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怎樣用好數碼相機

(2008-12-01 20:02:00) 下一個
怎樣用好數碼相機
                   
作者:顏 麗

  隨著數碼相機的不斷普及,對攝影者又提出了新的技術要求。不少用戶反映:數碼相機拍攝出來的圖片暗淡、欠缺活力、噪點多、景深淺(特別在微距模式下)、偏色。針對這些問題筆者簡述一下數碼相機在拍攝中必須注意的問題和拍攝前後的注意事項。

1.合理選用圖像格式
  我們都很清楚,數碼照片的質量與像素(分辨率)有關,像素越高圖像質量就越好。經推算,2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大約與1200dpi的掃描儀擁有同等的數字影像擷取能力,而6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則可視為與2400dpi的掃描儀同級。若隻是使用一般的平台掃描儀進行照片數字化,那麽數碼相機隻要200萬-300萬像素就可輕易地勝過35mm相機了。如果輸出A6幅麵大小的照片,使用200萬-300萬像素的數碼相機足可滿足需求。而若隻是用於電腦72dpi的顯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為1024×768,才約為80萬像素,任何一台200萬級別的數碼相機都可以遊刃有餘。因為數碼相機儲存空間有限,因此我們要因地製宜,合理選用分辨率,如:隻用於電腦屏幕顯示的SONY DSC-S75數碼相機一般使用1280×960就可以;如要用於印刷,一般采用1600×1200;拍生活照時當然用2048×1536。在要求不高的情況下,壓縮標準可采用STANDARD,這會比FINE的壓縮標準多存一倍的圖片。

2.不要迷信自動模式
  數碼相機中的白平衡有點類似於傳統攝影中的色溫,也正是由於一些人沒有重視白平衡,所以才會產生偏色。數碼相機一般都提供有自動、室內、室外、手動四種白平衡模式,初學者都信賴自動模式,所以拍出的圖片偏了某一種顏色。其實,隻要我們細心注意LCD取景窗是可以看出問題的。當我們剛拍攝到某一景物,該景物如果偏重某一顏色,如藍色,這時數碼相機的白平衡會自動偏向藍色,再拍其他景物時自然也就偏色了。這點雖然在LCD中會體現出來,但初學者一般都沒發覺。另外,有些模式也不盡完善,如:SONY的數碼相機在室內模式下都有“藍色綜合症”,因此我們還是盡可能使用手動白平衡為好,而且,還要密切留意LCD的色彩變化,一發現白色不白,就得重新修正白平衡。另外,有些數碼相機也具備了自動包圍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記錄準確的色彩信息。
  其次,光圈、快門的控製。建議使用手動模式。因為自動模式下通常拍出來的圖片暗淡,噪點也多。如在室內窗前拍攝時,數碼相機一般會自動提升ISO值,而數碼相機的感光度與影像質量成反比關係,即選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質量越差,這和傳統感光材料的特性類似,隻是在數碼相機上這種特性表現更為明顯。因為傳統攝影中,我們通過選擇不同的感光度膠卷或者通過“提速增感”來適應拍攝時的環境光照,但是數碼相機不能這樣做,它隻能通過提高CCD的靈敏度以及電路的增益來提高CCD的反應速度,即以犧牲濾波性能和分辨率指標為代價來適應環境光照。這樣做就會產生一個信號噪聲的問題,並最終在畫麵上留下痕跡,這一點和傳統的高感度膠卷的粗顆粒十分相似。所以在用數碼相機拍攝時,若想獲得好的成像質量應盡可能地選擇低的等效感光度,或直接固定在最小值。
  再次,數碼相機都有微距模式,而且數碼相機鏡頭的光圈較大,在自動模式下,相機的程序也傾向於使用較大的光圈以縮短快門速度,防止震動。但常識告訴我們,光圈收縮兩級會明顯地提高成像質量,尤其是在微距模式下。我用SONY DSC-S75拍手機按鍵時,隻有中間部分清晰,而畫麵邊緣部分模糊。所以,在微距拍攝時,最好使用光圈先決或全手動模式,並使用較小的光圈以擴大景深。如果相機沒有光圈優先功能,可以提高照明亮度,讓相機自動選擇較小的光圈拍攝,圖像質量也能有所改善。

3.色溫在數碼中被遺忘
  在傳統攝影中,一個不容忽視、也不容易被掌握的色溫問題,在數碼攝影中已不複存在,因為數碼相機可以通過調整白平衡解決色溫不平衡的問題,而無需考慮光源色溫與底片的關係,這是數碼相機的一大優點。而數碼相機比起傳統感光材料,尤其是新的染料型感光材料,在曝光寬容度上並無優勢,所以拍攝時的準確曝光,仍是獲得影像質量的基本原則。在實際使用中,我們發現數碼相機對光線的要求更高,在室內拍攝尤為重要。因此我們在室內拍攝時一定要保證足夠的照明亮度。

4.兩個誤區
  習慣使用UV濾鏡
  對於傳統攝影來說,UV鏡是必備的附件。但由於數碼相機對紅光及紅外光敏感而對藍紫光(尤其是紫外光)不敏感,所以在數碼相機上加用UV鏡將得不到所期望的效果,而光學性能不好的UV鏡還會對成像產生負麵影響。
  不願意使用三腳架
  用數碼相機要拍出清晰的圖像,就要絕對握穩相機,即使最輕微的抖動都會造成圖像模糊不清,最好的辦法是將相機裝在三腳架上,特別是在拍攝特寫或微距時,使用三腳架更為重要。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