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鄭秋楓獨唱歌曲研究

(2015-02-10 08:09:00) 下一個

鄭秋楓獨唱歌曲研究


南京藝術學院 碩士學位論文 鄭秋楓獨唱歌曲研究 姓名:馬一星 申請學位級別:碩士專業:音樂學(聲樂表演)指導教師:馬秋華婁文利 20090525 碩士學位論文 鄭秋楓獨唱歌曲研究 摘 要 鄭秋楓是中國當代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創作以獨唱歌曲見長。

     半個世紀以來,他創作的《頌歌獻給毛主席》、《我愛梅園梅》、《我愛你, 中國》以及聲樂套曲《祖國四季》等歌曲,深得廣大聽眾喜愛。

    鄭秋楓 的獨唱歌曲旋律優美、結構清晰、個性突出、詞曲結合完美、聲樂技巧 性強,抒情的性格、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濃鬱的民族韻味,構成了鄭秋楓 獨唱歌曲的審美特征。

     關鍵詞:鄭秋楓 獨唱歌曲 音樂特征 審美特征I Abstract Zheng Qiufeng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Chinese contemporary composers wellversed in solo songs. For half of century he has composed quotAn Ode to ChairmanMaoquot quotI Love Plum in Meiyuanquot quotI Love You Chinaquot and song circle quotThe FourSeasons of Motherlandquot etc and greatly favored by most audience. Zheng Qiufengssolo songs have beautiful melody clear structure prominent personality perfect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lyrics and strong skills. Unique lyricism strong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ogether with ethnic flavor constitute the aestheticcharacteristics of Zheng Qiufengs solo songs.Key words : Zheng Qiufeng Solo songs Characteristics of music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II 引言 引 言 在20世紀中國音樂中,聲樂占有重要的位置,在不同時期都湧現出一些擅長於旋律寫作的歌曲作曲家,在人民軍隊中更不乏這種優秀的歌曲作曲家,本文所研究的鄭秋楓就是其中的一位。

    從20世紀70年代初的《毛主席關懷咱山裏人》、《女話務兵之歌》到70年代末的《我愛梅園梅》、《我愛你,中國》、聲樂套曲《祖國四季》,再到90年代的《珠江大合唱》,鄭秋楓以一首首美妙的歌曲征服了聽眾,顯示出了其卓越的作曲技巧。

    尤其是1979年他為電影《海外赤子》譜寫的插曲《我愛你,中國》在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並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改革開放以後中國歌壇為“美聲”所寫的音樂會獨唱歌曲的創作,甚至成為當時檢驗中國女高音歌唱家的一塊試金石。

    本人作為一位聲樂研究生,曾經唱過鄭秋楓先生的多首歌曲,對這些作品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故選擇鄭秋楓的獨唱歌曲作為碩士論文選題。

     就本人所掌握的資料來看,既有關於鄭秋楓音樂創作的研究尚較薄弱,大多是一些評論文章:如雅文《革命戰士,抒情歌手——鄭秋楓和他的創作》(載《人民音樂》,1980年第9期)、正音《為人民譜寫春天的旋律——讀〈鄭秋楓歌曲選〉》(載《中國音樂》,1983年第2期)、舒澤池《抒軍人之情,振軍旅之威——聽鄭秋楓作品音樂會》(載《人民音樂》,1986年第12期)、林童《從歌曲〈我愛你,中國〉看我國美聲歌曲的發展》(載《雲南藝術學院學報》,2000年第2期)、 劉鵬《〈我愛你,中國〉歌曲的作者及其鋼琴伴奏》(載《新東方》2000年第8期)、(載《廣東藝術》,2003年第6期)、溫玉華《鄭秋楓藝術歌曲的創作風格》(載《藝術探索》,2008年第3期)、鄭南《鄭秋楓素描》(載《音樂生活》,2009年第3期)等。

    這些文章從不同側麵論及鄭秋楓的藝術創作,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麵:第一,概述鄭秋楓藝術創作的曆程與成就;第二,簡要探討鄭秋楓歌曲的題材內容和情感表達方式;第三,初步分析鄭秋楓歌曲的旋律特征、結構特征等。

