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美準備聯合登月 美國想用中國飛船

(2006-08-22 20:29:28) 下一個
美國宇航局發言人迪安·阿科斯塔25日證實,美國宇航局局長邁克爾·格裏芬已經正式接受中國航天局的邀請稍後訪問中國,就中美兩國太空領域的合作展開磋商,其中最有可能進行合作的領域是登月和新一代航天飛行器的研發。   美國宇航局長證實訪華 美國既需“好夥伴”也要“好對手”   美聯社記者25日從弗羅裏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回的一則報道頗為令人關注:美國宇航局局長格裏芬正式接受了訪華的邀請,準備與中國就航天領域的合作展開討論。   4月3日,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羅格應邀對美國宇航局位於華盛頓的總部進行了非正式訪問。羅格先是與美國宇航局發言人邁克爾·布萊恩舉行了會麵,雙方商討了美國宇航局局長邁克爾·格裏芬最早於今年九月份對中國進行訪問的可行性。兩天後,在第22屆國家太空座談會結束後羅格接受采訪時說:“我和布萊恩先生開了個玩笑,當有一天我們需要結婚時,首先做的事情應該是麵對麵了解,否則怎麽聯姻”。羅格說,他此次與布萊恩的會麵隻是“順便走訪”式的訪問,一方麵是為了看望“老朋友”,另一方麵就是商討格裏芬訪問中國的事情。羅格說:“我回國後,我會為格裏芬的到訪起草一份路線圖!”   4月25日,美國宇航局長格裏芬在參議院“科學與太空小組委員會”聽證會上正式宣布,他已經接受了中國方麵的訪問邀請,今年稍後訪問北京。格裏芬非常肯定地對小組委員會的全體成員說:“我個人認為,美國總能從類似的跨國間的航天磋商中得益,不覺得這樣做會對美國造成何種傷害!”   格裏芬解釋說,2003年,中國首度成功進行了載人航天,使她成為俄羅斯美國之後第三個憑自己的能力進行載人航天的國家;其次,中國又於去年成功地將兩名宇航員送上太空;第三是中國的航天官員宣布,中國將於2010年進行無人飛行器登月,同時打造空間站。非常巧的是,美國將於2018年派宇航員重返月球。   稍早前,有美國議員對中國的航天發展表示擔憂:他們認為,“中國希望與美國爭奪太空霸主的地位,如果不是現在,那就是在不遠的將來。”中國正在開發新一代“長征”助推火箭以支持登月任務,但共和黨議員湯姆·菲尼卻表示,這種火箭還能兼載“殺手衛星”,可用來破壞美國太空通訊係統和太空主導權。集中精力研發民用航天技術是提高或保持一個國家技術優勢的最好途徑,這無疑也是中國讚同的,因此,“如果中國想把國旗插上月球,那麽美國就要把國旗插上火星”;弗吉尼亞州共和黨眾議員、眾議院撥款小組委員會主席弗蘭克·沃爾夫表示:“如果中國人先於我們到達月球,我們的太空計劃就失敗了。”沃爾夫還要求格裏芬局長在本月底前向美國國會提交一份有關中國太空計劃的評估。這位議員還說什麽,一個民主國家在太空起引導領作用“比中國更合適”;眾議院前多數黨領袖湯姆· 迪萊所率的一個36名議員小組去年12月在給布什總統的信中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中國和俄羅斯比美國更接近月球。”   對政治家們上述異議,格裏芬局長25日明確表示:“20年前,幾乎沒有人敢相信,美國與俄羅斯有一天會在航天領域合作,可如今天,美國和俄羅斯在國際空間站上進行了很好的合作。美國在航天領袖不但需要好夥伴,也需要好的競爭對手,有時候,好夥伴和好對手往往合二為一!”   布什提出想跟中國聯合登月 宇航局想用中國飛船   那麽,中美航天領域的合作具體應該在哪些方麵展開呢?美國宇航局沒有明說,中國宇航官員在接受記者問詢的時候也表示現在還沒好細說,但宇航專家和美國宇航局的官員私下裏透露了相當的內容。   中國宇航局副局長羅格月初在訪問美國期間表示,中國的所有太空活動都積極尋求國際間的合作,包括載人航天飛行。他還強調,中國現在有了自己獨立將宇航員送入太空的係統,但是仍然歡迎與美國展開其它方麵的合作。而美國總統國家安全委員會資深專家戴尼斯·威爾德(Dennis Wilder)21日透露,美國總統喬治·布什在白宮會見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時提出建議:中美雙方應該在聯合探索月球問題上立即展開談判!對此,美國宇航專家認為,這相當於布什總統很想在登月項目上與中國展開全麵合作,準備讓中美聯合進行登月計劃。美國宇航局官方沒有透露格裏芬中國之行的具體內容,美國宇航局發言人表示,格裏芬局長確實已經接受了訪問的邀請,但訪問時間和具體的議程卻未定。不過,美國宇航局官員私下裏向記者透露說,美國宇航局確如布什總統所說的那樣,“很希望交流聯合登月的構想”!關於中美聯合登月的構想,細節方麵美國宇航局不方便多說,但很有意思提,中美登月的時間“非常接近”,這是進行合作可能的“時間巧合”;二是聯合登月會讓中美雙方節省不少的經費,很符合美國宇航局“少花錢辦好事”的新太空探索原則;三是最有登月實力的俄羅斯沒有近期登月的打算,而有登月夢想的日本,印度從技術上來說太落後,美國宇航局“等不及”。   