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崩潰之後狂語

(2006-11-08 20:37:32) 下一個

BLOG是什麽呢,抽象的說,是情感的綿延,靈魂的釋放;直白的說,是瞬間的定格,記憶的封塵;通俗的說,是順氣清火,助於消化;石頭的說,是排毒養顏。。。不管怎麽說,當它成為一群博客人的一種習慣時,說什麽似乎已經不重要了,用自己的方式給相同的東西賦予不同的定義,這樣的過程更讓人們所依賴。 

好象每次CPA考試,都能碰上好久不聯係的朋友,看來混在這個圈子的人真是沒幾個不在被證書折磨。這樣的事發生多了,我便開始下意識的期待著,不知這次會遇見誰。昨天考試前四十分鍾我就到了考場,大門沒有開,隻能在外麵等。我找個石階坐下,手裏抱著書,一頁一頁翻著,眼睛卻在一個勁的狂掃身邊的人們,掃了一遍又一遍,沒看見一個眼熟的,心想,這回大概就隻有考試沒有驚喜了。過了十分鍾,大門開了,人群開始向門口移動,突然一個人從後麵拍我的肩膀,急不可待的回頭看這回是誰,原來是小L。她是我上學時一次放假回北京的路上認識的朋友,我們當時坐的是韓亞航空的飛機,被航空公司安排在漢城機場附近的飯店住了一晚,下飛機CHECK OUT的時候發現我倆一個房間,一聊才知道她也是UNSW的,也是學會計的。一晚上聊了不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說她來悉尼讀大學,待了三年第一次回家,還是在父母的狂催威逼下。我特別不理解,問她怎麽受得了,她聳聳肩,說沒覺得什麽。有的人好象天生就適應身處的環境,無論給他們放在哪裏,而有的人卻是一定要尋根,無論在外漂多久,隻有歸根才是歸宿。趕緊跟她聊幾句,update一下彼此的數據庫,然後就進了考場。 

不知考下一門的時候會遇見誰。 

好象事情往往都是這樣的,當你在壓力中時,或在爭取某一件事的過程中,總會想象當這一切結束時將會多少美好,而真正結束以後,卻往往沒有想象中的輕鬆和快樂。這大概是因為當事情客觀的結束時,人主觀上還在緊張中,需要時間來調整,而這樣的調整所需的時間取決於事情結束前處於緊張狀態的長度。比如我考CPA,客觀上講,從卷子收上去的那一刻開始我就輕鬆了,但我卻木然的看著老師把卷子拿走,下意識的收拾東西離開考場,似乎隻有腦子裏反複出現的一個聲音“又考完一門”提醒我,現在的狀態變了,否則體會不到與前一日的玩命苦讀有絲毫差異。但從考場回家的路上,一點點的吸吮考完試後生活的星星點點,比如又可以美好計劃下班以後的生活,又可以肆無忌憚的看蹀到淩晨,又可以狂煲電話粥或勾結胡朋狗友,又可以賴在男友懷裏撒驕,等太陽照屁股再起床。。隨著這些思緒的漸至,我也就一點點忘記了幾小時前考場裏的火藥味,一點點融進了考完試的狀態裏。盡管考前緊張,卻難稱之為驚心動魄,所以之後的個把小時便足矣調整。寫到這讓我想起了曾經讀到的一篇文章,講該停的時候就要停。文章說如果一個人拚搏一生為了實現一樣東西,從未允許自己放鬆一刻,在一種“等夢想實現了,一切就都好了,到時候再好好享受”的理念下奮鬥,而當他實現了一直以來所追求的東西時,卻發現自己已經沒有能力享受了,因為一看到這些成果,他就會想到自己奮鬥的一生,想到曾經的辛酸,想到自己一直在逃避卻不停閃現在腦海裏的問題-值與不值。按照上麵的理論,因為緊張的時間太長了,幾十年,之後調整需要的時間也變得長了,不是個把小時,卻是成年數載。所以該停的時候就要停,為了之後還有能力享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