    上述文章對鄭秋楓歌曲的藝術特色、作曲技法和曆史地位等問題尚未做出更多更全麵的總結和評價。

    另外,在一些關於中國當代音樂的論文(如晨楓《記憶的歲月在歌聲中永恒 ——新中國歌曲創作曆程回望》,1 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載《歌曲》2007年第2期)和專著(如梁茂春《當代中國音樂:1949-1989》,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中對鄭秋楓的歌曲創作也有所提及,但多是從史學的角度加以探討,並沒有過多涉及技術問題。

    由此本文認為,對鄭秋楓歌曲創作的分析和探討尚需繼續,尤其是對其藝術特色、審美特征及他在當代中國歌壇的影響、在我軍音樂創作中的地位還需要做深入的探討。

    2008年11月,筆者曾赴廣州專程拜訪了鄭秋楓先生,就其歌曲創作的方方麵麵進行了三個多小時的采訪,並從他本人手中得到了許多關於他歌曲創作的資料(包括樂譜、音響等),使我對鄭秋楓的藝術經曆及他的歌曲創作有了一個較為全麵和清晰的了解。

     本文分三章:第一章 《鄭秋楓及其獨唱歌曲創作》簡要勾勒鄭秋楓的創作生涯,並對其獨唱歌曲創作進行綜述;第二章《 鄭秋楓獨唱歌曲的創作特征》主要就其獨唱歌曲的旋律特征、詞曲結合特征、曲式結構特征、鋼琴伴奏及織體特征等進行分析和探討;第三章 《 鄭秋楓獨唱歌曲的審美特征》主要探討鄭秋楓獨唱歌曲的抒情性格、時代氣息、民族韻味,並初步探討其美學品格。

    2 第一章 鄭秋楓及其獨唱歌曲創作 第一章 鄭秋楓及其獨唱歌曲創作 1931年,鄭秋楓生於遼寧省丹東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

    由於家境貧寒,鄭秋楓從小就深知生活的艱辛和求學的不易,發奮求學成為他唯一的念頭。

    上中學時,鄭秋楓學會了識譜、唱歌,吹笛子、拉小提琴、演奏小軍鼓,是校業餘樂隊的一名樂手。

    1947年,丹東解放,16歲的鄭秋楓進入丹東文工團,任樂隊演奏員。

    由於工作需要,他學會了多種樂器的演奏。

    1949年5月,鄭秋楓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並隨四野南下。

    1949年5月武漢解放後,鄭秋楓在武漢市軍管會文工團任樂隊分隊長。

    不久,鄭秋楓進入四野部隊藝術學校〔注1〕學習小提琴和作曲,為後來從事專業音樂工作並走上作曲之路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1952年畢業後,他進入中南軍區歌舞團(今廣州軍區政治部戰士文工團前身)工作,先後任首席小提琴、樂隊指揮、樂隊隊長。

    1958年任該團指揮,參與了舞劇《五朵紅雲》的音樂創作,開始其作曲生涯。

    1962年,鄭秋楓被選派到中央音樂學院作曲係進修,1965年畢業後回到中南軍區戰士歌舞團,繼續從事音樂創作和樂隊指揮工作,1991年離休前曆任該團副團長、團長、藝術指導。

    由於本文主要研究對象是鄭秋楓的獨唱歌曲,因此以下簡要梳理其獨唱歌曲創作的基本情況。

     一、早期獨唱歌曲創作(1976年前) 鄭秋楓的音樂創作生涯是從1958年開始的。

    1958年,廣州軍區戰士文工團創作演出舞劇《五朵紅雲》(查列、張永枚、周醒、彭爾立、於學成等編導),並將其作為1959年“第二屆全軍文藝會演”的參演劇目〔注2〕。

    鄭秋楓作為一名樂隊3 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指揮,與彥克、汪聲裕同誌共同完成了該劇的音樂創作。

