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定居蒙特利爾

(2006-09-19 19:17:45) 下一個
1。落地蒙特利爾
我們landing的城市應該是多倫多,當時移民公司介紹說那裏中國人多,工作好找.對於蒙特利爾沒有什麽印象,除了知道76年在這裏舉辦了一次奧運會以外,隻聽說這裏冬天長,茫茫白雪半年不化. 之所以落地蒙特利爾,是因為我在北京跨國公司的老板幫我在這裏的分公司介紹了一份工作. 我想冷點就冷點吧,有份工作先過渡一下總是好的,於是從北京直奔蒙特利爾而來.
Landing那天正是一月中旬,天氣零下30度,一下飛機就滿眼的白雪. 好在我們一家人都是喜歡雪的,對於雪,我們沒有半點抱怨. 倒是坐在接我們的汽車上,看到到處都是矮矮的,舊舊的二,三層樓的房子,心中有點失望. 這就是加拿大呀? 比起北京的高樓大廈差遠了,最多也就是個農村小縣城. 但既來之則安之吧,既然我們選擇了要過另外一種生活,就先試試吧.
我們在蒙特利爾沒有朋友(至少那時還不知道我們的朋友在這個城市),來之前通過internet聯係了一家"移民之家",我們的第一個月就是在那裏度過的,也交了我們的第一批朋友.
2。移民之家
"移民之家"的老板是個30出頭的小夥子,人長得憨憨厚厚(辦事卻是精明強幹),第一眼給我們的印象就很好. 他比我們早來了兩年,先學的法語,後上了房地產經紀人的培訓班,畢業後考了一個license,能在魁北克省內通過幫人們買房賣房,掙中介費. 3,4年前蒙特利爾房地產的市場剛剛從低迷的房市回升,價格還不算高,加上做房地產經紀人這一行業的人還不多,幹這一行確實回報率較高.
他很有經濟頭腦,除了買了自己住的一套洋房,還買了一套樓上樓下共有7間睡房的一套投資房作"移民之家"用. 那時中國移民很多,剛來時人生地不熟的,想找個臨時落腳地的不乏其人. 我們住在"移民之家"的那一個月,7間房幾乎都住滿了人.
房間並不大,小的隻有9,10平米,大的也就13,14平米.我們是住在二樓較大的一間裏麵.室內有一個大床墊,一個小床墊,可以住一家3口.一張舊6屜桌可以臨時放些東西,我們帶來的箱子都堆放在牆角.桌子上有一個小電視,打開能模模糊糊地收到1,2個法語台及英語台. 樓上三臥室,樓下三臥室,半地下室裏還有一個大房間可以睡人. 樓上,樓下各有一個洗浴室和廚房. 做飯和洗浴都得輪著來,好在大家都很謙讓,倒也沒多少矛盾.
一樓的廚房較大, 在廚房的一角放了一台計算機,用電話線上網,可以查查中文網站,找找租房,賣二手貨及求職信息. 廚房中間還有一張桌子和4,5把椅子.於是這裏便成為了大家交流信息的地方. 牆上有一張蒙特利爾的大地圖,四條地鐵線--綠,橙,藍,黃清晰可見,四條地鐵線圍起來的中心地段便是市中心.移民的頭幾件事-申請社會保險卡,醫療卡,申請上有補助的法語班等都在那裏. 從這裏我們開始了對蒙特利爾-這個陌生城市的初步認識.
我們房間左邊的一家是我們最早的朋友,因為他們的男孩小牛和我的7歲女兒個頭年齡都相差不多,很能玩到一起, 見麵第一天就成了朋友. 後來我們兩家一直有來往,如今他們都找到了工作,還買了兩座投資房,成了房東,生活過悠哉樂哉.
我們房間右邊的一間住個山東大漢,單身一人,爽快樂觀,當時還在申請學校上master.他比我們先搬走的, 後來在地鐵上碰到一回,說是在多倫多找到了一份工作,準備再搬家. 後來我們找到房子也搬了,便失去了聯係.
樓下一家先是老公先來探路的,老婆和孩子一個月後才來. 他們是學農業的,來這裏也打算辦農場. 年底我們聚了一次,他們果然在一家農場裏種上了蘑菇.而且銷路甚好.雖說是暫時租了一塊地,衝他們的技術和勤奮,我想他們肯定會擁有自己的農場的. 第二年我們也失去了聯係,但每次看到超市裏的蘑菇我都會想起他們,並在心理默默祝福他們的事業成功.
