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十四孝的故事 zt

(2006-08-23 00:43:25) 下一個
二十四孝的故事 送交者: 24xiao 二十四孝   孝感動天   上古時期五帝之一的舜,是瞽瞍的兒子。從小就很孝順父母。他父親是個老實厚道的農夫。舜的生母在舜十幾歲時故去了,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據說很有音樂天才。他娶了一位後妻,性情粗暴、凶狠。舜的母親因家境貧困,常對他父親出言不遜、橫加指責。她生了 一個兒子名叫象。象長大後變得凶殘、蠻橫、傲慢、無理,也常對父親傲慢不恭敬。隻有舜始終如一,不怨天尤人,對父母恭順如常,對弟弟加倍關心、照顧,引導其改過自新。此超常之大孝心,感動上天。當舜在山下耕田時有神象相助;又有神鳥幫忙鋤去荒草。當時的帝 堯聽說舜的孝行,特派九位侍者去服侍瞽瞍夫婦,並將自己的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舜,以表彰他的孝心。後來堯把帝位也“禪讓”給舜。人們讚揚說,舜由一個平民成為帝王純由他的孝心所致。 後人有詩讚曰:   隊隊耕春象,紛紛耘草禽;嗣堯登帝位,孝感動天心。   戲彩娛親   據《史記》、《高士傳》、《列女傳》記載,老萊子是春秋末年楚國隱士,與孔子同時。老萊子對待雙親十分孝順。當時社會動蕩,到處混戰,老萊子為使父母免遭兵荒馬亂之苦。就帶領全家來到蒙山(今山東中部)南麓隱居,靠開荒種地,自食其力。老萊子七十歲時 ,父母年齡更大,為了雙親身體健康,心情愉快,他想法子逗老人樂。有時穿五色花衣服,在地上翻跟頭,學狗叫,像小孩一樣,把父母逗得樂哈哈,他才作罷。有一次,他端著湯飯給父母喝,上台階時,不小心摔了一跤,他便乘勢做在地上,像小孩樣哭了起來,急得二老 趕忙來扶,他卻站起來開心地笑著說:“我是故意逗你二老玩。”後人以詩讚道:   戲舞學嬌癡,春風動彩衣。雙親開口笑,喜色滿庭闈。   鹿乳奉親   周朝時,有一位叫郯子的,從小就很孝順。   他的父母年老的時候,雙目均患眼疾,想吃鹿乳。郯子苦思冥想,終於想出一個辦法。於是他穿上了鹿皮,往深山鹿群中走去,想這樣去取得鹿乳供奉雙親,沒想到被打獵的人發現。   正當獵人舉起了弓箭要射殺他時,他急忙喊道:“我為了取得鹿乳,給患有眼疾的雙親吃才穿上鹿皮,混到鹿群中采取鹿乳。”獵人知道原來是人不是鹿,才放下弓箭沒有射他,並且對他這種孝敬父母的行為讚歎不已。有詩讚曰:   親老思鹿乳,身穿褐毛衣; 若不高聲語,山中帶箭歸。   負米養親   周朝,有個叫仲由的人,字子路。家裏很貧窮,時常在外麵采集藜藿等野菜當食物。而子路為了贍養父母雙親,常常到百裏以外的地方背回米來,盡到自己的孝心。父母去世以後,於路南遊到楚國。楚王非常敬佩恭慕他的學問和人品,給子路加封到擁有百輛車馬的官位 。家中積餘下來的糧食達到萬鍾之多。但是子路仍然不忘父母的勞苦,感歎說;雖然希望再同以前一樣生活,吃藜藿等野菜,到百裏之外的地方背回米來贍養父母雙親,可惜沒有辦法如願以償了。有詩頌曰:   負米供甘旨,寧辭百裏遙;身榮親已沒,猶念舊劬勞。   