    其中第四場的《篝火與鼻笛》成為鄭秋楓最早的、最成功的一首器樂曲。

    1962年,鄭秋楓進入中央音樂學院作曲係學習,師從著名作曲家吳祖強、杜鳴心教授。

    此時吳、杜二位教授是剛剛從莫斯科音樂學院學成回國的青年作曲家,而中央音樂學院也正處在“文革”前最輝煌的時期。

    在中央音樂學院作曲係進修的三年中,鄭秋楓係統學習了和聲、曲式、複調、配器“四大件”,為他成為一名專業作曲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65年畢業後回到廣州戰士歌舞團,成為一名專業作曲家和樂隊指揮。

    但令人遺憾的是,當鄭秋楓躊躇滿誌、決心大幹一場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

    在1962年至1966年“文革”前的這一時期,鄭秋楓的創作才華在器樂創作上也有所體現。

    小提琴獨奏《嬉戲》(1965)、弦樂合奏《鷺島之春》(1966)等都是這一時期較重要的作品。

     在“文革”前期的1966年至1971年,鄭秋楓像許多部隊作曲家一樣難以進行正常的藝術工作。

    直到1971年,周恩來總理主持工作後,部隊的文藝工作才逐漸得以正常化。

    中國歌壇出現了以“戰地新歌”為主要表象的新氣象。

    這一時期,鄭秋楓創作了《頌歌獻給毛主席》(瞿琮詞)、《毛主席關懷咱山裏人》(郭兆甄詞)、《春天來了》(於惠羅詞)等歌曲以及小提琴獨奏《瑤山吟》(1975)等器樂曲。

    其中,《頌歌獻給毛主席》和《毛主席關懷咱山裏人》具有一定影響。

    這些歌曲使鄭秋楓在歌曲創作方麵的才華得以展現,從此,他將聲樂作為音樂創作的主要領域。

     《頌歌獻給毛主席》作為鄭秋楓最早的一首成功的獨唱歌曲,開篇就展現出不凡的抒情性格。

    這首歌曲的旋律氣息悠長,起伏跌宕,流暢自然,其情感的波動像大海的波濤,洶湧澎湃(見譜例1)。

    譜例1 《頌歌獻給毛主席》4 第一章 鄭秋楓及其獨唱歌曲創作 正如一位論者所描述的: 這段音樂“顯得多麽遼闊、寬廣而又富於變化起伏,這是大海的雄偉形象,它使人感到心胸開闊,無比豪邁。

    ” “音樂情緒同歌詞內容的結合,旋律起伏同語言音韻的結合都很緊密、漂亮,節奏的減縮變化同前麵樂句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以翩翩起舞的感覺。

    這真是情景交融,寓情於景,生動感人。

    ”〔注3〕 還值得注意的是,《頌歌獻給毛主席》作為一首作於20世紀70年代初的歌曲,像這一時期的許多抒情歌曲(如《我為偉大祖國站崗》、《北京頌歌》、《我愛五指山,我愛萬泉河》、《回延安》等)一樣,除了其抒情性格外,還有一種豪邁的激情,體現出抒情性與戰鬥性的結合。

    如這首歌在開始的抒情段落後,又出現了一個節奏較為明快、且略具進行曲風格的中間段落,豪邁的氣質頗有戰鬥性。

     《毛主席關懷咱山裏人》是一首為花腔女高音創作的獨唱曲。

    這首歌曲可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1-6小節)是一個帶有引子性質的音樂結構段落,具有散板的特點。

