紐約時報說,一些武器控製專家認為,中國的反衛星試驗是一步危險的舉動,它可能會引發新一輪反衛星武器競賽。不過,也有一些專家懷疑北京的試驗,可能隻是中方的一種外交努力而已,旨在促使布什政府就武器禁運進行談判。

中國尋求說服其他國家就禁止空間武器舉行談判,可華盛頓一直拒絕進行此方麵談判,認為舉行這樣的談判沒有必要,而且美國在空間行動的自由有可能會受到限製。美國總統布什去年10月份宣布的一項新空間政策,強調了美國的行動自由以及防止出現空間敵對行動的決心。

一直追蹤火箭發射和太空活動的哈佛大學天文學家麥克杜維爾(Jonathan McDowell)指出,中國進行的反衛星試驗,是過去20年中我們所看到的在太空武器競賽中第一次真正的升級,它宣告一段長時間的抑製期已經結束。

華盛頓郵報當天當版發表題為《中國反衛星試驗遭到抨擊》的文章稱,中國高風險的試驗,正展示其有能力瞄準該地區的已被美國間諜衛星和導彈防禦係統覆蓋的太空。但中國的試驗招致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和譴責,並認為北京的舉動是其推動軍事現代化,增加其高科技戰爭能力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

華盛頓郵報說,北京的反衛星試驗意味著中國的軍事能力,已在太空領域取得重要進展。文章引述《航空周刊》的報導說,中國不斷增長的太空軍事能力是布什政府去年重新修訂美國國家太空政策的主要原因。這是過去十年來,美國首次對國家太空政策進行調整。

消息來源向《航空周刊》透露說,中國1999年發射的風雲-1C型環極軌道氣象衛星被中國西昌宇航中心附近發射的一種反衛星武器擊中。這顆衛星當時的位置離地球表麵530英裏的高度,衛星地平角距4度的位置。中國的反衛星裝置位於中國四川省西昌西部。西昌是中國航空發射的主要基地。

消息來源表示,這次中國進行反衛星試驗的時間是北京時間1月11號晨4時28分。美國空軍防禦支持項目的地球同步衛星軌道上的導彈預警衛星偵測到了從中國西昌發射的衛星攻擊裝置,美國空軍太空指揮部監視到風雲-1C號中國氣象衛星在試驗前和試驗後的軌道變化。

《航空周刊》指出,盡管中國的這次試驗隻是一次顯示軍事能力的“政策武器”,但是,這次試驗顯示出中國有能力威脅美國、日本、俄羅斯、以色列和歐洲的一些圖像偵查衛星。台灣目前也運行一顆小型圖像衛星,清晰率可以分辨出10英尺大小的物體,這種能力使得台灣能夠知道有多少導彈從中國大陸對準台灣。台灣過去曾經從以色列那裏租借過圖像間諜衛星的服務。

美國《時代》周刊網站1月19日發表的文章,對中國反衛星試驗在西方世界所引發的緊張、擔心和抗議等一係列舉動進行了分析。文章稱,現在又到了試射反衛星導彈的春天了,中國的這場詹姆斯.邦德式的發射演習,已把好幾百米寬的金屬拉圾雲留在了太空。其中一些碎片可能會對途經的衛星構成威脅,而且這個問題可能會影響未來的數百年。

布什政府前亞洲事務顧問格林(Mike Green)表示,中國這種厚顏無恥的試驗“有點太可怕了”,它表明中國人民解放軍已有相當大的增加其能力的餘地,甚至不惜重大的外交代價。

《時代》周刊指出,中國試射反衛星導彈在西方國家尤其是在美國所引起的大驚小怪的原因,其實非常簡單:這個試驗潛在性地標誌著中國的太空軍事能力向前邁出了一大步,同時也中止了在未來的任何台灣衝突中美國所具有的巨大技術優勢。


當西方情報機構長期以來一直關注中國可能正在發展反衛星係統之際,成功地摧毀一枚高軌道的舊衛星,標誌出一個重要的裏程碑。五角大樓在2006年夏天向國會遞交的中國軍事報告中,曾這樣寫道:“目前,中國隻能用發射彈道導彈或裝有核武器的太空車,來摧毀或癱瘓美國的衛星”。但現在來看,所有這一切都已經改變了。

美國軍事專家指出,不少人對中國反衛星試驗更大的擔心還是在戰略方麵。導彈在地麵500多英裏上空擊中目標,其範圍涵蓋許多國家的通訊和間諜衛星。中國的這項試驗令人擔憂和緊張,主要原因是中國的航天研究可能有軍事目的。

