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蟬歌

秋風過處空寂寞, 此香淡去已無歌!
個人資料
正文

不滅的紅燭

(2007-03-14 08:58:24) 下一個

wyd01

不滅的紅燭
-- 我喜歡的詩人聞一多

(夏蟬歌編)

我和很多人一樣,是從中學課本裏的《最後一次演講》中認識聞一多先生的。並且因此產生了近乎刻板的印象,也就是基本定位,他是一位民主鬥士。後來有幸在聞亭下讀了幾年書,看了更多他的著作,於是對聞一多先生的敬仰與日俱增。

聞一多先生不僅僅是一位民主鬥士,更是一位藝術家詩人,一位 專心 從事教育 和文學理論研究 的學者。他的人生道路從畫家到詩人,由學者而戰士,匯通中西,融合古今,義無反顧地追求至真至純至美的人生境界,直到為了民主的理想獻出生命。他筆耕 47 載,恰似 “ 不滅的紅燭 ” ,以他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曆史的世紀問題的深邃思考,理性求實的學術研究,剛直不阿的學者個性,為所有後輩學人作出了楷模。朱自清在《聞一多全集序》中說:"他是一個鬥士。但是他又是一個詩人和學者 …… 他始終不失為一個詩人,而在詩人和學者的時期,他也始終不失為一個鬥士。"

本文重點在於介紹聞一多先生的新格律派詩歌理論及新月派的曆史地位 , 並列出他的詩歌創作以及人格特質對其創作的影響 。


[ 聞一多的簡單生平及詩歌創作]

聞一多1899 年11 月24 日生於湖北淶水縣聞家鋪子村,5 歲入私塾,稍後進入其父聞廷政辦的綿葛軒小學。 1910 年11 歲的聞一多入兩湖師範學堂高等小學就讀。一年後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學校關閉。第二年春天局勢平靜,他又回到武昌在民國公校及實修學校讀書。夏天,清華學校招收15 歲以下的高小學生入中等科一年級,他投考初,複試均名列榜首,遂被正式錄取。原計劃8 年後送美國留學5 年,因支持馬敘倫,李大釗領導的索薪鬥爭而罷課耽誤了大考,被迫留級一年。1922 年7月16日自上海乘船赴美,1922年9月25日開始在芝加哥美術學院接受傳統的西洋美術教育。1925年提前兩年結束留學生活回到上海。從1926年秋到1946年被國民黨特務暗殺,聞一多主要在不同的大學擔任教授,係主任,文學院長,於教學,編輯之外,同時進行文學創作和文學理論研究。他先後在國立政治大學,南京第四中山大學,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大任職,其中在清華大學的5年是他主要從事古典文學研究並取得豐富成果的時期。 1932年到清華任教後,開始全力專攻古典文學,他潛心鑽研古籍,從唐詩、楚辭,到莊子、詩經、周易、神話,進而金石、甲骨,在中國古代文化領域中盡情遨遊,先後有《天問疏證》、《九歌解詁》、《九章解詁》、《離騷解詁》、《詩經新義》、《楚辭校補》、《怎樣讀〈九歌〉》、《樂府詩》等著述問世。

聞一多的詩歌創作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清華讀書期間(1922 。7) ;留美期間和歸國之後(1925 。5) 。

1912年考入北京清華學校,喜讀中國古代詩集、詩話、史書、筆記等。1916年開始在《清華周刊》上發表係列讀書筆記,總稱《二月廬漫記》。同時創作舊體詩。1919年五四運動時積極參加學生運動,曾代表學校出席全國學聯會議(上海)。

1920年4月,發表第一篇白話文《旅客式的學生》。同年9月,發表第一首新詩《西岸》。

1921年11月與梁實秋等人發起成立清華文學社,次年3月,寫成《律詩底研究》,開始係統地研究新詩格律化理論。

1922年7月趕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年底出版與梁實秋合著的《冬夜草兒評論》,代表了聞一多早期對新詩的看法。1923年出版第一部詩集《紅燭》,把反帝愛國的主題和唯美主義的形式典範地結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國後,曆任國立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更名為中央大學,1949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武漢大學(任文學院首任院長並設計校徽)、青島大學、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政治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聯合大學教授,曾任北京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南京第四中山大學外文係主任、武漢大學文學院長、青島大學文學院長。

此後致力於古典文學的研究。對《周易》、《詩經》、《莊子》、《楚辭》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被郭沫若稱為 "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

在回國近兩年的時間裏,聞一多耳聞目睹的都是陰謀、戰爭、屠殺,麵對民族的巨大災難,他再也難抑悲憤,發表了《貢獻》、《罪過》、《收回》、《你指著太陽起誓》、《心跳》、《一句話》等充滿愛國激情和痛撻社會現實的詩歌。但火山噴發之後,他又備感無奈,最終走了一條文人的傳統老路,躲進書齋,鑽入故紙堆,成了對世事過問無多僅求獨善其身的冷靜學者。

