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土耳其四 穿過天園的蜜河

(2007-05-06 20:36:17) 下一個
[走馬觀花土耳其三] 穿過天園的蜜河

img016


《舊約》上說,“伊甸有一條河,灌溉園子。它流到伊甸外麵,分成四條支流。第一支流叫比遜河,環繞著哈腓拉。第二支流叫基訓河,環繞著古實。第三支流叫希底結河,穿過亞述東部。第四支流叫伯拉河。”

伊甸園流出的四條河,前兩條已找不到現世的參照,後兩條希伯來語的希底結與伯拉河,便是我們熟知的底格裏斯(Tigris)和幼發拉底(Euphrates)。這兩個名字實在不用我來羅嗦,可我還是忍不住地要羅嗦。

小時候的地理課上學到這些饒口的名字:底格裏斯,幼發拉底,美索不達米亞。與它們相連的是人類最早的文明:蘇美爾,巴比倫,楔形文字。。。這些名字不知何時起不再拗口,念著它們的時候口中好似開出一朵朵花,心跳會有一點快,內心一片純淨又熱烈的向往,仿佛透過塵埃望向自己的原初。我記憶中的兩條河流經敘利亞和伊拉克,在巴格達那裏束一下腰,係住了我多少的想像。我沒有想過這兩條河從哪裏來,直到翻開土耳其地圖。

兩河上遊在土耳其境內,從安泰普開往烏爾法的路上我們第一次穿過幼發拉底河,離開烏爾法後又再次相遇。幼發拉底古波斯語的意思是“可以穿越”,我們也算是不辜負它了。

幼發拉底河
img015


出了烏爾法,停了阿塔圖克水壩。水壩建在幼發拉底河上,截出一片碧藍的水庫。這是土耳其東南水利工程(GAP)的一站。土耳其東南雖屬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 ),幾千年的文明更替,戰亂紛擾,如今早已沃土不再。兩條大河默默流過土耳其最貧困的地區。於是共和伊始,凱末爾就設想利用兩河資源;至上世紀七十年代GAP計劃出爐,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開發工程之一,意在通過灌溉發電還之沃土,重振文明。工程至今已建了十幾處水壩,多數在幼發拉底河上,因為底格裏斯一方麵流經更多的山區,另方麵更深入在庫爾德族人聚居地——土耳其政府至今不承認庫爾德族的存在。

水庫淹沒了不少村莊和古跡,並大量減少了中下遊水量,引起敘利亞和伊拉克的抗議;特別是敘利亞發電灌溉都嚴重倚賴幼發拉底。因底格裏斯流量的一半,幼發拉底流量近九成源於土耳其東部山區,土耳其自認為用水蓄水是其權利。這讓我想起中國在瀾滄江建壩影響下遊湄公河而引發的爭議。英文裏對手“rival”這個詞的源起就是共用一條河水的人——對資源競爭還是共享原是我們永久的主題。

兩次穿過幼發拉底,河水出我意料的清澈,一處水靜,一處湍急,都是碧水荒山。若不是公路橋與電線處處提醒,便覺渾然世外。一處河岸的緩坡上,兩個老漢閑坐在那裏,不知坐了多少個世紀。我難以想象這河水滋養過人類最早的文明,如此清澈的河水已然承載幾千年的負荷。

《古蘭經》裏天堂的花園也有四條河,“內有常久不蝕的水河,滋味不變的乳河,飲者感覺味美的酒河,和清澈的蜜河。” 我相信我曾瞥到天園的一角,因為我穿過了蜜河。

幼發拉底河上的水庫
img017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