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是這樣煉成的

一條正在穿越沙漠想把南牆撞個窟窿過去看看的魚......
正文

5. 給一個支點

(2006-09-13 08:07:22) 下一個

給一個支點,青蒿能掀翻瘧魔
----國產青蒿素如何搶攤非洲抗瘧藥首選交椅的策略分析

我孤身自費奮鬥在非洲科摩羅抗瘧第一線好幾年了,這個國家現有人口60萬,百分之八十五以上的人患有瘧疾,2005年1月27日,我坐在科摩羅瘧疾檢驗中心觀察了一個上午,親眼看見30個鏡檢陽性的患者,百分之百全是惡性瘧,在大門口,我截住這些接受優惠檢驗的窮人,對話如下:

問:這個化驗結果,下步怎麽辦?
答:回家找到錢再去國家藥房買克羅若因。
問:有一半兒的病人吃那種藥不管用知道嗎?
答:知道。
問:中國的新藥青蒿素知道嗎?科摩羅的藥房都有賣啊?
答:聽說過。但是藥房買藥要處方,醫生開處方要等好長時間還得交12歐元的診費。

自籌資金籌建的免費滅瘧門診還沒正式開業,預約登記本上的成人N-1號病曆記錄著:2004年內患瘧疾10次,兒童N-1號著病例記錄:2004年內患瘧疾6次......著我看著身邊備受瘧疾折磨的非洲病人,想到空有其獨立產權之名的中國唯一被世界人承認的青蒿素,卻陷在被洋人宰割的沼澤裏伸不開手,踢不得腳,我作為一個有良知想報國的華僑,傾其所有奔走呼號曆盡坎坷,由於種種原因,我微弱的呼聲不被國人重視,至今連個回音兒都聽不到,更別提采納了。數年來,如果不是我的親人和老師竭盡全力無私的支持,我早就潰不成軍啦,因為我除了滿身重債一腦門子官司,就剩下越來越清晰的思路,越來越緊迫的使命感,即便是這樣,隻要有一點機會,我還要高聲呼喚:中國的企業家們,醒醒吧:

國際抗瘧藥每年約有15億美元的市場,但每年中國企業出口的青蒿素類藥不到1000萬美元,還不到整個市場的1%。瘧疾的死刑,早在十幾年前就被我們中國研究出的青蒿素判定啦,直到現在遲遲不能執行的原因不是我這個小人物能拎得清的,但是,我站在特定的角度,眼睜睜的看著國外的公司通過WHO買斷中國的產權甚至銷售權,眼睜睜的看著我所居住的國家有三個國外廠商生產的青蒿素藥品陸續上市,什麽時候有高瞻遠矚的中國生產廠家,避開國際主流采購渠道的風頭,用科摩羅做試驗田,來走一條自己生產自己銷售的捷徑?多麽希望由中國人自己來完成這個偉大的曆史使命,況且這個觀念很快就會被洋人理解接受,因為李國橋教授的快速滅瘧法和我們的滅瘧規範治療法都是計劃在短期內消滅掉瘧疾,幾年之後中國就是生產再多的青蒿素原料再降價也沒有人買啦,更何況,非洲已經開始在大麵積的種植青蒿了,資助的後台,就是想在非洲建廠的藥商,還聽說歐洲合成青蒿素已經進入第二階段啦。回頭看看中國:大公司正忙於收購原料基地忙於股票上市,生產廠家眼巴巴的等著洋人扔塊兒啃剩下的骨頭,由於不熟悉聯合國采購規則,我國醫藥企業往往隻是藥物原料的製造基地,極少加入到聯合國的供應商係統。在抗瘧藥領域,聯合國部分采購的由中國製造的藥品大多是通過丹麥、瑞士、法國甚至印度、越南等國的貿易商購買,絕大部分的市場利潤都被他人收入囊中,國外大企業以聯合國供應商的身份獲得了最終的利益。賣青蒿素原料與賣成品製劑相比,利潤相差至少20倍。為了謀求更大的利潤,走成品製劑出口之路成為國內企業的不二選擇。隻有從"原料商"上升為"供應商",才能分食國際采購的巨額訂單,於是國內企業視順利通過世界衛生組織的供應商預認證程序為主要目標,但,這仍然是綁在別人的戰車上,受製於人,風險莫測。 ......我真是欲哭無淚!我真是心急如焚!!!