1937 年抗戰開始, 1938 年到昆明西南聯合大學任教授。此時,他廣泛地研究了中國古代文化遺產,由唐詩研究開始,上溯先秦漢魏六朝,乃至於古代神話、甲骨文和鍾鼎文,以文學為中心,旁涉民俗學、社會學、人類學,形成一個完整的中國文學史和文化史的研究體係。抗戰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發誓不取得抗戰的勝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戰到底的決心。 1943 年後,因目睹蔣介石政府的腐敗,於是奮然而起,積極參加反對獨裁,爭取民主的鬥爭。

  
wyd05 
wyd06

他在學術研究上富有大膽革新精神,敢於突破陳說,提出了不少有價值的創見。他是一個戰士。 1944 年以後,麵對國民黨政府日益腐朽,發動反人民內戰,使得民不聊生,聞一多拍案而起,走出書齋,投身到反對國民黨統治的革命洪流中去,並為之付出了生命。

聞一多的一生是曲折的,在漫長的探求真理的道路上,他彷徨過、苦悶過,但一經發現真理的曙光,就不管荊棘遍野,義無反顧地大步向前,直至為民主和真理,獻出寶貴的生命。


[ 聞一多詩歌特點及在新詩曆史的地位]

“紅燭啊!這樣的紅燭!詩人啊!吐出你的心來比比,可是一般顏色?”聞一多在20 年代先後出版的《紅燭》和《死水》二部詩集,成就了他在中國詩壇的地位。這位以模仿梁啟超的文筆而獲得作文高分的清華學生,在五四運動爆發後,便投入了胡適所倡導的用白話文寫新詩的創作中,而且自認為白話新詩的成就要遠遠超過胡適。梁實秋曾稱讚聞一多是“清華現在惟一的詩人”,說他“滿腦子都是詩”。在美國留學期間,麵對內憂外患的祖國,激情難抑的聞一多寫下《醒呀》《七子之歌》等大量的愛國主義詩篇。

聞一多是中國新詩史上占有舉足輕重地位的詩人。朱自清曾經把中國新文學初期的新詩分為 3 個流派:從胡適到郭沫若並以郭沫若為代表的自由詩派;以聞一多,徐誌摩為代表的新格律詩派;以李金發為代表的象征詩派。這些新詩流派,對於以後的創作乃至今天仍然具有重大影響。 他的詩歌感情激烈,形式精美。內容上抒寫了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朱自清稱他“詩歌愛國主義詩人,而且幾乎可以說是唯一的愛國詩人。”(《中國新文學大係 · 詩集導言》)

也有人認為新文學史上六位詩人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胡適,郭沫若,聞一多,徐誌摩,馮至,冰心。有人這樣描繪同時代新詩人和他們的作品,郭沫若的詩雄奇豪放 、聞一多的詩濃烈沉鬱 、冰心的詩明麗晶瑩 、徐誌摩的詩瀟灑空靈 、馮至的詩幽婉舒展 、戴望舒的詩低沉敏感 、卞之琳的詩典雅含蘊的 、廢名的詩古樸朦朧 、何其芳的詩秀婉精妙 、李金發的詩幽微象征 、艾青的詩自由奔放。

有人將中國的“新詩”創作的發展線索歸納為 :胡適是嚐試的,郭沫若是掙脫的,而聞一多是自覺的。盡管個人開始巧新詩的時間可能人體上差不多或者是相仿,但他們各自代表了新詩發展的一個階段。胡適的《嚐試集》山來以斤,在中國詩壇上破了大荒,郭沫若的《女神》出來以後那就是衝決了舊詩的羅網,但是過不了多久,就義有一陣子 “ 小詩 ” 的湧現,而後就比較地沉寂了,而聞一多的《死水》和《紅燭》繼之而起,別開了新詩有生在。可以這樣來看,胡適的新詩創作是機械而拘謹的,郭沫若的新詩創造是奔放而自由的,聞一多的新詩創作是熱情而嚴整的。

這些人中,郭沫若的詩直露大膽,是在以詩為其理想主義的熱情的發泄形式,暢通無阻猛烈渲泄。徐誌摩的詩追求的是男女情愛,表現得熱情而婉約,濃鬱而從容地渲泄。聞一多的詩則不在渲泄而在蓄積,他將情緒以詩的形式聚集並儲存起來,有限度的渲泄,但這種渲泄似乎也是為了蓄積。他是以學者的理性壓抑著自我的強烈情感並努力以理智的方式求得與人在思想上溝通且產生社會的共鳴。

