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1)
2013 (1)
2014 (1)
很多年以前在飛機上碰到一位女士,她每年大約半年的時間回國陪母親看病,期間經曆種種令我唏噓。現在我也踏上了同樣的路途。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曾經有過很多努力和掙紮,也有過悲哀,憤怒,無奈甚至絕望。在這個過程中我同樣慢慢體驗耐心,希望,感恩和信仰在生命中的意義。一定有很多人象我一樣麵臨同樣的問題,所以我把這段時間的經曆,思考和經驗與大家分享。
(一)預防為主
父母的身體過去還不錯,沒什麽大毛病。母親年輕時打籃球和排球,父親文革期間騎車上班每天來回兩個小時,這些運動給他們老年的健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大家一定要趁著年輕多鍛煉呦)。另外他們一直堅持工作和動腦,所以比同齡人顯得更年輕和活躍,他們也頗為自豪。我和哥哥都不在北京,我大概每兩年假期回國一次,哥哥因工作上的事可以常常回京。
大約四五年前,我們開始勸父母找一個阿姨,特別是能夠住家的。可是他們說什麽也不肯,總是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我回去幫他們找了,回來他們就把阿姨辭掉。我漸漸了解了他們的心思,現在找一個合適的阿姨確實不容易,經常會碰到欺負老人的現象。加上老人的消費觀跟不上社會的發展,找一個合適的就更難。養老院也從來不是他們的選項。
慢慢地他們自己也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了,於是開始勸我回國。常常討論變成了爭論和爭吵。在我們古老的文化傳統中,父母老年和子女過才算幸福。加上社會上所有的媒體都在反複強調子女對父母的責任。可是談何容易,比如我在國外散漫慣了,讓我回國去和那些打了雞血似的年輕人去比拚嗎?國外人際相對簡單,回國跟人說話有時過了兩天才琢磨過味來。。。還有身份,健康保險,以及以後的退休金問題。十多年前我提出幫他們辦移民,他們不肯來。他們做出了他們的選擇,為什麽我現在要選擇在國外生活就大逆不道了呢?有時我會忍不住說氣話,“你們年輕時隻知道給共產黨賣力工作,你們到底花了多少時間給你們的父母?”然而每次麵對母親的淚水我又充滿了內疚和自責。那是一段充滿糾結和壓力的日子。
我也常常會想難道西方人父母不是父母嗎?那些自己住的西方老人到底是可憐還是獨立?國內巨大的社會壓力把本應社會承擔的責任也推給了子女,那些獨生子女該怎麽辦?
母親的腿不太好,我們買了各種漂亮的便攜式的可伸縮的拐杖,可是她從來不願意用,因為顯老。2015年6月從上海回來,在動車上受了涼,一條腿不能走路,從此就開始一連串的病症,狀況越來越不好。因為夜間沒有阿姨,上廁所又摔了一跤,爸爸睡另一個房間,沒聽到她叫,這樣在地上坐了很久,另外一條腿也不太能走,隻能用助步器勉強行走。由於大部分時間臥床,生活徹底改變,心情不愉快,開始血壓高。在醫院住了一陣,又發現有輕微的肺栓塞,開始用華法林。華法林是一種抗凝血的藥物,大醫院用的比較普遍,但危險性也很高,是它徹底改變了母親後來的生活,這是後話。血壓藥和華法林調的差不多就出院了。
正好我準備換工作,幹脆停一段陪母親。每周兩次到城東醫院測凝血調節華法林用量,三次到城西紮針灸。忙得馬不停蹄,兩個多月下來略有長進,可以勉強不用助步器走個20-30步,扶著樓梯可以慢慢上下樓。大家對未來充滿了信心。這時家裏請了阿姨,我置辦了各種保健器具,辦理了一些網上支付的業務以便隔海操作,下載了微信,點餐和叫出租的軟件,留下許許多多的祝福,叮囑和鼓勵,帶著一顆惴惴的心回加拿大了。
年紀大了很多事情無法預料,那就應當把想到的事情盡量安排。許多老人覺得身體可以,無所謂。可是往往等事情發生了再去辦就太晚了,比如請阿姨的事情,他們的身邊,特別是晚上的確需要人,老人最怕摔跤,一旦腿出了問題終日臥床,那各種各樣的事情都來了。說實話這時候要請到好的阿姨就更難了,還不如早一點請人,一來可以延長健康的時間,二來大家生活在一起,磨合好了,有了感情,出了事就不會那麽手足無措。
所以,家有老人,一切要預防為主。
回加才兩周,哥哥來電話,家中告急,我又匆匆忙忙地趕回國。
遠隔萬裏,國內人手不夠,確實不能妥善地照顧年邁父母的身心健康。不指望互相體諒,盡力而為吧。
老人通常不服老,在子女麵前好強,不願接受和麵對日漸衰弱的身體狀況,對請幫手和進養老院(護理院)有抵觸情緒可以理解。但是子女要對他們健康狀況的變化時刻留意。
有朋友說過,好強的老人主動提出使用拐棍時,其實該用助步器了;如果他提出使用助步器時,其實該坐輪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