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夏日回國小記---飯局,又一個飯局
(2006-09-14 10:29:05)
下一個
吃飯是生活的重要內容。在國內,其重要性不僅是因為民以食為天,更因為吃飯是一個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一個久居國外的同學和老外一樣,奇怪的問:國內同學聚會怎麽老是吃飯?我指責其沒有與時據進,表示我若是有時間,要把老同學們一個一個吃一遍!我的雄心壯誌得到國內同誌的普遍讚賞。
今夏的一個例子是,家鄉縣的縣委副書記,說要接見我。我恭謹詢問是否可以在書記方便的時候到其辦公室去拜訪,秘書回答曰:書記忙得很,隻有空和你吃頓飯。父親所居村的村長書記,為了給村裏要些撥來的資金,“亂投醫”找到我,因為已經是此行在家的最後一頓晚飯,想和家人安安靜靜地吃,父母也已經在準備,便婉拒了他們吃飯的邀請,請他們諒解。書記曾和我有過同窗之誼,我說:老同學了,又是家鄉的事,我但凡能出十份力決不出九分九九……老同學看上去很忐忑,我爸爸一針見血的指出:你不吃他的飯,他不能心安啊!……可想若真是個有實權的縣官現管們拒絕了吃飯的請求,我們可憐的村長書記該有多麽大的精神負擔!
見朋友同學敘舊情要吃飯。我們大學同學在北京的,多年前就積累經驗,每年每人交納一定“會費”,選出秘書長管錢,供見麵聚餐之用。為適應形勢變化,今年擬增加下列條款:每次不來參加飯局者,不管什麽原因,統統罰款100元;每次開車來(所以不能喝酒者),罰款50,所得款項補充會費。我這次把這個經驗大力推廣給了我高中同學,研究生同學,以及其他有可能定期非定期聚起來的朋友、鄉親、熟人。這樣的吃飯型聚會,最虧的就是我,我在國外餓了600多天,看著那些美味雙眼發綠冒火的,還不得不稍微顧及一下儀表儀態,不能搶得太過格,更主要是,席間這些原本儀表堂堂的俊男靚女們一般會扔掉麵具,他們的胡說八道我又很愛聽,這樣總是搞得我顧了舌頭,拉了耳朵的,所以我決心向組織強烈要求飯後也要有補充節目,而且要非吃型的。
飯桌上觥籌交錯,氣氛寬鬆,也是談論嚴肅公事的好地方。我和原單位的老戰友們的聚餐,被變成了他們的“辦公餐”。飯桌上談論起我們共同奮鬥的歲月,我們共同打下的江山後——感謝他們還不把我當外人——話題不由自主轉移到了現在,偏巧幾位都已經當權,於是人事變動問題,獎金延滯問題,上級單位幹涉問題,合作單位無賴問題,加上席間的公事電話,這分明成了他們的餐桌常委會了。沒有人搭理我,我於是抓住時機,趕緊揀好的吃啊,吃撐了他們也沒有辦法把其中一個問題討論清楚。
此次我見了一個大商人,他一個中午趕了三個飯局,A處開個頭,B處喝杯酒,C處是正餐,和我討論女兒的教育。我戲說他的點到為止是表示領導重視,他滿臉無奈:哪裏,那些飯都是我買單啊!都惹不起,都惹不起啊!我說我多麽榮幸地在他選的餐廳的耐心等候啊!想象那些起步階段的小商人小職員們更無奈了,誠惶誠恐的請大商人們和各路神仙們吃飯啊!為吃出印象,吃出利潤,吃出市場份額絞盡腦汁地選址啊!
我夫家姐夫,在距離鬧市幾公裏外的毫不引人處開了一家野味館。我被拉去試吃,路上我還以為要進山采風。他的想法是:現在的人,天天伸著鼻子找稀罕的吃,隻要味道好,保準顧客盈門!幾天後,被請在一家熱鬧地段的鄉土飯店吃飯,味道不錯;我娘家姐夫說:我前年請你在他家吃過的哦。原來這就是那個躲在一個十分偏僻的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從我父親鄉下的家要往山裏開車40多分鍾的土飯店啊。前年我姐夫拉著全家去吃飯,路上越走越荒涼,連我姐姐都擔心了,說:你不會帶我們先去挖野菜吧?現在果然抓住了時機,草雞變鳳凰,一躍成為本地最好的飯店,盤下了這繁華地段的幾間門臉,尋求可持續發展。真真是菜香不怕路途遠啊!我要找夫家姐夫談談,看看是否可以追加投資啥的。
原本憋著回國要大吃大喝,誓把損失補回。回頭看看,就回去的第一天,和親近的個別朋友在一起,不管吃相,隻管大嚼,算是快了下朵頤。接下來,談公事,談合作,和各路領導吃飯,這些飯局基本上吃啥都一樣。有時連品嚐的心情都沒有,何況拍照。親友聚會,則大塊耳朵和心情的心思更多些,美味遺憾的成了配角。隻希望,下回回國能有一個安靜的日程,能多些和家人的飯局,多些自己一個人的飯局。也能有心情拍些FB的照片,上傳到私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