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惡業報經新講》卷上二by夢參老和尚
(2007-04-12 06:23:48)
下一個
善男子·若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度脫生老病死·始學發心·修習禪定·無相智慧者·應當先觀宿世所作惡業多少·及以輕重·若惡業多厚者·不得即學禪定智慧·應當先修懺悔之法·
地藏菩薩說,末法的眾生要想超脫生老病死,學習戒定慧,修習禪定,或者學空觀,應當先用占察輪觀一下過去所作惡業是多是重,是輕是少,若惡業很重的人,要學禪定智慧,容易入魔。有一種是坐下來習定,是要你一天在動中能定下來,這種定才是真定。坐下來容易入定。在動中就比較難,一動起來就忘了,定也沒有了。要想在動中不動心,對著境界時也不起心動念,就要常觀想佛菩薩,使念頭注意在一個聖號上,隻要你的意識從來不動念,外麵什麽境界相都不被它轉,這就是定。這種定能發出智慧來,世出世同的定有多種,習定的方法也很多,不論你學那種定,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心念,不被外境所轉。怎樣能降伏其心呢?就要達到無相,無相智慧就是空慧。又怎樣悟照相境界?就是要不住六麈境界。根境俱寂,就達到無生無相。即《金剛經》上佛陀教導我們:『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由於惡業又多又厚,習定、修慧都不得利,所以地藏菩告訴我們應常先修懺悔法,多拜懺,《地藏懺》不是地藏菩薩說的,《大悲懺》也不是觀世音菩薩說的,《三昧水懺》同樣樣不是佛說的,都是祖師編輯的,唯有《占察懺》是地藏菩薩說自對堅淨信菩薩說的。拜占察懺悔法,可使我們在用占察輪時很快相應,速獲清淨,這時你一修就能成就。
所以者何·此人宿習惡心猛利故·於今現在必多造惡·毀犯重禁·以犯重禁故·若不懺悔令其清淨·而修禪定智慧者·則多有障礙·不能魁獲·或失心錯亂·或外邪所惱·或納受邪法·增長惡見·是故曾先修懺悔法·若戒根清淨及宿世重罪得微薄者·則離諸障·
為什麽先不修定慧?是因為此人宿世的習氣很重,惡心相當的猛利,今生又造了很多新業,若修善法會出現許多障緣。如果是出家的比丘、比丘尼,或者是在家的優婆塞、優婆夷,受了戒不持戒,甚至三皈都犯。三皈本身就是戒。皈依佛,永不皈依天魔外道;皈依法,永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永不皈依外道邪眾。這就是三皈戒。犯了三皈,就非佛弟子。如果犯了重罪根本戒,不懺悔清淨,修禪定智慧是不可能的。不但你修不成,恐怕還要把你摒除僧團之外。佛經常這樣比喻,大海不容死屁,死人漂到海裏,海浪一定把他打到岸上去,或者被魚吃了。佛法如大海,若你不守戒律,不好好的修行,同樣會被摒除大海之外,摒除僧團,棄於佛法之外,就不能聞法修行,本來為克服煩惱,反而被外道邪見人侵擾,喪失你的心誌,增長邪知邪見。佛說破戒通過懺侮能救,破見是不可救的。所以我們必須先修懺悔法,懺除犯戒之過,及宿世的重罪,使戒體清淨,重罪減輕,無諸魔障。
因此,罪性是虛幻的,沒有真實,『罪性本空唯心造』,所以懺罪的時候一定要到達空寂。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假的,空的,沒有真實可得。罪性也看成是空的,降伏住自己的顛倒妄心。眾生輿佛就在一念之間,要轉變眾生心,需發菩提心與佛相應。修普賢十大願,念地藏菩薩聖號,文殊、普賢、觀音,念三寶念念不離三寶聖號,常發諸佛菩薩之願。我們發願,念三寶,為度眾生;求懺悔,為度眾生;想成佛,為度眾生;想離苦得樂,為度眾生,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度眾生,心往聖境上想輿諸佛菩薩和在一起,這樣凡夫心就轉變成佛心。如果不這樣,那就隨著業力跑,我們現在發心出家,很難啊!這是多生種的善根,要常常懺悔,消除業障,使過去的宿業不現前,善根增長。
善男子·欲修懺悔法者·當住靜處·隨力所能壯嚴一室·內置佛事及安經法·懸繒幡蓋·求集香華以修供養·
要想修懺悔法,怎麽修呢?當離開幹擾,找一個清淨的地方,隨自己的能力大小和現實條件,來壯嚴一處能供我拜懺就可以了,不可要求過高。如果有倏件專修一同懺室,願意懺悔,集在一起共修,但是不得超過十個人,最好七八個人。藕益大師說人多了不行。在一起拜懺的必須同願同行,不可乖違。怎麽樣壯嚴呢?打掃乾浮,供上地藏像,占察懺經,供上香、花,懸褂幡、寶蓋。沒有,可以用紙做、布做,還辨不到怎麽辨?這時你就用普賢菩薩七支供來供養,以意念把其它道埸乃至十方世界的壯嚴飾具,香、花、果都搬進你的懺室,或能行懺法的地方。這種供養的力量比有限的兩支香、一盞燈力量大得多。《普賢行願品》裏講:『法供養為最勝。』總之,一切隨緣修供,有能力的就買上香花及壯嚴飾具,盡心盡力去壯嚴,無能力就以一顆至誠心,把心量廣大,修普賢七支供。這就是善巧的方法,即文殊菩薩告訴我們的『善用其心』。
澡浴身體及洗衣服·勿令臭穢·
預備工作做好了,必須清淨三業,才易得到感應。口不說間雜難話,心存恭敬,一定要達到心淨。身體要洗浴乾淨,勤洗換衣服,不使有臭穢。總而言之,我們要想修懺悔法,懺悔的時候,希望菩薩加持,不要在文字上、工具上、洗浴上,生執著心,拜時心一定要清淨,所以需要一心敬禮。
於盡日分在此室內三時稱名·一心敬禮過去七佛及五十三佛·
『三時』,根據印度的時間來分,書三時:白天三個時分,早、中、晚。夜三時:初夜、中夜、後夜。共為二十四個小時。拜懺時不論是書三睛,還是夜三時都要稱名頂禮。『一心敬禮過去七佛』,即過去壯嚴劫的三佛:毗婆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還有賢劫四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一心奉請五十三佛,奉請完了一一敬禮。
次隨十方麵一一總歸·疑心遍禮一切諸佛所有色身·舍利形像·浮圖廟塔·一切佛事·次複總禮十方三世所有諸佛·又當疑心遍禮十方一切法藏·次當疑心遍檀十方一切賢聖·
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叫十方。『總禮』,是用意念觀想,把十方歸衲於心中。這段就是指用意觀來普遍恭敬頂禮,盡虛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現在佛寺裏的佛像、舍利、塔廟、佛事等佛實及佛所遺留下來的法營,在這個法中,必須禮《占察善惡業報經》,還有十方一切聖賢僧。設供、口念稱名、意觀,即供養、稱讚、禮敬,這就是普賢十大願的大供。
然後更別稱名禮我地藏菩薩摩訶薩
拜懺的規矩,必須三請,請過去七佛,請五十三佛,請十方一切諸佛,尊法,賢聖僧。請完三寶後。拜占察懺,一定要加上奉請《占察善惡業報經》。最後,還得特別的禮請地藏菩薩,禮請地藏菩薩一定要三請三拜,地藏菩薩是主懺者,同時要發願。請了以後,法會的道埸,地藏王菩薩就來住持,主持你的懺法。
另外,還要注意一點,要把自己壯嚴的懺室進行結界。怎樣結?心裏結界。說取我這個懺室,除了懺室,房同之外,都不是我的界內。為什麽呢?因為界外有做非佛事的,所以必須把懺室結到界內。在結界的同時,地藏菩薩護法神馬上就來護法了,其他任何鬼神,都不敢進來幹擾。這樣拜懺會很順利,並且達到我們所求的願望。
如我們修懺時三人,或者五人,共同發願修生極樂世界。由大家至誠懺悔、發願和地藏菩薩的加持,在懺悔三業清淨後,決定能同生極樂世界。若我們懷疑受戒不清淨未得到戒,那就拜《占察忤》,至心懇切的求,不懈的拜,如果占察;輪相顯的不是清淨輪相不要有退心,還得繼續求拜,到現出清淨輪相,這就證明你得到地藏菩薩加持,地藏菩薩給你受戒了。蒲益大師就是拜得清淨輪相,而得戒的。
如是禮已·應當說所作罪·一心仰告·惟願十方諸大慈尊·證知護念·我今懺悔·不複更造·願我及一切罘生·速得除滅無量劫來·十惡四重·五逆顛倒·謗毀三寶一闡提罪·複應思惟·如是罪性·但從虛妄顛倒心起·無有定實而可得者·本唯空寂·願一切罘生速達心本·永滅罪根·
禮拜完,就對地藏菩薩發露懺悔自己所作得罪過,不可隱瞞。普賢菩薩十大願王裏第四大願,『懺侮業障』,經文裏講:惡業的體相,盡虛空都容不下,形容此罪惡之多,罪惡之大,罪惡之重。『十惡』,就是我們常講的身三、口四、意三,十惡業。『四重』,指殺盜淫妄四根本。『五逆罪』,即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破和合僧,這個罪很容易犯,如說是非,挑拔離間,在寺中各做各的,意見不一致,使大眾僧不和,就是破和合僧。『毀謗三寶』,就是說,對佛輿佛、大小乘、僧眾之間互相毀謗,攻擊。『一闡提』,指沒有善根,就是對三寶一點信心都沒有。要懺悔除去所作的這些罪,不再更造,若自己的力量薄弱,就對地藏菩薩說,求地藏菩薩,十方諸佛加持我,令我把無量劫來所有的十惡四重、五逆顛倒、謗毀三寶、一闡提罪全部懺悔掉。還應思惟,罪性本空。惡業都是由於我們無量劫來,黑白不分,真假虛宜不明,從虛空顛倒中起的。因此,罪性是虛幻的,沒有真實,『罪性本空唯心造』。所以,懺罪的時候,一定要達到空寂。把一切事物都看成是假的、空的、沒有真冒可得、降服住自己的顛倒妄心。更應當發願,所做的功德事供養寶,迥向給眾生,願一切眾生離苦得梁,早日成佛。
在佛門裏,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都是在修行中,無不是不可思議的殊勝行,普賢行。但有的道友不會修行,每日在修行中還總是抱怨,是因我業障重,不會做事,常住分配我這個任務,他們卻坐那見聽經學習,學經聽經多好啊!我在外頭勞動,還有什麽功德?你不知道你做的這個事和他坐在那兒學習是一樣的。
隻要你會發願,會迥向,隨便你做什麽事,都是在行普賢行、發文殊願。要知道經過你的發願願、迥向、思維,全是你自己的了,是我在發願,我在行,我在做。所經大家在做一切事的時候,一是要記得:隨喜、發願、迥向,做的一切善業,上供十方三寶,下施一切眾生,願諸護法神護持我及一切眾生。願一切眾生早日達到心本,本來的自性,恢愎了自性,罪根也就滅掉了。
次應複發勸請之願·願令十方一切菩薩未成正覺者願速成正覺·若已成正覺者·願常住在世·轉正法輪·不入涅盤·
『複應發勸請之願』,勸請誰呢?為什麽要勸請呢?因為到了八地不勸地的菩薩,惑業沒有了,但還沒有認識到根本無明,以為已經成就了。無明未斷,不能達到究竟,還得繼續修,所以我們也要勸請這些未成正覺的菩薩,或者初發意的菩薩,早日成佛度眾生,已經成就佛果的,願永遠住世,不要入涅盤,這就是《普賢行願品》第六大願:——『請轉法輪』,和第七大願——『請佛住世』。
