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看了電影“Babel”(中文翻譯應該是“巴別塔”吧)。因知道此片得到包括最佳導演、兩個最佳女配角等七項奧斯卡提名才慕名而去的,兩個半小時後發現果然名不虛傳。
Babel在聖經裏是人類曾經企圖修建的一座通向天堂的塔,當時全人類隻說一種語言,隻有一種民族,他們在向東遷移的時候看見一片空地,於是打算一起建立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以留世傳名,並讓全人類永遠不分離。上帝得知此事感覺人類太團結了,如果他們建成此塔,他們便不再有不能做成的事了。於是上帝把這群人分成地域,打亂他們的語言,讓他們彼此之間沒法交流,民族之間存在芥蒂。人類便從此分散了,塔沒有建成,人類開始出現不同的語言。
這個電影以Babel為名,通過導演的獨特構思和視角來展現在現代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分享著相同人性本質的人因來自不同的民族、接受不同的教化、操著不同的語言而彼此陌生、冷漠、誤解甚至傷害。然而當他們說著同一種語言的時候,他們就真的能走近彼此的心靈,善待自己的同胞,聆聽別人內心的痛苦嗎?人們在渴望得到理解的同時誤解著別人,在渴望得到關心的同時冷漠著另一顆心。這樣的諷刺大概就是上帝設計的對人類的懲罰。
影片裏發生在三個國家的三個故事把這種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從不同的角度刻畫的淋漓盡致,其中還包括一個日本聾啞少女與這個有聲世界之間的隔閡。在隔閡中間又同時蔓延著人性相同的本質,對愛的渴望、對家庭的責任、對未知事物的好奇、對社會製度的無奈、對親情的震撼,讓我們想到在建Babel之初人類本是相同的。在這些相互矛盾的情感的交錯中,擁抱似乎是更有效的語言,一個簡單的動作讓障礙成通途。
另外,這三個故事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卻隨著片子的漸進漸露其中微妙不可思議的聯係,這些聯係纖細但牢固,巧妙但不牽強,好象根莖相連的幾株植物,需要翻開附著的泥土才能看到它們的脈脈相通。而這種表現手法挑戰觀眾想象力的同時讓人看後回味無窮。
如果該片獲獎,我一點都不會驚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