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文章:
2006初遊東瀛Day1: 出發
2006初遊東瀛Day2: 京都之一
2006初遊東瀛Day3: 奈良,廣島
昨天趕了一天的路,今天就打算輕鬆一些,要不這度假旅遊真的是比上班還累。早上我們舒服地睡到自然醒,在京都車站邊的一家西式糕點店裏用了早餐,我們開始了這天的行程。
在京都車站又買了一張公車day pass,京都的公車裏是這樣的,大概因為過了上班高峰,車裏一點也不擁擠。我們先去金閣寺。
Pic 1
京都的金閣寺有人說是全日本最著名的寺廟,它的正式名字是鹿苑寺,最初是在1397年由足利家族第三代將軍義滿作為別墅而修建的,足利義滿死後被改為禪寺“菩提所”。
Pic 2: 金閣寺
金閣寺被認為是室町時代最具代表性的名園。原先的寺廟在1950年被一個走火入魔的年輕和尚放火給燒了,複製品是在1955年建造的,1987年又重建,鑲上了金葉。金閣有三層,每層都是不同的風格。最下麵一層是藤原時代樣貌的宮殿寢殿風格,名為"法水院",中間一層是鐮倉時期的武士住宅風格,名為"潮音洞",最上一層是中國唐朝風格的禪宗寺廟風格,名為"究竟頂",屋頂的尖頂上還建有金色的鳳凰。據說以金閣為中心的庭園表示極樂淨土,金閣前的池塘被稱為鏡湖池。金閣與鏡湖相互輝映,在藍天白雲和青鬆翠柏的襯托下,無論怎麽看怎麽拍,它都象是一幅製作精美的明信片。
Pic 3: 金閣
一般的遊客是不能入金閣寺內部參觀的,隻能隔著鏡湖欣賞它。沿著鏡湖邊的小道走過金閣,再往前走就上後山了。小徑邊都是參天古木,林間但聞流水宗宗,鳥語聲聲,清風拂麵,一時間仿佛置身室外桃園了。
Pic 4: 金閣寺後山
我們在金閣寺後山的茶室裏小憩了一下,品嚐了有名的京都抹茶和小點心。茶室裏的陳設很簡單,隻有地板上從牆到牆鋪了席子,沒有桌子也沒有椅子,客人都是把鞋子脫在室外,在茶室內席地而坐,茶碗和茶點也是放在地上。室中間的梁上掛著一個匾,上書“不動心”,很有禪的意境。茶室是開放式的,麵對的是古樹參天,曲徑通幽,在這樣的地方坐上片刻,品著茶,疲勞和暑熱都躲得無影無蹤了。
Pic 5
我對這個屋頂很有興趣,好像是麥杆做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冬暖夏涼的效果?
Pic 6: 麥杆做的屋頂
從金閣寺出來,乘車向西幾站就是龍安寺了。據說這裏有世界上最有名的禪宗的枯山水式庭園,這也是京都遊不可錯過的景點。
Pic 7
龍安寺建於寶德二年(1450年),由細川勝元德大寺家出讓的別院改建成禪寺。1975年英國女王伊麗沙白二世訪問日本時曾特別要求參觀龍安寺的庭園,到訪後女王對庭園讚不絕口,於是龍安寺在世界上名聲大振。
拾階而上,進入龍安寺的大門,經過鏡容池,順著寫著”石庭“的牌子的指引,就來到了這個著名的庭園。這是一個東西走向的長方形的庭園,園中鋪以白沙,配有15塊大小不同的石頭,就是所謂的枯山水庭園了。我們兩天前在銀閣也曾見過類似的,但這裏的石頭放置很奇特,不管從哪個角度看,均有一塊石頭隱身不見。沒有人知道這些石頭和白沙究竟有什麽含義,但有很多猜測。比如傳說石頭比喻母虎攜子涉水過河,並由此引發遊人無限的遐想。
Pic 8 看,這就是這個庭院的模型。
在這裏的遊廊中坐一會兒,看著庭園,是一種很寧靜很放鬆的感覺。據說被耙平的地麵和岩石的輪廓傳遞著一種空間無限的感覺,能將思想提升到禪宗的境界。我們都小坐了一會兒,大概旁邊的小學生太多了,以致環境沒有那麽安靜,想參禪悟道不大是時候。
Pic 9: 石庭
龍安寺裏的好些地方都在提醒人們“知足常樂”,看來這是龍安寺的主題。
離開龍安寺,再往西一點兒就是仁和寺了。兩寺相隔不遠,我們就決定走路過去,路上正好看看日本的民居。因為在美國住久了,那在後陽台晾曬衣服的景象讓我覺得很親切,很象中國呢。
Pic 10
仁和寺由宇多天皇創建於仁和4年(公元888年),為真言宗禦室派總本山,占地麵積9萬多平米。仁和寺有名是因為它是很多天皇退位出家地方,與日本皇室有很深的淵源,因此又有別稱”禦室“,有超過30位住持是由皇室人員擔任的。由於有這層關係,仁和寺境內有不少建築是由皇居移建過來的,雖然是寺院,建築卻相當豪華富麗,迴廊樓閣庭園都非常引人入勝,寺內國寶級文物也特別的多,其中以國寶金堂為最。其它還有仁王門、禦影堂中門、五重塔、宸殿、靈明殿、白書院和黑書院、觀音堂、仁和寺禦殿以及江戶時代修建的池泉回遊式庭園等景點。
Pic 11: 仁和寺大門
Pic 12 & 13: 二王門門口的麵貌凶惡的提婆守護神,也就是仁王,據說是日本最好的塑像