還有一個非常現實的合作項目,那就是用中國的飛船往返於空間站與地球之間。4月25日,美國宇航局長格裏芬證實,在美國議員們追加了10億美元的研發經費之後,美國宇航局最早能於2011年擁有新的航天飛機,填補2010年所有航天飛機退役後的空白。盡管如此,一年的航天悄機空白還得靠俄中兩國的飛船來支持。華盛頓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學者文森特·薩巴捷和瑞安·費思說,這一年之內,美國可能仍得依賴俄羅斯與中國出租飛船服務,往返於國際空間站與地球之間。   競爭不影響合作 中美航天合作將是“多贏之舉”   那麽,中美進行航天領域的合作將帶來哪些益處呢?對此國際航天專家和學者看法頗多:   首先是美國將切身感受到,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的透明度。“中國似乎已下定了決心——發展一個全方位的、成功的空間計劃。這對一個要作世界主要大國的國家而言,是非常重要的財富。”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空間政策研究所主任約翰?勞格斯登說;“在太空領域,中國不是美國的威脅。”美國智庫海軍分析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成斌表示:“我們隻能說,中國在太空領域的發展鞭策、刺激了中美之間的競爭,這或許是一種挑戰,但談不上威脅。中國要在發展長期的太空計劃過程中成為一個太空強國,促進其科學、工業的發展,提升其國際地位。這不光是為了出風頭,中國有實際的計劃。當我們說‘太空強國’時,很重要的一點是不要將之和別的國家做比較。中國發展的是和美國、俄羅斯、日本和歐洲國家都不一樣的模式。回顧曆史,美國和前蘇聯是基於國家安全的考量開始發展太空計劃,日本則著重在航天工程的科技層麵。歐盟國家又不一樣,一方麵,它的太空計劃要促進區域經濟發展,一方麵它希望在政治上作為統一的政治實體和美國齊頭並進。按中國人自己的說法,發展太空計劃是為了促進‘國家經濟發展’。1970年代,中國的太空計劃是冷戰時期和美蘇競爭的產物,到了1980年代中期,鄧小平時代的中國太空發展則轉變為為國家經濟建設服務。中國的衛星技術已讓農業、交通和基礎建設從中受益。80年代之後,中國開始利用衛星技術幫助周邊區域進行發展。” 航天科技的特別之處在於其技術的軍民兩用性。然而,以發展民用和載人航天項目為手段來發展軍事航天的目的,就經濟上來講是極為不劃算的。中國發展太空項目的確是為了民用,中國反對太空武器化。但這種解釋美國有人可能不相信,但如果雙方展開合作,那麽將有助於美國消除對中國的航天發展認識偏差。   其次是中美太空發展隻有競爭沒有威脅,並且合作可以節省成本。成斌則將航天“競爭”和“威脅”放在不同的範疇內審視:“當人們提到中國可能為美國帶來的各種技術競爭時,忽略了競爭和威脅的不同。競爭是科技層麵的。日本也可以和美國在太空技術的發展中出現競爭。但是威脅則是政治上的定位。也許目前的競爭在某些人看來可能是潛在的威脅,但這仍然是政治定義,中國並沒有逼美國做什麽。美國和中國之間並沒有太空競賽。如果說競賽,可能中國和印度、日本的關係更像”。他認為印度發展軌道倉計劃是直接針對中國的。中、印是亞洲增長最快的兩個經濟實體,印度在投資、技術、能源乃至國際聲望的發展都涉及太空領域,與中國展開競爭。它是中國最直接的威脅,是綜合實力上的競爭者。另一邊,雖然日本過去發射的衛星都是基於技術層麵,但從經濟上看,中、日的太空預算幾乎相當,再加上兩國在政治關係的緊張和由曆史問題引發的焦灼,構成了中日間進行競爭的大環境。“雖然二者都沒有明說,但在外人看來,中日雙方已有了太空競賽的苗頭”。成斌分析道,“相比之下,中、美無論在太空預算、規模、財政和基礎建設上都不是同一個數量級的。兩國在各自發展太空項目時也沒有將對方作為瞄準目標,因此談不上什麽競賽。中美之間如果能找到太空合作的方式,要比相互競爭好得多。單是國際航空站的建設,美國在財政上就已經吃不消了。如此昂貴的費用是各國共同合作的潛在機遇。”目前,NASA每年的預算是160億美金,但這筆錢用起來還是捉襟見肘。勞格斯登說:“NASA必須按計劃在2010年或之前讓現有的航天飛機退役,騰出預算進行太空探索。同時,美國有建立月球空間站的計劃,為未來的月球探索提供裝備和能量。它可能會發展成一個國際空間站,因此美國可征集國際上的捐贈以減輕NASA的財政負擔。但問題在於,NASA已無法支撐它目前正在進行的各項計劃,也沒有足夠的錢進行太空探索。因此,未來的選擇將是艱難的。中國在預算上麵臨著和美國一樣的問題,隻是在不同的程度上而已。中國並不富裕。而對一個窮國而言,麵臨的選擇將更加艱難。”   三是中國的航天發展讓中美之間不能視而不見。中國在科學技術領域的發展迅速,其政治和社會凝聚力無人可比,發展目標明確。這大概是讓世界,包括美國,對中國的太空項目無法視而不見的原因。 來源: 安徽在線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