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很深刻的問題,也有偽命題

(2007-07-01 00:12:56) 下一個
先所比較容易的,也是偽命題的那個,

“ 如果說每一個在美國成功的華人的背後都有一部辛酸史的話, 哪麽他們的下一代是否也需要付出同樣的代價? ”

1,成功和“辛酸”沒有必然聯係,2,如果辛酸指的是辛勞的話,也不局限“華人”,或在美國在中國。李嘉城就沒有辛勞辛苦甚至一些辛酸嗎?

如果這個問題的真正的版本是“下一代的發展機會怎麽樣”,我個人認為一個簡短的答案是,他們和別的種群在同一起跑線上。

-----------

“ 孩子的自信心,自尊心和主人翁感的建立”

這些是很深刻很深刻的問題,

同樣地先所比較容易的。主人翁是個很獨特的概念,有些貴族精神,有些天下大同的平均主義的因素,我一時竟然找不到合適的西方文化的對應體。想來想去,可能和球賽裏的“主場”的感覺 ("this is our place")比較接近。

在這一點上,在美國的華人的下一代,(甚至在美國的華人的這一代),如果從統計上看,都還會有一些“少數民族”(或“僑民”)的心態。對很多與自己無直接利益的事情的關注和參與要少一些。

自尊心有好幾種表現,從dignity, self-esteem, 到“要強” (desire to be "good"), 到 "sensitivity to criticism". 關於前兩者,文明社會裏的定義基本一樣。關於後兩者,在一個比較單純的環境裏,"good"的定義會相對明確, the pressure for a kid to be among the "good" group would be a little stronger。

自信心, if it's about "feeling about certain ability",大概和在美國在中國無關; if it's about "generally feeling comfortable", 這基本回到“主人翁”的討論上去; if it's about some "attitude", 不同文化裏對它的強化會有些不同,美國有強調"firm hand shaking", 也有叫嚷“only paranoids survive", 或者隻是個人風格上的區別,沒見到成功人士們,比如 Warren Buffet, 每天把“能不能打輸贏這一仗?能!”的樣子掛在臉上。

-----------

回過頭來,這兩個問題的聯係,我想大概是“自信,主人翁感對成功的影響”。顯然主人翁感會讓一個人更敢於設置高的目標,操作上更敢於承擔風險。

但我們退一步看,首先“成功”的定義,在不同文化裏的含義可能差的很多。孩子開了公司,成為 Walmart 的供應商,大概是成功了; 孩子成了醫生,或 a partner in a law firm, or even a hedge fund partner, 大概是成功了;孩子立誌成為一個護士,去非洲照顧窮人,就不是成功嗎?

即便是比較窄的定義,商業上的成功,它與在哪個地點的相關,根本上是與在那裏的商業機會的相關。不管在中國美國,一個“成功”家庭裏的孩子,比一個普通家境的孩子,總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起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博主已隱藏評論
博主已關閉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