Pic 14: 離大門最近的是宸殿。宸殿裏南庭之景,對麵是勒使門,美麗寧靜的庭院。
Pic 15: 坐在宸殿的回廊上休息一下,站著的那位是寺內修行的和尚
Pic 16: 連接宸殿和白書院的回廊,古樸精製
Pic 17: 靈明殿
Pic 18: 一副中國的匾額,“功添造化”,年份是光緒丁亥季春,四川提督宋慶敬立。
出了宸殿,已是下午三點了,我們還沒有吃午飯,看看天上豔陽高照,腹中卻是饑餓難當。想來想去,決定還是放棄參觀仁和寺其它的景點,先去覓食果腹為上。不過我在網上借了一張國寶金堂的照片。
Pic 19: 仁和寺國寶金堂
其實,仁和寺的櫻花也非常出名。寺內200多株被稱為禦室櫻的櫻樹是京都花期最遲的櫻花,每年4月下旬是最佳的賞花時節。仁和寺的櫻花樹樹型很矮,也就一個人高,盛開時怒放的櫻花彷彿就開在人的鼻尖上,因此又被戲稱為鼻鼻花。
匆匆吃過午飯再繼續我們的旅程,下一站是西陣織會館。
京都的名產最著名的要算西陣絹織物了,這是馳名世界的日本代表性工藝品。西陣織的鼻祖傳說是從朝鮮渡來的秦氏,給當地帶來了農耕、養蠶和機織等技術。平安時代,絹織物是專為皇家和貴族享用的,應仁之亂後,織工們集於西軍結陣之處,形成了一個絹織業集中地,生產出了華麗高貴的“西陣織”,西陣織由此得名。西陣織是把絲線先染過色後才織成圖樣的織品,是日本和服專用的織錦麵料。西陣織會館裏展示介紹西陣織的曆史,還有手織機表演和和服展銷。
Pic 19: 西陣工房
Pic 20: 女工在照著圖片織布
從西陣織會館出來已經比較晚了,基本上景點都關門了,我們也就安心去尋找今晚要搬去的和式旅館(Ryokan)。去日本玩住酒店有兩種風格的選擇,一是西式旅館,那是和到西方國家都一樣的;另一種是和式旅館,就是很日本的那種,房間是踏他米的。我想既然來了,一定要住一下這裏很有民族風味的和式旅館。
我在網上定的這家叫“綿善旅館” (Watazen Ryokan)。為了找到它可是讓我頗費了些力氣,先是請人按我打印的英文譯成日本的假名,這樣在路上問人就容易多了。拿著地址一路問過去,最後在旅館周圍的小巷裏,一位日本女子發現我們根本不懂日語,就領我們走了大概5分鍾,一直把我們帶到旅館門口,讓我們滿懷感激。
不會講日語的人住和式旅館有個大問題就是不好溝通,好在我定的這家有招講英文的服務生。我們到的時候的見習服務生是一位加拿大的女孩子,她在京都大學做政府文化交流項目的交換學生,她說她將來想在聯合國做事。她和一位中年日本女子的服務生一起引我們到了四樓我們的房間。打開門進去,旅館房間的布置很簡單,傳統的塌塌米,屋子中間是被軟墊圍繞著的矮桌,地上都是草席,從牆到牆,沒有看到床。兩位服務生跪坐下來為我們斟茶,然後交代我們一些注意事項等,最後在告訴我們說他們晚上會來替我們鋪床之後就告辭了。我們很好奇地把所有的櫥櫃的門都打開來看了一邊,原來被褥都在櫃子裏。
Pic 21: 我們入住的綿善旅館
稍事休憩之後,已是晚飯時間了,這頓晚飯是不能馬虎了事的。京都有名的京料理哪容錯過,況且明天就要離開京都了,品嚐京料理就隻有今晚了。
從旅館出來,小巷子快到四條通大街的地方有一家店叫明石,這就是我們今晚大快朵頤的地方。
Pic 22: 精致的京料理,都是這樣一小碟一小碗的,一共大約上了大概8道
Pic 23: 出了明石沿著小巷再向前不遠就是四條通,這是京都最繁華的地方
吃完飯,我們順著大街一路閑逛過去,一直走過鴨川到祗園,一路隨便走走看看,領略京都的夜生活。晚上回來,果然已經有人把我們的床鋪好了。
Pic 24: 睡覺的床鋪
Pic 25: 茶幾挪到一旁,這就是一屋多用的榻榻米。
和式旅館的好處是在樓下有公共的泡湯的浴室,泡湯是日本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雖然這不是溫泉,不過泡一泡也一樣可以消除一天東奔西跑的疲勞。按照日本人的習俗,泡湯之前是一定要先用淋浴把身體洗幹淨。這個旅館的浴室是男女分開的,我知道也有不少地方的浴室是男女混合的那種,但無論是哪一種,都是要求泡湯的人一絲不掛地入浴,我對男女混合的那種肯定有心理障礙,即便是赤身裸體地麵對著同性,我也還是覺得有些別扭和尷尬。
相關文章:
2006初遊東瀛Day5: 京都二條城
2006初遊東瀛Day6: 富士五湖
2006初遊東瀛Day7: 日光
2006初遊東瀛Day8: 東京
那時候還是拍的膠片,用的是寬幅那種,剛好可以拍全整個庭園。
看的有些激動了,嘎嘎~·那熟悉滴一切~ 和式的臥房,額家那時候臥室奏是榻榻米,額睡不慣,買了張席夢思大床,留疊滴臥房被占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