當其他詩人傾向於關注個體情緒渲泄的時候,聞一多的詩則體現出個人與社會現實的碰撞,因而具有更強的社會現實感和鮮明的國家民族特征。聞一多 深 受西方唯美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影響,對 中 國古典詩歌深得其三昧,“戴著鐐銬跳舞”的新格律詩被他一首首成功地創造出來,對當時“自由體” 新詩語言上的平白粗俗,結構上的冗長鬆散,起到了匡正流弊的巨大作用,並依此理論創作出新詩史上最優秀的愛國主義詩篇。



[ 新月派的藝術實踐和聞一多的格律理論 ]

提到聞一多的詩,就一定會聯想到新月派的新格律理論。1925年,聞一多回國,徐誌摩接編《晨報副刊》,並於1926 年4月1日創辦《詩鐫》,積極提倡現代格律詩,集合了一批立誌要為新詩創格律的詩人 , 代表詩人是聞一多、徐誌摩,重要詩人有朱湘、饒孟侃、孫大雨、楊世恩、劉夢葦、於賡虞、方令孺、林徽因、陳夢家、方瑋德、邵洵美、卞之琳、蹇先艾等人,形成了新月詩派。他們隨後還創辦了《新月》和《詩刊》 ," 新月派 " 由此得名。

1923年,胡適、徐誌摩、聞一多、梁實秋、陳源等人發起成立新月社,開始是個俱樂部性質的團體,幾個留學歐美的青年知識分子組織了一個鬆散的沙龍,他們經常在一起聚餐聊天,談中國新文學的發展,後來他們又在一起辦書店、出版叢書,逐漸在詩歌創作、詩歌美學主張上,形成了大致一致的主張,寫作了大量的優秀詩作,提出了較為係統的新詩美學主張。人們把他們稱作 “ 新月派 ” 。參加新月派活動的人並不承認他們有 “ 派 ” 。他們說,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理想和藝術趣味,他們有的信奉浪漫主義,有的信奉唯美主義,有的信奉白璧德的新人文主義,他們的專業興趣也各不相同。他們聲言,把 “ 派 ” 這頂帽子戴在他們頭上,就把他們和社會下層的 “ 青紅幫 ” 那樣的黑社會團體視為同道了。他們說,獅子老虎曆來是獨來獨往,隻有狼和狗才喜歡成群結隊。其實人們稱他們為 “ 派 ” ,並非指他們 “ 結黨 ” ,而是指他們在詩歌藝術和美學思想上的一致性。新月派的活動,主要在1926 年至1933年。以《晨報 · 詩鐫》的創刊為始 (1926 年4月 ) ,以《新月》雜誌終刊為止 (1933年6月) ,是中國20世紀新詩史上活動時間最長的詩派。新月派的產生可以用“兩個文人圈和一個副刊”來概括。兩個文人圈指以聞一多為中心的文人圈和以胡適、徐誌摩為中心的文人圈,一個副刊是指《晨報 · 詩鐫》。1922年10月,徐誌摩留學回到北京,發起組織了一個聚餐會,參加聚餐會的都是北京上流社會的人士,有作家、大學教授,也有政治界、實業界、金融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有胡適、陳源、林長民、餘上沅、丁西林、林徽因、淩叔華等。徐誌摩在《劇刊始業》中談到新月的緣起時說, “最初是聚餐會,從聚餐會產生新月社,又從新月社產生七號俱樂部”。徐誌摩發起聚餐會,目的並非單純地約大家在一起喝茶聊天,他有更大的抱負。他希望大家在一起為中國新詩乃至整個新文化,“開辟一個新天地”,做一點切實的事情。但實際情況令徐誌摩大大失望。幾年下來,他對新月社的活動已不再熱心。正在這個時候,聞一多找到了他,重新點燃了他心中“開辟一個新天地”的希望。聞一多早年留學美國,1925年夏天回國,經徐誌摩介紹,任北京國立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因徐誌摩的關係,他也參加了新月社的活動。但不久就“引退了”。於是聞一多常在家裏和幾個年輕詩人“坐而論詩”。他們中間有朱湘、饒孟侃、孫大雨、楊世恩、劉夢葦、於賡虞、蹇先艾、朱大相等,徐誌摩也是積極參加他們聚會的成員。1926年春天,劉夢葦提出何不辦一個刊物,以發表他們的詩作及詩學主張。當時徐誌摩正編輯《晨報副刊》,他們便商定借《晨報副刊》的版麵,徐誌摩本來就想在新詩創作上大顯身手,又都是朋友,他們一拍即合,於是《詩鐫》問世了。藍棣之先生在談到《詩鐫》的創刊時說:“《詩鐫》寄托著兩位雄心勃勃、希望露棱角、導潮流的詩人的追求,它是清華文學社和新月社的某種演變,是出自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的歐美留學生的某種結合。這種以歐美意識形態和文學背景為基礎的結合,對新月派日後的動向有很大影響。”這種描述對我們理解新月派及其藝術流變,很有啟示意義。《詩鐫》隻辦了11期,於1926 年6月10日停刊,後來他們又辦了《劇刊》,辦了 15 期,也終刊了,作者們大都走散。隨著中國文化中心的南移,作家詩人及一些學者紛紛集結在上海、南京等地,這為新月派的 “ 重振旗鼓”提供了條件。1927年春,胡適、徐誌摩、邵洵美等集結在上海的知識分子籌辦了新月書店,胡適任董事長。新月書店創辦了《新月》月刊,後又辦了《詩刊》季刊。《新月》月刊於 1932 年 6 月停刊,這意味著新月的活動就此終結。有的詩人或轉向,或繼續著新月主張,多方探索新詩發展的可能性,但作為一個文化活動團體,已經不存在了。