次當複發隨喜之願·願我及一切眾生·畢竟永舍嫉妒之心·於三世中一切刹土·所有修學一切功德及成就者·悉皆隨喜·
這是賢第五大願,『隨喜功德』,隨喜一切眾生,隨喜一切諸佛菩薩,願一切眾生舍離嫉妒障礙,看見人家有一點善事,有一點進步,對寶有功德,都應當讚歎隨喜。若師長對某同學、師兄弟,表揚了一句,你就生起嫉妒心說:『有些事我也會做,我比他還強,他有什麽了不起的。』不但不隨喜人家,反而說上幾句不好的話。如供千僧齊作佛事的,有的師父說說笑笑,也不威議,看上去一點電不壯重,我說:『莫生分別心,文殊菩薩在,可能是文殊菩薩示現的,你歡歡喜喜讚歎,不要從現象上迷惑了我們智慧的眼睛。』
像五台山經有人供千僧齊,我們要隨喜,因爵文殊菩薩常化現在其中。昔日五台靈寺,設無遮齊法會,不簡道俗,不別貴賤、男女、乞兒,悉皆飽足。有一位貧女,牽著一隻狗,帶著兩個小孩來趕集,發親的師父給她一份,她不走說:『不行,我這兒還有兩個小孩。』又給她兩份,她說:『還不行。』同她還要什麽,她說:『我還有一隻狗。』發親的師父就生氣了,他說:『這位貧女簡直不講道理,貪心這麽大。』又想菩薩即已發願供千僧集,就再給她一份吧!她說:『還不行,我肚子裏還得要一份。』這時發親的師父發脾氣說:『什麽肚子裏還要一份,我這是現前的。』他這麽一說,貧女騰空化現文殊相,小孩現童子相,小狗變成了金毛獅子,文殊菩薩於空中說:『眾生學平等,心隨萬境波。百骸具舍盡,其如憎愛何!』這時在會的人,皆向空中日:『大聖,願示平等法門,我等奉行。』空中偈日:『持心如大地,亦如水火風,無二無分別,究竟如虛空。』此時發親師父伏地求懺悔,自恨不識文殊菩薩降臨,菩薩一去,再也不能見聖相,即把貧女所施發,建塔供養禮拜。大家多思維這個故事,菩薩千百億化身,現各種不同的境相,來度化眾生,隻是我們凡夫肉眼,不識不知而已,所以說要平等,用平等心來對待周圍一切人事,不要生分別輕慢心,我們身邊的善知識,同學道友,就是文殊菩薩,或其他諸大菩薩化於世來度我們的,這樣就會對他人生起恭敬心,隨喜他們的功德。所以隨喜功德,是增長自己功德、最便宜的事,大家不要輕易的放棄。而且隨喜功德可以對治你嫉妒障礙煩惱,所以不論在一切時、一切處,一切聖凡的功德悉皆隨喜,這個功德就可以使你成佛。
次當複發迥向之願·願我所修一切功德·資益一切諸眾生等·同趣佛智·至涅盤城·
我們修行要不貪戀執著,要把聞法修學行持的功德迥向給一切眾生,同等獲利。所以隨便你在哪兒修行、做事,乃至你在寢室看書、誦經,把自己所修這一切的功德都迥向給眾生,願眾生都能得到真正的利益,大家能一同超向佛的智慧,到達不生不滅的涅盤城。
普賢十大願王不可思議。文殊菩薩的十大願,我們更應該隨喜讚歎,應當把他作為我們的日課,但不能讀讀就算了,要學文殊菩薩是怎樣度眾生的。還有《華嚴經》第四品覺林菩薩讚歎釋迦牟尼佛的話,我們也應當每天念一念。學法要學會用心,聞思修三慧缺一不可。隻是聽聽這個,善根是很淺薄的。我們聞之後要思維,覺得這個法殊勝,照著去做,至於做多做少,隨你的力量,主要看你是如何用心的。
佛在世的時候,有一位貧女,撿了一枚錢,她想買油供佛來培福。她就到油鋪去買油,但沒有盛油的瓶。這個老板看她可憐,而且被她的誠心所感動,說:『好,我給你打一罐油,除了你這一文錢之外,剩下算我的,我就隨喜彌的功德。』貧女就把油提到僧伽藍裏,倒在一個油燈裏供佛,這天正是目犍連尊者當值。第二天早晨天亮,他去滅這個燈。別的燈全滅盡了,同睛波斯匿王供了十萬盞燈,唯獨貧女添的這盞燈怎麽也滅不了。目犍連尊者說:『我可以用神通滅。』他就使用神通,也滅不了,而且越滅越亮。這時佛就出來說:『這是清淨施,以羅漢的神通力量是滅不了的。』大家要明白,這不是在於物資的多少,而是心力的猛烈。若供養一千瑰、一萬塊錢,不知發願迥向,還不如供養十瑰錢又發願又迥向的功德大,因心力猛烈故。諸位道友,你們在大寮行堂做飯,或做其它事,是否想到以此事去修供養,發願、隨喜、迥向,想到輿沒想到這兩者的功德是有很大懸殊的,所以我們不論做什麽,都要觀想到普賢菩薩的十大願,『禮敬諸佛』乃至『普皆迥向』。一事具十願,這功德是不可思議的。我們學法就要善於用心,會用心,無一事不是佛法,不是行的菩薩道,成就佛果的因。
如是發迥向願已·複往餘靜室·端坐一心·若稱誦若默念我之名號·當減省睡眠·若湣蓋多者·應於道踢室中旋燒誦念·次至夜分時·若有燈燭光明事者·亦應三時恭敬供養悔過發願·若不能辨光明事者·應當直在餘靜室中·一心誦念·日日如是行懺悔法·勿令懈發·
發願之後,離開懺室,到其它靜室或寂靜處。目的是離開幹擾,一心念地藏菩薩的聖號。念的時候一定要念念從心起,念念不離心,念念相續。減少睡眠,因為睡眠是五蓋之一,若是睡眠多的人,應當繞念來對治它。
像我們是一個普通的清眾,住在常住裏,沒有懺室、靜室,怎麽辨?那就用你的心念,不能磕頭,就以觀想來磕頭,但是有個倏件,你一定要至心。一切的方便要你自己去想,從方便達入真實,外邊的客觀倏件環境不具備,自己想瓣法,反正不離修行、懺悔、發願。人家都睡覺了,你也不幹擾別人,就靜坐,靜坐觀想對著地藏像就念,如果是黑夜,寢室沒有小燈,就在寢室一心誦念或觀想地藏菩薩放光,就看至心如何?觀想會出現很多不可思議的事,我們信佛的,一定要相信三寶的加持力,相信三寶的光明,至心誠想的念佛、拜佛,如此每日精進不懈悔過發願。
我說不要貪睡,在我們一天書夜二十四小時中,起馬得睡五個小時到六個小時,這樣才有精力來工作、學習、修行。如果你勉強地說一個小時都不睡,就如佛教導書三時三時休息,精進辯道,恐怕我們這個體力,不得成就,反而會病倒,這樣你還能修行嗎?像這樣你得自己調迪,這樣做能支持就去行,若超過負擔是不行的,這是我的意見,不是經上教的。經上教我們不要睡。因我感覺到我們現在這個肉體眼過去的古人不一樣了。業障深重的我們必須跟你自己身體情況相通應,不能超負荷,這就叫隨緣善巧方便。
大家知道般舟三昧,就是一行三昧,一百天不坐不臥。怎麽瓣呢?找一個比較小的房子,用粗繩子釘在牆上拴緊,過了十幾天,腿很踵,移步很困難,就扶著繩子走。道宣律師行過三次般舟三昧,所以修行要舍得付出,要下得苦功夫。這樣才能用生死的力量換來不生死。我們現在業深體弱,行般舟三昧是辨不到的,行不了,生個慚愧心,卻不可懈怠放逸。要念念想到三途眾生苦,想著這個世界苦難的眾生,一想到他們,精進心就會生起來,最後再給他們迥向,離苦得樂。
修懺悔的人,一定要下決心,定一個懺期,一百天或幾個七,不能拜懺就念地藏聖號,要不打妄想,但我們現在念時,功夫不到,還達不到不打妄想的程度,怎麽瓣呢?不要怕打妄想,隻要想到其它的,就收回來,收久了念頭漸漸就純了,什麽事情熟練了自然就純。隻要提起念頭,坐也念,行也念,時間久了,睡覺做蘿都在念。白天上課也好,過齊堂也好,上殿也好,照樣做這些事,但心裏一直在不停地念地藏菩薩。大家看收音機裏有很多弦的線路,人的腦子也是這樣,所以念聖號輿做事互不幹擾,達到一心時就是念住。這個功夫不要把它看簡了,超過坐禪等其它一切的修行。我們念阿彌陀佛也如是。
《占察善惡業報經》是個方便法門,如果能按我說的這樣做,不用同你自己就知道此時心很清淨。念到真正功德圓滿時候,能念所念全空了,能念的心,所念的地藏菩薩空號乃至於地藏菩薩相都沒有了。能夠心定念存,寂然不動,那個時候你的智慧就發現了。
占察這個法門雖然方便,但過去沒人說。一種是不相信,再者就是沒遇到,也沒人說。《華嚴經》上說:『譬如入暗室,無燈不能了。佛法無人說,雖慧不能了。』所以必須得有人說,並且發這種願心,共同去做才行,否則你就是有智慧也不能知道。不知道升座講法也是有加持的。在座下好多意思沒有通,到座上就通了。所以要相信佛菩薩的加持,那種智慧不是你口裏能說得出來的。還有大家的加持,你們心裏想要聽什麽,感到我的心、我的嘴巴就說什麽。說法要對機,否則說的再好,再高深,對方也聽不進去,佛在世說法的時候是對機的,這部份人需要說般若法,佛就說的是般若,聽見後就開悟了,心開意解,觀喜讚歎,完了,最後,他就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每一個法會都有很多發菩提心行菩薩道的,為什麽?因為是對機說法。
若人宿世速有善基·暫啼過忌因緣而造恩法·罪障輕微·其心猛利·意力強者經七日後印得清淨除諸障礙·如是眾生等·業有厚薄諸根利鈍差別無量·或經二七日後而得清淨·或經三七日乃至或經七七日後而得清淨·若過去現在俱有增上種種重罪者·或經百日而得清淨·或經二百日乃至或經千日而得清淨·若極鈍根罪障最重者·但當能發勇猛之心·不顧惜身命想·常勤稱念·書夜旋燒·減省睡眠·禮懺發願·樂修供養·不懈不發·乃至失命要不休退·如是精進·於千日中必獲清淨·
如果過去生中有大善根的人,善業基楚很堅固,暫時過著惡緣,隨順惡法去做,這個罪業是很輕微的,再加上修懺悔法的心很猛烈,七日即可懺清淨。猛烈的情況,不願生命,隻是一心想戰勝敝人,無別的思想,甚至於負了傷,他還不知道,直到有人告訴他,他低頭一看,馬上就倒下了,這就是精神的作用,我們應以這種精神勇猛去修行,障礙很快就會消失。
求生的業有深有淺,但誰也不願說自己的根機淺薄。我同很多道友們交往,從談話當中,個人都口口聲聲說業障很重。自己說可以,如果你說他業障重,馬上就冒火了,也忘了自己業障重。自己說可以,別人說就不行了。如唐朝宰相魚朝恩,一次,國師來王宮說法,宰相在國王旁邊說話是很自由的。他說:『大師,我想請問,佛法講的無明,無明從什麽地方起的?』國師瞧瞧他說:『你這個奴才,也問佛法?』宰相馬上就發怒:『哼,我是奴才?我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師說:『你別著急,無明從此起,此就是無明,你知道嗎?』宰相馬上就向國師懺悔。一切眾生都如是。若業障厚,善業薄的,一七日不行,經二七日乃至七七四十九日才能得到清淨。若過去現在惡業增長,得懺悔一百天,乃至一千天才得清淨。有的三年也沒得到清淨,但別生退心,相信地藏菩薩不會不管,地藏菩隆會替你懺悔,給你加持力和增上緣,讓你的罪業早日得到消失。這就是地藏菩薩告訴我們懺悔的時間及得清淨輪相的期限。所以自己要定一個日期,決心來拜,一直到清淨輪相顯示清淨,學法修定修慧就很容易進入,速得道果。