齧指心痛   曾參,字子輿,魯國武成(今山東費縣)人,天性純孝。一天,曾參去山裏打柴,家裏來了客人,母親不知如何是好,便咬了自己手指。曾參正在打柴,忽然感到心裏隱隱作痛,出於天性,他立即意識到家中有事,急忙背柴回家,向母親問安。母親說:“家中來了客人 ,有急事,所以我咬了手指,想喚你回來。”曾參親自下廚,盛情招待客人。後來他在魯國做了個小官,掙得很少的俸祿,用以奉養父母。父母去世後,他隨孔子周遊列國,一度在越國做了大官。晚年,曾感慨地說:“當初我身為小吏,所得俸祿不過一二鬥米,卻欣然自喜 ,那是什麽原因呢,因為那點米能讓我供養父母。後來南遊越國,住著高堂大廈,吃著山珍海味,卻常北望故裏,淒然淚下,為什麽呢?因為雙親不在了,不由得心裏寂寞悲苦。”後人以詩讚道:   母子原來通一氣,兒身處處是親身。家門齧指兒心痛,一片真誠感動神。   單衣順母   周朝閔損,字子騫,是個孝子。母親早逝,父親憐他衣食難周,便再娶後母照料閔子騫。   幾年後,後母生了兩個兒子,待子騫漸漸冷淡了。一年,冬天快到了,父親未歸,後母做棉衣偏心,給親生兒子用厚厚的棉絮,而給子騫用蘆花絮。   一天,父親回來,叫子騫幫著拉車外出。外麵寒風凜冽,子騫衣單體寒,但他默默忍受,什麽也不對父親說。後來繩子把子騫肩頭的棉布磨破了。父親看到棉布裏的蘆花,知道兒子受後母虐待,回家後便要休妻。   閔子騫看到後母和兩個小弟弟抱頭痛哭,難分難舍,便跪求父親說:“母親若在僅兒一人稍受單寒;若驅出母親,三個孩兒均受寒。”子騫孝心感動後母,使其痛改前非。自此母慈子孝合家歡樂。有詩讚曰:   閔氏有賢郎,何曾怨後娘;車前留母在,三子免風霜。   親嚐湯藥   公元前202年,劉邦建立了西漢政權。劉邦的三兒子劉恒,即後來的漢文帝是一個有名的大孝子。劉恒對他的母親皇太後很孝順,從來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親患了重病,這可急壞了劉恒。他母親一病就是三年,臥床不起。劉恒親自為母親煎藥湯,並且日夜守護 在母親的床前。每次看到母親睡了,才趴在母親床邊睡一會兒。劉恒天天為母親煎藥,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嚐一嚐,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自己覺得差不多了,才給母親喝。劉恒孝順母親的事,在朝野廣為流傳。人們都稱讚他是一個仁孝之子。有詩頌曰:   親嚐湯藥   漢文帝劉恒,是漢高祖劉邦的第三個兒子。生母姓薄,生他時,夢見青龍入懷。劉恒八歲時,被封為代(治所在今河北蔚縣)王,必須離開都城,到封地“主持”事務。呂後執政時,薄氏被外放代地,與兒子生活在一起。劉恒貴為藩王,對待母親盡忠盡孝,早晚請安, 有事必報。一時間,母慈子孝,聲名遠揚。一天母親突然發病,劉恒立即召來醫生診治。母親吃的湯藥味苦,藥煎好後,劉恒都要親口嚐嚐,試過溫涼,才讓母親喝。母親一病就是三年,劉恒也一直侍侯了三年。皇天不負孝行人。母親的病終於好了。劉恒雖累得消瘦了許多 ,心裏卻為母親身體康複無比高興。