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淪落人

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就讓我們好好珍惜在文學城的相逢吧。
個人資料
yijibang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正文

科學與科技

(2017-05-07 08:04:04) 下一個

一位朋友轉來三位國內學者,在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全球科學創新峰會上的談話。標題是“一個隻注重技術而忽視科學的大國是沒有未來的”。看了這個標題,老頭直覺感到別扭,非常的別扭。我相信這三位學者指的是科學技術,而不是一般與科學無關的技術。這三位學者都是自然科學的從業者。一位藥學院院長,一位高能物理研究員,另外一位是教授,過去曾任前沿交叉學院的院長。老頭第一次看到對我說來算是四個大白字,前沿交叉,還得穀歌一番。其實就是一種培養綜合自然科學博士生的學院。說白了就是什麽都要學,結果是每樣都懂一點,說是半吊子並非損人。想想,一個人就是再天才,同時要把自然科學都串連起來,著實不易。人家美國的博士教育,重點是把一門學位搞的徹底,所謂的專精,因此範圍相對的很小。中國人說一通百通。說實在話,即使是一門科學要搞通都不容易,何況是前沿交叉。難怪我們培養不出傑出人才。因為對自己所學的都是似懂非懂。真正用起來,談起來,雖然口沫橫飛,心口交叉,做為旁觀者的感受,免不了不知所雲。當然,如果把前沿交叉,當作相當於美國大學前兩年的通才教育,後兩年再加強一點社會學,經濟學,市場學等人文科學,老頭倒認為是不錯的想法。這樣可以提供學生在大學畢業後,在決定未來的走向應該是有幫助的。

老頭一直對大陸的所謂學者,一方麵尊重可是在尊重之餘,有時候也十分感冒。感冒的原因很簡單。他們的對外發言,很像台灣媒體人士的政論節目,語不驚人,死不休。目的就是在引起大眾的注意,也就是打知名度。做為一個學者,總要專心致力於把自己的學問建立起來。就算要打知名度,也得靠自己的研究和教學。很多時候老頭懷疑,如果他們發言後,聽聽自己的錄音,恐怕跟老頭的感覺一樣,不知所雲。在國內簡直成了一個普遍的現象。不管在課堂上,在各種會議上,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學者還真不少。老頭絕對無意惡人中傷。且聽我慢慢到來。

這三位學者,參加的是互聯網大會。談話的場合,偏偏又是有關人工智能的發展。有一位教授開場白就說,很多科技大咖(?),投資人,企業家在談科學的時候,有一個非常自豪的說法:你看我做人工智能。做芯片,做DNA的測序檢驗,這就是做科學。這樣聽多了以後開始擔憂(真是杞人憂天),連社會的精英階層都把科學和科技混淆起來了。什麽是科學?什麽是科技?這位教授聽了以後,覺得這些人簡直就是無可救藥,怎麽可以把實際從事科技工作和從事研究的學者相提並論。因此有一肚子的話要說。談話中這三位學者,似乎臭氣相投。這年頭,非得和幾位臭氣相投的人一起發表談話,否則,未必能達到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效果。仔細再讀他們三位的談話內容,你會發現他們自己越說越糊塗,結果就是自相矛盾,不知所雲也。

那年我在上海,一個頗有名氣的大學,在朋友介紹之下,邀請我到校參觀交流訪問。之後,表達了有意考慮讓我擔任學校夜間進修班的老師。教授一些有關醫藥開發的一些基本課程。但是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先打知名度。換句話說,有了知名度之後,才能擔任教職。老頭直來直往的急性子,當時就婉拒了。我說,個人對打知名度一點興趣都沒有。我又不是靠票房生存,靠的是我個人的知識,幹嘛要打知名度啊。看看,十幾年過後,國內的學者們,似乎頻頻借著各種機會打知名度。大概有了知名度,銀子才會隨之而來。這次三位學者,應邀在互聯網大會上發表談話,顯然對目前熱門的人工智能內涵沒有相當的理解。大概都認為人工智能就是一門技術,和科學研究扯不上關係。老頭以前提過,當年幾乎選擇人工智能做為博士論文的課題。老頭很篤定的說,這三位看到人工智能目前的火紅,就認為那是工匠們的工作,扯不上科學。如果有這種想法,那就是自己無知而不知。就好像提到芯片和DNA測試一樣。顯然三位學者,對芯片和DNA測試一樣認為是工匠的工作,扯不上科學。有一位學者,還引證了一位英國學者的著作,居然認同中國的指南針等四大發明,根本與科學無關。有兩位學者還提到牛頓不是科學家。這些當然都可以一一反駁。老頭奇怪的是,如果這些發明者都不是科學家,那是什麽?難道都是一些牛鬼蛇神的玩藝兒?難怪當年毛澤東要打到牛鬼蛇神了。

人工智能的發展,在別的領域,老頭不理解。但是在化學上的發展,過去四十年,說日日翻新,一點也不誇張。大家知道任何儀器,包含了兩大部分。一是硬體,一是軟體。硬體由早期的真空管進入電晶體,到了七零年代的微處理機(micro processor)的發明,使得各種儀器有了一場決定性的大革命。軟體方麵的進展,也就是在同一時期人工智能的應用開發。使得儀器的數據整理,邁入了一個嶄新的境界。不管是軟體和硬體的發展,絕對不隻是技術本身的應用而已,如果沒有各種持續的科學研究配合,根本不可能達到今天的水平。老頭是從事科技的工作者,也可以說是一名科技工匠。但是在遇到問題的時候,老頭第一想到的就是基礎科學。這些年來,老頭知道如何去找答案,如何去請教學者專家。如果認為一位從事科技工作人員,可以離開科學,就如同這三位學者所言,我們不會到達今天這種突飛猛進的科技時代。再說,就算是我們的工匠們,專心一致的做自己的工作,我想國家的未來,未必就如同三位所說的沒有未來。鍾鼎山林各有天性,不可強也。我們需要工匠們的專心開放技術,我們也需要科學家們給工匠們帶來更好的工具,讓工匠們開發的技術更上一層。