如果業障極重的人,能夠發起勇猛的懺悔心,不顧惜生命。如何不顧惜生命?過去有位老修行,在山裏住洞修行,修行睡覺特多,於是他就想辨法來對治,坐在懸崖上,對自己說:『你睡吧,睡了就掉下去,掉下去,摔得粉身碎骨。』支持不久又睡了,一睡就往懸崖下掉,老修行掉下去部被護法神接住了。他很高典,對護法菩薩說:『南閻浮提像我這樣修行的很少吧?』護法神說:『像你這樣的修行人多如牛毛,是你自己看不見。』由於這一慢心,護法神說:『五百劫不護你的法。』不護就算了,照樣修。時間一畏長,還是不行,支持不住,又掉下懸崖,護法神又把他拖上來。他說:『你不是不護我的法了?怎麽又來了?』護法菩薩說:『你的一念精進超過五百劫,所以我又來護持你。』像這樣修行,一念清淨勇猛心難生。所以罪障深重的人,一定要下決心,不顧惜生命,沒有黑天白天,書夜旋繞,減少睡眠,稱地藏菩薩空號,禮拜懺悔疑願,心存歡喜,以法來修供養,不懈怠,不頹發,乃至喪失了生命,也不停止,也不退轉。這樣的精進,於一千日,罪惡再重,必定得到清淨。
善男子·若欲得知清淨相者·始從修行過七日後·應當日日於晨朝旦·以第二輪相具安手中·頻三擲之·若身口意皆純善者·名得清淨·
修行拜懺經過了七天後,用第二輪相,仰手三擲,擲一次清淨不算,得擲三次,三次全是紅的,就表示口意是純善業,非常清淨,若三次都現了清淨輪相,那地藏菩薩一定在埸加持你。清淨了,想到極樂世界,地藏菩薩會隨你的願力把你送到極樂世界或十方世界淨佛國土。
如是未來諸眾生等·能修行懺悔者·從先過去久遠以來·於佛法中各曾習善·隨其所修何等功德·業有厚薄種種別異·是故彼等得清淨時·相亦不同·或有眾生得三業純善時·即更得諸餘好相·或有眾生得三業善相時·於一日一夜中複見光明遍滿其室·或聞殊特具好香氣·身意快然·或作善蘿·蘿見佛身來為作證·手摩其頭·歎言善哉·汝今清淨·我來證汝·或蘿見菩薩身來為作證·或蘿見佛形像放光而為作證·若人未得三業善相·但先見聞如此諸事者·則為虛妄誑惑詐為·非善相也·
過去久遠劫來佛法中,因為所修的善業和功德不同。所以業出現有厚有薄,如果善業深厚,功德就非常猛利,福報也大。功德的種種不同,示現的清淨輪相也就不同,若有眾生三業純善,拜完懺,相貌都能轉變。所有惑業全部能消失,病很重的,拜完懺得清淨輪相,以後就無病苦,身心特別健康。
在末法時期,沒有拜懺得清淨輪相的。為什麽說的這麽決定呢?沒人修《占察懺》了,怎會得清淨輪相?即使有修,但幹擾特別多,或至心的程度不夠,不得清淨輪相,當然也不會得到餘相好。所說的餘相好,指地藏菩薩或諸佛,現種種不同瑞相來作證明。所說相好,懺室光明遍滿了;或聞殊特的異好香氣;或做善蘿,蘿見佛伸手摸其頭;或者見菩薩來,特別是地藏菩薩。見如此諸瑞相,即是諸佛菩薩來給你作證明,已得三業清淨的善相。若未得三業善相,就說明沒清淨,沒清淨就是還有業障。若蘿見如上境界,當知道都是魔現的境界,是假相,是虛造不實的。見了這種現象會荒發你的道業,一定得為上懺悔。若是清淨了,見了相電不動心,沒清淨,見了相比不被他所擾,一念不動,堅定的拜懺。七天得了清淨輪相,為了鞏固,再拜七天,決定清淨。五欲的魔很屬害,一定要辨別清楚,千萬不要惹火上身,不要想神通,不要想護法。
我給大家講個故事,過去我們到西藏求法,有位大勇法師,談虛大師的弟子,他到日本學柬密,那時侯把密宗分成柬密和西密,日本學的密宗叫柬密,西藏學的密宗稱西密。大勇法師,他在日本學完密法,回到中國大陸,住在廣濟寺。那時到西藏學法都要請護法神,供酒供肉,不供養文殊師利菩薩,也不供養三寶,是供護法神的。大勇法師電想請個護法神,請到了廣濟寺的老狐狸,傅說是漢朝時的。老狐狸有神通,告拆他很多事。後來,大勇法師要去西藏學法,狐狸不讓他去,大勇法師泱意要去,老狐狸就做種種障礙,乃至病魔纏身。很多大德都敬動了,給他念咒誦經,才把老狐狸趕走。以後大勇法師在去西藏的旅途中,走到西康的甘孜就病倒了,最終也沒到達西藏。舉這個故事就告訴我們修行者,不要求異相。要認清楚是真聖,還是魔,不要執著。如果把魔常成聖事,會尊致墮落。
若人曾有出世善基·攝心猛利者·我於兩時隨所應度而為現身·放大慈光·令彼安隱·離諸疑怖·或示神通種種變化·或複令彼自憶宿命所經之事所作善惡·或複隨其所樂為說種種深要之法·彼人即時於所向乘得決定信·或漸證獲沙門道果·
如果是真有出世的善業基楚,用功求懺悔的心很猛利,這時,感應到地藏菩薩現身,放大慈光加持你,使心不恐怖,遠離疑惑,而得安穩。或是給你示現種種神通變化,讓你自己憶念你的過去世,所有的修行,所經曆的事及所做的善惡。隨你歡喜要求,當為你說種種出要之法。一說法,你就心開意解,當即證沙門道果。就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
複次·彼諸眾生·若雖未能見我化身轉變說法·但當學至心·使身口意得清淨相已·我亦獲念·令彼眾生速得消滅種種障礙·天魔波旬不來破懷·乃至九十五種外道邪師一切鬼神亦不來亂·所有五蓋展轉輕微·堪能修晉諸禪智慧·
地藏菩薩又說了,拜懺的眾生,雖未見到我的形象,或沒有見到我的化身為你說法。『使身口意得清淨相已,我亦護念。』隻要你至心拜懺後,占察得到清淨輪相,我也護念你,並且幫助你消滅一切障礙。到這個時候,天魔波旬也不敢破壞。印度九十五種外道邪師,一切鬼神想擾亂你也辨不到,有佛菩薩加持故。所有五蓋、十纏,一天比一天輕微,你的智慧光明隨之而生,並且能夠修習神通智慧。
複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雖不為求禪定智慧出要之道·但遭種種眾厄·貧窮困苦優惱這迫者·亦應恭敬禮拜供養·悔所作惡·恒常發願·於一切時一切處勤心稱誦我之名號·令其至誠·亦當速脫種種衰惱·舍此命已·生於善處·
末法求生,因社會生活、寺廟等種種因緣,不求出離,不求定慧,及不修學佛法的出要之道。現在所遭受的種種厄難,貧窮困苦,衣食不足及優惱這迫等苦。要想脫離眾苦,也應當恭敬禮拜發願。在任何時候,任何處,至心念地藏菩薩名號,懺悔所作的惡業,求地藏菩薩加持,得到救度。脫離種種的衰惱及不如意惱害之事。舍此生命,到善地,再不受苦難,增加信心,修出離之佛法,永脫生死苦海。
上麵講子念地藏菩薩,求加持消業去諸障難,求生到善處,現·在順便給大家講講怎樣求往生?
若人求往生得至心念拜阿彌陀佛,求阿彌陀佛加持,發舍這個報身之後,求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再不來這這五濁惡世受生了,當你發決定能生的信心時,就決定能生。《彌陀經》裏講:『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輿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格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極樂國土。』沒到一心,能不能生?『得一心』,指發決定能往生的心,就是看你相信不相信你能生;其次你相信不相信《阿彌陀經》;相信不相信念往生咒的威力;相信不相信阿彌陀佛的心咒:『嗡阿彌裏打得傑哈牛吽』。我說隻要你發了決定往生極樂國園土的願心,念阿彌陀佛、持心咒、念往生咒、就決定能生。經上有說:『若已生,若今生,若當生。』當生指未來,我說決定生,並不是說你今生決定能夠生,是說你今生沒生到,但你這個信心不變,說我決定能生。雖有很多業障,決定能生的,這個信心一定要堅固,不管誰說,你業障重,每天懈怠,生不到的,你就這麽說:『我一天懈懈怠怠也生到極樂世界去,到極樂世界,我就不懈怠了。』有什麽保證呢?《阿彌陀》不是說嗎?十方恒河沙數諸佛來護念你,不論你走到哪去,都要把你找到,把你送到極樂世界。然而你必須得念《彌陀經》,早、中、晚,念三遍《彌陀經》,念一百零八遍往生咒,念一百零八遍阿彌陀佛心咒,這就把生西方極樂世界的資程辨好了,我一定能去。『業障很重,能不能生?』是帶業往生,還是清淨了才能生?有的道友問我。我說:『你想不想去,如果想去,決定了沒有?』他說:『決定了。』我說:『既然你已決定了,來問我做什麽。』他一聽此話,不解的看著我,我又說:『人家說帶業不能去,你就跟著說帶業不能去,因我有業就去不了,我說你要在此土清淨了,沒有業,那還去極樂世界幹什麽?大家想想看吧!三業都清淨了,說明已經成就證得法身清淨,既然法身已淨,無垢無染的,還生什麽?因為極樂世界裏,除了阿彌陀佛以外都有業。觀世音菩薩示現的是大菩薩,還沒成佛,還有一份無明。蓮池海會,還有各種類型的阿羅漢、菩薩。他們無明沒斷,都有業,他們都能生去,你懷疑什麽?』所以說,願求往生,想去極樂世界的,就不要懷疑。
複次·未來之時若在家若出家諸眾生等·欲求受清淨妙戒而先已作增上重罪不得受者·亦當如上修懺悔法·令其至心·得身口意善相已·即應可受
這裏真專門講授戒的問題,三皈戒、五戒、十戒、八戒、比丘比丘尼的具足戒、菩薩戒。破了三皈一定要墮落,但是三皈的種子是不會變的,到你善根又發現了,遇緣,又可以回來受。八關齋戒,受幾天,戒體存在幾天。比丘比丘尼戒,隻管當生,若破了,戒體即失。菩薩戒不同,是盡未來際,戒體不失,會永遠隨著你。但是不論你破了哪一戒都得懺悔。若犯了重罪,受戒有障不得戒,你發心想再受得清淨戒,就得修懺悔法。因為地藏菩薩說:『受五戒、八關齋戒、比丘比丘尼戒、菩薩重戒都可以對著他受。』
求受清淨戒,至心修懺法,在拜懺的時候,必須用這個第二輪相,三業清淨了,表示已經得戒。地藏菩薩就是我們受戒的本師,這叫佛前受。佛在世的時候,出家受戒,隻要佛說善來比丘,鬚發自落,頂禮佛以後,就受戒了。鬚發自落大家不要錯解,以為是佛的神通力,使頭發都自動掉下來了,而是得戒後,自己把頭發剃光。
若彼眾生欲習摩訶衍道·求受菩薩根本重戒·及願總受在家出家一切禁戒·所謂攝律議戒·攝善法戒·攝化眾生戒·而不能得善好戒師·廣解菩薩法藏·先修行者·應當至心於道踢內·恭敬供養·仰告十方諸佛菩薩請為師證·一心立願·稱辮戒相·先說十根本重戒·次當總舉三種戒聚·自誓而受·此亦得戒·
『摩訶衍道』,即大道,就是菩提道,娶了菩提心,想要求受菩薩根本重戒,即願總受在家、出家的三聚淨戒,攝律議戒,攝善法戒,『攝化眾生戒』。攝化聚生戒,即鏡益有情戒。『攝律議戒』,該攝大小乘一切戒律,從止惡方麵講。『攝善法戒』,收攝一切善法,把所有的善,都布施給眾生,從行善方麵講。『攝化眾生戒』,即為度眾生,願一切求生都成佛。要想具足這一切戒,而得不到清淨的戒師,不懂戒法。因戒律裏有講,如果戒師不清淨,不知戒法傅授,受戒不得戒。那你應孩怎麽辨?應該先修懺悔,在道埸內至心恭敬供養,仰告十方諸佛菩薩、地藏王菩薩,來給我們做戒師,求證受戒。在受之前自己要發菩提心,四弘誓願,辮明一切戒的重輕戒相,這樣自己在佛前立願,自己受戒,也得戒。得到清淨戒體,怎樣保護好使他不失呢?應當常念於道,念念不離菩提心,行菩薩道,念念不離三寶,常憶佛學,菩薩、善知識學,觀照好自己的心念,常憶清淨戒難得,廣解戒相,明開遮持犯,該做的做,不該做的不做,常自警惕,不要違犯,一但有所毀犯,為上懺悔,以求恢複清淨。
