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所有動物總是渴求喜樂,避免痛苦,既然我們發現每個人都對自己傾注最大的關愛,既然隻有喜樂是愛的緣起,那麽為了獲得這種是我們天性的、在沒有雜念的深眠狀態中被體驗到的喜樂,你應該認識你自己。為此,以“我是誰”質詢自己是認識自己的主要手段.
1.我是誰?
身體由七個層次組成,那不是我;接受聲、觸、色、味、香相應的聽、觸、視、味、聞五種感覺器官,那不是我;具有說、動、抓、排、樂等功能的說話、運動、抓攀、排泄、生殖等五種身體器官,那不是我;與五種呼吸功能相應的五種生命之氣,那不是我;即使是那會思考的頭腦,也不是我;那留下物體印象的既無客體也無功能的不可知,也不是我。
2.如果這些都不是我,那麽我是誰?
通過否定以上所提到的,“不是這個”,“不是那個”,這樣隻有那種覺知留下來—那就是我。
3.覺知的本質是什麽?
覺知的本質是存在-意識-喜悅。
4.什麽時候才會獲得對於真我的認識?
當你所看見的世界破滅了,才能認識真我,真我是觀察者。
5.在那個被認同為真實的世界還存在的時候,就不會有對真我的認識?
不會有。
6.為什麽?
那個觀察者和客體之間的關係就象繩子和蛇。除非作為假象的蛇這一虛幻認識不存在了,才會有對於繩子原原本本的認識,除非認為世界是真實的這個信念被廢除了,才會有對於真我根本的認識。
7.什麽時候作為客體的世界不再存在?
當頭腦這一所有感知和行動的源頭靜止下來的時候,世界就消失了。
8.頭腦的本性是什麽?
所謂的頭腦是寄居在真我之中的一種令人稱奇的力量。是它引發了所有的念想。沒有念想,就沒有頭腦這樣東西。所以,念想是頭腦的本性。沒有念想,也就沒有一個獨立的實體叫做世界的。在深眠中沒有念想也沒有世界。在醒來和睡夢的狀態下,就有念想也有世界。就象蜘蛛從自身那裏放出蛛絲織網又把蛛絲收回到自身,同樣地,頭腦把它自己投射為世界而又把世界反映到自己那裏。當頭腦從真我中走出,世界就出現了。所以,當世界現身為真,真我就消隱了;而當真我現身,世界就消失了。當一個人不懈探詢頭腦的本性,頭腦就會停止離開真我。我們所指的真我就是生命的本源(Atman)。頭腦總是依賴於什麽上麵;它無法獨處。就是這個頭腦被稱為微妙體或靈魂(jiva)。
9.理解頭腦本性的質詢之道是什麽?
在身體裏冒出“我”這個念頭的就是頭腦。如果你質問“我” 這個念頭首先在身體的哪裏冒出來的,你就會發現它來自於心。那就是頭腦的根源所在。甚至如果你不斷思考“我”、“我”的話,你就會被引到那個地方。頭腦中升起的所有念頭,“我”是其中第一個。隻有這個念頭冒出來之後,其它念頭才會冒出來。隻有第一人稱出現之後才有第二和第三人稱;沒有第一人稱就沒有第二和第三人稱。
10. 頭腦怎樣變得靜默?
通過質問“我是誰”,“我是誰”這個念頭會摧毀所有其它念頭,就象一根撥火棍,到最後它自己也會被燒毀。然後,就會有對真我的認識。
11.有什麽方法不間斷地堅持“我是誰”的質詢?
當其它念頭升起,你不應該追隨它們,而應該質問:“它們源自何方?”不管有多少念頭升起都沒有關係。每個念頭升起,你就應該勤於質詢,“這個念頭源自何方”。那個答案就會出現,“來自我”。於是如果你質問“我是誰”,頭腦就會回到它的源頭;那樣升起的念頭就會變得靜默。用這種方式重複的練習,頭腦就會發展出停留在源頭的技巧。當敏感的頭腦通過大腦和感官外馳的時候,種種名相就出現了;當它停留在內心,名相就消失了。不讓頭腦外馳,讓它保留在內心就是所謂的“靈性”(inwardness)。讓頭腦外馳於心,就是“客觀化”。那樣,當頭腦停留在內心,那個所有念頭的源頭的“我”就會離開,而那個一直存在的真我就會開始顯露。不管你做什麽,你不必帶著自我中心的那個“我”。若你能如此,一切就會以上帝(Siva)的本性顯現。
12.沒有其它的途徑使頭腦靜止下來嗎?