樓下的另一間也隻有一個人,是位女士,她的老公不想出國.她呢想體驗一下國外的生活. 這一體驗就過了近4年,如今她和1,2個誌同道合的姐妹辦了一家傳媒公司,搞得紅紅火火.
最後一間房住的是一對恩愛小夫妻,妻子剛剛懷了孩子,做丈夫的照顧得無微不至. 如今小孩已快3歲了,虎頭虎腦的,可愛極了. 他們也有了工作,準備買房了.
地下室的一家不愛聊天,人還沒混熟,他們就搬走了.
現在這所房子早已易主了,房產市場紅火,價格不斷上揚,中國移民的的數量又在減少. 精明的房東早已停掉了"移民之家",賣掉了價格翻了一倍的房子,享受著升值的樂趣呢.
也許是人們對"第一個"的懷舊情結吧,我們當初租的房子就離"移民之家"不遠.後來買的房子也在相鄰的區. 現在每次從那所房子前經過,想著那時的"大家庭"生活和那一幫初識的朋友們,心裏還有一股暖意.
3。第一天上班
Landing的第一天是個周日,打聽好了上班的地址路線,第二天周一就要報到上班.
第一天可不能遲到,盡管時差還沒有倒過來,我還是6點半準時起床,歸置停當,吃完早點(從國內帶的方便麵),拿好地圖,就上路了. 由於第一天作了準備,路上很順利. 公司地點就在南岸地鐵站附近,很好找.
8點整我到了公司門口,竟然一個人沒有! 快8點半了,還是沒有人! 看看地址,沒有錯呀. 拿起門口的電話,隻有留言. 差一刻9點了, 才見員工陸續來到. 我主動打招呼介紹自己是新來的,他們倒是很熱情,其中一人把我帶到了隻有一個人的人事部. 負責人事的是個棕頭發的女人,是伊朗移民,看起來很幹練,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她向我大概地介紹了公司的情況,並帶我繞辦公區走了一圈,介紹給大家. 這個分部不大,主要業務是為電訊公司編程和做技術支持.隻有不到30人,多數人是本地人,他們交流用法語,和我講話他們用著蹩腳的英語,這使一直擔心英語不夠流利的我頓時信心大增. 哼,和他們比,我的英語算好的.
最後來到總經理辦公室,總經理Frank曾經在北京工作過一段,我們並不陌生. 倒是總經理的秘書讓我吃了一驚(不是驚豔). 我以為秘書嘛,肯定都是年輕貌美的. 但在出現我眼前的她已是快50的人了,穿著很一般,長相也平平,說話倒是得體,辦事也算利落.但和我概念中的秘書真是相去甚遠. 怪不得人們說加拿大是個老年社會. 相比之下,我這個30多的還算個年輕的. 想到這裏,心情特好. 在國內那種人到中年的感覺即刻煙消雲散.
工作不忙, 10點多大家還到樓下喝咖啡,中午吃完飯,大家還閑聊半個多小時.剛到5點,就有人關機回家了. 怪不得加拿大辦事效率低哪.
5點半,已經沒剩幾個人在辦公室了,我也關機回家. 想想這裏生活也蠻不錯的嘛.
4。手機
手機這東西,真是對它又愛又恨.有了它,方便聯係那是顯而易見的,但它又像個監視器,不論你走到哪裏,別人都能找到你.國內的時候,我最恨老公的手機.那時老公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的副總,他的手機總是不停地響,老有電話找他.就是到周末好不容易一家人能出去玩了,他也常常是對著手機不停地說.我真想把那手機關掉,但又怕耽誤了他的工作.
來加拿大前.我們國內的手機都停掉了,我心裏偷偷歡喜了一陣,心想這回老公可是屬於我的了.
剛開始幾天還不錯,反正除了"移民之家"裏住的幾個人,我們也沒有別的朋友.有話我們麵對麵地都說了,也用不著打電話. 後來開始找房子,電話就開始顯得重要起來.
周末我們一家三口挨街串. 如果有房子出租,房主就會在窗戶上或陽台上貼個牌子,上麵用英語或法語寫著"for rent""A Louer"的字樣.底下標有房主的電話.要是有手機,看到了就可以聯係了,當時問價格和提供什麽設備等等.而我們隻好把電話號碼及門牌號抄下來,回去再打.等抄了幾個之後,連我們也分不清這房子到底在哪裏了.老公主張要買個手機,我可不能同意.好不容易才把手機甩掉,不能輕易讓它回來.好在這裏隔一兩條街就有個電話亭,放個25分的硬幣就可不限時地打本地電話(隻要你不掛). 於是到位的公用電話設施淡化了沒有手機的不便.