新月派詩人 大都曾留學歐美,歐美文化的熏染以及五四後中國的現實情形,使他們的人學觀念相對於初期白話詩人、浪漫派詩人和湖畔詩人而言,發生了較大的變化。他們心中的人不再是“自然”、 “平民”意義上的人,而是貴族化、理性化的人。他們不認同胡適的“有什麽話,說什麽話;該怎麽說,就怎麽說”的詩學觀,更不滿意郭沫若的“絕端自由、絕端自主”的詩歌創作原則。聞一多就反對《女神》過於歐化的句式與無節製的直抒胸臆的方式。他們既不滿傳統的呆板僵化的格律詩,也不滿於五四之後有一些僅僅是分行的散文的白話詩,他們熱心於輸入和再造西洋體詩,努力構建一種多樣化的中國特色的現代格律詩。他們努力使新詩由五四以來的散文化、自由化向規範化轉換。規範化的舉措是 “本質的醇正”、“情感的節製”、“格律的謹嚴”。所謂“本質的醇正”是針對新詩非詩傾向而言的,也就是要求新詩回到詩本身;他們認為隻有“言誌”的內容與“語言形式”的和諧統一,才能實現詩歌“本質的醇正”。新月詩派糾正了自由詩過於散漫而流於平淡膚淺的弊端,為新詩發展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徑。新月派作為“第一次一夥人聚集起來誠心誠意的試驗作新詩”,客觀上溝通了詩人對新詩漢語藝術形式的重視,影響了一代人的創作。

新月詩派在藝術上深受英美詩歌和中國古典詩歌影響。英美詩歌音節凝練、綿密、婉約,它為新月詩人格律詩實驗提供了有力的參照和借鑒。新月詩人大量閱讀、翻譯英美詩歌,特別是英國詩歌,嚐試用英詩形式如十四行詩和英詩格式如五步抑揚格創作新詩;同時,他們還自覺地吸收中國古典詩歌的格律藝術,使中西詩藝相融合,創造出新的詩體。

新月詩派主要詩人聞一多認識到隻有當形式同沉思,冥想,聯想和象征相結合時,才完全進入創作的境界。他致力於新詩藝術美的探索,總結了詩的四大原素 : 幻象,感情,音節,繪藻。並根據中國古典詩歌作出解釋,“其言動心”是情感,“其色奪目”繪藻,“其味適口”是幻象,“其音悅耳”是音節 。聞一多宣稱“詩的所以能激發情感,完全在於它的節奏;節奏便是格律”. 聞一多所謂詩的格律可以分為兩方麵來講: 一屬於視覺的,一屬於聽覺的。屬於視覺方麵的格律是指”節的勻稱”,”句的均齊”; 屬於聽覺方麵的格律的有格式、音尺、平仄和韻腳。聞一多認為這兩方麵息息相關,詩的格式決定節的勻稱,音尺則決定句式的均齊。他很讚成新詩采用西洋詩的分行來寫,所謂“格律”,即英文form的譯意。中外詩歌在視、聽覺方麵的格律因素,固然有相通之處,但漢語象形方塊文字有著自身獨有的組織結構和美學特征,也更易於被利用從而造成詩的視覺方麵的建築美的效果,並表現了與字母文字不同的語境方式和操作程序。聞一多在1926 年發表論文《詩的格律》,指出:“詩的實力不獨包括音樂的美(主要指音節、平仄、音韻),繪畫的美(主要指詞藻、色彩與意境等),並且還有建築的美(主要指詩節的勻稱和句式的均齊整飭)。”聞一多反複強調句法整齊可以促進音節的調和,整齊的字句是調和的音節必然產生的現象,從表麵的形式可以證明內在的節奏的存在與否。他的論文的宗旨是闡述與音樂美內在聯係的建築的美。他煞費苦心地尋找”建築的美”這種”具體方式”來體現”新詩的音節”, 是因為他看到,鑒於漢語語言文字的特點,漢語的音尺,音節是很難把握住的。況且, 在中國古典律詩中,音樂美和建築美不是成功地統一起來了嗎? 雖然有人不讚成, 但仍然有人堅持認為“新格律”是“中國古詩傳統與外來詩歌形式的結合”。

