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加東行一路見聞

(2006-10-26 11:27:41) 下一個

加東遊一路見聞

一直期待著一睹貝爾西(Perce)怪石的風采,終於在八月中的周末,我與朋友隨旅遊團踏上了東去(魁北克省的東部也是加拿大東部的一部分俗稱加東)的三日之旅。

從蒙特利爾的唐人街出發,乘大巴沿聖勞倫斯河畔的高速公路東行,一路上欣賞聖勞倫斯河的浩瀚,公路旁碧綠的草地和悠閑地吃著那豐美新嫩的青草的牛群。大片的玉米地和大片的樹林,還有萬綠叢中多姿多彩的鄉村小樓,一切都似優美的風景畫般徐徐地從車窗外翻新著。導遊小姐有關加拿大及魁北克曆史典故的精彩介紹,更讓我受益不淺。

一列火車拖著長長的貨櫃箱從離公路不遠處的鐵軌上與我們向背而馳。據說這是一條橫貫加拿大東西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重要鐵路線,當年不少來加拿大淘金的中國勞工參與了它的建設。由於生活和勞動的條件太惡劣,也由於對華人的歧視,使得許多華人勞工受盡折磨貧病交加客死在這裏,據說平均每一點五公裏便會埋葬下一位華工的生命。火車馳騁而去,我仿佛聽到了那些冤魂的呐喊。國家不強盛,子民在哪裏都會遭受欺淩。我的心中發出了一聲感歎。

中午抵達魁北克東部重鎮裏木斯基(Rimouski)市,四萬人的小鎮,整潔漂亮。於當地華人自助餐館進午餐。三輛遊車同時到達,使得餐館內座無虛席但卻井然有序。

1955年在這裏曾發生過一個重要的事件。愛爾蘭公主號豪華遊輪從蒙特利爾出發在寬闊的聖勞倫河上劈波斬浪前往英國,53日行至這裏(裏木斯基)時沉沒。出事地點距離小鎮並不遠,但是由於河中水溫很低來不及等待救援,一千多人全部遇難,震驚世界。現在這裏的岸邊修建了幾處白色的形狀似遊輪及油輪欄杆的建築物以作紀念。生命何其脆弱,不論是被視為卑賤的勞工還是自認為高貴的富人,都同樣逃脫不出大自然的掌控。世事無常,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本就有恐水症的我,望著滾滾奔騰的河水,更添了一種莫名的恐懼。

參觀海濱漁人雕像。距離裏木斯基市不遠的一處河岸,有魁北克藝術家父子二人於1986年及19872年內創造的一個石頭雕塑群,其中包括三艘輪船模型在離河岸不遠處的河水中飄蕩著,一群大小胖瘦不等的三三兩兩一組一組地排列著的石雕人群攜帶著鳥獸,從河水中彎彎曲曲地延伸到了岸上,石雕像群終止在了岸邊有樹木的圓形土地上。雕塑群的造型並不精致也談不上美觀,但個個安詳並充滿了喜悅,表達了他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在下車參觀前,導遊小姐曾給大家留下了一道測試題:這組石雕群想要說明一個什麽主題。當然這是難不倒我的,它記載的是當初魁北克的先民們也就是法蘭西的冒險家們乘船漂洋過海來到這裏,並建設起了幸福的家園。

三文魚的故鄉參觀三文魚雕像。從魁北克的土地上跨過一座大鐵橋便到了河對岸的New Brunswick省,一個人工建立起的小小參觀景點就設在河邊。一條騰空而起的巨大三文魚雕塑定格在藍色的水池上空,水池的上方是堆砌成的層層台階,清澈的流水從上麵傾泄入池,藍色的小池內碧波蕩漾。同時參觀了小小的三文魚展覽館,館中隻是展出了一些圖片介紹。

繼續出發又過橋再回到魁北克的土地上,沿著這條盛產三文魚的小河前進,三文魚的故鄉當然是在河裏。小河實在不寬大,河水不深水流不急,但這裏具備了三文魚繁殖的條件,因而每年有許許多多的三文魚在這裏產卵而讓這裏成了聞名遐邇的三文魚的故鄉。產卵後的三文魚隨河流入海。