世間人也常說:『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要懂得這個道理,大善是徙小善稹累來的,小錯誤養成大錯誤,因為滴水能穿石。懂得此理,就知道應當隨時護念自己,想到從生。像我們在行走時,恐踏死螞蟻、蚊蠱等小生命,就念:『從朝寅旦直至暮,一切眾生自迥護,若於足下喪其形,願汝即時生淨土。』念時觀想把它們送到極樂世界去。有道個力量嗎?天天念就有道個力量了,不是你的力量,是諸佛菩薩的力量,因為你念念想到不傷害眾生,而是去利益眾生,由自己的心力感佛菩薩的加持力。《華嚴經·浮淨品》裏有一百四十多個偈子,叫我們從早到晚護好心念,當你一睜開眼睛,就念『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願十方。』這樣你就發了成佛的願,這些偈子,一個是上求佛道,一個是下化眾生,就是佛教我們怎樣教化眾生和教化的方法,怎樣能得到佛道,除此之外,無別的成就法。
複次·未來世諸眾生等·欲求出家及已出家·若不能得善好戒師·及清淨僧眾·其心疑惑·不得如法受於禁戒者·但能學發無上道心·亦令身口意得清淨已·其未出家者·應當剃發,披服法衣·如上立願自誓而受菩薩律議三種戒聚·則名具獲波羅提木叉出家之戒·名為比丘比丘尼·即應推求聲聞律藏·及菩薩所習摩德勒伽藏·受持讀誦·觀察修行·
若懷疑戒師不清淨或是僧眾不清淨,這樣受戒後都不能得戒。地藏菩薩告訴我們,那你就跪在佛前拜《占察懺》,專為求戒拜,還要能學發無上道心,使身口意得到清淨輪相,便得戒。若還沒出家的,你可以剃度,披上法衣,如所講的立願,雖沒輕過三師、七證,自己發願受芏口薩戒及三聚淨戒。也就得到出家的波羅提木叉戒,名比丘比丘尼了。自受戒以後,要專精學習律藏及菩薩所習的『摩德勒伽藏』,『摩德勒伽』,翻成智母、智藏、智慧藏,母為能生意,藏是含藏意,能生智慧,讀誦受持,時時觀察,以佛所製的戒律去對照自己行持,有犯就懺,使身口意常保清淨,不斷的用功修行。
若雖出家而其年未滿二十者·應當先誓願受十根本戒·及受沙彌沙彌尼所有別戒·既受戒已·亦名沙彌沙彌尼·即應親近供養給侍先舊出家學大乘心具受戒者·求為依止之師·請問教戒·修行威議·如沙彌沙彌尼法·
我已出家,但年齡未滿二十歲,還不能承當比丘比丘尼,怎麽辨呢?那你先立誓受沙彌十根本戒,及沙彌尼別戒。『別戒』,指別別解脫戒,即守一條解脫一條,在我們求受戒的時候,一定要求護法龍天護持,護法龍天不是海裏的龍,而是大菩薩的化身。自誓受戒已,是名沙彌沙彌尼。得戒後要清淨供養三寶,親近供養奉侍,比自己出家早,已發道心,學大乘受具足戒的師父,依止他們,三業常恭敬,向他們請問教誡修行,學好沙彌沙彌尼的一切律議,增長正業行。
發道心輿不發心,從心上就能簡別出菩薩輿凡夫。如佛在世時,有一位阿羅漢跟他的徒弟小沙彌,師徒兩個人在路上走。小沙彌看見田地耕出很多蟲子,麻雀就叼著吃,生起大菩提心來。他說:『眾生好苦,我一定發願生生世世度眾生。』他這一發願,他師父說:『停下來,把包裏給我。』他師父要過包裏自己背上,也沒稅什麽。師徒倆又走,走著走者,這個沙彌又想:『菩薩道難行,在度眾生中,要受好多苦,還是不度好,像我師父才是個阿羅漢而已。』他這一退心,師父說:『停下來,包裏還是你背吧。』他說:『本來就是我背的。』他們又走,途中他想:『眾生好苦,不能退心,菩提心一定要發。』他師父說:『停下來,把包裏交給我背。』徒弟感到莫名其妙,就對師父說:『師父,您今天怎麽啦?一會兒背一會兒不背。』他師父說:『你剛才發了大菩提心,我才是個阿羅漢,怎能讓菩薩給我背包呢?應該自己背,後來你退心又到凡夫位修行,未了生死,我已經證得阿羅漢,已了生死了,所以又還給你背。後來你又發了大菩提心,還是不敢叫你背,自己再背上,這是因為你的心隨時在變化。』從這則故事就知道了,我們眾生的通病就是時發心時退心,一有困豁難退。文殊五字真言裏有講:『發心證果二無別,如是二心初心難,發心非難難常繼,常繼方便應當說。』所以說諸佛菩薩知道我們眾生有時道時退的通病,故以大慈悲心,善巧方便說種種法,來教化我們永不退菩提心,因發心即成佛。《占察善惡業報經》地藏菩薩教我們用占察輸占三業清淨來得戒,也是為了修道,發菩提心度眾生的,所以我們不論從師受戒,還是自誓受戒,一定要發四弘誓願。
若不能值如是之人·唯常規近菩薩所修摩德勒伽藏·讀誦思惟視察修行·應勤供養佛法僧寶·若沙彌尼年已十八者·亦當自誓受昆尼藏中式叉摩那六戒之法·及遍畢比丘尼一切戒聚·其年若滿二十時·乃可如上總受菩薩三種戒聚·然後得名比丘比丘尼·
若受戒後找不到依止師,怎麽辨?那就依法為師。依菩薩所學的智慧去自己道修、讀誦。照著經上所講的去行,以法供養三寶。若是沙彌尼滿十八崴,就要增學六法。兩年做學法女來磨練身心,及學比丘尼所學的戒法。滿二十後才能受三聚戒,成比丘尼。作為比丘尼,除了持受的戒法外,還要學八敬法。當初佛的姨母就是依八敬法得戒。八敬法含著一種懺侮的意思,比丘尼千萬不要忍為比比丘低下好多。因為佛有無量、無窮、無邊的智慧,知道女眾出家給佛教帶來不利,故特別給出家女眾製定了八敬法,依教行正法還存。
若比丘不依法行事,我還恭敬他什麽?恭敬的是法,恭敬的是佛製。像通願法師,就是一位很受人欽佩的尼師,不違佛的教導,行八敬法,兄了比丘就恭敬行禮。通願法師就是尼眾的楷模,應效法師之行。
若彼眾生雖學懺悔·不能至心·不獲善相者·設作受想·不名得戒·
有的眾生雖然每天拜懺,也一天天的學,卻無至誠心,也沒善好的相。沒有按照地藏菩薩所教導的去行,自己讓為我得戒了,像這樣,是沒得戒的。
兩時堅淨信菩薩摩訶薩問地藏菩蘑摩訶薩言·所說至心者差別有幾種·何等至心能護善相·
堅淨信菩薩,又代我們末法眾生,請問地藏菩薩:『您所說的至心究竟有幾種?要到什麽程度才能算是至心?怎樣才有善好相?』現在我們學習、過堂、上殿、做事,一天生活當中我們應問自己究竟付出了多少至心,不要抱怨為什麽感應不大。因為你不是真的至心,你的心不能輿佛菩薩相通,由至心不夠,感應就不大。而所說的至心,隻是我們心的因,並不是果。如果因地不真,果招迂曲,這種現象我們每天的日常生活就能見到。像在大寮作飯、燒火,要是不用心,火燒不好,飯不是燒焦,就是沒煮熟。所以做任何事,心都不能不在為,否則一切的果都不會好。再說明白一點,所謂至心,就是要心住念純。
地藏菩薩摩訶薩言·善男子·我所說至心者·略有兩種·何等為二·一者初始學習求願至心·二者攝意專精成就勇猛相應至心·得此第二至心者·能獲善相·
地藏菩薩回答說,至心有兩種。第一求願至心。求願就是希望、發願。用占察輪相的目的就是滿自己所發的願。想要同的事就是願。比如說,我身體不好,長期害病,問問地藏菩薩什麽原因,如何才能身體健康,這就是願。在發願求的時候要至誠懇切禮十方諸佛、尊法、賢聖僧,各一拜,禮地藏菩薩三拜,然後念一千地藏聖號,觀想地藏王菩薩來加持。如果求願至誠懇切,當拜念的時候,突然心酸,痛哭流涕,那是觸動了你自己過去的宿業,也觸動了你的善根。有感必有應,即所說的製心一處無事不辨,這就是你求願的至心。第二至心攝意,就是把自己的心念攝到一處,那必須具足專精成就勇猛相應的至心。『相應』,就是融合的意思,『專』,就是不雜、專一,『精』,就是純。這時心力很勇猛,一心念地藏菩薩,念到自己的心和地藏菩薩融合在一起,跟地藏菩薩大願相結合,至心達到這種程度就能獲善相。
此第二至心複有下中上三種差別·何等為三·一者一心·所謂係想不亂·心住了了·二者勇猛心·所謂專求不懈·不顧身命·三者深心·所謂輿法相慮·究竟不退·
經常講這個至心,並不是說地藏菩薩的形象跟你的形象相應,而是說你的心地、性藏跟地藏菩薩的心地、性藏無二無別,是從這個上麵講的相應。當你拜懺的時候,拜得身體很難支持,渾身發抖,但你還堅持勇猛不退的去拜,寧舍身命,是什麽力量支持你這樣呢?是信仰的力量,深信地藏菩薩一定能加持你的,以不退的信心達到至心。拜的時候不是一拜就能產生出這種至心,至心也是培養起來的,一心去拜,經過數天,漸漸心勇猛了,增加出力量達到至心。第二至心又有三種差別。哪三種呢?『一者一心』:心心念念住在南無地藏王菩薩上:心住了了,念時字句分明,一聲跟一聲,中間無任何雜念,即無第二念、第三念,意念分明,這就叫一心係念不亂。心了了就是定,念就是慧,定慧結合這時還有能念的心,所念的空號,等你念到能念的心沒有了,所念的聖號也沒有了,這時就入寂定中。念佛墅號還能人定嗎?念本身就是定,念到一心,自然就入定中。大家沒有這樣用功,等你功夫用到了就有體會。有定就能產生慧,有慧就有通,所謂神通,神就是自然的心,也就是本性,通是慧性,是智慧通了。所以必須要至心,至心能人定。有了真功夫,才能心住了了,念念分明。『二者勇猛心』,即專求一法從不懈怠,乃至舍去身命。佛在戒裏經常這樣講:『寧舍身命,護持淨戒。』身命舍了可以換個新的,就是說,舍去色身,證得法身。這種勇猛的至心,就要不顧身命,無所畏懼,一直精進下去,所要求的一定達到,以求法忘區的精神,來達到勇猛至心。像祖師求法忘區的故事很多,大家都知道禪宗二祖神光大師,立雪斷臂,他在雪地站了三天,雪都淹沒了他的身體,達摩祖師還說他不至心,是經心慢心求法。我們看起來,那麽大的雪站著求法不動一下,這已經到了極端至心,達摩祖師還說他不至心,他就抽出刀,砍下手臂,拿著到達摩祖師前,達摩祖師問:『你求什麽?』說:『請祖給我安心,我心不安。』達摩祖師說:『將心拿來,我輿汝安。』神光拿不出心,一想心了不可得,此時就開悟了。這才是真正的勇猛至心,不顧惜自己的身命。
還有我們現在所持誦的輕典,一定要恭敬尊重,現在這些法寶,是多少高僧不犧牲生命,去印度取經,玄奘法師、義浮法師、法顯法師,就是曾去西天取耀的高僧,總之,去的多回的少。由於取經的艱難,他們對經典非常恭敬,不像有的人,對法寶生輕心慢心,隨便拿放,無一點恭敬心,像這樣得不到加持,也不能開智慧,還會招來父親無邊的罪過,護法見了也會瞋恨。我們要用生命來愛護經典並且流通於世,義淨法師有一首時,說到了去西天取距途中所過的艱難:『晉宋集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去者成百歸無十,後者安知前者難,路遠碧天唯冷結,沙河遮日力疲憚,後賢如未音斯旨,往往將經容易看。』高僧大德們不怕艱難困苦取回法寶,又翻擇成漢文,就是希望下一代能夠學到真正的佛法,親蒙佛法的加被,真正得到聖人的智慧,能離苦得樂,而我們又做得如何呢?想想高借大德求法的堅辛,多少為了求法,而舍去了生命,我們能有法寶讀誦,當生廈幸心,生難遭遇想,念祖師大德恩,至心恭敬持誦一切法寶,並且宣講流通於世,這樣才能報四恩。『三者深心』,就不容易了,深心必須輿觀想相應。證得一寶境界,達到明心見性,不生不滅。怎樣修二種觀行輿觀相應,證得一實境界。這部經的下半部會講到。
若人修習此懺悔法·乃至不得下至心者·終不能獲清淨善相·是名說占第二輪法·
拜懺占第二輪法時,必須至心,如果修懺悔法,連下至心都沒有,心不淨,那第二輪相永遠不清淨。
