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document.location=";returnfalse;'>...">
0))document.location=";returnfalse;'>..." />
中國外購武器高潮已過 未來靠自己研製 - 博客 | 文學城
將我的博客複製一份至《海外博客》
由於數據量較大,請您耐心等待複製完成
複製
正文
中國外購武器高潮已過 未來靠自己研製
(2006-08-22 20:29:29)
下一個
中國軍事方麵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萬裏之外美國人的神經。
5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梁光烈上將一行剛結束了對俄羅斯的訪問,盡管中俄對此報道都較少,但美國一些媒體仍捕風捉影地報道稱,“中國和俄羅斯正醞釀一筆新的軍火交易”。對於俄首次安排外國軍方高級將領參觀俄太空部隊基地――“紅旗勳章城”,美國更是視為“非同尋常的事件”。
“美國之音”稱,這預示著“在對華軍售問題上,俄軍方態度正在發生微妙變化,不再嚴格限製將尖端科技和武器裝備出售給中國”。
近年來,中俄軍方高層的每一次互訪都會引起美國媒體的關注,美國軍方對此更是緊盯不放,美國於23日公布的《中國軍力報告》也專門有一節講述俄對華軍售情況。
美猜測中俄軍事交流
據俄塔社和俄新社報道,5月24日,俄航天兵司令波波夫金上將在“紅旗勳章城”指揮控製中心會見了來訪的中國軍事代表團。“紅旗勳章城”至今屬於軍事禁區,不允許普通俄百姓特別是外國人接近。“紅旗勳章城”集中了俄羅斯太空科技的精華,那裏控製著目前在太空軌道上運行的130多顆俄羅斯軍用、民用和軍民兩用衛星,俄間諜衛星每天搜集到的大量情報資料、其他國家衛星在太空軌道上的運行狀況等,也都通過這個基地匯總分析,最後傳送給俄軍總參謀部和俄軍情報分析機構。
據俄塔社報道,波波夫金專門向中國客人介紹了俄“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定位導航係統的特點、功能、未來的發展前景等。“美國之音”稱,梁光烈被認為是有史以來第一位到該基地參觀訪問的外國高級將領。報道還猜測,“中國很可能向俄羅斯采購太空軍事科技和相關設備,以建立自己的衛星定位導航係統。在此之前,中國在最近兩三年內可能會使用俄軍方的‘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定位導航係統”。
據報道,俄“格洛納斯”全球衛星定位係統同美國GPS以及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係統類似。該係統由24顆衛星組成,首顆衛星於1984年發射,蘇聯解體後曾一度處於停頓狀態。直至1998年,俄再度開始對“格洛納斯”進行更新升級。據俄媒體報道,“格洛納斯”係統除了民用之外,還可用來探測空中、海上、地麵以及太空中的軍事目標,定位精度最高將可以達到1米,能讓現役武器在不用花大價錢的情況下把威力提高一個等級。比如,俄軍“物美廉價”的LGB-1500型精確製導炸彈就是在普通炸彈上安裝了“格洛納斯”信號接收器,命中精度不亞於美國用GPS製導的同類型炸彈。
最讓美方擔心的是,“格洛納斯”能提高戰略導彈的打擊精度。在導彈飛行過程中,“格洛納斯”係統可不間斷地進行路線精確測算和數據修正,將導彈的命中誤差大大縮小。俄羅斯軍事專家亞曆山大·戈爾茨因此把“格洛納斯”係統稱為“除核武器之外,前蘇聯留給俄羅斯最珍貴的遺產”。
“中國購買俄武器對美國是一樁大事”
事實上,美方一直在緊盯俄羅斯對華武器貿易。美國國防部5月23日在向國會提交的2006年《中國軍力報告》中,再度對中俄軍事合作表示嚴重擔心。該報告稱,從2000年到2005年,中國的武器進口花費達130億美元,其中95%的軍事進口都來自俄羅斯。中方向俄羅斯購買的武器包括蘇-27、蘇-30戰機、基洛級潛艇,以及各種防空、反艦導彈等。另外,中國在自行研製一些武器係統時一直借助重要的俄製部件,而且還在一些項目上獲得了俄武器係統生產許可權。與此同時,中俄還在繼續推進軍事技術、設計、材料工藝等領域的合作。
《莫斯科時報》曾以“武裝中國讓美國神經緊張”為題報道稱,“華盛頓對北京的軍力擴張以及俄羅斯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擔憂日甚,一直想極力說服俄限製對華軍售”。據報道,前美國駐俄羅斯大使不久前在莫斯科附近舉行的一次會議上表示:“俄羅斯出售大量武器給中國,經濟上的理由可以理解,但這會不會使亞洲更不穩定?如果台海爆發戰事,將導致俄東部邊界出現嚴重不穩定的局麵。”
美國蘭德公司中國問題專家柯瑞傑更直接說出了美國擔憂的真正原因:“中國近幾年強勁的武器購買能力對美國來說是一樁大事。美國重視中國購買軍火的原因不是擔心同中國在一場可能的軍事衝突中失敗,而是擔心這將使美國在衝突中付出更高的代價。”
