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文學城看見一篇文章,寫的是作者在移民加拿大以及後來回國的經曆,我看了一下評論,大多數讀者都在說作者因為自己在加國發展不好才回國的。我覺得對於這個問題,我特別讚同好朋友小餛鈍大姐姐說的觀點:“國內好還是國外好呢,在哪兒都要享受和適應生活。”我記得我特別想家的時候,小餛鈍大姐姐和我聊好吃的東西,一開始我常常懷念家鄉江南的美食,後來小餛鈍說:“不要老是想從前的美食,挖掘一下這裏的美食吧。”我寫信給小餛鈍,一口氣寫了好多澳洲的美食,小餛鈍大姐姐說:“真羨慕你呀,如果你能把這些告訴你的媽媽,她就會放心很多。”那時候,我特別感謝她的開導,我覺得我常常會很感情用事,而且會把事情越想越複雜,其實有時候事情並非那麽困難和複雜,關鍵是自己用怎樣的心態去麵對生活。對於留在國外還是回國發展這個問題,我覺得每個人的情況都不一樣,每個人也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關鍵是要用積極和努力的心態去麵對生活,不管在國內也好,國外也好,隻要你心存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並付出努力,一定會得到回報的,即使沒有原先期待的結果,心裏多少不會有很多的遺憾,畢竟曾經為自己的夢想努力過、付出過,這個過程已經很值得人珍惜了。那篇文章的作者在加國經曆了風雨後,覺得自己還是適合回國發展,現在也是一家三口過著舒適幸福的生活。我想就算作者沒有很好的適應加國的環境選擇了回國,但是作為讀者們我覺得理解和祝福遠比不屑和批評好一些吧,如果我們可以說:“祝福你選擇了自己喜歡的生活”,那樣作者心裏肯定是感動的。
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同理心,寬容和關懷才是人與人之間最重要的情感紐帶,尊重別人的選擇也是尊重自己的一種方式,我覺得不管我們生活在何方,一定要做自己喜歡和想做的事情,這樣人生才不會遺憾。我最記得我的朋友和我說的一個故事:朋友的一個姨媽非常富有,在美國10多年來一直做房產生意,家住在美國富人區,自己卻因長期操勞,衰老的比同齡人都要憔悴很多,後來這位女士學了繪畫,她說:“人生真的很短,我人生前半部分一直為了錢而活,現在什麽都有了,我卻覺得我仿佛失去了一切,失去了10年的青春和夢想,知道嗎?我特別討厭做生意,特別厭惡,而我之前不知道人生應該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才會最幸福,而不是這些錢!我從小就喜歡繪畫,我一直想實現這個夢想,可是我為了錢放棄了夢想,結果有了錢我才發現一點也不開心,失去了青春的時間和實現夢想的機會才讓我那麽痛苦和後悔!當我背起畫板去繪畫時,當我去畫廊看畫展時,我居然就像一個16歲的女學生一樣興奮和感動,我一定要為自己活一次,雖然遲了10幾年,但是我現在就要實現夢想。”我當時聽了這個故事特別感動,可能有人會說:“她有了錢才會這麽說的”。是的,這位女士是非常富有後才說這些話的,但是我卻相信她真實的情感,並且受到的啟發是,一定要為自己的夢想而努力和執著!