晚上抵達海邊小鎮卡爾頓(Carleton),入住海邊旅館Baie Bleue 那是名副其實的海邊旅館,牆外就是海灘,海灘接納著海浪。隻可惜因下雨而讓天色提前黑了下來,黑朦朦的什麽也看不見,隻有海浪在無休止的低語。屋子裏與外麵一樣的陰冷,還好這裏一年四季都有暖氣供應,打開暖氣後屋子裏便漸漸地暖和起來了。與朋友一起冒雨外出吃宵夜,感受一下小鎮居民的夜生活。一個中型的餐館,典雅溫馨,落坐者著裝簡單休閑隨意質樸,沒有法蘭西的高傲與做作。品嚐一份產自於這裏大海的海鮮,再冒雨趕回旅店,聽著雨聲浪聲的交響睡個好覺。

第二天清晨仍時有小雨,非常遺憾,水天一色,一片灰蒙蒙的無法看海上日出,隻能在海邊捉捉海浪撿撿小石頭。曾到過山東長島的海灘度假,在半月灣撿到的小石頭圖案奇妙花紋鮮麗,可是比這裏的石頭美麗許多。繼續出發行至一小鎮吃快餐早點,導遊小姐介紹的Tim Hortons快餐店一份雞湯加贈送小麵包的早點很是不錯,既經濟實惠又清淡可口,又另買一杯熱氣騰騰的咖啡更覺舒服。當然也有同胞點一杯咖啡吃自己帶來的幹糧和水果,不知道是為了節省還是為了吃得順口,總之各有所好。同時小店在一旁的窗口接待著汽車司機排隊買早餐,汽車一輛接著一輛,而司機像是過交費站一樣簡單地便買到了早餐,形成了另一道風景。

一路上又是觀看著路旁的綠樹草坪鮮花及灰蒙蒙的大海和一個接一個衝向岸邊的浪花。由於是周末,稀稀疏疏的居民小樓周圍並沒有一個人影,大概是還在享受睡夢的甜美。時常會見到在收割過的草地上堆著大卷大卷的草卷子,那是為牛兒儲蓄的冬糧,偶爾有一小群早起的牛在草地上自由自在地吃著青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幾乎每個小樓前都有一個滅火栓,漫的法裔人竟然在滅火拴上塗鴉了多種色彩鮮豔的圖案,有動畫片中的兔子小熊等可愛的造型,這是在其他任何地方都不曾見到過的。在有些住宅小樓的房頂上插著與眾不同的旗子,既不是加拿大國旗也不是魁北克省旗,據說那是標誌著他們的祖先是最早登陸這裏的法國人,子孫們以他們為榮。還有一個讓人讚歎的景觀便是一路上看到過幾個墓地,都是設在靠近大海的海岸上,而且多數墓地都是在住宅的旁邊,一塊塊石碑整整齊齊地排列著,每個墓碑上都會放著一束鮮花或是一個放有鮮花的小花籃。沒有印象裏墓地的陰森,卻可讓人聯想到天堂的美麗。這裏人煙稀少,很顯然這一定是埋葬了從他們在這裏登陸的祖先起的世世代代,他們與他們的先人始終在一起。這與我們的風俗習慣也是有著天壤之別的,中國人絕不會將墓地建在自己的住宅旁邊。

終於到達了被稱為省立公園的Parc de I lle_Bonaventure_et_du_Rocher_Perce,它是由貝爾西怪石和鳥島兩個部分組成的。

遠遠望去,貝爾西怪石猶如一塊長方形的鎮紙枕臥在距離海岸不遠處的浪濤上,與海岸的礁石遙相對望,任由風襲浪卷,安然地展示著它的老成持重。據說它重達54噸長475米高88米寬90米,是在大西洋中獨立的一塊石頭,岩石中的鈣化石更具有4億年的曆史。由於風吹浪打,將原本的一塊大石頭斷裂成了一大一小兩塊。奇妙的是,在大石頭接近水麵的一處有一個直通石頭對麵的洞,使它的威嚴質樸增加了靈性可愛,的確是一塊非同一般的石頭。我們忙著在岸上在堤岸伸展台上,在山坡上在山坡下各處奔走,從各個角度欣賞並拍照著怪石的英姿。其實在長島附近的海上也有幾處石頭的景觀,相比之下,它們該是小巧玲瓏精致華美的了。

我們遙望著大海的遠處,期待著海獅及鯨魚的出現。由於風浪太大,原本計劃中的乘船出海尋覓海獅鯨魚和上鳥島去觀群鳥飛舞的奇景都臨時取消了。隻能聽聽導遊小姐的介紹:乘船登上鳥島後要經過近五十分鍾的林間小路到達鳥島的背後背風處,那裏生活著有40多萬隻各種各樣的鳥,在藍色的天空與藍色的大海之間萬鳥競飛極其壯觀。其中一種形似天鵝的大鳥最多,一種嘴形似鸚鵡的小鳥最稀少珍貴,一種形似企鵝卻會飛的小鳥很可愛等等。這些鳥兒,在夏秋到此,而冬天則飛到溫暖的墨西哥過冬。可歎,一個如此引人入勝的地方隻能跟隨著圖片及標本的介紹在腦海裏想象。鳥島猶如一抹青黛塗在雲霧中,時隱時現,增添了它的神秘它的魅力。