在質詢之外,沒有其它合適的途徑。如果通過其它方式,那隻是想控製頭腦,頭腦似乎會被控製住了,但是它還是會冒起。同樣通過呼吸的控製,頭腦會靜止下來;但是隻有當呼吸還處於控製狀態它才會靜止,而當呼吸恢複原樣頭腦就又開始動作了,被那些殘留的印象所驅使而迷失方向。頭腦和呼吸來自於同一個源頭。念想實際上是頭腦的本性。“我”這個念頭是頭腦的第一個念想;那就是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源起的地方,也就是呼吸源起的地方。因此,當頭腦變得靜默,呼吸就被控製住了,同樣當呼吸控製住了,頭腦就會變得靜默。然而在深眠狀態中,雖然頭腦變得靜默,呼吸沒有停止。這是出於上帝的意願,這樣身體就被保護起來了,其他人就不會覺得這個身體已經死了。在醒著和三摩地(samadhi)的狀態中,當頭腦靜默時,呼吸就被控製住了。呼吸是頭腦的外在形式。直到死,頭腦一直維持身體的呼吸;當身體死了,頭腦也就把呼吸帶走了。因此,呼吸控製的練習隻是讓頭腦靜默的一個助緣;練習呼吸不會讓頭腦破滅。
就像呼吸控製的練習一樣,對於天神的冥想,持咒誦念,限製飲食等都隻是讓頭腦靜默的助緣。
通過對天神的冥想和持咒誦念,頭腦變得集中於一點。頭腦總是四處漫遊。就像一頭被一根鏈條牽住象鼻的大象,它總是順著鏈條前進不再左右四顧,同樣地,頭腦也會抓住一個名字或一種形式不再有空四處遊蕩了。當頭腦擴張成數不清的念頭時,每一個念頭都變得很弱;但是當許多念頭聚於一點,頭腦就變得集中和強大;對於這樣一個頭腦,真我的探詢就會變得容易一些。相對於所有其它修行紀律,清淡的進食是最好的;通過留意進食,頭腦的淡雅(sattvic)品性就會增長,那樣有助於探詢真我。
13.當客體的殘留印象(也就是念頭)就像海洋的波浪一樣連綿不絕,什麽時候它們才會全部破滅掉呢?
當對真我的靜修越來越深的時候,所有念頭就會消失。
14.那些從無始以來一直存在著的客體殘留印象是否可能被消解從而顯露出一個人純真的本性(真我)?
不必受製於“是否可能”的疑惑,你應該不懈地堅持對真我的靜修。即使是一個重罪之人,也不必如此擔心和悲歎“噢,我是一個罪人,我如何得救?”;而應該完全放棄“我是一個罪人”的想法,強烈地專注於真我的靜修;那樣,你無疑會達成。世上沒有兩種頭腦—一個是好的一個是壞的。確實有兩種殘留印象(念頭)—吉利的和不吉利的。當頭腦留下一種吉利的印象時,那就被稱為是好的;當頭腦留下一種不吉利的印象時,那就被認為是壞的。
頭腦不應該被允許在世間的和其他人所關心的事物上逗留。不論其他人多麽壞,你不應該對他們有憎恨。欲望和憎恨兩者都應該避開。所有你給予他人的你給予了你自己。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誰不會(把好東西)給予他人?當真我顯露,所有一切就出現了;當真我變得靜默,所有一切也就靜默了。當我們盡可能地謙卑從事,就會有好的結果。如果頭腦回歸靜默,你就無處不在。
15.質詢需要練習多長時間?
隻要客體印象還在頭腦中存在,就有必要對“我是誰”進行質詢。一旦念頭升起,就應該通過質詢將其消滅於源頭。不間斷地關注本性,直到真我顯露,那就是你所要做的。隻要在那個堡壘裏還有敵人,他們就會繼續作崇;如果在其露頭之始就將其消滅,那個堡壘就會落入我們之手。
16.真我的本性是什麽?
在真理中隻有真我。世界,個體的靈魂,上帝是它的顯現。就像銀子是珍珠之母,這三者同時出現,同時消失。真我那裏絕對沒有“我”這個想法。那個就被稱為“寂靜”。真我自己就是世界;真我自己就是那個“我”;真我自己就是上帝;一切都是神,是本性。
17.一切事物不都是上帝的傑作嗎?
沒有欲望,刻意和努力,太陽升起來了;就在太陽的蒞臨中,太陽石發出火光,蓮花開放,水汽蒸發;人們各就其位,日作夜息。就像磁鐵一來,針頭就開始移動,那被三種宇宙神能和五類神行所統合的靈魂,就是通過上帝的蒞臨,根據相應的因果律,而付諸行動並安息生養。上帝無所決定;也無因果隸屬於他。就像世間的行為無法影響太陽,或者就像其它四種元素的優劣無法及影響遍及的空性。
18.在叛依者中,誰最偉大?