在澳洲,我發現當地人是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學科的,他們中很少有去念博士的,但是一旦念到博士的同學,大都是非常具有研究天賦並且是真正喜歡做研究工作的人,而且讀書也非常的認真和勤奮,還特別具有創造性,生活中也不會放棄自己的愛好,遊泳、遊玩一樣也不會失去,一點也像傳說中的不認真和懶惰。在澳洲,你可以選擇任何你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的人喜歡每天曬太陽,不上學也不工作,拿著高福利享受生活;有的人喜歡做研究,讀書;有的人喜歡讀完初中就工作;有的人喜歡到處遊學(到不同國家去上學和打工,為的是旅遊和享受不同的文化生活);有的人居然爽快地辭去大公司的職務,為的是想休息一年,用賺來的錢來和妻子環球旅遊……..這些都是我親眼所見、親耳所聽到的新聞,這些新聞都是我在中國時從來沒有聽到過的,而且是大部分人也不敢嚐試的事情,因為第一,中國目前還不具備澳洲完善的社會福利製度,第二,大多數中國人都沒有想過自己真正的夢想,很多人會很辛苦一生,也沒有享受過讓自己真正開心的心情,為了生活不得不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或者事情。我最記得我做兒童發展觀察員的時候,我們辦公室主任是一個澳洲的白人
我有一次到朋友家玩,朋友叫孩子表演鋼琴給我看,可是那個男孩子很抵觸地說;“我不喜歡彈鋼琴,我不想表演。”朋友非常尷尬,無奈地對我說:“你看我花了那麽多錢讓他學鋼琴,他還這樣,沒辦法。”我說:“孩子喜歡什麽呢?”朋友說:“他喜歡的無非是足球、遊泳,這些有什麽用,可以表演嗎?每次我累得要命,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了,現在有條件的誰不學鋼琴。”我看著這位朋友,不禁為她和她的孩子感到難受,孩子和媽媽的臉上都明顯的表現出痛苦的表情,唉,如果這位媽媽能夠帶著孩子去參加學校的足球隊,在場邊為兒子加油,那麽呈現出的畫麵一定是幸福而又激動人心的,本來朋友想讓我勸孩子努力學習鋼琴,甚至想換老師並且希望我來教她的孩子鋼琴。可是,我不希望繼續讓母子倆人都痛苦,我和朋友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可是我也不能強迫朋友接受我的觀點,隻能慢慢和她交流了。
我從很多事情中看到,澳洲第一代的華裔家庭還是和國內的教育方式沒有很多的差別,我想這不能完全否定這些家長的價值觀和美好希望,但是我認為一切教育和美好的希望都要符合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心理需要,否則會帶來雙方的壓力和痛苦。心理健康會影響身體健康,有什麽比孩子的身心健康還要更重要的呢?但是我還是很體諒第一代的華裔家長的苦心,所以如果遇到他們的心中的困擾,我一定都會盡力疏導和建議可行的且適合孩子身心健康的教育方法。但是,究竟有多少家長會理解呢,我不知道,但是我會努力的。因為我相信,隻要努力了,就算結果不是所期待的那樣,但是我還有時間,時間和誠心會改變一切的。
最後我要感謝文學城所有關心和鼓勵過我的好朋友:田田、小豆沙、園子、liu、魚大叔、hy3,心遠、美麗的秋天、餛鈍姐姐、翩翩公子、如果愛、彩雲滿天飛、小豬妹、笑天朗、夏蟬歌………..(原諒我不能一一提及)謝謝大家!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想法,歡迎大家暢談國外的經曆和想法,謝謝!最後祝福所有的朋友,不管大家身在何方都要擁有幸福和快樂的夢想!
用花癡的話來說,還是多走走,這才能見到世界各地不同可愛的男人(女人)。
夠了吧,肚子吃飽了,心裏蕩漾著愛意,應該滿足了吧。
四 麵八方都有花,
海 內海外皆可家,
為 人一世何處好?
家 家各說各家話.
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都不盡相同. 隻有自己才知道什麽是最好的. 想您這樣聰明能幹,誠實穩重的老師,相信答案早就在您心裏了.
我從到美國就有這樣的困惑,回國還是留在這裏?核心問題的就是在哪裏我會快?苦思之後的結論是,首先要認清我追求的是什麽,然後就努力地去實現。需要培養的是工作的能力和享樂的能力。如果兩方麵都夠強了,就可以走遍世界,四海為家。
不過,其實西方也有很多家長和東方人一樣:
比如:我孩子的家庭醫生就對我的兒子說:if you don't study, you will go sweeping the street someday.
當然,他是猶太裔,也許不能代表純粹美澳很多西人的觀點。
但是,歐洲的觀點就不是你說的那樣。
追根求源,可能是當初移民到美國澳洲的人畢竟不是西人社會的主流吧?
的確,我們很多時候看到富人說簡簡單單才是幸福的時候,我們都會說那是因為他有錢了,其實等我們有了錢,我們一樣會有同樣的想法,所以,隻有經曆過了,才有發言權。
另外謝謝小豬妹、夏蟬歌、蕭天朗、hey3g的來訪和留言。而且大家都熱心寫了很多的想法,真的很感謝,我也從中得到了很多理念。謝謝大家了!
不過,這也取決於人的生活態度,人生到底追求的是什麽.前一段我在想這個問題,給自己的答案是:多見識一些自然,多見識不同的人文,人生就是有意義的,哈
tangxiaobaobao正有發展呢.加油.
另外,你的長文要是能分分段落,更容易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