普遍認為“新格律”的提出是與聞一多所受到的專業繪畫訓練不無關係, 因為他格外重視建築的美. 注重詩的格律是由於認識到詩的本質是藝術, 所以,詩才有借助於格律音節, 如同繪畫之有借助於形色線,才能表現出藝術的美來.詩應有一定的格式,要把詩寫得“像詩”,而不能過度放縱自己的情感,主張理性和節製。詩人要 " 理性節製情感 ", 自覺地 “ 戴著鐐銬跳舞”,這是對詩人更高的審美要求. “越是有魄力的作家, 越是帶著腳鐐跳舞才跳得痛快, 跳得好. 隻有不會跳舞的才怪腳鐐礙事.隻有不會作詩的才感覺得格律的束縛. 對於不會作詩的, 格律是表現的障礙物, 對於一個作家, 格律便成了表現的利器”。聞一多和徐誌摩等試圖為新詩的“規範化”確立美學原則, 無疑是對對五四以來詩的新詩的散文化弊端的匡正 , 造成了新詩形式重建的氛圍。他們運用音尺、押韻、色彩感的意象和勻稱的詩行等,達到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的詩歌“三美”的和諧統一,對現代漢語言新詩走向成熟,功不可沒。

聞一多還認為,詩是一種選擇的藝術:“選擇是創造藝術的程序中最緊要的一層手續。自然的不都是美的,美不是現成的。其實沒有選擇便沒有藝術。”在他看來,詩人應依據自己的審美理想,對自然形態的情感進行選擇、修飾與規範,使其藝術化。聞一多主張純藝術的藝術,文學在他的觀念裏是個”信仰”,麵不僅僅是”發泄我的情緒”的工具,他不是自我本位主義者。這就是說, 聞一多認為藝術高於個人。這是他要做藝術的忠臣和殉道者的含義。為了藝術,詩人應該克製自己,防止個人感情的泛濫 。聞一多的反對感傷主義和”過頭”的浪漫主義,主要是不讚成個人的東西太多。“純詩”力求發掘生活中屬詩的情致,表現個人的內心世界,重視感覺與意象,並尋求與內容相襯的詩的形式。

1928年1月,《死水》出版,這部詩集是聞一多新格律詩理論的完美體現,融中國古典詩歌格律美和西方詩歌音節體式為一爐,開了一代詩風,同時表達了詩人強烈的愛國情感,奠定了他成為著名詩人的曆史地位,影響巨大。《死水》貫徹了 " 三美 " 的追求,以想象的奇麗,節律的和諧,格式的整飭以及色彩的鮮明稱著,詩形齊整,誦讀抑揚頓挫且有節奏感。在藝術表現上,《死水》一詩從生活中捕捉具體的 " 死水 " 形象作為舊中國衰腐社會的象征,表達了對不合理現實的嘲諷與憤激。聞一多的詩講求藝術錘煉,用詞上注意色彩,形象鮮明,洋溢著強烈的愛國情懷。通篇的“審醜”,極寫“死水”,奇用反語,表達了讓醜惡的舊物早日滅亡的強烈願望,成為新詩史上的典範之作。聞一多的大多數詩歌內容是現實主義題材的,但他仍然保留”詩是藝術”的信念,且非常重視詩的情感和形式所給予人的美感。他既然兼重內容的現實性和形式的美化,於是便調和了現實主義反映人生的精神和浪漫主義追求藝術美的理想。