    其旋律婉轉、柔美,具有南方苗族等少數民族的音調特點。

    其中三連音、裝飾音和滑音的運用,長時值、長呼吸音符和密集節奏音符的結合,力度和強弱的變化,都使這段旋律在高亢、嘹亮、大氣中又不失細膩、優美、親切(見譜例2)。

    譜例2 《毛主席關懷咱山裏人》 接下去的是一個快板部分。

    這一部分可看作單二部曲式結構(AB)。

    其A部由一個“四句式” 結構和兩個補充性樂句構成。

    其結構方整,節奏明快,與上述引子性質的結構段落形成音樂性格上的對比,並保持“半終止”。

    其B部節奏5 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拉開,采用長呼吸樂句。

    由於使用了跨小節連線,音樂更為流暢、圓潤,其歌唱性得以加強。

    這個快板部分(歌曲的中間部分)最後終止上主音上,獲得“完全終止”。

    如果說歌曲的第一部分是一個引子性質的結構段落,那麽歌曲的第三部分則是一個具有尾聲性質的結構段落。

    在第三部分,音樂又慢了下來,音樂再體現出抒情性,但音區有所提高。

    “毛主席指引革命路”一句高亢、嘹亮,具有這一時期抒情歌曲中的那種“縱情歌唱”的特點。

    接著的“紅色山鄉萬年春”一句回到“原速”,表現出革命人民保衛“紅色山鄉”的戰鬥意誌。

    再接下去,是兩個“啊”字上的小花腔。

    最後一句“紅色山鄉萬年春”是全曲的高潮。

    其中“鄉”字上的拖腔、“萬”字上的最高音、“春”字上長呼吸,都使這一樂句的技巧性得以大大加強,並顯露出花腔女高音獨唱歌曲特有的炫技色彩(見譜例3)。

    譜例3 《毛主席關懷咱山裏人》 這首歌曲采用大調風格,但又不失民族風格。

    不難發現,作曲家將這種大調式與苗族音樂中特有的“大三和弦”分解式的音調框架(do-mi-sol)緊密結合在一起,故使時代特征和民族風格合二為一。

    這首歌曲的結構也頗有特點:開頭采用具有引子(Intr.)功能的結構段落,尾部采用具有尾聲(Coda)功能的結構段落,並保持著首尾風格的統一,而中間部分則是一個相對較快的結構段落。

    整體上呈現出“引子-主歌-尾聲”結構特征,但又有其特點。

    這種結構形式可以說是鄭秋楓歌曲中用得較多的結構形式。

    如《我愛你,中國》就是這種結構。

    此外,“縱情歌唱”的慢板與“鬥誌昂揚”的快板之間的交替,也是這一時期中國抒情歌曲中一種常用的表達方式。

    其潛在的審美原則就是“抒情性與戰鬥性相結合”,6 第一章 鄭秋楓及其獨唱歌曲創作反映出20世紀70年代部隊作曲家歌曲創作的審美特征。

     從上述1976年之前的聲樂作品創作中不難發現,鄭秋楓獨唱歌曲主要的審美特征在其藝術創作的早期已經初步形成,即:抒情性風格、鮮明的時代氣息和獨特的民族韻味。

     二、盛期獨唱歌曲創作(1976-1981) 1976年“文革”結束後,中國大地迎來了新的春天,鄭秋楓的藝術創作也進入了豐收期。

    1976-1981年,他共創作了200餘首歌曲,其中包括《我愛梅園梅》、聲樂套曲《祖國四季》、電影《海外赤子》插曲《我愛你中國》等膾炙人口的作品,是鄭秋楓獨唱歌曲創作的盛期。

     其中,較有代表性的是1976年創作的獨唱歌曲《我愛梅園梅》(1976),歌曲表達了人民群眾對周總理的深切緬懷和崇高敬意。

    梅園位於南京,即今天南京市梅園新村,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周恩來同誌曾率中共代表團在此辦公和居住。

    當時,中共中央為揭露國民黨的內戰企圖,盡可能推遲內戰爆發,派以周恩來為首的中共代表團到南京談判,經過與國民黨反動派針鋒相對的鬥爭,雙方簽訂了爭取和平的《停戰協定》,推遲了內戰爆發的時間,為中原部隊的戰略轉移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這一時期,周恩來一行還團結了一批民主人士,對推動國統區黨的工作和愛國民主運動做出了重要貢獻。

    1976年,周總理逝世後,鄭秋楓和詩人瞿琮共同創作了這首獨唱歌曲——《我愛梅園梅》,以表達對這位偉人的深切懷念。

     這是一首具有濃鬱江南民歌風味,並兼有戲曲唱腔特點的抒情歌曲。

    全曲包括三個樂段,第一樂段中,作曲家用深情、親切的旋律,唱出這首歌曲的主題思想:“我唱梅園的梅。

    ” 旋律的起伏跌宕就像江南園林的小橋流水,使人產生綿綿的思念之情。

    第二樂段在前一段的基礎上得到了發展,是一個由兩段歌詞組成的分節歌,對梅花進行了由衷的讚美 ——“梅園的梅,臘月裏開花,三九天吐蕊;梅園的梅,不怕風雪打,任憑寒風吹。

