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冷

吃得太飽, 撐得慌
正文

誘人的邏輯 --- 也談中國體育的異化

(2006-01-19 18:56:11) 下一個

誘人的邏輯 --- 也談中國體育的異化

中國體育的異化,是花開倆朵,各有一枝。早先開的,是政治花(化)。多年來以蘇大哥為榜樣,造就了金牌=國威=國力的誘人邏輯 (注, 也有人稱之為愚民邏輯)。記得自八十年代初,凡是取得國際獎牌的,都是“振興中華”的勞模。按蘇製,應屬“功勳”級。

後來,蘇聯和東德都茄子了,這個誘人邏輯就有了反例,但在中國仍有信徒無數,並呈愈演愈烈之勢。再後來,另一枝花兒也盛開了,叫商業花(化),別名職業花。其結果是鈔票滿天,藥罐橫飛。再再後來,商業部的“打假辦”居然也在體委開了辦事處。不知算不算是與國際接軌,與時俱進?這也難怪,縱觀當今世界體壇,那種聖潔的,純屬個人的,無功利的,因而也是最感人的, 挑戰極限,挑戰自我,娛己娛人的古典奧林匹克精神,早已蕩然無存了。

體育與國力的非線性關係,一兩句說不清。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體育熱”與肚子有關。當老百姓窩頭都不夠吃的時候, 外麵有個什麽運動會,金銀落入誰家, 110欄為何物,惦記的人怕是不多。敢賣了褲衩買門票的,畢竟是少數。

溫飽思淫欲,小康了,才會玩點兒別的,還要注意自己的麵子形像。 金牌不啻是最好的胭脂。塊塊金牌又像片片威哥,令人熱血沸騰,陽氣上升。中國得金牌,當然令人高興。 但體育競技瞬息萬變,如逆水行舟, 自身的持續奮鬥, 天時地利人和, 以及現場發揮和運氣, 都會決定比賽成績。今日之輝煌隻輝煌在今日。

曾幾何時,國人為女排的鼎盛如醉如癡,之後又低迷沮喪十餘年,現在又有所起色,其他項目也未必不走此路。蝦米泡大了,也能成遊龍,遊龍曬幹了,就是蝦米。現在全世界都知道中國是跳水王國,又有多少人記得美國自六十至八十年代也是跳水王國?歸根結底,競技體育就是些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的玩藝兒,無論是競技者還是旁觀者,都不能把一時的嶄獲看得太重。勝喜敗悲惟於一時,僅此而已。拿它當精神鴉片來抽,就是有病了。

至於觀眾對比賽輸贏的狂熱,本是很自然的現象。也是體育的魅力所在。砸電視休老婆,用豆腐拍頭,麵條上吊的,各國都有,本不足為奇。但是,那種舉國上下不分男女老少各個盯著電視夜以繼日, 甭管懂不懂,隻一味掰著腳趾頭數牌牌, 看見升旗唱歌就渾身篩糠的現象,恐怕還是弱國子民才有的生理和心理反應。

記得2004奧運期間,在我周圍的人群中,同胞們對金牌分布最是門兒清。而老美談論最多的,是當時的棒球賽況,也聽到幾句罵夢之隊的,但並未呈痛心疾首狀。老印更是瀟灑,大概是出於“死豬不怕開水燙”的心理。問了幾位,被告知業餘時間看得更多的是錄像帶上載歌載舞鈴鐺亂響的印度大片。至於這一現象說明了什麽?有無代表性?隻能去問NBC或中宣部了。

本人無力證明那個誘人邏輯的不合理性,不過在我看來,什麽時候沒那麽多憤青為了裁判不公要殺人放火亮小和尚,國人不再為金榜排名而鎦珠計較, 寢食難安, 看比賽主要是因為喜愛該項目,而不是僅僅為了看誰在"為國爭光", 也不會僅為了數牌牌看升旗聽國歌而熬夜,甚至耽誤了海濱渡假, 河裏釣魚,床上嘿咻。該幹啥時就幹啥。 既使乒乓球輸給了毛裏求斯,招來的也就是一句“Who他媽cares",到那個時候,中國才是真正的強大了。

對國際比賽輸贏的態度,從不關心, 到太關心, 再回到一顆平常心, 是一個國家的國民心理由弱到強的心曆路程。也反映了國力國威由弱變強的漸進。不知各位以為然否?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Lao Leng: Ni Hao!
ding ding ding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