劉恒稱帝後,生活儉樸,廢除肉刑,輕徭薄賦,采用休養生息的治國策略,與兒子漢景帝劉啟共同成就了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   後人以詩讚道:幾輩高堂有老親,病來方劑貴留神。漢文侍疾躬嚐藥,愧煞不知定省人。   拾椹養親   蔡順,字君仲,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縣)人。小時父親就離他而逝,母親含辛茹苦將他養大。蔡順懂事後,就非常孝敬母親。王莽當政末年,社會動蕩,又逢天災,糧食顆粒無收。“猛虎遍地走,十村九無煙”,即是當時社會生活的寫照。蔡順靠采摘桑椹為食,他 把變成黑色的熟桑椹與還沒成熟的紅桑椹分開裝。一天,他正在采集,遇赤眉軍將他抓走,看見分裝的桑椹,就問他什麽原因。蔡順答道:紅色的桑椹還沒成熟,吃起來發酸,留著自己吃;黑色的是已成熟的桑椹,味道甜美,拿回家給母親吃。赤眉軍感歎道:“真是個孝子 啊!”隨即將他釋放,並送給他三鬥白米,兩條牛腿,讓他孝敬母親。後人以詩讚道:   蔡順入山拾桑椹,黑紅分類問原因。赤眉亦有良心在,鬥米豚蹄獎善人。   刻木事親   丁蘭,東漢光武中興時人。年幼時父母早逝,從小沿街要飯度日。不知過了多少苦日子,在他人的介紹下,他到一家書館當了一名廚師,雖然工作辛苦,但丁蘭從沒放棄學習的機會,每天做完飯,他就到書館學習。年複一年,丁蘭長大成人,雖然生活逐漸好轉,但他隻 要一想到父母早亡,自己沒能盡孝,就會感到非常痛苦和難受。於是丁蘭就找人刻了雙親的木像,供奉在香案上,終日香火不斷,每日三餐,象對待活人一樣,到了晚上,丁蘭還常常跪在雙親的木像前述說心事,表達對雙親的思念之情。   湧泉躍鯉   漢代人薑雲壽,非常孝順母親,可是薑母生性怪僻,特別愛喝江水,吃新鮮鯉魚。為此,薑雲壽經常到七八裏外的江岸挑水,並買來新鮮的鯉魚給母親吃,但無奈家境不好,不能每天讓母親吃到鯉魚。一天,薑雲壽到院內燒香,祈求皇天保佑母親每天能吃到鯉魚,喝到 江水,剛說完,後院就崩出一條裂縫,流出江水和鯉魚,並且從此後院每天都湧出江水、躍出鯉魚,薑母也能夠天天喝到江水,吃到新鮮的鯉魚了。此事傳開後,皇上封薑雲壽一家為忠孝之家,而忠孝之名也流傳千古。   懷橘遺親   陸績,字公紀,三國時吳國吳縣(在今江蘇省)人,小時聰明伶俐,人稱“神童”。父親在東漢靈帝時官居郡守,一天,去九江拜訪世家大族袁術,陸績隨父同去。這時他僅六歲,對袁術的提問,應答如流。袁術破例給他賜坐,又摸著他的頭對他父親說:“這孩子秀外 慧中,冰雪聰明,日後在文學上一定會有成就。”隨後讓人端來一盤柑橘。陸績吃了一個後,感覺味道鮮美,想到母親平時喜愛吃柑橘,就悄悄拿了幾個揣在懷裏。起身告辭時,不料懷中的柑橘一個個掉在地上。袁術取笑說:“小兒郎是我家貴客,怎麽還偷東西啊?”小陸 績不慌不忙地說:“我母親平日愛吃柑橘,我見你家柑橘味道特別甜美,就帶幾個回家給母親嚐。”袁術及周圍的人聽了都很感動。後人讚道:   當年柑橘入懷日,正是天真爛漫時。純孝性成忘小節,英雄從古類如斯。   哭竹生筍   在三國時,有一個孝子,姓孟,名宗,字恭武,從小就喪了父親,家裏十分貧寒,母子倆相依為命。長大後,母親年紀老邁,體弱多病。不管母親想吃什麽,他都想方設法滿足她。