    ”在“啊”字的小拖腔後,歌曲轉入高潮:“周總理當年住梅園,梅園向陽開,品質多高貴。

    ”第三樂段為再現段,更深情地表達了對“梅園梅”的熱愛,最後兩句“我愛梅園的梅”以相同的旋律進行在不同音區及力度上,既表達出人們對“梅園梅”的無限讚美,又表達出了人7 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們對“梅園梅”的無限留戀。

    其中“梅”字上的拖腔,具有濃重的戲曲唱腔的風格。

     這首歌曲正如歌詞所唱的那樣,“不唱黃山的鬆,不唱西湖的水”,而是歌唱了素淨、恬靜的梅花,旨在用梅花不畏嚴寒、傲雪怒放的性格比喻周恩來同誌的高貴品格和鬥爭精神,立意雋永、創意高遠,表達了人民對周總理的無限哀思。

    這首歌曲是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鄧韻演唱的,在全國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文革”結束後悼念毛主席、周總理等革命領袖的抒情歌曲中出類拔萃。

    不難發現,這首歌曲與此前的《頌歌獻給毛主席》、《毛主席關心咱山裏人》、《春天來了》相比,顯現出鄭秋楓音樂創作立意和音樂語言的運用上的進一步成熟。

    正如人們所說的,《我愛梅園梅》“平易之中有奇突,柔美之中含激情”。

     〔注4〕 1976年“文革”結束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鄭秋楓創作的獨唱歌曲還有《新時代給了我青春的歌喉》(此歌原名為《華主席給了我青春的歌喉》,韓偉詞)、《十月裏響起一聲春雷》(章明詞)、《女話務兵之歌》(瞿琮詞)、《石頭島上唱新歌》(郭兆甄、瞿琮詞)等。

    前兩首是與1976年粉碎“四人幫”有關,充分表達出了人們從“文革”夢魘走出之後內心的喜悅;後兩首歌曲作為軍旅題材歌曲,歌頌了女通信兵和前哨守島官兵的奉獻精神。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文藝界也掀起了思想解放運動,1979年10月的第四屆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文代會”)為中國文藝工作者鬆了“綁”,進而獲得了解放思想的動力。

    這一時期,中國音樂家協會組織了歌曲創作評獎(首屆全國音樂作品評獎,1979年)及“優秀群眾歌曲評獎”(1980年)等歌曲創作評獎活動。

    這些活動有力地推動了中國的歌曲創作。

    伴隨著新時期改革開放航船的啟動,鄭秋楓工作生活的廣東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更是春潮湧動,在文藝創作上更具時代特征和創新精神。

    鄭秋楓像這一時期許多中國作曲家一樣,不斷探索新的音樂語言和風格,在聲樂創作領域辛勤地耕耘。

     1978年至1981年短短的三年,鄭秋楓和瞿琮等詞作家、詩人合作,創作了200多首不同題材內容和風格的歌曲,這三年是他藝術生涯中作品最多、成功率最高、影響最大的一個時期。

    其中,獨唱歌曲主要有《飲煙》(高峻詞,男聲獨唱)、《祖國海疆多麽美》(蘇方學詞,男聲獨唱)及《歌唱老英雄李培江》、 《祖國的“布穀鳥”》(女聲獨唱)、《美麗的孔雀河》、《我從祖國的原野上走過》、《護士之歌》、《快樂的姑娘》(均瞿琮詞)等。

    此外,這一時期的鄭秋楓還創作了一些電影配樂和電影插曲,如電影《海望》(珠江電影製片廠,1981)的插曲《海8 第一章 鄭秋楓及其獨唱歌曲創作峽怨》(女中音獨唱)、《祭海》(男中音獨唱,均由瞿琮作詞),電影《海外赤子》(珠江電影製片廠,1980)的插曲《高飛的海燕》、《我愛你,中國》、《生活是這樣美好》、《思鄉曲》、《飛向無限向往的明天》(均女高音獨唱,瞿琮詞)等歌曲。

