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人類學家上戰場 zt
(2008-01-21 05:24:33)
下一個
且看人類學家上戰場
2008年01月21日 人民日報
有報道稱,美國軍方去年底開始在駐紮伊拉克和阿富汗的每一個旅級作戰部隊中,部署一支由人類學家組成的“輔導隊”。這些“戰士”不拿槍,他們的任務是幫助美軍了解當地的部族體係,同時搜集民族、宗教及文化風俗方麵的情報,提供給軍隊指揮官參考,以此減少因為“文化隔閡和誤解”造成的人員傷亡。
消息稱,這些人類學家工作出色,他們運用自己的知識,幫助美軍士兵了解伊拉克和阿富汗的社會結構和文化傳統,處理與當地民眾之間的關係。據說,在一些地方,通過人類學家的溝通,美軍士兵甚至學會了和當地居民融洽相處,還能進入居民家中做客、喝茶。看來,人類學家在戰場上的“貢獻”還真不小。
實際上,從二戰開始,人類學家就開始與戰場“結緣”。美國中央情報局每年也資助國內一定數目的人類學大學生,以期用人類學的研究成果,解決實際中相關的問題。有人認為,為了減少部隊的傷亡,緩解與被占領地區居民之間的對抗,這種做法有可取之處。不過,也有人持反對意見。美國人類學學會日前就明確表示,此舉不僅違背了人類學的研究目的,也不符合“不得傷害研究對象、需要得到研究對象同意”的研究方法。甚至有人把這種為戰爭服務的人類學稱為“後殖民主義學”。
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學把人類放在特定的文化、曆史背景中進行研究,目的往往是要消除人類的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矛盾,推動世界各民族的和睦共處與共同發展。而戰爭作為一種暴力手段,卻與人類和睦共處的大方向背道而馳。現在,人類學家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戰場上雖然派上了用場,但他們不可能徹底化解戰場上的流血衝突,因為伊拉克也好,阿富汗也罷,其戰亂的原因,這些人類學家想必更清楚。如果戰場上的人類學家們能多看看所謂“文明的衝突”給當地人帶來的後果、給人類文明帶來的傷害,從而為結束這種征服異族的戰爭做出實在的努力,那才是真正的學以致用。(韋冬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