安全問題研究公司《全球安全.ORG》的太空與導彈高級分析員查爾斯.維克說,這次發射顯示,美國應該更加留意太空的軍事用途。他說:“中國一方麵在發出信號,另一方麵也在向我們發出警告。對於這個嚴重的信號美國並不是沒有意識到。這個行動已經在太空留下很多碎片,問題非常嚴重,會影響到很多衛星,那些碎片要到幾十年以後才會消失。”

在中國進行反衛星武器試驗後,布什政府已向中國表示關注和擔憂。不過美國媒體認為,布什政府的抗議太含蓄。就理論上來看,美國的間諜衛星和中國所摧毀的氣象衛星在差不多的高度,所以中國也可以瞄準美國間諜及通訊衛星。

有報導指出,白宮方麵有所保留,主要是因為布什政府本身即排斥簽署一項禁止太空武器測試的全球協定。美國的研究機構國防資訊中心的主任泰瑞莎.錫金斯指出,多年來俄羅斯及中國都希望能促使全球簽定禁止發展太空武器的協定。中國也許有意運用冷戰時代的手法,借此展示其實力來迫使對手談判。

加拿大《漢和》雜誌總編輯、軍事評論員平可夫在接受台灣中央社記者電話訪問時指出,中國以導彈擊落氣象衛星具有多重深遠的軍事和政治涵意及影響,而中國其中一個目的,肯定是要警告美國和日本不要介入台海局勢。


平可夫說,從軍事和政治角度看,這次事件的意義重大,其中包括:中國在發展太空武器方麵已真正邁向更高境界,而且是從實戰用途加以發展,並在實踐上取得進展;這次事件絕對會刺激美國,因為美國一直把太空視為他們的後院,無人敢挑戰;而既然中國已有真正的動作,美國未來可能會進一步研究太空戰爭的軍事技術,而且主要針對中國─過去隻針對前蘇聯。

平可夫還指出,這次事件可能會促成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坐下來談判太空的發展。到目前為止,各大國間關於如何和平利用太空隻停留在理念階段,隻有意願,沒有國際法的約束。平可夫認為,這次事件固然可能導致大國間的太空軍事競賽,但也有可能促成大國間談判把太空非軍事化,最後簽訂條約。

平可夫對中央社指出,這次事件說明中國的軍事殺手鐧愈來愈多,使中國的軍事實力提升到更高層次。目前,全球隻有美國有這種實力,即使英國和法國都做不到;俄羅斯有這種技術和潛力,但沒有錢。至於印度,未來可能做得到,但目前與中國差距仍大,兩國的宇宙發展已進入“不同檔次”。

此外,平可夫還認為,中國這次以導彈擊落衛星,固然是中國朝著大國方向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也有針對台海局勢向美、日發出警示的味道。平可夫說,作為大國,中國越來越注意“第六代戰爭”。所謂的“第六代戰爭”,是指未來的戰爭將從擊毀敵人在外太空的衛星開始。

平可夫說:“連同上次高調宣傳殲十戰機,中國大有就台海局勢向美、日警示的味道,告訴美、日他有更多的手段,希望藉此警告美日今年內不要介入台海局勢。” 平可夫說:“我想,針對台海局勢,它(中國)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動作。”平可夫表示,中國的太空發展和美國還是有很大差距,但美國肯定會擴大利用這次事件。

《時代》周刊指出,中國試驗反衛星武器又讓人想起了20多年前美國與前蘇聯所展開的武器競賽,但現在中國也加入了這個行列,掌握或擁有了摧毀絕大多數美國衛星的能力,盡管其能力是有限的,但足以讓華盛頓目瞪口呆。

一些美國軍事專家稱,中國試射的新武器是想告訴世界,特別是想告訴美國,它的反衛星武器能力隻是其軍事現代化的一係列行動的一部分。同時,它也是北京向華盛頓傳遞的一個信息,就是在未來可能發生的台海衝突中,中國已有能力應對美國的軍事幹預。

布什政府前亞洲事務顧問格林稱,實際上台海之間的緊張局勢一直都在不斷上升,中國始終都在靠近台海一帶進行著重大的軍事部署。格林指出,中國的反衛星試驗可能會推動恢複新的外交討論,但現在還不清楚美國和西方國家所表達出的這樣的擔憂和關注,將會對北京的決策者產生哪些影響。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