善男子·若欲占察三世中受報差別者·當複刻木為六輪·於此六輪·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數害字記之·一數主一麵·各三麵·令數次第不錯不亂·
要想問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果報的善惡差別,那就刻六個木輪,一個輪做成三麵,一麵是空白,餘三麵窩上數字一、二、三是一輪;四、五、六為一輪;一輪寫七、八、九;一輪寫十、十一、十二;一輪寫十三、十四、十五;一輪寫十六、十七、十八,六輪粗成一百八十九。每個輪都是四麵,一個數字主一麵,留一麵空白,為什麽要留一麵空白?若在你擲的時候三次都是白麵無數字,意為心和心所都不現了,即證得究竟。第三輪相,數字的次序一定要標清不得混亂。擲第三輪相時,把六個輪拿起來一起擲,共擲三次把每一次所擲的數字記下來,然後把三次總數加起來,來對經上所說的一百八十九種,看你所加的總數字跟你心裏所問的問題是不是相應。
當知如此諸數·皆徒一數而起·以一為本·如是數相者·顯示一切眾生六根之聚·皆從如來藏自性清淨心一實境界而起·依一實境界以之為本·所謂依一實境界故·有彼無明·不了一法界·謬念思惟·現妄境界·分別取著·集業因緣·生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阿六根故·對外色聲香味觸法等六塵·起眼耳鼻舌身意等六哉·以依六哉故·於色聲香味觸法中·起違想順想非違非順等想·生十八種受·
為什麽要結聚十八個呢?十八代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的六識,三個六加一起為十八,就叫十八界,因為它們各有各的界限,所以輪相也寫十八個,也稱十八根聚法門,十八個聚在一起,就分出來了,善業、惡業、善惡業,隨你怎樣變化都超不出十八界。十八界為什麽從一起呢?因為一是根本,從一加到十,一是始數,十是路數,所以說普賢十大願就是克窮無盡的願,以一為根本,從一到十、百乃至千、萬億,都離不開一。一是什麽呢?一即一真法界,一實境界。一宜境界的本體,本具光明,照微世間一切萬法。但無始以來一念不覺,故從我們本具的自性清淨心一實境界而起無明,有了無明,對一切萬法不明了,產生種種虛妄不宣的分別計度,執著貪著妄境,招感各種業因緣業。於六根六塵相觸生起上六識,因為有六裁對於色、聲、香、味、觸、法六塵法中,起違想和順想。如意的就是順,不如意的就是違。例如說,我們舌根,能吃辣椒的,經常想吃辣椒,不能吃辣的就痛苦,想拒;想吃就是順境,不想吃就是違境。違順兩種,如意的順境為樂受,不如意的違境為苦受,非違非順的境為不苦不樂稱為舍受,每一識都有這三受,故六識能生起十八種受。
若未來世佛諸弟子·於三世中所受果報欲決疑意者·應當三擲此第三輪相·占計合數·依數觀之·以定善惡·如是所觀三世果報善懇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種·何等為一百八十九種·
想對以上這些境界相除去懷疑,就把第三輪相擲三次,把所占的數合升,依數觀察,對照經上地藏菩薩的教導來定,看這個數字是善是惡。這樣你就知道了三世果報善惡之相。善惡之相有一百八十九種。我們要善於觀察,那數字跟你說的、想的,是否相應,要知道一切諸法都是在不斷的輪轉,占起來是很難相應的,假使我們要擲一百八十九這個最後的數字,那必須在三次中隻現三、六、九、十二、十五、十八。三次都是最後的大數才是一百八十九。又如擲三次,兩次部是空的,第三次隻現一個1,要想擲一個最大數,或一個最小數,是很難的,所以我們要至心請地藏菩薩來作主。
大家都想求神通,這個輪就是地藏菩薩給我們的一種神通。在事情還沒有發生,你占一下就知道了,不是有神通了嗎?比如說要到太原或者到哪個道埸去,看去的路上有沒有障礙,去了好不好?你就可以占一占,如果輪相顯示很好,你就去。如果不好,你就不要去。但是大家一定要明白占察隻是善巧方便,誘導拜懺念地藏菩薩聖號,目的是求地藏菩薩加持,消除你的業障。
凡是至誠信仰《占察善惡業報經》,對於過去、未來、現在三世,善惡業果,不清楚要求解決,那就用第三輪來問,但要耙住在修占察相法的時候,一定要依照地藏菩薩教導的議軌去做,如前所說。善惡業相共有一百八十九種,都是回答我們所要問的問題,從一至一百六十是顯示現在所受果報,從一百六十一到一百七十一,是明過去果報,從一百七十一至一百八十九是明未來果報。下麵會祥細說過去、現在、未來三世的善惡業果。
一者求上乘得不退
指想求上乘圓滿果位,能夠不退。
二者所求果現當證·
求神通、求斷見思煩惱、或者求初果乃至四果,或者求菩薩的信位、行位、住位。
三者求中乘得不退·
小乘是聲聞,中乘是緣覺,大乘是菩薩。在《華嚴經》裏講:屬相似位所證得的果位。信心位是十信位的菩薩,三賢位是十住、十行、十迥向,這叫相似見真理而沒證得。
四者求下乘得不退·
下乘果包括人天果,想求人天福報,不退墮,可以繼續學佛法,信心能夠不退。
五者求神通得成就·
『神通』,包括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漏盡通。如果占察輪相相應,你就能得到信心,也能堅定。
六者修四梵得成就·
『四梵』,就是清淨梵行,慈悲喜會四無量心。
七者修世禪得成就·
根本四禪四定,即升到四禪天得到四種定的果位,還是屬於世間禪。
八者所欲受得妙戒·
想求戒,拜懺之後,得到這個輪相的時候,你知道得到了戒體。
九者所曾受得戒具·
五戒、八戒、菩薩戒不用擲,誰受都能得。這裏指比丘、比丘尼戒,如果得至此輪相說明你已經得到了戒體。
十者求上乘未住信·十一者求中乘未住信·十二者求下乘未住信·
意思是說,你修三乘法,信心都沒有具足。
十三者所視人為善友·
是指你所觀察的人是好人,可以交往。
十四者隨所聞是正法·
你所聽的經、論、開示,聽了之後可以擲一下看是不是正法,如果得此輪相說明是正法可以聽下去。
十五者所觀人為惡友·
你所觀的這個人是壞人,不要跟他接近。
十六者隨所聞非正教·
指所聽聞的是邪法。
十七者所觀人有實德·十八者所觀人無實德·
『無實德』跟『有實德』是相反的,『實德』,指有修行、有實在的道德。
十九者所視義不錯謬·二十者所觀義是錯謬·
你看一段經文,根據你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跟佛所教授的是對是錯,就問地藏菩薩,輪相會告訴你對錯。
二十一者有所誦不錯謬·二十二者有所誦是錯謬·
觀一下我們誦的經是否相應,因現在的經典有很多解釋,可以同一下地藏菩薩,他會告訴你,誦這部經對你修行是有好處或無有好處。
二十三者所修行不錯謬·
念佛、參禪、打坐、觀想,是不是錯誤的,沒錯繼續修。
二十四者所見聞是善相·二十五者有所證為真實·
你所見到的、蘿到的是勝境,所證是真實的。
二十六者有所學是錯謬·
比如修文殊法,有觀觀想黃文殊、白文殊、獅子吼文殊、童貞文殊,所觀相不對。若我們修藥師法門,觀想藥師佛,全身都是藍的。藍是清淨的意思,也是善相的意思。觀想藥師佛徙他的眉、喉嚨、心三相中放出藍光,入你的三相,眉問、喉嚨、心。即觀想藍氣加入你的身心,從你每個毛孔排泄出黑氣,天天如是觀,黑氣漸漸變成淡紅色的,或者是紅色的、白色的,最後變成藍色的,那就說你業障消失了,得到了藥師佛加持。修彌陀法門,想阿彌陀佛三相放出紅光,入你的三相,進人身心,身心放出黑氣,後變成淡紅色、白色的,最後變成了鈍紅色。看一看主空虛觀想對不對,可以占察一下,若這樣修觀想法,修對了就能跟藥師佛、文殊菩薩、阿彌陀佛結合一體了,你可如是繼續修觀,若所修不對,就不要修這個法。
二十七者所見聞非善相·
指所見聞法是假相。
二十八者有所證非正法·二十九者有所護邪神持·三十者所能說邪智辯·
『邪智瓣』,就是世智辯聰,不是真正的智慧。出現這種輪相,你就知道自己所說的,不是從真正智慧裏發現出來。
三十一者所玄知非人力·
『玄』是妙,不可思議。你所知道的不是人力所達到的,而是諸佛菩薩加持的,或者邪鬼神護持的。在這裏是指佛菩薩所加持的。
三十二者應先習觀智道·
在修行的時候,地藏菩薩告訴你,應常先學習觀想,由觀想發出智慧來,才能道入菩提道。修什麽觀想呢?比如我們觀想修觀智,修般若智,用般若智觀空,觀一切法無常。怎麽樣是空的真義呢?一切法無常無我。這種觀能增長智慧,地藏王菩薩告訴我們應修學的觀智道。
三十三者應先習禪定道·
『習禪定』,不是我們講的兩膝能變盤就行了。『習禪定』的時候先要把前方便準備好,調身,再調心。學禪定,調身的方法很多,坐下來以後身體左右、前後、上下動一動,身體調得適合,感覺舒服,沒有什麽障礙了。調呼吸、氣很粗要慢慢地調,調出入吸很細微,若有若無之時就可以了。調心應住心一處,不昏沉、不掉舉妄想,觀想什麽,心就住在哪兒,如參話頭,念佛,最後達到能念所念全無,漸漸功純,即可入定。習禪要有善知識指導,否則會出問題。如果我們占察得此輪相,地藏王菩薩指示我們可以修習禪定了。
三十四者觀所學無障礙·
大家在這裏學戒律,可以問—問修道對我了生死是否有好處,輪相會告訴你沒有障礙,很好。
三十五者觀所學是所宜·三十六者觀所學非所宜·
說你在這兒參學是否相應,若相應就應當好好學。
三十七者觀所學是宿習·三十八者觀所學非宿習·
『宿習』,指你過去生學過,一學就能進入,過去生沒有學過,所學就感覺生疏,學起來比較困難,不容易進入。
三十九者觀所學善增長·
你現在所學的能增長你的善根。
四十者觀所學方便少·
現在你所學的這個方便善巧不夠,方法不對。沒有善巧方便,不容易進入。例如我們學戒必須懂得開、遮、持、犯。
四十一者觀所學無進趣·
『無進趣』就是沒有與趣,學了很久都沒有道步。
四十二者所求果現未得·
你所求的果現在得不到,將來也得不到。現在得不到應該進修。如果想求往生極樂世界,若得到這個輪相就是不能往生,那你就要更加精進念佛,生決定能生的信心。
四十三者求出家當得去·
你想出家,無障礙能成功。
四十四者求聞法得教示·
說你想求的法門,如發願想學《華嚴經》、《法華經》、《楞嚴經》都能得到善知識的教導。也就是無輪想學什麽法門,得到此輪相都會有人教導你。
四十五者求經卷得讀誦·
想求的經典能夠得到讀誦。
四十六者觀所作是魔事·
所作的事不是正修,是魔事。
四十七者觀所作事成就·四十八者觀所作事不成·
占察想求的事是否成就。
四十九者求大富財盈滿
想求發財的,得到此輪必能滿願。
五十者求官位當得護·
想謀官位,占到此輪,升官即成。若未占到,你至心念到一百萬聲地藏聖號,地藏菩薩的加持力,輪相就會轉變,使你獲得。
五十一者求壽命得延年·
求壽命能夠達到延年益壽。
五十二者求世仙當得護·
求世間的仙術、仙人、氣功、咒術等,隻要占察時得到此輪就能得到。但我們出家人應要求出世的,不應求世間的一切,因為世間的一切都不能了生死。
五十三者觀學問多所達·
學問,一邊學一邊問,就能通達道理。
