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會畫家楊遠忠
(2014-07-02 21:25:10)
下一個
拜會畫家楊遠忠/ 風中秋葉
我平生喜歡讀書賞畫寫作,自然也喜歡結交文化人士,2013年11月23日特意赴廣州西關拜會知名國畫家楊遠忠先生,因著先生特有的謙和有禮,更兼彼此諸多興趣相同,談來興致勃勃,興味盎然,清歡不盡,在茶杯起落間自然也說起楊的近作。
素知自號西關隱士的楊先生作畫偏愛桃花燕子,許多作品都有桃紅之色,燕雀之飛,畫麵清雅而不乏豔麗,頗得玩家青睞,近年求藏者不絕,我亦附庸風雅要求賞學一番。先生見我真有興趣,拿出一幅新作《豔驚桃花潭》,果然另有一番風韻。特意用心品味:此作中央為流瀑驚魚,三條紅鯉,躍出潭麵,寓意鯉躍龍門。兩側是盛開的桃花,桃色夭豔,灼灼華彩,躍然畫麵。水潭之畔成群野鴨怡然戲水,畫麵寧靜雅致,味道十足。我不禁感慨:畫者亦詩人,其人心中有詩,筆下必多詩意,畫和詩結合,詩和畫交融,方能形神交融。先生見我入神,輕輕插言:“桃花燕子一類作品著色和諧,寓意明顯,都幾受玩家歡迎。”我輕輕點頭表示理解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畫存詩意,此作用來贈送朋友也暗寓友情呢。”
楊先生的一幅題為《夢回荔枝灣》的國畫惹起我的注意,遠景是錯落有致的江南水鄉建築,還有幾隻烏蓬小渡橫斜水麵,也許就是宋朝生活的取意吧,如僅此畫麵實難牽扯上廣州荔枝灣,唯畫家在右下處取了榕樹濃蔭,再大膽地在正麵掛上鮮紅如印的香荔,則嶺南特色躍然而出了。更富於意味的是,荔枝下幾個宮廷美女悠悠閑步之態,很容易讓我想起杜牧的名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古人飛騎為貴妃送荔的古詩如今是“人人知是荔枝來”,這寫意荔枝與工筆美女渾然一體,意與工共冶一爐,惹我許多遐想莫不是作者個人風格的取向?而此畫取名《夢回荔枝灣》也許就是回歸自然以和諧的一種寄意吧?我還特別注意到左下角少白雅號下的橢圓印章恰到好處,在烏蓬尾部恍如一掛燈籠,平添別樣氣韻。我不禁對先生讚歎:“此作構圖別致,畫色古舊,老榕樹卻用亮色點綴,可算獨具匠心。”先生謙然回應:“我的確花了不少心思在構圖上。因為童年就在荔枝灣邊度過,往日情景仍然深印腦海,如今的荔枝灣已經是全新畫麵,舊時韻味隻能在夢裏尋回。蘇東坡的詩句‘人間何者非夢幻,南來萬裏真良圖’也很合我的心意,所以特別選了此兩句。”
少白先生一邊說一邊展示一幅四條屏《梅蘭菊竹》,鐵骨瘦枝的紅梅,虛心勁節的綠竹,脫俗雅致的淡蘭,含清韻雅的黃菊,配合躍躍不舍離的鳥雀很令我感興趣,我特別注意到鳥雀的頭部都向著植物,寓意畫人向往四君子風格,既清雅淡然,又有處寒猶盛節節向上的精神。這讓我更加欣賞先生不時提及的經典慧語:“畫是要注重精神的,沒有正麵精神也就失去了畫的感召力。” 我一邊品畫,一邊感受畫內的文化底蘊……先生又輕輕說:“筆墨與造型是國畫要素,但隻重型而忽略神,也很難畫出上品,你來看看這幅《富貴招財》,特別注意貓的神韻。”我感覺這是親聆老師指導的良機了,移目《富貴招財》幾朵盛開的大牡丹灼灼其華,占去了約三分二畫麵,顯得富貴雍容,右下角的三隻小貓卻以其神采吸引讀者注意力,我笑著說:“你的貓讓我想起了以愛貓著稱的文學大家夏衍與冰心,據說冰心養波斯貓也養土貓,而愛貓者多愛其善,也愛其神,神在貓眼吧?” 先生答:“對了,畫貓如不能展示貓眼神采不如不畫,此幅貓眼我用了八種顏色呢,而貓須也是貓的特點,必須特別著力。”經楊老師指點,我特別注意貓的眼睛,黃鞏、黑睛、白亮點果然恰到好處,加上略顯誇張的貓須把貓的俏皮靈動,充分展示,很見畫功。少白先生接著說:“有人總結過,國畫要情領形,神造形,神遇跡化,情動而形移。很有道理。”“那麽就是神為首,形為次了?”“對了,作畫不可以隻張揚形體,要賦形以神,才能形神俱備。畢竟畫是生命的載體。”“看來你不僅研究畫畫的技巧,也研究畫畫的理論呢。”“古人講過‘寫其形必傳其神,傳其神必寫其心’,我是以心寫畫,追求賦形以神,對這些理論記在心裏而已,懂得不多。”我望著這儒雅的畫家,聽著他輕言細語,感受一種學者的平靜氣韻,心底充滿尊敬。
我轉向另一大幅山水畫《桃源山野踏春圖》,感覺遠處山巒起伏,或煙雲水色或流泉飛瀑,深涵萬象;觸目處桃花豔麗,臨橋邊牧童催歸,布局得體,層次分明,著色雅致,畫麵和諧,真乃大家手筆。我細細品學進而簡評兩句:“畫雖無言而有致,在於畫麵之境界。先生態閑雅而心靜,故而畫取靜遠,顯然是一種心態修為,其透出的也一定是少白畫風的取向與追求。”先生微笑而答:“山入靜而後生態,人守靜而出儀。靜是基本,動在其中,則動靜皆宜。”老師哲理深涵的話語豈止是論畫,無疑也是說人生,那一刻,我是深受啟發了。其實,我也讀過一些書畫的理論,知道造型布局往往滲透著作者對社會人事的思維理解,心求和諧者,吞吐,呼吸,輕重,緩急,剛柔,幹濕,軟硬皆追求協調、和諧、統一,故此作品和諧而有致,這正是心態的反映呢。
看過諸多畫作,時候不早,握別少白老師,我格外叮囑一句:“注意休息,保重身體。”“大家都保重,隻是順便說句,這些年每天畫畫,竟然身體也更見硬朗。”“嗬嗬,也許是心態好,身體也好吧。若明年回國,還來拜會先生。”“我明年五月或者會搞個小型畫展,歡迎指導。”“一定爭取參加,品味學習。”相握在此際,相約在明年,祝福在心裏……
寫於美國南卡州仙城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