參觀大自然的神奇傑作Gaspesie(加斯佩),這裏 有著名的國家公園Forillon National Parc。公園的主題為人類,土地與海洋的和諧,因而這裏的生態保護也是良好的。這裏也是法國人登上新大陸後插上十字架的地方。他們是想用十字架的威嚴來震懾著當地的土著人,來證實著他們對這塊土地的擁有。

遊車行駛在公園中70公裏長的森林公路時,我們如同走在了森林的海洋裏,這是公園的一個部分。遠近全是綠色的樹綠色的山,據說時常有狐狸小鹿等動物出沒,故而路旁時常有提醒汽車慢行的標誌,以防傷害到它們。遺憾的是我們什麽也沒有看到。

汽車到達海岸,這裏是公園的另一個組成部分,他們稱這裏是大陸的盡頭。陸地在這裏變成了懸崖,巨大的海浪一浪高過一浪地拍打著岸邊的岩石,轟鳴聲不斷,千萬堆白雪翻湧不停。但若是與我們老家山東榮成的天盡頭相比,那種居高連下的威嚴,那種驚濤駭浪的騰空翻湧,那種登高遠望大海無邊無際的遼闊,都較這裏要勝上一籌。時有海鷗在岸邊飛翔,令人心曠神怡。最讓人興奮的是,我終於在這裏看到了兩隻海豹黑色的園腦袋在距海岸不遠的海麵上時沉時浮,有備有望遠鏡者更看到了那兩隻海豹還帶有幾隻小的海豹同行,這讓大家雀躍不已。我們還參觀了岸邊聳立著的一座高37 米的最高導航塔,塔的旁邊還放有一尊大炮,據說是以備遇有天氣極度惡劣信號燈達不到導航目的時用以鳴炮為海上船隻導航。

公園的另一部分就是法國人第一次登陸後在這裏的岸邊插上的十字架。返回到聖勞倫河岸,一塊不大的綠色草坪上豎立著一個很高大的十字架,十字架交叉處有一個形似倒水滴狀的裝飾,上麵有類似魁北克省旗上麵的三朵白雲,當然這已不是當年那個十字架了,據說是已經幾度換新。十字架不遠處豎立了六塊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黑色石碑雕塑群,上麵分別雕刻著記載著那段占領的曆史的文字和登陸者的塑像,還有當時印第安人的生活情景。這裏展示著的是征服者的榮耀。

據說1574年法國人Gacque Cartier 乘船周遊發現了這一片沃土,在魁北克登岸後在Gaspe(加斯佩)的聖勞倫河岸邊豎起了一個十字架,便向當地的印第安人宣布這是法國的領土。當地的印第安人突然間看到這些白皮膚藍眼睛的法國人還以為是上帝派來的天使,乖乖地服從了。一百多年後,英國人攻下了法國人的城堡魁北克城,組成了一個統一的加拿大。

據說:Canada的名稱是來自於當時這裏的一個小村子的名字。魁北克在印地按語中是河流最窄的地方的意思,聖勞倫河流至魁北克後的確變為最窄的河道了,河寬隻有500百多米,而入口處最寬為150公裏。 這或許可以說是四百多年前的印第安人留下的重要痕跡,不論是國號還是省號,至今還都是印第安人的。

入夜,依山傍海,欣賞著小鎮的點點燈火及燈火在水中的倩影,安然入睡。我的最後一個願望便是第二天清晨觀日出。

清晨四點多我不叫而醒,收拾停當已接近五點,向酒店值班打聽了觀日出的時間地點後便信心十足地走向海灣。小鎮還在沉睡之中,街上靜悄悄的,偶爾一輛小車駛過便可感受到一陣大地的震動。

小鎮被群山環繞著,可以見到的有三處水灣,位於東方的一處海灣最大,兩側的山峰像將要相擁著的雙臂一般在這裏漸漸變細卻不曾合攏,特意地留下了一道海天相連的風景。小鎮的上空萬裏無雲,高懸著的月亮已失去了光華。西方的山與天相接之處由淡紫到淡灰漸次地演變著色彩,而東方海灣水天相接之處一層層橫向排列著的雲層呈現著各種的色彩,雖不十分明快華麗卻也多姿多彩。水麵的遠處煙霧縹緲,水麵的近處清波粼粼,我希望太陽會在這裏升起。