五十四者視學問少所達·
觀其學問,所達甚微。
五十五者求師友得如意·
想求明師善友,能夠得到滿意。
五十六者求弟子得如意·
能收到滿意的徒弟。
五十七者求父母得如意·
是死後的事,文化又高,佛理又通,能夠為自己出家不作障礙的父母,能助修道。
五十八者求男女得如意·
父母想求好兒女,能滿願。
五十九者求妻妾得如意·
想求賢慧妻子,能滿意·
六十者求同伴得如意·
同修伴侶,同學伴侶,也包含男女伴侶,能夠得到。
六十一者觀所慮得和合·
『所慮』即夏慮,過到有所憂慮的事擲上此輪,就可不必憂慮了。
六十二者所視人心懷恚·
你所觀察的人煩惱,嗔恨心非常重,嫉妒心強,知道了就少接近他。
六十三者求無恨得歡喜·
想求你我他互不瞋恨,能彼此歡喜。
六十四者求和合得如意·
指共事結伴做生意,或跟道友之同合和修道,能夠滿你的願·
六十五者所觀人心歡喜·
這跟恨相反,心理很好,常歡喜的。
六十六者所思人得會見·
思念的人能見到。
六十七者所思人不複會·
你所想的人再也沒有機會見到了,是死亡了或者有別的事發生·
六十八者所請喚得來集·
請客、請人,幫你做事,他會來的。
六十九者所憎惡得離之·
最憎惡的人或事,不用擔心,很快會離開的。
七十者所愛敬得近之·
你所愛敬,喜親近的人,可以親近。
七十一者觀欲聚得和集·七十二者觀欲聚不和集·
你鄉往的或聚會、結交學事、成道友,能達到目的,或者相反。
七十三者所請喚不得來·七十四者所期人必當至·
輪相預示給你,你想請的人不到,或示馬上能至。
七十五者所期人住不來·
期望來的人住在他處,不會到你這個地方來住。
七十六者所觀人得安吉·七十七者所觀人不安吉·
問你父母也好、或問弟兄姐妹、朋友,說他們現在平安吉祥。反之,這個人不平安、不吉祥。
七十八者所觀人已無身·
就是說,你觀察的這個人死了。死有兩種:成道證了空諦、或者去他方受生。
七十九者所望見得艦之·八十者所求覓得見之·
你希望的人能見到。丟了柬西或尋人,能夠,見到。
八十一者求所聞得吉語·
求人給開示,或者求法,會得到利益,很吉祥。
八十二者所求見不如意·
相反的,你想求的事或想見的人,不如你心中想的,不好。
八十三者觀所疑即為實·八十四者視所疑為不實·
你對你所觀的境界,或觀的人也好,看的也好,作懷疑!真的還是假的,輪相會告訴你真假,使你相信事宜的真相。
八十五者所觀人不和合·
輿前麵講的和合相反。
八十六者求佛事當得獲·
想做佛事,拜懺、念經等,能做到。
八十七者求供具常得獲·
有些人很困難,信佛後想買香煙、經架等供佛的供具,地藏菩薩很慈悲,不論大事小事,你要是問,他會告訴你求供具能得到。
八十八者求資生得如意·八十九者求資生少得獲·
若求衣食住行方麵,資助你的生活所必需品,包括錢,求能得如意,或得很少,不完全如意。
九十者有所求皆當得·九十一者有所求皆不得·九十二者有所求少得獲·九十三者有所求得如意·九十四者有所求速當得·九十五者有所求久當得·九十六者有所求而損失·九十七者有所求得吉利·九十八者有所求而受苦·
無論你求證果也好,求財富也好,乃至求所有,隻要你發願,地藏菩薩會給你滿意的回答,全得到、不成功、得一份、兩份、不能完全滿意、能如意、很快得到、經過過很長的時間才能滿意、得不到還有損失、得到有利的、得到但受苦。
九十九者觀所失求當得·一百者觀所失求不得·一百一者觀所失自還得·
輪相會顯示給你,你所觀到丟失掉的任何柬西,能再得;找不到,不要去找,有人會給你送來。
一百二者求離厄得脫難·
能脫離厄難痛苦。
一百三者求離病得除愈·
離病苦,病會好。
一百四者觀所去無障難·一百五者觀所去有障難·
你想留學或參學,都可以去,沒有障礙因緣。相反有之,不可以
一百六者觀所住得安止·一百七者觀所住不得安·
你所住的寺廟感到心安、身安就住。若身心不安,那你就得走。這有兩種情況,一是你自己心不安了;二是你調皮搗蛋,被護法遷單。護法神怎麽樣遷你的學呢?不是護法神來,而是讓你心裏不願意住,看誰都不順眼,感覺非常瞥扭,這就是護法神給你製造的各種困難,使你住不安穩,那就得離開。
一百八者所向處得安快·一百九者所向處有厄難·一百一十者所向處為魔輞·一百一十一者所向處難開化·一百一十二者所向處可開化·一百一十三者所向處自獲利·
你要去的地方平安快樂。有困難不吉祥。落入魔輞裏。去弘法度眾生沒有緣弘法度生有緣。能得到利益。能得到福報開智慧。
一百一十四者所遊路無惱害·一百一十五者所遊路有惱害·
所要走的道路沒有危險,不受於擾,或者相反。
一百一十六者君民惡飽饉起·一百一十七者君民惡鄉疾疫·
一百一十八者君民好國堂藥·一百一十九者君無道國災亂·
一百二十者君修德災亂滅·一百二十一者君行惡國將破·一百二十二者君修善國還立·
過去的一園之主稱君主,現在把管理國家的人稱領導主持。領導和人民都惡不善,就會招受到飽饉,沒糧食,園家疾病瘟疫就多。領導和人民心善,則天下太平,五穀豐登,處處都是一片祥和氣氛。主持政務的人沒有道德,不能慈愛百姓園內災亂就不停,反之無災亂。主持行惡法國家就要滅亡,相反國家則章固。
一百二十三者觀所避得度難·一百二十四者觀所避不脫難·
可以躲過災難,或業力所牽躲避不了。隻要有這樣的業力遇緣定受報,連阿羅歎都沒辨法免災。例如,佛在世的時候,琉璃王大殺釋種,目犍連尊者把釋種的五百童男,用他的缽把他們送到天上去,讓天人來供養。等這個災害過了,他把缽取下來,都化成了血水,注定的業難逃。
一百二十五者所住處眾安隱·
這個『隱』字,指安穩,就是很平安、很穩定的意思。到所住的地方,大家都平安穩定。
一百二十六者所住處有障難·
住的地方已經不吉祥了,有障礙。
一百二十七者所依聚眾不安·
指大眾聚集的地方不平安,不吉祥。
一百二十八者閑靜處無諸難·
在這見修行辨道很好,什麽惡緣都沒有。
一百二十九者觀怪異無損害·一百三十者觀怪異有損害·
指我們修行的地方出現怪異,占察一下對我們是否有損害。修行者說:『我過到很多怪現象。』我說:『你不理他,修般若觀來觀,本來是空的,不存在,應從你心裏解決,假使你一執著,就有損害了。』
一百三十一者觀怪異精進安·
指修道者碰見怪異現象了,加緊用功,不要為這個怪具現象勁心,就會戰勝他。像讀經有別的聲音來擾亂,或有光,不正常的光,照得經書的文字都看不見,遇到這些怪異,你不理它,可以靜坐下來,暫時先不念。或讀《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蘿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定一下子再念,這個怪異現象就沒有了,不要去執著,兄怪不怪,奇怪自敗。你假若隨著他去,他就越怪,怪的你無法修行,以後你就會墮落。告拆你,怪異來了,不要為它幹擾,好好的精進修行,就好了。
一百三十二者觀所蘿無損害·一百三十三者觀所蘿有損害·
一百三十四者觀所蘿精進安·一百三十五者觀所蘿為吉利·
有些人對蘿很執著,占一下便可知其吉凶,利或害。其宜蘿是假的,不必執著。現在我們都在做蘿,我們一切的行動都是蘿,應從理上去認識他。例如怪巽,就是事的現象。做蘿是你的影子,日有所思,夜有所蘿,蘿多了,心就很亂。應該把心收回來,精進的去修行,怪異現象等蘿境就消失了。
一百三十六者觀障亂速得離·一百三十七者觀障難漸得離·
一百三十八者觀障亂不得離·
障難攪得你不得安,得此輪相,地藏菩薩告訴你不要煩惱,很快就脫離了、或一下離不了,還得經過一段時間;或障難隨時跟著你不得離開。障難離不開,怎麽辨呢?地藏菩隆告拆你,念我的聖號,漸漸就得離。
一百三十九者觀障亂一心除·
把你的心集中起來,好好的修行就能離開障難。學《占察經》地藏菩薩告訴你要『一心除』,不要隨外頭的境界轉,要反觀自心。凡上心隨境轉的,什麽業障都會發現。
一百四十者觀所難速得脫·一百四十一者觀所難久得脫·一百四十二者觀所難受衰惱·一百四十三者觀所難精進脫·一百四十四者觀所難命當盡·
你遇到的災難很快就得脫離,也許十年乃至若幹年一定得脫,或所遭遇的災難對你有損害。另外,你所遇到的惡緣必須精進勇猛去修,才得脫離。過到惡緣有病難或命難,占到壽盡了的情況,怎麽辨呢?多拜懺,念聖號或者靜坐,還宿債可免,或想到這種命,可以為代眾生受苦。
一百四十五者視所患大不調·一百四十六者觀所患非人惱·一百四十七者觀所患合非人·一百四十八者觀所患可瘵治·一百四十九者視所患難瘵治·一百五十者視所患精進差·一百五十一者視所患久長苦·一百五十二者觀所患自當差·一百五十三者觀所患向醫堪能治·一百五十四者觀所瘵是對治·一百五十五者所服藥當得力·一百五十六者觀所患得除愈·一百五十七者所向醫不能治·一百五十八者觀所瘵非對治·一百五十九者所服藥不得力·一百六十者觀所患命當盡·
「所患」,指你所患的病,是由四大不調所造成,地大偏重了,就會骨質增生;水大不調就會傷風感冒流鼻涕;火大不調,就會發燒,或者長個結子、長瘡;風大不調就屬害了,中凰、發瘋,風大攻心,心就喪失理智。這都是四大不調的病,是遭受鬼神攪亂而生,是非人人身擾害你。這是他宿業跟你有因緣,所以你必須精進,而且給他迥向,加持他,超度他,給他懺悔,這樣才能使你們的共業消除。所患的病可以治,所患病很難得好,通過你精進修行,病就能好。這個病很困靴不好治,要長時同受痛苦。不治都會好,醫生還能給你治好。有好方法能夠治你的病,吃的這個藥使你的病很快就好。病能除掉能治好的,找的這個醫生治不了你的病,應該另外找一個好的。這個治瘵方法不對,這個藥吃了沒有效果。現在患的這個病不必治了,治也要死。從一百四十八到一百六十都是說你的這個病會不會好的。答覆病的很多,因為我們病苦非常多。生病都是過去殺業,所感的苦果,如服藥不得力,或長久受病苦等,種種不能使病愈乃至病死的情況,要多念地藏菩薩,求地藏菩薩加持,清除病魔,使病體早日康愎。如果壽命盡了,早點兒走了,換一個分段身不是很好嘛,不要留戀。我們之所以去不了極樂世界,就是你不相信佛所說的,對你現在的這個身體太留戀、太執著。我們出家人應該對於死,生歡樂想,生愉快想。為什麽呢?這一段的業障我還完了,換一段不更好嗎!我們人人能心無罷礙,看破放下不留戀一切,那就解脫自在了。
以上一百六十種都是今生現實會遇到的情況。以下十種就是看我過去徙哪一道來的。
一百六十一者從地獄道中來·一百六十二者徒畜生道中來·一百六十三者眾餓鬼道中來·
指從三惡道中來,因為剛從惡道中來,所以會信心不足,起疑惑,難長進·
一百六十四者從阿修羅道中來·一百六十五者從人道中而來· 一百六十六者從天道中而來·
這三條都是指從善道而來。
一百六十七者從在家中而來·一百六十八者從出家中而來·
前生是在家人,是和尚或是比丘尼。
一百六十九者曾值佛供養來·一百七十者曾親供養賢聖來·一百七十一者曾得聞深法來·
是供養過諸佛來的,供養過羅漢菩薩聖僧來的,過去學過甚深大乘了義法,過去你做過什麽事情,今生變的就是什麽。未來的果報呢?就不一定了,命運隨時會改變,好的變壞,壞的變好。眾生能成佛,就是這個道理。過去的能定,未來的定不了。以下十八種就是講未來的。