再說,那些從事科技工作的大咖們,既然承認人家是科技大咖,就實在沒有必要強調自己是科學從業者(老頭甚至認為根本是假命題)。科技工作者,就是利用科學研究出來的結果,應用到日常生活上麵,然後獲取一些經濟利益。這些科技工作者,重點是如何開發出產品,如何讓老百姓接受,進而獲取經濟效益。科學研究者,重視的基礎研究,提供平台讓科技工作者,有效的開發產品。所以這兩者豪不衝突。做為一個科技工作者,在遇到難題的時候,知道如何去解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當然就需要有基本的科學素養。所以不可以死硬的認為科技工作者,就不注重科學研究。這也是為什麽美國許多從業人員,利用公餘時間進入學校進修。目的就是在增加自己對科學的理解,對自己的工作有所幫助。

老頭倒是對三位學者的科學研究成果,感到無比的好奇。不知道,三位學者在努力從事科研的時候,是不是也想到自己的研究結果, 可以變成一種具有經濟效益的技術。不是紙上談兵,往國外刊物投稿,領取一些科研經費,發表一些聳人聽聞的大話。很不幸的,最近中國學者被檢舉作假,居然有五百多篇自然科學論文被退回。在要求工匠們,工作之餘應該回歸科學,那麽做為科學研究的學者們,也是不是應該回歸給大家一些實際有經濟效益的技術。歸根到底,老頭覺得鄧小平當年說的一句話很有道理,不管是黑貓還是白貓,隻要能抓老鼠都是好貓。同樣的,不管你是學者還是工匠,隻要對老百姓有實質的貢獻,都是好國民。工匠們能夠專心一致的工作,我想對任何不管大國或小國,都會有所貢獻,不至於影響到國家的未來。如果我們的學者,想到的是作假,或者做一些無關痛癢的研究,反而一昧的批評科技工作者,不講求科學,這個大國可能早晚就嗚呼哀哉了。

[ 打印 ]
閱讀 ()評論 (8)
評論
yijib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走馬讀人' 的評論 : 喜歡!謝謝!
走馬讀人 回複 悄悄話 境遇遭逢埸落名,坐滑溜六規模興,
馬虎原可充巧妙,撇去浮沫見水晶。 words s-
yijib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農家苦' 的評論 : 嗬嗬,老頭老朽都是老字輩了。人老了,有個頭代表希望腦子清醒一些。老朽是自謙之詞,人已經老了,不倚老賣老就好,自謙就不必再去強調了。

關於美國技術的開發方麵,我始終覺得,表麵看起來好像,技術是技術,尤其目前網絡方麵,但是不要忘了,裏麵邏輯性的重要性。如果認為邏輯就是科學的根本,那麽實在沒有啥好批評的。我自己是學化學的,做技術的人,如果沒有紮實的化學基礎,隻是一位工匠而已。我可以舉出許許多多的例子。我們國內發展藥業最大的瓶頸,就是搞研究工作的人,不去思考自己的結果是否可以轉換成實用的技術。搞技術的人,很多缺少紮實的科學素養。所以,我說兩者不可分。分開來,一個是書呆子,另外一個就是工匠。誰也別去批評誰。尤其是學者,不管在哪兒受的教育,總是不可自己高高在上,說一些狂言誑語,不知所雲。還是靜下心來鑽研自己的本行,造福人群。謝謝先生留言建議。
農家苦 回複 悄悄話 國內的科研人員組成比較複雜,至少不完全是留美的占主導。這種論調聽起來很像是針對美國說的,因為英國就曾這樣批評過美國,說美國隻注重運用技術的投資開發,不注重基礎理論研究。DNA剛發現那段時間劍橋和哈佛兩位校長就曾這樣互相嘲笑、辯論過。

另外,把“老頭”改成“老朽”似乎更生動些。
yijibang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伽馬波' 的評論 : 謝謝您的留言。很高興有同樣的看法。這些年國內出來留學,又海歸的不少。可惜,我們常常看到的,都是一些大言不慚的所謂學者。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在國內,安安靜靜做學問的大有人在,可惜得不到應該得到的認同。屠呦呦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相信未來我們會有更多的安靜學者,為世界科學界所認同。道不孤,必有鄰。
parkerspiece 回複 悄悄話 科技與科學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
伽馬波 回複 悄悄話 還有,前沿和交叉學科的研究,那得是超級的怪人才有能力做的,需要有長期的積累和修煉,不是普通人做得來的。可是,國人卻什麽都喜歡通過“製造”來完成,殊不知,很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不是可以在車間製造出來的。

科學和技術,很多時候是水乳交融,也就是你做說的道理。

為你讚一個!
伽馬波 回複 悄悄話 好久好久之前,在我以“科技管理”為專業在國內讀研究生的時候,也折騰過這樣的大題目“科學和技術”blablabla。反正,站著說話不腰疼唄。誰在乎。
很認可你的看法:學業有專精,但是,如果哪位承認這一點,在國內“大假”遍地的地方,估計會被人瞧不起。在美國讀書的時候,一位非常牛的經濟學家,麻省理工的博士,據說27歲時就是一所名牌大學的大教授。他有天對我這個喜歡沒玩沒了的問問題的人煩了,丟了一句給我:我隻知道我所研究的那個小專業,不是所有經濟學的領域我都會有資格發言滴。雖然語氣溫和,但是,還是烤得我無地自容。
隨後,我無語,也收益一輩子!再問問題是也就小心多了。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