新月派作為一個詩歌流派,其藝術追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麵。其一,強烈的個性主義色彩。新月詩派的詩人大多具有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又受到歐美各種文藝思潮的衝擊,就整體而言,呈現出 “繁雜”態勢。但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他們都強調“人性”的力量,倡導個性主義,並把人性看作是藝術的核心。其二,強調文藝的“純正”品位。新月詩派從登上文壇開始,就以捍衛文藝的“健康與尊嚴”、捍衛文藝的“純正”品位為己任。他們反對把文藝視作工具或手段,聞一多甚至直接提出“為藝術而藝術”的口號,徐誌摩和梁實秋主張“為人生的藝術”,但他們同樣反對把文藝看作現實鬥爭的工具。新月詩派詩人陳夢家於1931年出版《新月詩選》,在《新月詩選 · 序言》中,陳夢家強調說:新月詩人是“以嚴正態度認真寫詩的精神( 並且隻為著詩才寫詩)”來進行詩創作的,並說,“我們喜歡 ‘醇正’與‘純粹’”,“醇正與純粹是作品最低限的要求”。新月派的這一詩學主張,當時引來許多爭議,即便到了今天,也是“處於爭議之中”。其三,強調詩的形式即詩的“格律”,這是新月詩人留給新詩史的最大的貢獻。這本《新月派詩選》選了新月主要詩人較重要的詩作,基本上可以反映該派的詩學主張和藝術趣味。聞一多先生關於新格律詩的 " 三美 " 理論,被公認為是" 新月派" 詩歌特色的標誌。徐誌摩對聞一多十分尊崇,說聞一多不僅是詩人,也是最有興趣探討詩的理論和藝術的,在《猛虎集序文》裏,他坦誠地告白世人:" 這五六年來,我們幾個寫詩的朋友多少都受到《死水》的作者的影響。" 新格律理論在中國新詩上占有重要地位,直接影響到卞之琳在現代詩派和臧克家的現實主義詩的創作,對於現代詩派,七月,九葉乃至後來的台灣藍星詩社餘光中等的創作都有著重要影響。


[ 聞一多的人格特征]

聞一多是一位浪漫的詩人,同時也是治學嚴謹的古文學者。聞一多的學術研究是從唐代文學開始的,為了研究杜甫一個人,聞一多就收集了與杜甫交往過的360 多人的資料,寫成《少陵先生年譜會箋》。聞一多編纂的《全唐詩人小傳》雖然書名冠以“小”字,卻是 60 多萬字、涉及了 406 位詩人的厚厚一大本。曾經有段時候,聞一多為了整理學術手稿,除了上課,不輕易出門。飯後教授們相約出去散步,聞一多也不肯浪費這點時間,曆史係教授鄭天挺勸他“何妨一下樓呢?”聞一多還是堅持坐在書桌前,由此他贏得了一個“何妨一下樓主人”的雅號。

“熱心覓古道,冷眼寫世情”,聞一多熱愛生活,執著理想,即使在美國,他也保持著孤獨的清醒,以冷峻的目光,看到表麵繁華背後的悲涼和冷酷。並心係祖國,放眼家國故園,山河破碎,風雨如磐,豺狼當道,列強橫行,祖國母親被瓜分割占 …… 詩人悲憤地寫下了詩歌《發現》,並旋即在《現代評論》上發表了著名的愛國詩篇《七子之歌》。“七子”是指當時被列強霸占的七塊土地,澳門隻是“七子”之一。祖國母親被掠去的七子分別是香港、澳門、台灣、九龍、威海衛、廣州灣和旅大(旅順大連)。聞一多有句名言,說詩人主要的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這是最能反映他思想感情的一句話,也是他終身實際上做的這句話。

詩人臧克家是聞一多在青島大學時的學生,他在文章中高度讚揚”聞一多是口的巨人,行的高標”。並稱讚其所倡導的中國新詩的格律化、音樂性的主張在這首詩中有一定的體現。可以說,聞一多融匯古今、化和中外的詩歌形式,以強烈的情感表達和追求精神開辟了中國一代詩風,激勵著一代代的中國詩人去耕耘和探索。

朱自清先生曾寫詩歌頌聞一多:”你是一團火,照徹了深淵;指示著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團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競賽,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團火,照亮了魔鬼;燒毀了自己!遺燼裏爆出個新中國!”


[ 不滅的紅燭]

1946年7月15日上午聞一多先生不畏自己將是下一個暗殺對象的傳言,毅然參加被暗殺的民盟中央執委李公樸的追悼會並即席發表了著名的最後一次演說。下午5時許,埋伏在他住家附近的特務們用雨點般的子彈扼殺了這位民主鬥士。

47年“不滅的紅燭”被攔腰折斷了,“自主的流螢”在烈焰中升騰成桀傲的鳳凰,在曆史關鍵的轉折點完成了人格的最後也是最完美的升華。自古以詩句明誌者眾,為什麽文天祥《過零丁洋》為後人廣為傳誦,自古演講詞如此之多,為什麽聞一多的最有力量,因為作者身體厲行,是因為他們的人格使他們的作品永遠發光。

(完)

wyd08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 :

《精讀聞一多》 樂齊 主編,1998 。

《現代詩的情感與形式》藍棣之 著,1994 。

《聞一多詩學論稿》 李子玲 著,民國85年 。

《聞一多名作欣賞》 王富仁 主編,1993 。

wyd07


附 聞一多著作書目:

《冬夜草兒評論》與梁實秋合著, 1922 ,清華文學社

《紅燭》 ( 詩集 )1923 ,泰東; 1981 ,人文

《死水》 ( 詩集 )1928 ,新月; 1980 ,人文

《聞一多全集》 (1 一 4 冊 )1948 ,開明; 1982 ,三聯

《聞一多選集》 1951 ,開明

《聞一多詩文選集》 1955 ,人文

《聞一多青少年時代詩文集》 1983 ,雲南人民

《聞一多論新詩》 ( 評論 )1985 ,武漢大學出版社

《楚辭補校》 ( 古典文學研究 )1942 ,重慶國民圖書出版社

《神話與詩》 ( 古典文學研究 )1956 ,古籍

《古典新義》 ( 上下冊,古典文學研究 )1956 ,古籍

《唐詩雜論》 ( 古典文學研究 )1956 ,古籍

《聞一多論古典文學》 1984 ,重慶出版社

《離騷解詁》 ( 古典文學研究 )1985 ,上海古籍



附:《死水》及賞析

雖然《紅燭》也是聞一多的重要作品,但那是聞一多早期作品。其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濃厚,而聞一多先生成熟運用其新格律理論的創作非《死水》莫屬。即使它的浪漫主義色彩不如《紅燭》 而有頹廢主義的陰影 。


聞一多《死水》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清風吹不起半點漪淪。

不如多仍些破銅爛鐵,

爽性潑你的剩菜殘羹。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鏽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出一溝綠酒,

飄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笑一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麽一溝絕望的死水,

也就誇得上幾分鮮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聲。


這是一溝絕望的死水,

這裏斷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

看他造出個什麽世界。

作於1926年的《死水》,是聞一多的傑作。詩人把黑暗腐敗社會現實,比喻為“一溝絕望的死水” ,表達了對醜惡勢力的憎恨和對祖國深沉的摯愛。詩的最後一節,表明他一方麵對死水,也就是對黑暗,不存幻想,堅信醜惡斷然產生不了美;另一方麵,他沒有真的絕望,並非心如死灰,而是痛恨這溝死水,要讓它死亡。“不如讓給醜惡來開墾”,是憤激之言。朱自清說:“是索性讓‘醜惡’早些‘惡貫滿盈’,‘絕望 ’裏才有希望。”(《聞一多全集 · 序》)在絕望中飽含著希望,在冷峻裏灌注著一腔熱愛祖國之情,是這首詩的意含所在。

詩中巧妙順暢地運用西方現代詩的反諷方法和 “ 以醜為美 ” 的藝術原則。詩的中間三節, 描繪了死水發酵後一係列腐臭現象 ,展開豐富的想象,極力把死水內在的醜惡東西,充分地塗飾以美麗的外形,以鮮明的色彩和響亮的聲音, 故意用 ” 桃花 ”,” 羅綺 ” 反襯死水的肮髒、黴爛、黯淡、沉寂。美與醜的交織反差,造成令人耳目一新的藝術效果。 死水釀成的綠酒泡沫被花蚊咬破 , 沒有生氣的死水中叫出了幾句蛙聲 , 都暗示了黑暗醜惡勢力 , 已經朽爛到了垂死的 、 無可救藥的地步 。

《死水》是聞一多實驗他的 “ 三美 ” (音樂美、繪畫美、建築美)新體格律的典型。這首詩格律極嚴。全詩共五節,每節四行,每行由三個 “ 二字(音)尺 ” 和一個 “ 三字(音)尺 ” 構成,節奏相同,字數也相同,各節大體均押 abcb 型的二四腳韻,從內在節奏到外在形式都十分嚴整。詩人猶如 “ 帶著鐐銬跳舞 ” ,但跳得如此輕鬆自如,節奏和諧,真令人擊節讚歎!



附:《 聞一多先生的書桌 》及賞析

選取 《 聞一多先生的書桌 》 是因為這是聞一多少有的幽默詩歌 , 反映出詩人對生活的諧趨 。

《 聞一多先生的書桌 》


忽然一切的靜物都講話了,

忽然間書桌上怨聲騰沸:

墨盒呻吟道“我渴得要死!”

字典喊雨水漬濕了他的背;  



信箋忙叫道彎痛了他的腰;

鋼筆說煙灰閉塞了他的嘴,

毛筆講火柴燒禿了他的須,

鉛筆抱怨牙刷壓了他的腿;  


香爐咕嘍著“這些野蠻的書

早晚定規要把你擠倒了!”

大鋼表歎息快睡鏽了骨頭;

“風來了!風來了!”稿紙都叫了;  


筆洗說他分明是盛水的,

怎麽吃得慣臭辣的雪茄灰;

桌子怨一年洗不上兩回澡,

墨水壺說“我兩天給你洗一回。”  


“什麽主人?誰是我們的主人?”