東方越來越明亮,雲層也越來越華麗,突然在高山的頂峰出現了兩片極亮的光團,隨著光團的擴大在其中間躍出了橘紅色太陽圓頂,很快的便帶著周身的光華將整個的圓紅彈出了山峰,同時一道紅色的長長的投影投射在了海灣的水麵上,像是一個巨大的橘紅色。隨著太陽的升高,橘紅的漸粗漸長最後衝出了海灣灑在了我的腳下,極其壯觀。整個海灣都明亮了溫暖了。陽光下,雲層更絢麗,煙霧也隨著其快速的擴散而變得更稀薄更縹緲更大片。不知從何處遊來一艘小艇激起了水麵上一層層波浪,驚起了幾隻鷗鳥鳴叫著振翅飛翔。

記得曾在蓬萊觀海上日出,水天相交之際橘紅色的太陽像是初出浴盆一般緩慢地並帶出了水波連連,周圍是彩紗般的雲霞,顯然與這裏是不一樣的美。

七絕兩首在海灣的清晨觀景而生。

海灣清晨: 闌珊淡月欠華晶,絢麗雲層天際呈。相伴清波輕踏步,油輪驚起鳥飛鳴。

海灣日出: 霞光萬道破石層,橙日噴薄峰頂騰。萬頃清波皆染色,輕紗浩渺映雲升。

    最後一天的行程中終於有了太陽。其實人在旅途就是走在得與失之間,重要的是要讓一個好的心情始終陪伴著自己。

乘車行使在另一省立公園Parc de la Gaspecie 它是位於北部的麵積遼闊的深林和眾多的山脈。實際上我們是在乘車看連綿起伏的山,看無邊無際的樹。在一片綠色的樹的海洋裏一條起起伏伏的灰白色公路宛如一條帶子伸向遠方,路旁不時有黃色的牌子寫著各種告示,有拐彎的標誌有慢行的標誌有畫有小鹿頭像的標誌。一隻小鹿,這是導遊小姐的尖叫,可惜我正在欣賞的是另一邊的景觀,錯過了那頭小鹿一閃即逝的一瞬間,但坐在另一旁的一對年輕夫婦卻正好飽了眼福。此後盡管瞪大了眼睛不停地在路兩旁樹叢中搜索,卻是一無所獲。

在一片高低起伏的樹海中突然出現了一個讓人驚奇的畫麵,遠處兩座山的山腰處成鋸齒狀的一片一片光禿禿的黃色,原來那裏的樹木被采伐過,極不協調又讓人惋惜。據說這是有計劃的砍伐,一邊伐大樹一邊再種上小樹,卻不知道他們何時才會種的上這小樹。繼續前進則出現了另外倆座光禿禿的山,不但山上沒有了樹木,而且被挖掘出來的土石在兩山之間又堆出了另一座荒山。據說70年代這裏出現了采礦熱,雖然早已無礦可采,但卻因此在荒涼的群山之中出現了一個美麗的小鎮。

參觀風力發電的大風車。在一個隻生長著灌木叢的且不算高的山頂上,一群銀白色的高高聳立著的三葉大風車不停地轉動著。大風車挺拔高聳刺向藍天,轉動著的葉片與空中的白色流雲遙相呼應,景致優美韻味無窮。據說每年發電1千瓦以上,足夠Caspe地區居民用電。既節省了能源又減少了汙染,何樂而不為呢。最醒目的是進入山頂公路處聳立著的一個帶有橢圓形環狀的一個架子,那是大風車發電的標誌。Eole ACCUEIL 是這個發電站的名稱。聽朋友說我們國內的新疆青海一帶也有了風力發電站,數百個大風車飛舞著極其壯觀,有機會一定前去欣賞它們的風姿

最後參觀了加拿大最大的園林公園。公園原屬於私人所有,據說所有者就當初主管修建鐵路的官員,後來由他的繼承人交由政府管理。參觀著這個龐大公園的山水樹木花草,直讓人覺得那些鮮花上還在滴著當年華人勞工的鮮血,有著一種祭祖的肅穆感。

夜幕低垂,繁星閃爍,晚上九點多我們回到了蒙特利爾市,滿市的燈光為我們洗塵,華麗的夜景驅走了我們的疲憊和睡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