一百七十二者舍身已入地獄·一百七十三者舍身已作畜生·一百七十四者舍身已作餓鬼·
你作的惡太大了,命終後就會墮入三惡道中去。一百七十五者舍身已作阿修羅·
修羅有天人的福報,沒有天人的德。修羅有好多種,就像人似的,有上上乘修羅,經常跟天人作戰;有惡修羅、有鬼修羅、有畜生修羅。『修經』,遍指諸道。這兒的『修經』,是指天道修羅。
一百七十六者舍已生人道·
不失人身,還生人中。
一百七十七者舍身已為人王
《地藏經》中說:『念一部《地藏經》可以不墮三惡道。』 《大集十輪經》說的非常多。作人王不造業的,還能斷續上升,護持三寶。
一百七十入者舍身已生天道·一百七十九者舍身已為天王·
修善命終生到天上做四天王,或忉利天的天王,夜摩天的天王等諸天王。
一百八十者舍身已聞深法·
指這個身體舍掉了,來生還能聞深法。但不—定是生到極樂世界,就生在這個地球上也可以,五台山每天都有一萬菩薩在說法,圍著黛螺頂繞清涼。當你業障消了功德成熟,就能看見一萬菩薩了。你也可以加入跟著繞清涼,雖有業障但應當作如是想。
一百八十一者舍身已得出家·
指來生一定能做和尚。
一百八十二者舍身已值聖僧·
再來生能遇到聖人度你,那是你今生稹累的,能遇到證了果的聖人。
一百八十三者舍身已生兜率天·
生到欲界第四天中。
一百八十四者舍身已生淨佛園·
所說的『淨佛園』,是指著極樂世界說的。地藏王菩薩所說的淨佛園就多了,如華嚴境界『一淨佛國入十方微塵刹淨佛國土,十方微塵刹淨佛園入一淨佛國土,相互圓融無礙。』
一百八十五者舍身已尋見佛·
念阿彌陀佛、生極樂世界,可以見到阿彌陀佛。深信觀想現在世界所住的三十五佛,乃至無量諸佛在你的這個報身中,舍了就見自性佛,輿十方諸佛無二無別。
一百八十六者舍身已住下乘· 一百八十七者舍身巳住中乘,
一百八十八者舍身已獲果證·
指去掉業報身,證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乃至登地菩薩果位。登了初地,就入聖位。
一百八十九者舍身已入上乘·
證得大乘的佛果位。
現在的一百六十個,過去的十一個,未來的十八個,加起來共一百八十九種。
善男子·是名一百八十九種善惡果報差別之相·如此占法·隨心所觀主念之事·若數合輿意相當者·無有乖錯·若其所擲所合之數·數輿心所觀主念之事不相當者·謂不至心·名為虛謬·其有三擲而皆無所見者·此人則名已得無所有也·
就是你心裏想求什麽事情,感得一百八十九中的數字出來了,跟你所求的相應了,那就叫『主念之事』像談到病的情況,答覆你能好、不能好、命盡了等,如實的告訴你,你要想轉變,怎麽辨呢?念地藏菩薩,求地藏菩薩給你延壽。如果你所觀的事,擲出的數字跟你想的不相合,那是你不至心。不至心,在占的過程中所出的輪相就不真實,有錯誤,若擲三次都是空白,一個數字都沒有,是說你得到了無所有智,空智。
複次·善男子·若自發意觀於他人所受果報事亦同兩·若有他人不能自占而來求請欲使占者·應當籌量視察自心·不貪世同·內意清淨·然後乃可如上歸敬·修行供養至心發願而為占察·不應貪求世同名利·如行師道·以自妨亂·若內心不清淨者·設令占察而不相當·但為虛謬耳·
若受人請為他人擲,也得如是拜,如是念,念完再擲。還應好好的朗察自己是不是不為名利,鈍粹是為了幫助別人,不貧世間的一切,內意清淨,這樣給人擲彼此得利益。然後皈依地藏菩薩,皈依三寶,隨己能力來供養,沒有力量的,可以燒三支香,或者用自己的身體來供養地藏菩薩,發願後方可占察。如果內心貪圖世同名利,跟算命、打卦的相師一樣,那就妨礙道業,這樣不清淨為人占察,占察輪相會出現答非所問,這都是虛謬,不真實的。
複次·若未來世諸眾生等·一切所占不獲吉善·所求不得·種種擾慮·這惱怖懼時·應當書夜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若能至心者·所占則吉·所求皆獲·現離衰惱·
如果所占輪相不吉祥,心生恐怖。告訴我們應當書夜常勤誦念我之名字,能達到至心。要達到至心,必須先要有信心,至心自然能生,如果有懷疑心,懷疑《占察善惡業報經》說的對不對,念地藏聖空號者者觀音聖號,念《阿彌陀經》靈不靈。或者對經上說的那麽多功德,持懷疑態度,那就不行了。所以一定要至心,深信佛語不虛。若至心誦念,經中所說功德,你定會悉皆具足。
《占察善惡業報經》上卷,從事相上已講完。下半卷就得從理上融通學習二種觀道、定慧,一實境界,成佛的境界則比較難一點。故在學習之前,應先掌握他的一個原理,也是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緣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緣起』,也可以說緣起和性起。這個就是佛法的一切義理總輞,也可以說是宗旨。或者說佛的法身,也是我們的法身。緣起到了最究竟的理趣,就是『性』。『性』,在有請謂之佛性,在一切諸法就是佛說的經典,如汪洋大海浩瀚無窮,但以緣起的一個偈頌就可以把他收攝完。印度修廟建塔在地基上都要安個緣起偈子,我們給佛像裝藏,也安一個緣起的偈子,若在佛像後頭寫『嗡,阿,吽』代表裝藏,即『諸法因緣生,我說是因緣,因緣盡故滅,我作如是說。』另一個偈子是『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我們稱出家人是沙門,大沙門指佛,說明緣起性空是佛說。
若眾生能解諸法緣起之道,『當常知是人即為見佛』。《中論》裏有講:『若見因緣法,則為能兄佛。』緣起偈頌,就說明了四諦法,苦、集、滅、道,世間和出世間的因果,若破壞因緣法,就等於犯了破三寶的罪。因為因緣法乃是佛法總輞,不信因果則非佛子,故說等於破壞三寶。過去的祖師或者阿羅漢,一聽到緣起偈就開悟證果,實因緣起的道理能夠貫通一切法,持無量義。緣起的涵義是什麽呢?緣就是條件,依他而起即為緣起。也就是說,因緣和合能生諸法,緣不聚,法不生。《解深密經》中講:『一切法都是依他起性。』『阿含經》裏有首偈頌『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無故彼無,此滅故彼滅。』此偈就是說,一切法依托一切條件而生起,也隨著所依的條件來變滅,沒有實體,是無常的,是就法而言。以華嚴經義講:一輿一切互攝互融。一是簡,一切是係,係簡互攝,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佛即一切佛,一切佛即是一佛。華嚴義法界義。
一切法都有一定的規律法則,緣起的法則,澄觀大師部分為四種:
第一、因緣和合而生諸法義。講因緣和合生趄諸法,因緣合成。因是生起的根本條件,緣是起輔助作用的,是外在的作用和條件,哪個力量強就為因,哪個力量弱就為緣。若緣的力量強,緣就變成因,因的力量弱,因就變成緣。我們過去宿生積累很重的業,業就是因。因過去宿業很重,假若說我們現在的緣很殊勝,每天上殿、過堂、持戒、誦華嚴經乃至拜懺,這個力量非常的強,強者就變成因了。因能生起,外麵所有其他的條件都變成助緣了。一切法的生起,必須要有內因外緣,內外因緣和合,一切諸法才能生起。因緣滅一切法也就隨之滅了。一切法,指有為法而言,有為法就是有造作,不論善惡都是造作而有,有造作就是有依賴,即依他而起。但是一切法又都不停地在變化運動,一切現象都是依變化而來,是有為法。百法中還有個不相應法,也屬於有為法。實際上在我們日常生活常中,所認為的一切事物一切現象,都是依著因緣而生,依因緣而滅。像我們用的用具、物品、器具,乃至於穿的衣服、吃的欽食,都是依人工材料等多緣而成,缺一緣則不成。所以說,因緣聚舍而成一切法,因緣聚離一切法就滅了。《楞伽經》上的緣起偈頌:『因緣順世同,佛不如是說,因緣即世間,如乾達婆城。』此偈涵義很深,因緣生世同,佛不這麽說;因緣不生世間,佛也不這麽說。不是因緣生世間,因緣即世間。世間是什麽樣的呢?像乾達婆城似的。乾達婆城,即海市蜃樓,海裏看似有座城,實際上沒有的,一種幻景而已。大體上說,一切有為法必須具四緣,即『因緣』、『所緣緣』、『次第緣』、『增上緣』。『四緣生諸法,更無第五緣。』 『因緣』主要說因,他能夠變成果,因為有因必有果,要想轉變恩業果,那你因的力量必須特別的強,才能轉變。因果要不成,因果律也就不存在,那我們講《善惡業報經》就不成立了。並且一切的果報是一個根本的因,是我們從生依著阿賴耶識中所含藏的種子,這個種子就是根本因。『次第緣』,是說從世間上一切事物來看因果是相續的,經過很多的次序,父母緣,生長緣,欽食,衣服等緣具足了,少一個也不行,這就是『次第緣』,又名『等間緣』。『所緣緣』,緣就是外在的條件,你心所緣慮的,所分別的外界境界相,即心意識中形成的各種現象。『增上緣』,隻是幫助促成諸法生起的條件,增上了才能發生作用。增上就是作用義。『因緣』、『所緣緣』、『次第緣』、『增上緣』這四緣,是一切有為法生起的必要的倏件,少一緣都不成。心法就是說心裏的活動,後念一定是依照前一念而起的,後念一定助長前一念。前念因生,後念果生,沒有前因就沒有後果。前念是後念的因,後念是前念的果。因緣和合,輾轉相依,才能夠成立起來。
第二、說一切諸法都是相續的,是說緣起性空,性空緣起之理。凡是有為法都是暫時的存在。為什麽暫時存在呢?一切有為法,離不開事相的生、住、具、滅。事相永遠是不停的生住異滅。就是指事相沒有常住不變的,它永速的遷流變化。事物有生住異滅,如日出日落、月缺月圓、春夏秋冬、四季遷謝。草木,青了又黃,花開花落;人有生老病死,還有曆史的演變,榮辱舉旺、桑田變滄海。諸法即生即住、即異即滅。這是一切法共同的本性,共同的法則。滅後就生,生後即滅,生滅相續,無有間斷。這就是說的『等無間緣』。由是因果相續的緣故,很多事物,往往在一段時同好像是住了,或者住相當長的時間,相對狀態是穩定的。像太陽月亮,要經過好多億年,但是,它還是生住異滅。澄觀大師說:諸行無常,而因果相續。所以在《瑜伽師地論》第十卷總結緣起意義,說了這麽一句話:『依托諸緣數謝滅已,緣起和合生故名緣起,數數現滅浮相緣起,故名緣起。』這句話就是說:這什麽叫緣起呢?依它的助緣,數現數滅,相續和合生,故名緣起。數數的現滅,浮相續起,故名緣起。
第三、凡是相對法,不相舍離。凡是相對法,互相矛盾,又互相統一。如生對死,苦對樂。生生死死、苦苦樂樂、無窮無盡。相對就是相待的關係,本來是兩個,生不是死,苦不是樂,光明不是黑暗,光明裏有黑暗、黑暗裏有光明。同時在同一個體內。這種相待關係很不容易理解。總之,相對法是互相排斥,互相攝入,不相舍離。如大輿小、長輿短、陽輿陰、男輿女、真輿妄、生死輿涅盤,這些諸法都是依著它起的。生是依著死起,這叫相對法的相對而生起。《瑜伽師地論》講:『有對法聚,無對法性。』相對法的現象有,但是相對法的性是一個。就是說,沒有相對性,隻有相對聚。聚就是某種條件相對;性是隨順轉故,生可以隨順死轉,死又可以隨順生轉。輾轉相隨生,輾轉相隨滅,不相防礙。