一切的靜物都同聲罵道,

“生活若果是這般的狼狽,

倒還不如沒有生活的好!”  


主人咬著煙鬥迷迷的笑,

“一切的眾生應該各安其位。

我何曾有意的糟蹋你們,

秩序不在我的能力之內。”  

在詩集《死水》中,這是唯一一首真正輕鬆幽默的詩歌。聞一多整日伏案工作,無心料理生活事務,以致連他自己的書桌也堆得亂七八糟。偶而擱筆的閑遐之時,詩人打量這一片“慘不忍睹”的世界,倒覺出了許多樂趣來。在他眼裏,所有的用品、雜物都仿佛“人格化”了,他們互相指摘、彼此嗔怪,好不熱鬧。

墨盒因沒有了墨水而呻吟,靠近窗邊的字典因被雨水漬濕而叫喊,卷曲著的信箋發牢騷,塞滿了煙灰的鋼筆怨聲載道,還有,被火燎著了的毛筆,受擠壓的鉛筆,還有,香爐、大鋼表、稿紙、筆洗、桌子、墨水壺等等,沒有一件什物表示滿意,他們異口同聲地向主人抗議!

詩的幽默效果是怎樣產生的呢?

幽默的首要條件就是心境的放鬆。在一個緊張的危機四伏的時候,人們的注意力很自然地被引向了對自身生存的關注,他無法超脫,也就無法獲得心的鬆弛。肮髒不堪、觸目驚心的“死水”是這樣,風雲翻滾、雷鳴電閃的“長城”也是這樣。書桌雖也是一個肮髒的、觸目驚心的,甚至也是有點“風雨交加”的世界,但任何讀者都不會把他們與我們的實際生存狀況聯係在一起,聞一多也絕對沒有類似的暗示。書桌就是書桌,與我們的人生境遇無幹,我們足可以居高臨下的來品評它、打量它,為它上麵的居民們的互相攻訐而捧腹。

此外,幽默的產生還需要一定的不和諧的、出人意料的現象。比如,火柴本是詩人點煙之物,但是卻偏偏燃著了毛筆,“筆洗說他分明是盛水的,/怎麽吃得慣臭辣的雪茄灰”,牙刷顯然該是盥洗間的物品,卻又在書桌上壓住了鉛筆的腿,至於香爐,本來就不該在書桌上占一席之地,不曾想它倒嘟嚕起來“這些野蠻的書早晚定規要把你擠倒了!”

最後,幽默還來自於詩人本身的自嘲精神。譏笑他人是諷剌,而嘲弄自己則是幽默。沒有真正地從生存的泥淖中掙紮出來,就不可能有嘲弄自我的膽量,也不可能有嘲弄背後的機敏和灑脫。在這首詩裏,最引人注目的就是詩人的自嘲精神。不言而喻,所有的“肮、壞、差”都是聞一多本人一手所為,但他卻津津樂道地表現著這一片的混亂,毫無愧色地轉述著“居民們”對他這個主人的指責,末了,還笑嘻嘻地解釋一番,撫慰一番,實在是頗有智者風度!

這首詩因其輕鬆幽默而與聞一多《死水》中的其他篇章頗為不同,我們看到,當詩人步入社會,思考人生時,他是痛苦的、迷惘的,當他退入書齋,沉湎於學術時,他又是充實的、溫和的。人不能永遠把自己浸泡在苦水裏,他得有自我調劑的時候。《聞一多先生的書桌》收束了詩人的《死水》詩集,以後,他真地長時間裏獨坐在書桌之旁,進入到所謂的“向內發展”的時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5)
評論
夏蟬歌 回複 悄悄話 謝謝各位好友欣賞.
其實想寫很久了,所以看了很多書.
所有看過中國新詩史的人,聞一多先生是無法忽略的一頁.
flysnow68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謝謝夏蟬歌!讀了此文,對聞一多先生又有了全麵的了解,真是"不滅的紅燭"!

真是大手筆!佩服!學習!
DueProcess 回複 悄悄話 欺負俺沒文化~~
我說,怎麽我先看到別的文章,那時這篇還沒有,後來咋就壓箱底了捏?

蟬哥兒,我看你的文章總覺得心虛滴說,俺要修行多久才能和你平等對話耶
john1951 回複 悄悄話 有了這些才學的奠底,方顯出夏歌深厚的功力.
楓丹白露 回複 悄悄話 蟬兄用了不少的精力研讀聞先生其人起作,才得以寫出如此力作,也使紅燭能燃在每一位讀者心裏。謝謝蟬兄!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