再說,雖然WHO重金打造了青蒿複方,並已逐步推向非洲大陸,但是如果不從根本和體製上改進方法,還按照以往的模式機械化的運行,瘧疾的遏製還是遙遙無期。因為,瘧疾數千年來瘋狂的肆虐非洲大陸,除了政治腐敗和貧窮落後的原因以外,瘧原蟲對奎寧產生耐藥和WHO的抗瘧方針偏誤,是延誤消滅瘧疾的根本原因。現在,青蒿素解決了耐藥的難題,WHO的抗瘧方針還是如我在肯尼亞,加蓬,塞舍爾,馬達加斯加,科摩羅親眼所見的:滅蚊、給藥、送蚊帳:

- 滅蚊 昂貴的噴灑費用和有爭議的藥物(DDT),以及不當的操作,使得滅蚊流於形式,甚至雪上加霜,
- 給藥 仙女散花式的,管種不管收的給藥方式,給大大小小的貪官汙吏有了可乘之機,窮人不科學的服藥結果隻能是;輕者無效,重者複燃
- 送蚊帳 贈送的蚊帳轉手賣出,肥了蛀蟲苦了窮人,有錢人躲得了深夜普通蚊子的襲擊,躲不了一早一晚瘧蚊的襲擊,更不用說買不起蚊帳的窮人患者像流動細菌倉庫肆意遊走著散播著瘧疾。

瘧疾是窮人病,科摩羅的窮人占人口比例的絕大多數,也是真正的青蒿素市場所在,但窮人由於不識字、語言障礙、看不到報紙雜誌和電視或由於資源(時間、精力和金錢上的)的限製,靠口碑相傳而自發的認識和接受青蒿素則太漫長, 即便是貧困國家,隻要相信瘧疾是可以遏製的並積極行動起來,完全可以通過低成本和有成本效益的幹預措施來實行這個計劃,老話兒說的好:萬事開頭難,關鍵是得有個領頭羊,得有個看得見摸的著可以效仿的樣板。


科摩羅集以下優勢於一身,最適宜做這個樣板試驗田:

- 85 0/0瘧疾感染率,
- 90 0/0惡性瘧
- 便於鞏固效果的地理環境(島嶼)
- 數年的中國青蒿素良好影響
- 逐漸完善的青蒿素銷售網絡


設想:

給青蒿素插上翅膀----滅瘧軟件係統,
給青蒿素穿上風火輪----CDC社區服務站,
飛到非洲每一個角落,
走近瘧區每一個患者。


方針:

-尋找病源立即隔離
-規範服藥科學管理
-社會工程全民參與

步驟:

首先建立由醫生護士檢驗員組成的24小時晝夜服務的青蒿抗瘧門診,提供:看病,檢驗,簡單藥品發放和電話醫生谘詢,實行會員製,凡是在科國藥房買了青蒿素的都是會員,會員享受免費檢驗和看病。首都的滅瘧門診附設肛腸外科和換藥室,另外還設有專家門診:婦科 兒科 外科 皮膚科 圍產期保健,腫瘤六位科國名醫輪流坐堂,看瘧疾免費,專科病醫生各自收各自的錢,這種形式的診所將以不同的附設特色普及到24個城鎮,然後,法文版電腦醫生專家係統取代醫生坐堂,再分支到200人範圍的居民點,一個護士就可以做到檢驗發藥,將複方青蒿素送到每一個瘧疾病人的床前,也就是將切斷傳染源的距離,由原來的數十公裏數十小時,縮短到 O 距離, O 小時。利用電腦聯網的優勢,當天統計出的全國的疫情報告,對瘧疾的流行及其他流行性疾病爆發的監測都將起到重要的意義。瘧疾遏製以後,滅瘧中心自動轉型為流行病疫情監測站(CDC)和社區保健服務站。


預測:

全科摩羅約需3000個CDC,且不論3000套滅瘧醫生軟件,3000台電腦,3000個診所的配套設施,單講每個CDC每年最少需要配備600人份的青蒿素藥品,全科摩羅就是1800000人份,連續三年呢?目前世界人口總數大約為65億,非洲占世界的10%, 整個非洲大陸都被瘧區覆蓋,將需要多少個滅瘧CDC(軟件、電腦、診所配套設備)?需要配備多少青蒿素複方?藥品的供應將會振興多少國內藥廠?還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巨大的潛力資源――――中國對非洲國家數十年援助的感情積澱和中國援外醫療隊……諾華一統天下的日子還會風光多久?


這,還不是我所期盼的,我最希望的是:人類告別瘧疾的曆史,將由我們中國人用自己的青蒿素書寫,其深遠意義將遠遠超過商業利益本身,它還是中醫中藥走出大宅門從而國際化的一個新起點,將帶動中國醫藥產業進入一個更廣闊的發展平台,那麽,中醫中藥走上世界舞台擔綱主角的日子還會遙遠嗎?


中國,您聽見了嗎?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