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晉時期:華夏第一比丘尼——淨檢
(2006-12-10 18:48:58)
下一個
華夏第一比丘尼——淨檢
晉湣帝司馬鄴建興年間(公元313至316年),沙門法始雲遊來到宮城西門,看到這裏地勢非凡,生氣隱隱,就在附近居住下來,擇地建造寺宇,說法宏教。
一天,廟裏來了個中年女信徒,自報名叫仲令儀,求見法始。法始讓她進來,施禮見過,問道:“施主何方人氏,不知來這裏有何見教?”
仲令儀道:“弟子彭城人,父親仲誕,曾經做過武威太守。我從小喜歡讀書,所以略通詩文。十幾歲就嫁去夫家,不幸夫君早逝,傷心之餘,深感人生如夢如寄。為了糊口,經人介紹,為京城幾戶有錢人家的女子,教琴教書。從那些大戶人家家裏,聽到他們談論佛教,就此種下了愛好佛法的種子。由於沒有地方請教,故而特地叩見師父,望師父慈悲,救度弟子。”
法始皓眉慈目,聽她講完身世,深表同情,於是為她講解佛法常識,並且借她佛書,讓她好好閱讀。 就這樣,仲令儀如饑似渴,研讀佛書,幾個月後,就已通曉佛法要領,對佛產生了更加深厚的感情。 一個春和景明的午後,仲令儀又到廟裏,拜見法始說:“弟子在佛經裏看到,出家人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希望弟子也能出家,成為一個比丘尼。”
法始聽後先是一愣,隨之說道:“你有出家意願,我很高興。不過,西域出家人有男有女,可是我們這裏,女信徒出家問題,還沒有過先例呢。”
仲令儀傾耳靜聽,不解地問:“既然經書說比丘、比丘尼,難道出家的手續就不一樣?
法始想了想說:“聽說比丘尼有五百戒,看來好像並不一樣,讓我問問西域罽賓國大和尚再說。”
幾天以後,仲令儀來聽消息?法始告訴她說:“我已經請教過西域高僧。大和尚告知,尼戒大同小異,可是不得其法,難以傳授。尼有十戒,要是沒有大和尚,那末女尼就會沒有依止。”
經過介紹,終於,仲令儀和她的那班貴族女弟子們,總共二十四人一起向西域沙門智山大和尚拜受十戒。受戒以後,仲令儀和弟子們一起,在宮城西門,創建寺廟,取名為竹林寺。
在竹林寺,仲令儀清雅有節,說法教化廣大女信眾們,影響漸漸擴了開去,猶如吹草靡,人家都對她非常敬仰。
東晉成帝司馬衍鹹康年間(公元335至342年),沙門僧建在月支國,取來《僧祗尼羯磨》和戒本,後來譯成中文;不久,又有外國沙門曇摩羯多,建成戒壇。因為這時已經具備了女尼正式出家的條件,於是仲令儀等四個女弟子們,依止大僧,同壇受具足戒,從此成為一個正式比丘尼,法名淨檢。 原來女眾出家,受過十戒,隻是進入準備階段,此後必定還要再受二壇三百四十八條具足戒,方才能夠正式取得尼姑的資格。
淨檢受具足戒那天,當時在場的人,都比紛紛聞到芬馥的異香,彌漫在空氣裏,大家無不歎為吉兆,對淨檢更起敬仰之心。
淨檢自從出家後,嚴守戒律,刻苦鑽研經書。當時,施主們紛紛向竹林寺進行布施,可是淨檢都隨得隨散分給四周窮人。
鹹康末年(公元342年),淨檢已經年屆古稀,精力漸衰,健康狀況大不如前。
傳說在秋風颯颯,落葉飄黃的一天,淨檢在竹林寺漱洗過後,焚香靜然,忽然滿屋浮起氤氳香氣,睜眼看時,隻見空中有個倩女,手裏捧著五彩繽紛的鮮花,隨著一道赤氣,降落屋裏。淨檢見此一幕,自知將去西方極樂世界,心裏感到非常欣慰,於是吩咐邊上女弟子道:“我現在將要離開你們,魂歸西方。希望你們在我去後,好好修持,努力珍重!”說完閉目而逝,麵容安詳。
這時,邊上女弟子們,似乎看到一道霓虹,騰空而上,知道淨檢世壽已終,不禁一起跪在地上,雙手合十,同念“南無阿彌陀佛”,道聲:“師父,你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