一天,母親病重,想吃竹筍煮羹,但這時正是冬天,冰天雪地,風雪交加,哪來竹筍呢?   他無可奈何,想不出什麽好的辦法,就跑到竹林抱竹痛哭。哭了半天,隻覺得全身發熱,風吹過來也是熱的。他睜眼一看,四周的冰雪都融化了,草木也由枯轉青了,再仔細瞧瞧,周圍長出了許多竹筍。他的孝心感動了天地。他把竹筍讓母親吃了,母親的病就好了。有 詩頌曰:   淚滴朔風寒,蕭蕭竹數竿;須臾冬筍出,天意招平安。   打虎救父   晉朝時,有一位叫楊香的孝子,十四歲的時候就經常跟著父親去田裏收割莊稼。   有一天,突然一隻老虎把他的父親銜去。當時楊香手無寸鐵,但他深深地知道必須去救自己的父親,於是不顧自身的危險,立即爬上虎背,緊緊扼住老虎的脖子,老虎終於鬆口逃走。他的父親也就脫離虎口,保全了性命。有詩頌曰:   深山逢白額,努力搏腥風;父子俱無恙,脫身虎口中。   嚐糞心憂   庾黔婁,南齊時人,母親早逝,留下父子兩人相依為命。雖然家境貧寒,但庾黔婁刻苦求學,考取了功名,出外作官,而庾父則堅持留在老家。庾黔婁走後不久,庾父就生病了,為此庾黔婁不惜辭官,回家侍奉父親,嚐父親的糞便以探尋父親病情的輕重,並燒香祈求上 天的保佑,甚至寧願自己減壽來給父親增壽。庾黔婁的孝心感動了上天,庾父的病漸漸好了起來。   行傭供母   江革,字次翁,東漢初年臨淄(今山東省淄博)人。父親很早去世。時值王莽專政,江革為躲避戰亂,背著母親,棄家出走。途中幾次遭遇強人,要虜掠他入夥。江革總是哀求說:“我跟你們去能好吃好喝,那多好啊。隻是我的母親沒了依靠,就無法活不下去了。”強 人見他言真意誠,動了憐憫之心,放他而去。到下邳(今江蘇省邳縣)後,他已身無分文,就給人家做傭工,掙錢養活母親。打水劈柴,放牛喂豬,無所不做。劉秀稱帝後,戰亂慢慢平息,江革又背著母親回老家,照樣勤懇事母。母親有事外出,他不用牛馬拉車,而是自己 拉車,緩步而行,為的是車子的平穩,母親坐著舒服。人們都稱他為“江巨孝”。後人以詩讚道:   離亂無力供甘旨,不惜一身做憑傭。他日孝廉得鄉舉,官居諫議勞芳蹤。   乳姑不怠   唐朝時的傅陵郡,有一名女子唐氏,不但賢淑,而且持家有道。唐氏的婆婆長孫氏性格凶悍,經常虐待唐氏,還把她趕出了家門。但唐氏不記私仇,仍然每天準備用品食物托人拿去孝敬婆婆。有一次長孫氏生病,牙齒全部掉落,不能進食,唐氏就忍痛斷了兒子的奶水, 而給婆婆長孫氏喂奶喝,日複一日,年複一年,三年後,長孫氏身體複原,而且十分健壯。皇上知道此事後,封唐氏為一品賢淑太夫人。   親滌溺器   黃庭堅,字魯直,號山穀,北宋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縣)人,從小聰明穎慧,讀書過目不忘。一天,他的舅舅李常在書架上隨便抽出一本書,向他提問,黃庭堅對答如流。李常十分驚奇,稱讚他的學業真是“一日千裏”。英宗治平年間,他考中進士,神宗時,任國子 監教授。黃庭堅在文學上成就頗高,與張耒、晁補之、秦觀同為“蘇門四學士”。詩文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並開創了文學史上著名的江西詩派。書法上,他擅長行、草,與蘇軾、米市、蔡襄並稱“宋四家”黃庭堅為官剛正不阿,官至知州、吏部員外郎。