第四、是諸緣互遍相資。不但不排斥,而且互相資助。一切萬法都在緣起常中,任何一緣皆能遍應多緣,為多種事物作生起的條件,一可以應多,多可以為一。《華嚴經》裏說:『執一切故眾,執一眾故一,依著眾得一,依著一得眾。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華嚴經》還有兩句名言:『無不從此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一切都是唯心所變。萬法歸一,一歸萬法。緣起即性空,也是緣起。互相圓融,無始終,無內外,無對待。般若空意怎樣空法?空就是一切有,一切有就是空。什麽是般若意?一切眾生,一切諸法,山河大地,無一不是般若,這才是真正的般若。不是說般若是空的嗎?是空的,一切法都是空的。空就在有中,有就在空中。宇宙萬法,都互相緣起,組成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我依你起,你依我起,成立了嚴密的關係輞。一切諸緣,時利、時無利、時有體、時無體、時同、時異、時隱、時現。這都是說的十玄門,相互相接,相依相涉,出現種種相用,其實是一,一多無礙,大小無礙,重重無盡,這是華嚴所說的緣起義。
佛教所說的緣起法則在今天現實生活來看,就是唯物辯證法。從緣起來看,一切的邪見或者依持的錯誤,都是違背了緣起法則。人人本具足佛性,所以人跟佛無二無別,這就是『性』來講,『性』是無障礙的。在『性空』常中,你說:『我是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都是一體的。』不錯,在『性』上輿佛無別,但是在因緣法上,就不同了。因為我們執著身還有個不死的靈魂。因緣和合我就有因緣分離,我就沒有了。要是違背了諸法因緣和合的這個道理,認為一切是自然而有的,這叫無因論。諸法因緣生,有其果必有其因,強者先牽。如果說一切都是宿命決定有,不能更改,這叫宿因論,無論是無因論還是宿命論,都違背了真宜的道理,緣起法則,就會墮入邪見深坑。以上講的都是諸法緣起之理,說明了事物現象的本來麵目。
緣色法來觀察一切諸法的相狀結橫,這叫法相宗,是約俗諦來講;觀諸法的體性,即法性論就是真諦。一個從性上說,一全從相上說,這就是性相二宗,也叫真俗二諦。都是由緣起性空演繹而成的,無論哪宗哪派,離開了緣起性空就無法可說。這是緣起性空的道理。
緣起是由性空來的,性怎麽能空呢?因為是緣起的,一切事物現象的本來麵目,總起來就是一個業、一個因果、一個空、一個無我。諸法的自性是沒有的,性是不加任何的造作。假使性決定有不加造作,一切諸法就不可變移,就常有,但一切諸法不這樣,它要等待因緣來成就。排除自體的本有必須待緣才成立,這就叫緣起。緣隻是能助成,性空,是專門談因,舉例子:就說人吧,人生有沒有自性呢?性是不變義,性即體。如果人有自性的話那你永速為嬰兒,不會成長,不應孩有的少年、壯年、老年,因為人住在這些變化之中,說明人是沒有自性的。假使一切諸法,都各有各自的相,那麽,種下的種子永遠不會發芽,人也不應該呼吸,地球也不會變滅。但事宜上不是這樣,因為它屬於有為法,有為法沒有自性。學好了緣起性空。你讀《金剛經》的時候就會開悟,但這個悟,是指能明白佛在《金剛經》上所教的是什麽。一切的諸法都是因緣而生的,於生滅變當中, 這是顛摸不破的真理。所以《占察善惡業報經》跟算命、打卦不同,他是用變異的觀點來看待這個問題。如《金剛》。上所說,『一切有為法,如蘿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如果想在所現的境界中找一個有自性的恒常柬西,永遠找不到。
諸法無自性,無性又名日空。〈中論〉上說:『未曾有一法,不從因緣生,是故一切法,無不是空者。』因空無礙故而建立一切法,並不是沒有,即是空,空即一切法,要悟得這個理,一切妙用就會產生,這就是《華嚴經》的『大』。《華嚴經》講一切事物建立在『大』上,這就是體。因為因緣起就是相,由相而產生無盡的妙用就是『廣』。這就是『大方』。
空無自性,就是無我。在《金剛經》上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克無者相。』因為諸法的萬象,沒有一個有自性的寶物出生,故此生彼滅,彼滅此生。這都是般若義。凡是有對待的法必不相離,有生必有滅,無生就無滅,諸法無生無滅,不生不滅,也就是《大般涅盤經》裏講的涅盤。諸法沒有自性,本來就是涅盤。無生無滅就是涅盤意,無生滅亡,一切諸法本來寂靜,它是沒有性的相,即無相,無相就無生,無生無滅自性就是般涅盤。涅盤就是諸法本具的實相,就是《占察善惡業的報經》後半部分的一實境界的實相意,也叫做法性。真如在《華嚴經》是一真法界。
從性空緣起來講,正因為它沒有自性,諸法才能夠依因緣而生起,如果有自性,他就不依著因緣生了。一切諸法都是相互依存而生起的,依著因緣萬相才得以呈現,太陽、月亮才能夠明照,江河才能夠流動,草木才得以生長,花果得以開放,人的生命活動才能以維持,但他們的本性空際,這就是緣起性空的第一義。由性空故,而緣起諸法,若無空義,一切法則不成,世間所有的諸法都被破壞了,但緣起性空意不會被破壞,否則一切物質都停止運動了,整個世界立刻就會消滅。性空緣萬法,依著性空而建立一切萬法,而這一切萬法又順著具足的因緣而生起,一切法的生、住、異、滅,都遵循這個規律,這就是業報因果律。再回到《占察善惡業報經》上。我們身口意的活動是業因,必然產生了身口意活動相應的果報,在藏經裏有一部《分別緣起殊勝法門經》,那裏麵說種種果和它的類別。因果是互相隨順,因隨果,果隨因,因又生果,果又生因,性空緣起,因果毫無雜亂,做善必有善報,做惡必有惡報。像我們現在出家了,種是無漏因,一定感無漏果,但是什麽時時成熟,這就不同了。有異熟因、異熟果,哪個先成熟了,哪個就先結果。講個故事來說明,先因後果或後因先果。
我以前在青島,聽到—個故事,在德園占領青島的時候,第—次大戰,德國失敗了,退出去時,留下一個屠宰埸,都是自動化的。德國人把這個公司交給了一個姓李的職工,這個人突然發了大財,就勾結官府,危害老百姓。老百姓要告他也地方告,就暗殺他,幾次都被他逃脫。後來,他逃到廣州,把這部分財產全部轉到廣州,在那買了幾條船,做海洋這輪事業。但是到了廣州,他一下就轉變了,有求必應,盡做好事,廣州人都叫他李善人,而青島人叫他李惡人,他一個人就具足兩種因。大家注意這個先因後因,就有哪個強,他在檢察船的時候,在海裏被另外一隻船,撞得粉身碎骨,屍體都沒見,廣州人說天道不公,這麽好的人,招到這麽個惡報,而青島人也在罵,說天道不公這麽惡的人,會讓他逃脫,他簡直等於沒受報。這說明了什麽呢?他在廣州做的善業果還沒成熟,在青島做的惡業,這個果先成熟,所以他招的是惡報。現在很多人都這樣說,人做好事沒好報。這種沒有智慧隻看一時。大家要明白,因果律是通於三世的,所以要深信因果。有漏業一定要受有漏的果報,無漏報受無漏果報。現在我們出家都修無漏業就不會漏落三界,要想去有漏獲無漏果,那必須得依佛所教導的去行,諸惡莫作,眾奉行。修無漏業。就得把握好自己的念頭,任何時候不去執著,分別,使心平和安靜,什麽事情來了都不煩惱,不隨境轉,這就是佛性。念念住在佛性,相信你心是佛,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心訓練好不再隨著過去的習氣走。如果能和正在發生的事情,安然相處,自然就會解脫,這就是了脫生死最重要最好的方法。因此,所依的一切助緣,有利或者無利,是相攝,是相入。了解了互相的關係,把過去的善根因力引出來,把業障厭下去。因力強,業障也就能到極樂世界及他方淨土,帶業往生。
現世的身心,所作的業,後世一定帶去。就是說現在的身心相續到未來,未來的身心又相續到未來,都是緣起。為什麽它能緣起呢?性空故,沒有自性,就隨著牽引力。牽引力是什麽力量呢?即緣起。如果是強有力的緣起就能把一切不順心的涅緣降伏下去。緣殊勝,也能把所有的業,所有不順心的降伏。大家知道,我們經常求諸佛菩薩的加持,其實是你自心的力量。你有力量了,一切諸佛菩薩都加持到你。沒有力量就被別的牽引去,諸佛菩薩也沒辨法轉。緣起性空,因為沒有自性故,所以緣能牽動你,假如有自性,牽不動的。就如外緣的力量非常勝,把你的因奪了。本來因很殊勝的,但是惡緣強盛,造業的心猛烈,就把因奪了。就是緣強奪於因,因強奪於緣,互相奪。什麽因最強?我們現在發的菩提心,成佛度眾生的這個因力非常強。因勝,一切業都曆下去了。一念殊勝心生,就產生殊勝的作用。
同時,緣起性空,性空緣起,蘊含著不可思議的甚深道理。如果說緣起性空,觀法性,觀自己的真心,就是觀理,就是消滅我,就見真諦,就明心見性。若觀緣起,觀一切事物的現象境界相,還是觀事,觀事在一切事上開悟。兄俗諦,兄真理和俗理,觀時理是一個。就是說性、相、理、事、真、俗都是一體不二的。真俗不二、理事不二、自他不二,能夠這樣的觀,就是中道。不著二邊,能夠融入到中道中,這就是諸法真實的基本定義,這樣就可以知道緣起了。如果你要讀《大般若經》,它最精華的,概括地說,因為色緣起,所以不異空;空緣起故,所以不異色。空緣起故,即是色;色緣起故,即是空。即心經所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受想行裁亦愎如是。』都是緣起。乃至於一切五蘊法,一切諸法無不依緣起故,無自性,故而空。因無自性而空故,受想行識常體即是空,自性空。自性空的當體,緣起為色受想行識,空有一體不二,這就是空有不二法門。『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無,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這首偈子叫三世偈。又是空,又是有,又是中道。因第一切諸法由緣起故自性空,由自性空故緣起萬有。萬有眾生,假托諸緣則有,是為假有,所以稱為假名。由緣起而自性空,由緣起而有假名。把一切法的空假二義,真俗二諦,性相二宗,終蹄不二,同依一個緣起,這就是中道最基楚的涵義。《華嚴經》的一心緣起,即一真法界,都是從自性生起的,所以華嚴經的祖師把這歸衲為業感緣起。說緣起業的,賴耶緣起的。賴耶,就是第八識法相宗講賴耶緣起。一切大乘經典,講的是如來藏緣起,華嚴宗講的是法界緣起。四個合並為一心緣起,就是獨特的緣起法。
上麵所講的緣起性空之理,對於我們學習下半部的《占察善惡業報經》可以有所幫助、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