    更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鄭秋楓還和詩人瞿琮合作,創作出了由《春——祖國的春天》、《夏——海鷗,飛來了》、《秋——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麽美》、《冬——啊,我的祖國》4首歌曲和一個“歌間曲”(位於“秋”與“冬”之間)組成的聲樂套曲《祖國四季》。

    上述這些獨唱歌曲讚美了欣欣向榮的祖國,表現出了新時期中國人民嶄新的精神麵貌,散發出強烈的時代氣息。

     在上述1978-1981年間創作的獨唱歌曲中,最為成功的是電影《海外赤子》中的插曲《我愛你,中國》和聲樂套曲《祖國四季》中的第三首《秋——帕米爾,我的家鄉多麽美》。

     《我愛你,中國》是一首藝術性技術性俱佳的優秀藝術歌曲,隨著電影的上映此曲迅速風靡大江南北,又以其卓越的藝術性久唱不衰。

    歌詞以高度概括的手法,非常詩意地描寫了海外遊子心目中的祖國:她幅員遼闊、生機盎然,她有青鬆氣質、紅梅品格,家鄉的甜蔗、淙淙的小河是哺育“我”成長的乳汁……深切表達了千千萬萬海外赤子對祖國母親的向往、忠誠和熱愛。

     全曲由引子-主歌-尾聲三個部分組成:開篇是節奏自由的引子,具有較典型的花腔女高音段落的風格特征。

    其中三連音的運用,使旋律在大氣中不失柔美、委婉的女性特征,其寬廣的氣息和起伏跌宕的旋律,營造出百靈鳥淩空翱翔、俯瞰大地的藝術境界(見譜例4)。

    譜例4 《我愛你,中國》9 南京藝術學院碩士學位論文 這段旋律是以分解和弦為旋律骨幹音的(有主和弦,也有屬七和弦),但其中也不失中國傳統音調的旋法,散發出青春的氣息,與影片中主人公黃思華華僑女青年的氣質極為吻合。

     主歌部分節奏較為平穩,旋律委婉深沉,是ABA’的再現單三部曲式,每段均8小節。

    值得稱道的是,主歌中連續九次“我愛你”在保持弱起句法的前提下,采用不同的處理手段,使音樂層層推進,情感不斷累積,直至形成高潮,具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

    尤其是中段(“我愛你青鬆氣質”開始)用四次上行八度和六度大跳,迅速提高音區,推動音樂進入第一次高潮(見譜例5)。

    譜例5 《我愛你,中國》 尾聲以大開大合的分解和弦旋律把人物對祖國深情的眷戀和澎湃的愛國熱情表達得淋漓盡致,全曲在飽滿的高潮中收束。

     這是一首結構較大的歌曲,但音樂材料也較為集中,尤其是歌曲開始從弱拍到強拍及四度音程構成的“主導動機”貫穿全曲,使全曲具有一種內在的結構力。

    這種器樂化的寫法在歌曲創作中是十分可貴的。

    “主導動機”抑揚格(弱起強收)的節奏給人一種此起彼伏、延綿不斷、“心潮逐浪高”的感覺,有利於表現發自內心的不竭的激情。

    總體而言,這首歌曲展現出了青春的活力,散發出濃鬱的時代氣息。

    10 第一章 鄭秋楓及其獨唱歌曲創作 鄭秋楓在回憶創作《我愛你,中國》時曾說:“當時我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去海南島的歸僑農場體驗生活。

    我需要感受歸僑的生活,因為他們和普通的農民不一樣,他們有他們的特色,如果把歸僑音樂弄得聽起來像河北梆子就不行了……一部成功作品首要的條件就是形象準確,像建築需要畫藍圖一樣,我也要畫我作品的藍圖,那就是把握歸僑的形象。

    創作《我愛你,中國》,我把握住了四個定位:第.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