那個把自己完全獻身於真我(也就是上帝)的人是最優秀的叛依者。完全獻身於上帝意味著始終保持在真我本性中,除了真我本性不讓任何念想從中升起。不論任何負擔加壓於上帝,他都承受。既然上帝的無上力量讓萬物運行,為什麽我們不臣服於他而是不斷地用什麽應該做和怎樣做以及什麽不該和怎樣避免的念想來為自己擔憂呢?我們知道火車會運送貨物,為什麽我們上車後卻把我們的小小行李箱頂在我們頭上讓自己不方便,而不把它拿下來放在火車上讓自己感覺舒服一點呢?
19.什麽叫“無執”(non-attachment)?
當念頭升起,就把它徹底消滅於其升起的原始之處,這就叫“無執”。就像一個采珍珠的人把石頭綁在腰間,沉到海底采珍珠,同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心懷“無執”潛入自身裏麵,去找到真我的珍珠。
20.上帝和上師不能作用於靈魂的解脫嗎?
上帝和上師隻能指示解放的道路;他們不會自己把那些靈魂帶到解脫的狀態。實際上,上帝和上師沒有區別。就像落到老虎口中的獵物無可逃脫,那些來到在上師所在之處的人們會被上師拯救,沒人會落單;但是,每個人應該通過他自己的努力追隨上帝或上師指引的道路而獲得解脫。一個人隻能用自己的眼睛來認識自己,而不是用其他人的眼睛。喇嘛需要一塊鏡子的幫助才能知道自己就是喇嘛嗎?
21.對於尋求解脫的人而言是否有必要探究萬物的本性? .
就象一個想把垃圾扔掉的人,他沒必要分析它或看看它究竟是什麽,所以一個想認識真我的人沒必要去計算萬物的種類或者去探究它們的特性;他所要做的就是拋開那些遮掩真我的東西。世界應該被視作一個夢。
22.在醒著和睡夢之間有無分別?
醒著的時間較長,睡夢較短;除此之外沒有分別。就像醒著的時候發生的一切看上去是真實的,做夢的時候夢中發生的一切也是如此。在夢中頭腦具有另一個身體。在醒著和睡夢兩種狀態中,念想、名相和形式同時顯現.
23.對於那些尋求解脫的人讀書有用嗎?
所有的經文都說:為了獲得解脫你應該讓頭腦回歸靜默;所以他們總的教導就是讓頭腦回歸靜默;一旦理解了這一點,就沒必要無休止的閱讀。為了讓頭腦安靜下來,你隻要在你自己身上探詢什麽是真我;在書本中能夠尋求到真我嗎?你應該用自己眼睛的智慧去認識自己的真我。真我在五層外殼之內;但是書本根本是在外麵的。既然真我必須通過深入五層外殼才能尋獲,在書本中尋找是沒有結果的。有一個時刻會到來,那時候你必須忘記所有你學過的東西。
24.喜樂是什麽?
喜樂是真我的本性;喜樂與真我沒有分別。這個世間的任何事物之中沒有喜樂。我們無知地認為我們是從事物之中獲得喜樂。當頭腦外馳,它隻有經驗到痛苦。實際上,當欲望得到滿足,頭腦回到它原來的地方享受到的喜樂就是真我本身。同樣地,在睡眠,三摩地和昏迷中,或者在獲得渴求的事物,除掉不喜歡的事物的時候,頭腦轉向內在,經曆到真我和喜樂。就這樣頭腦不停的從真我中走出又回到真我。一個走在外麵曬過太陽的人當他走進樹蔭會感到蔭涼。那個不斷在樹蔭和陽光之間走進走出的人是一個傻瓜。智者一直停留在樹蔭中。同樣地,一個知道真理的人的頭腦不會離開本源(Brahman)。相反,無知的頭腦,周旋於這個世間,嚐遍痛苦,隻有一點點時間回到本源經驗到喜樂。實際上,所謂的世界,就是念想。當這個世界消失,也就是說,當沒有了念想,頭腦就會經驗到喜樂;當世界重現,它就經曆痛苦.
25.什麽是智慧的洞察?
保持在平靜狀態就是所說的智慧的洞察。保持平靜就是把頭腦消解於真我。心靈感應,通曉過去,現在和未來,以及千裏眼並非智慧的洞察。
26.無欲和智慧是什麽關係?
無欲就是智慧。兩者並無分別;它們是一體的。無欲就是不再把頭腦附著於任何事物。無欲意味著沒有事物出現。換句話說,不再尋求除了真我之外的任何事物就是超然,就是無欲;不離真我本性就是智慧。
27.質詢和冥想有什麽區別?
質詢在於讓頭腦回歸真我本性。冥想在於設想自己就是本源,就是存在—意識—喜悅。
28.什麽是放鬆?
質詢那受束縛的自我的本性,認識到一個人的真實本性,這就是放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