但接下來的一件事卻讓我催著老公買了個手機.
剛開始我上下班一般很準時,早8點半出發,下午6點10分左右到家. 但有一次,公司加班,我打電話回家("移民之家")的時候,電話占線,打了N次,次次占線.你想,7家人加上個計算機用一條電話線,能不占線嘛. 那天因為下班晚,錯過了平時做的那趟車.怕家人著急,就自以為是地上了另一趟開往同一方向的車,沒想到,公車半路拐了彎.我趕快下車,又給家裏打了電話,結果還是占線.最後打聽半天總找到了回家的路.等到了家已是晚上9點半了. 老公正像熱鍋上的螞蟻,著急得不得了,以為我人生地不熟,出了什麽事,打算上警察局報案呐. 其實他也往我公司打了電話,但那時我已下班了.
這件事使我們突然覺得手機對於我們來說是如此重要. 至少讓我們在這個陌生的國土上隨時可以聯係,不至於彼此太牽掛.
第二天在我的催促下,老公到ChinaTown去買了個手機.當時還不知道其他賣手機的地方,更不知道你如果加入某個電訊公司(Rogers,Fido等)的一,兩年服務計劃,手機可以白送.老公買了一個新型的Motorola的手機,花了260多元(稅後)加幣, 送了半年每周100分鍾的通話時間.我們當時覺得很合算,合人民幣不過1300多. 在國內時差不多一年半載的換個新型手機,都在3,4千塊錢以上. 後來想想,當時真是奢侈呀,260多就這麽花掉了.那錢是稅後的工資(隻有你工資單上的一半),買東西時還要再交15%的消費稅(也就是說,價錢牌上寫的是$226,但你要交$260).算算就心疼. 後來才知道消費也有竅門,那是後話.
手機果然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方便.有任何事情都能彼此及時聯係.不僅如此,有時"移民之家"的朋友有急用電話的時候,老公也是慷慨提供.平時出門見到中國人聊起來,老公也把自己的手機電話留給他們,使得搬出了"移民之家"後,半年內這些隻有一麵之交的朋友仍然能找到我們.
為什麽說半年內,因為我們的這個手機隻用了半年. 老公當時買的時候隻注意到了每周100分鍾通話是免費的,沒在意每超過1分鍾的通話時間就是50分.第一個月還好,隻超了幾塊錢,等後幾個月賬單一來,每月都要多付20到30元不等,原因是知道這個電話號碼的人漸多,一聊起來又是"他鄉遇故知"沒完沒了.老公豪爽慣了,從沒有讓人家把電話先掛了,再用家裏的電話打回去的習慣.最後一個月竟用了$160元! 為了節省開支,半年送的免費花費用完,我就停掉了它. 但這回我卻沒有恨它. 這個手機勞苦功高,不僅給我們和朋友們帶來了聯係的便利,還為老公找到了能聊天的朋友,使他在異國他鄉沒有感到特別的失落. 當然也有200多元的代價(電話費).
因為有了自己家裏的帶留言機的電話,一個月26塊多的固定費用,本地電話隨便打.停掉了手機,也沒有感到多少不便.
如今因為工作的需要,我們又有了自己的手機,還是每人一個. 這回我們是利用Rogers公司聖誕節的促銷計劃,帶數字照相機的手機是送的,和Rogers簽了3年合同,保證用它提供的服務,每月每機$50左右的服務費,來電是免費的,打電話每周一至五白天100分鍾,晚上8點以後及周末1000分鍾. 足夠我們用了,再不用擔心超時.
那放在櫃子裏的來加拿大的第一台手機,如同我們的一個小小裏程碑,它不僅記錄著我們初來加拿大的第一個"中國式"的消費,也改變了我對手機的態度.
5。定居聖勞倫斯河畔
冬天出租的房子不多,搬家的人也少.據說七月一日才是加拿大的"搬家日".租房的合同(lease)是一年一簽,多是7月1日到第二年6月底,方便人們搬家. 這裏的人們搬家是家常便飯,原因很多,換工作了(很少有人認定一家公司,幹上十幾年或是一輩子的),孩子換學校了(上了小學,中學或是大學),婚姻變化(結婚或離婚,也很普遍),或買房賣房了等等.反正每年7月1日到處能看到搬家的人和車,路邊上也有許多遺留不要的家具,電器等,有的看上去還不算舊, 一些好心人還把家具,電器的附件也一應俱全地放在一起. 對於那些需要撿家具的人,這一天可是個大豐收,能撿到很多尚能使用的東西.