盡管他地位 高,名聲大,侍奉母親仍一絲不苟。平時母親的起居飲食,都是自己親自動手,連母親用的馬桶都是自己親自刷洗。別人勸他說:“你做了大官,洗刷馬桶之類的事,就讓婢女去做,何必自己動手呢?”黃庭堅說:“職位再高,也要講孝道。侍奉母親,沒有什麽高貴與下賤 之分。”後人以詩讚道:   貴顯天下聞,平生孝事親。親自滌溺器,不用婢妾人。   棄官尋母   朱壽昌,字康叔,北宋揚州天長(今安徽天長縣)人。生身母親劉氏,是父親朱巽的小妾。父親的正房太太因自己沒有兒子,生性妒嫉,不斷虐待劉氏。朱巽平時就怕太太,又聽信讒言,竟狠心將劉氏趕出家門。當時壽昌隻有七歲。劉氏離開朱家後,迫於生計,忍辱改 嫁他人。從此,兒子與母親天各一方,毫無音訊。自母親離家後,壽昌整日思念,常常在夜間哭醒。長大後,他步如仕途,為了找到母親,吃飯時,從不擺酒肉,每次與別人談及母親,都淚如雨下。宋神宗熙寧初年,朱壽昌已五十多歲,決然辭官尋母。他對家人說:“此次 出去找不到母親,今生今世決不回家!”他記得母親離家時,父親正在陝西做官,就一路西行,來到陝西尋母,沒想到在同州(治所在今陝西大荔縣)巧遇母親。母子二人從分手到相遇,已過了將近五十年,這時母親已七十多歲。壽昌高興地將母親一家接到自己家裏,精心 侍侯母親和繼父,極盡孝道。後人以詩讚道:   解組掛冠為尋母,芒鞋竹杖遍天涯。針引磁石巧想遇,迎養歸來錦上花。   臥冰求鯉   晉朝時期,有個叫王祥的人,心地善良。他幼年時失去了母親。後來繼母朱氏對他不慈愛,時常在他父親麵前說三道四,搬弄是非。他父親對他也逐漸冷淡。王祥的繼母喜歡吃鯉魚。有一年冬天,天氣很冷,冰凍三尺,王祥為了能得到鯉魚,赤身臥在冰上。他渾身凍得 通紅,仍在冰上禱告求鯉魚。正在他禱告之時,他右邊的冰突然開裂。王祥喜出望外,正準備跳入河中捉魚時,忽從冰縫中跳出兩條活蹦亂跳的鯉魚。王祥高興極了,就把兩條鯉魚帶回家供奉給繼母。他的舉動,在十裏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讚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 詩頌曰:   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   扇枕溫席   黃香,字文強,東漢江夏安陸(今湖北安陸)人。九歲時,母親去世,他就一心侍奉父親。夏季天氣炎熱,房間悶熱,他每天都要用扇子扇涼枕席,然後讓父親入睡;冬天天氣寒冷,家裏沒有火爐,他總是先用自己的身體溫暖被窩,為的是讓父親暖暖和和入睡。黃香的 孝名傳到太守劉護耳中,劉護愛民如子,便將黃香召進官府,收為門生,之後又送到京城洛陽。黃香用功學習之餘,仍像以前奉養父親,一時名聲大振京師,人們稱他為“天下無雙,江夏黃童”。黃香為官,政績顯著,官至尚書令、魏郡太守。有一年,清河郡(治所在今河 北省清河縣)發生一起妖言惑眾案,涉及上千人,按律都得殺頭。黃香慎重處理此事,分別對待,隻處治了幾個首領,其餘人無罪釋放,這一舉動,深得民心。後人以詩讚道:   一枕清涼一扇風,冬天冷被暖烘烘。由來至孝天生就,莫笑黃香是幼童。   