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為營

從自己獨自一人,到兩個人,進而三個人在日本住了下來。發現自己終於逐漸深入了普通日本人的生活。
正文

快樂兒童館

(2007-08-01 07:29:25) 下一個

女兒來日本以後,我就總在算計時間。幾點送,幾點接。媽媽幾點開會,爸爸幾點有課。幾點換班,幾點碰頭的。現在比起她剛來的時候,已經幸福很多了。原因就在於,發現了一個叫做兒童館的好地方。

最初,隻要她從學校回來就專門用一個大人來陪她了,畢竟隻有6歲。姥姥姥爺又再三強調不準留她一個人在家。幾乎有一個月我就沒上學。想找打工的帶帶孩子,又不放心,財力也有限。忽然有一天靈機一動,不是學校附近有個兒童館嗎?發的通知說誰都可以去啊。就這樣,我帶蓉蓉第一次去了東兒童館。樓上樓下有兩層,有十幾歲的大孩子,也有孩子媽媽帶著幾個月到兩三歲的小孩子。原則上上學的孩子就可以自己在這裏隨便玩。有時候老師會帶著做些手工。因為經常有蓉蓉的同學在這裏玩,蓉蓉也就挺喜歡去了。

有了這樣一個場所,就靈活很多了。她去兒童館了,兩個大人就各自去上班上學了。但是,接送仍然是個難題。比如下課後,總要有人去接,再送到兒童館。到了5點,又要人去兒童館接回家。蓉蓉爸爸上課,時間不好調整。我是經常調整,結果是在學校呆不了多一會,凳子還沒坐熱就往回跑。時間全搭路上了。回頭還心虛,覺得好多人在看著我。

放假後這個問題進一步突出,孩子整天在家。我隻好又一次靈光閃現。駒場車站,可以看到一個掛著卡通圖片的房間,上麵大字寫著駒場兒童館。不如去碰碰運氣?我帶著蓉蓉走進了駒場兒童館。原來想不是這裏的居民,也許人家並不歡迎。意外的是,不問住所國籍,一律歡迎,熱情接待。於是蓉蓉又多了個去處。老師領著做毛絨小狗,編小筐,折紙。我來接還沒玩夠,強烈要求第二天還來。

帶她去駒場,就是遠,要擠車。但是時間變得寬鬆很多。比如早上就可以帶出來,中午一起吃飯,下午繼續在兒童館玩,晚上還可以接到我學校,安排她一邊玩著,我還能繼續幹點什麽。

我簡直是太喜歡兒童館這種地方了。雖然有時候也有點惦記有點擔心,但是比交給某個人還是安全多了,我覺得。孩子玩的開心,還能學學語言,動動手動動腦。不收費,反而使使用者和工作人員之間關係簡單好處。政府出資,工作人員感覺自己的工作很純潔。

這個假期看來能過得比較好了。可以送東兒童館,有時候爸爸下班可以多照看一會。也可以送駒場兒童館,媽媽可以管一整天,同時還能在研究室做實驗。我就說老天餓不死瞎家雀,這不,眼看著一步步就順過勁來了?在駒場兒童館的大力配合下,我的實驗終於有所進展。心理一放鬆,看什麽都順眼,做什麽都順手。信心也回來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