雖然趕上寒冬臘月,在我們的搜尋下,還是租到了一套不錯的兩居室. 蒙特利爾人蔣這種有兩個臥室,一間廚房,一間客廳及一個浴室的apartment稱為4半. 我們租到的是在一座位於聖勞倫斯河畔的Building裏一套4半,月租600元,包暖氣和熱水,還提供一個大冰箱和上麵可以做飯下麵是烤箱的電爐灶. 房子剛剛粉刷過,木地板也剛剛拋過光,刷過漆,加上兩扇落地大窗戶,屋裏顯得敞亮,幹淨.客廳得有20多平米,臥室也很大,小的也有12平米,大的一間約有18平米,連臥室的衣櫃都有4平米,我們的衣服,箱子全能放得下. 我覺得這間房子的璧櫃特別多,都是鑲嵌在牆裏的,一進門有一個換衣服和鞋的衣櫃,過道裏有一個一米見方多層的櫥櫃,浴室門前有一個放毛巾等物品的壁櫥,除此以外每個臥室裏還各有一個大衣櫃. 所以除了買床,桌子椅子等,基本不用買什麽家具. 廚房的櫥櫃是我們國內近幾年來才流行整體櫥櫃,大大小小十幾個門,所有廚具,炊具加上調料什麽的都能放得下. 每一麵牆上都有兩個電源插座,很方便放電器. 來加拿大前我們在北京住的是一座90年代的樓房,廳裏隻有兩麵牆上各有一個插座,廚房幹脆沒有插座.為了安裝空調,抽油煙機,熱水器這些必要的電器,我們家牆上多拉了不少電線.壁櫃嘛,一個沒有,裝修時才現做了兩個. 相比之下,這裏的住宅設計可算是以人為本了.而當我知道這座樓是七幾年的建築時,不禁驚歎於住宅設計師在40年前的遠見卓識.
除了房子,我對在這裏用水用電也相當滿意.蒙特利爾是個島城,四周被聖勞倫斯河所包圍,冬天多雪,夏天雨水也充足.所以淡水資源相當豐富.在這個島上的居民絕大部分用水都是免費的,隻有少數邊緣地區要交水稅,但也相當便宜.電呢,資源也很豐富,還有一部分電出口美國,這裏一度電隻有4分錢,算算比國內便宜多了.我們房裏常常是燈火通明,不但24小時有熱水用,每天還可洗個熱水澡. 這對於過慣了"節約用水,節約用電"的"苦日子"的我們來說,簡直象是到了天堂.
蒙特利爾大概分為東西兩區,東區人基本上講法語,法裔後代較多.而西區說英語的人較多,是我們這些對法語一竅不通的人的首選之地.我們所住的位置是蒙特利爾的南端,但屬於中西區. 位於聖勞倫斯河畔. 剛搬進來時雖然還是冬季,但周圍的景色也相當美.站在陽台上,能看到河畔的供人們行走的羊腸小道,偶爾有穿著冬衣的人們悠閑的經過.河邊的樹木雖然還沒發綠芽,但也錯落有致.結了冰的河水閃閃發光,尤其到了晚上,和對岸的朦朦朧朧的建築及川流不息的車輛相映成趣.
過了個把月,天漸漸暖和了,雖說是乍暖還寒,但已能感覺到太陽照在身上暖洋洋的了.地上的草也由黃漸漸變成了嫩綠,樹木也長出了新芽,河水開始歡快地流動了起來.偶爾還能見到運貨的大船從河中駛過. 河畔散步和休息的人慢慢多起來. 灰白色鴿子和雪白的海鷗不知從哪天起開始在天空上飛翔盤旋. 我最喜歡晚飯後或是周末,坐在河畔的供遊人歇息的椅子上,什麽都不想,看著女兒和小朋友追逐玩鬧,看著老公愜意地抽著煙,聽著海鷗在頭頂歡叫盤旋,看鴿子們從容不迫地在人們麵前啄食,盡情沐浴著陽光和晚霞. 享受著這份在國內用錢都買不到的悠閑. 我對於這個初來時覺得像個"農村小縣城"的蒙特利爾竟產生了一份愛戀!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shavignon 回複 悄悄話 不要因為水電便宜而浪費啊,節約能源不是因為價格問題,能源用完了就完蛋了。
沒有批評之意,隻是表明自己的觀點。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