聞雷泣墓   戰國時魏國有一個名叫王裒的人,侍奉他的母親特別孝道。他母親在世的時候,生來就很膽小,懼怕雷聲,王裒經常在打雷的時候,到母親身邊給其壯膽。母親去世後,王裒把他埋葬在山林中寂靜的地方、一到刮風下雨聽到震耳的雷聲,王裒就奔跑到母親的墳墓前跪拜 ,並且低聲哭著告訴道:“兒王裒在這裏陪著您,母親不要害怕。”有詩頌曰:   慈母怕聞雷,冰魄宿夜台;阿香時一震,到墓繞千回。聞雷泣墓:   魏朝王袞,其父王儀是一名將軍,在一次戰敗後被殺,王袞見父親死得冤屈,就辭去大夫一職,回鄉種田養蠶,盡孝伺奉母親。王袞的母親害怕響雷,每次聽到雷聲,都要王袞在旁邊陪伴安慰。王母病故後,王袞每次聽到雷聲,仍會跑到母親的墓前陪伴,並跪拜哭泣道 :“袞在您身邊,母親不要害怕。”這樣一直堅持了整整三年,而王袞的孝事,從此便流傳開來。   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藥必先嚐。   賣身葬父   漢朝時,有一個聞名的孝子,姓董名永。他家裏非常貧困。他的父親去世後,董永無錢辦喪事,隻好以身作價向地主貸款,埋葬父親。喪事辦完後,董永便去地主家做工還錢,在半路上遇一美貌女子。攔住董永要董永娶她為妻。董永想起家貧如洗,還欠地主的錢,就死 活不答應。那女子左攔右阻,說她不愛錢財.隻愛他人品好。董永無奈,隻好帶她去地主家幫忙。那女子心靈手巧,織布如飛。她晝夜不停地幹活,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織了三百尺的細絹,還清了地主的債務、在他們回家的路上,走到一棵槐樹下時,那女子便辭別了董 永。相傳該女子是天上的七仙女。因為董永心地善良,七仙女被他的孝心所感動,遂下凡幫助他。有詩頌曰:   葬父貸孔兄,仙姬陌上逢;織線償債主,孝感動蒼穹。   恣蚊飽血   晉朝人吳猛,幼年母親早逝,與父親相依為命。由於家貧買不起蚊帳,每到夏夜,吳父常常因蚊蟲叮咬而睡不好覺,吳猛年紀雖小,但非常有孝心,為了讓父親睡好,自己竟赤裸上身,讓蚊子咬吸自己的血,希望蚊子喝飽了血就不再叮咬父親。吳父去世後,吳猛為父親 守喪三年,三年裏他燒紙供奉,早晚祭奠,從不間斷,受到後人的讚譽。   埋兒得金   郭巨,字文舉,西漢隆慮(今河南省林縣)人。生性純孝。父親去世後,對母親更加體貼,妻子也很孝敬婆婆,夫婦二人堪稱孝子孝媳。望著稱心如意的兒子、兒媳,母親心裏十分高興,常對人說:“我家中兒子、媳婦對我的孝敬,就是那皇帝老兒恐怕也享受不到啊! ”有一年,中原大旱,餓殍遍野,米價貴得如同珍珠一般。郭巨侍奉母親飲食仍像往常一樣,自己卻與妻子以野菜穀糠充饑。當時郭巨的兒子剛三歲,每當吃飯時,總要搶著分吃郭巨給母親的食物。郭巨便對妻子說:“眼下饑荒,兒子分吃母親的食物,弄不好都得餓死。不 如埋了兒子,以便養活母親。母死不可再生,兒死尚能再育。”即把兒子抱到野外,拿起鐵鍁挖坑。忽然挖出一罐黃金,上邊有字:“天賜孝子郭巨,官不得取,人不得奪!”郭巨驚駭不已,抱兒回家。後人以詩讚道:   莫責鄉愚求養誌,恐分甘旨竟埋兒。真誠一念格天地,土變黃金是此時。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