美方最擔心的是在太空方麵。與美政府部門關係密切的美國國際戰略評估中心把中國大力發展太空技術列為對美構成十大威脅技術的第三位。早在中國參與歐盟“伽利略”計劃時,美國就極為警惕。據美國《商業周刊》報道,美國有人聲稱,如果歐洲的“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係統被敵對國家,例如中國使用,美國將有可能對該係統進行攻擊。
更重要的是,美方將此次俄中加強軍事合作視為“俄羅斯放開對華武器出口限製,進行戰略武器合作的一個開端”。5月27日,俄聯邦航天署稱,俄海軍用核潛艇成功進行水下發射,將一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美國軍方認為,一旦俄中在這樣的戰略力量領域展開合作,美國的威懾力量將可能受到嚴重威脅。
俄對武器出口仍然很嚴格
國際上多數軍事專家認為,中俄之間武器貿易,主要是中俄政治關係日益成熟的一個表現,但也有俄自身的考慮。《莫斯科時報》評論認為,俄希望通過與中國的武器交易來牽製美國,以減輕自身的戰略壓力。俄軍總參科學院院士科列林克也表示,俄目前的國際政治環境十分孤立,這促使俄軍方同中國進一步接近。他認為,俄在西方無法同任何國家存在盟友式的關係,很自然需要重新恢複同中國的友好關係。
另一方麵,俄羅斯對外出口武器也可以為其軍事科研賺取寶貴的外匯。美《商業周刊》曾報道稱,目前世界上800多顆各類衛星中,美國有400多顆,俄羅斯隻有100多顆,隻有蘇聯時期衛星數量的一半,根本無法滿足本國需要。然而,與西方國家相比,俄目前的航天資金少得可憐,與印度持平,隻相當於美國航天撥款的1/20。因此,俄想重振航天大國雄風可能是個難以企及的夢想。“美國之音”稱,如果中國軍方想租用“格洛納斯”監測台灣海峽的話,中國甚至可能需要自己掏腰包讓俄羅斯向台灣海峽上空再發射幾顆衛星。
盡管俄羅斯十分熱心對外軍售,在武器出口對象的選擇上似乎沒有美國那麽嚴格,在出口的武器方麵也包括較為先進的戰術和戰略武器。但是,俄對外軍售並非沒有限製。去年10月,普京在俄對外軍事技術合作委員會會議上強調,各部門都必須嚴格遵守對外軍事技術合作領域的各項規定,因為“武器買賣不是一般的生意”。
實際上,俄羅斯對各國的軍售都有相當的保留。首先,俄軍售基本上隻限成品不售技術,以避免未來的市場受到“潛在威脅”。其次,俄對外出售的武器在關鍵性作戰係統方麵往往被“精簡”。如俄在向印度出售“卡盧加”號潛艇前,曾對該潛艇進行過“翻新”,“敏感”或者機密的武器係統都被拆除了。第三,俄出口型的武器裝備與自用型的質量有較大差別。以俄售給印度的米格-29為例,在俄飛得非常出色,到了印度卻“嚴重水土不服”,發動機問題尤其大。當時進口的188台備用發動機中有139台質量不合格!另據俄《新消息報》去年5月的一則報道,俄聯邦安全局製止了一宗向中國出售廢舊“華沙人”型潛艇的交易。顯然,這些都是俄武器出口的規定在起作用。
中國國防建設必須靠自己
雖然一些西方媒體認為中國正越來越依賴從國外進口的軍事技術,但多數軍事專家認為,目前中國在軍事技術方麵仍然采用自主研發為主、引進為輔的“兩條腿走路”的方針。許多國際軍事媒體還注意到,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25日頒布了《國防科技工業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報告稱,在未來15年裏,中國國防科技工業要實現五大科技發展目標,完成八項重點任務。
美國克萊蒙研究所的中國軍事問題專家林長盛認為,中國從俄羅斯引進軍事技術和裝備的高潮已過。林長盛說:“在過去50多年裏,中國的教訓很慘痛,曾受過蘇聯的武器禁運,也受過美國的製裁。所以中國現在很清楚,一方麵盡可能從國際上引進這些先進的技術;另一方麵,一定要堅持自己的獨立自主。現在基本上講,中國的軍事裝備是以自己研發為主,以引進為輔。這個情況也基本上符合現在的戰略形勢。就俄羅斯來講,中國向俄羅斯購買的武器裝備和國防科技基本上已經過了高峰期,能夠買的基本上都買了。買不到的,要麽俄羅斯沒有,要麽俄羅斯不賣。所以,未來中國還是要把重點放在自主研發上。”
軍事科學院世界軍事研究部亞太研究室主任姚雲竹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俄羅斯是除了西方國家以外最好的武器生產國。在西方國家普遍對華實行武器禁運的情況下,俄羅斯是在對華軍售方麵唯一不受美國控製的國家,對中國的武器發展起過一定的作用。姚雲竹同時認為,俄羅斯與中國在曆史上曾經有過對抗,而且又是鄰國,從地緣政治角度考慮,俄羅斯畢竟對中國還懷有一定的戒心。現在,中國一方麵從俄羅斯引進武器技術,但從根本上來說,像中國這樣的一個大國,國防建設必須靠自己的力量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