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網友文章):說道到台海戰爭頭三天的恐怖,宋兆文先生結巴了!

(2007-11-23 11:51:33) 下一個
說道到台海戰爭頭三天的恐怖,宋兆文先生結巴了!

2007年11月23日 天佑中華

昨天看鳳凰衛視的《軍情觀察》,當台灣嘉賓宋兆文先生談到台海戰爭的頭三天是,有點結巴了,他說:我們一定要頂過頭三天,我們可以把戰力藏起來,以後在發揮,等等。如果我的電視是數字高清的話,估計可以看到宋先生臉色也要變白。

據網友介紹,宋先生應當是藍營人士,無奈鳳凰衛視請他來,就是讓他充當假想敵、“藍軍”的。宋先生真是忍辱負重呀!

作為一名前台軍指揮員、大學教官,宋先生對於台海戰爭都三天的形勢還是有基本判斷的。他的判斷就是:在台海戰爭的頭三天,台灣將遭到大陸方麵的暴轟,而三天後大陸的打擊能力將由於彈藥的消耗逐漸衰減,台軍就可以有所作為。

這裏麵就涉及了兩個問題:

第一、台軍戰裏能否抗過大陸猛烈的打擊?
第二、大陸的高強度打擊能夠持續多久?

顯然,這是兩個核心問題。

要回答台軍戰力能否抗過大陸頭三天的打擊,就要看大陸遠程打擊力量的精度了。

理論上,精度誤差100米以上,可以轟擊城市;30-100米,可以覆蓋港口、機場;10-30米的時候,已經可以直接打擊港口的軍艦了;10米以下的時候,已經可以打擊點目標了。如果到了1-3米的時候,可以考慮直接轟擊地下掩體的各種出入、連通口了。

正好在看《軍情觀察》的當天晚上,看了《探索》關於美國陸軍戰術導彈係統的介紹,對其中美國導彈飛過135公裏擊中一輛裝甲車的鏡頭印象深刻。假如大陸的導彈飛越200多公裏後,能夠達到或接近美國ATACMS的精度,那台軍能否抗過頭三天就難說了。

美國的ATACMS是依靠GPS製導的,而大陸方麵有美國的GPS、中歐合作的“伽利略”、俄羅斯的 GLONASS可供選擇,尤其的大陸的“北鬥”係統正在自成體係。中國參加“伽利略”計劃,我判斷是有目的的。即便衛星導航不能使用,大陸方麵還有特殊的定位導航手段,再多的就不便說了。

因此,對於大陸戰術彈道導彈的精度是無須懷疑的,個人認為和美國的ATACMS差距在一個數量級以內。大陸目前給陸軍集團軍配屬了導彈旅,裝備的是DF11。假如DF11沒有10米以內的精度,幾十枚彈道導彈對於分散的、堅固的陸軍目標是沒有意義的。

對此台灣方麵要求美國提供早期預警信息,自己也在研發遙感衛星。如果台軍事先能夠得到充分的預警,那麽依靠台灣堅固的地下工事還是能抵擋一陣的。但這也是有難度的。大陸的短程彈道導彈從發射到擊中目標,在3-7分鍾之間,因此,那些預警信號如同是台軍官兵和死亡賽跑的發令搶!

筆者認為目前大陸的彈道導彈精度在30米以內,巡航導彈在10米以內,這樣的精度可以保證台軍任何地麵上的軟目標將被全部被摧毀。如果能夠達到美國ATACMS、戰斧和SLAM的水平,那麽連台軍的地下工事也不保險了。

大陸導彈的精度決定了其是否是主要打擊手段的決定因素。如果封鎖一個機場需要260枚導彈,誰都無法承受這樣的消耗。如果導彈的精度在30米以內,一枚導彈就可以封鎖一條跑道,具體的辦法就是打一枚鑽地啞彈深深的鑽進跑道但是不爆炸,考驗一下台軍機場搶修人員的大無畏精神。

在精度的基礎上,可以考察一下大陸的遠程打擊能力需要多少力量。

台灣陸軍,主要編為3個軍團部、4個防衛部、8個師級指揮所, 25個守備旅、3個摩托化旅、3個裝甲步兵旅、5個裝甲旅、2個空中騎兵旅、1個特戰旅、4個防衛部直屬作戰營、7個防空導彈營、直屬炮兵、防空兵10個防空營。總共大的目標75個,把這些大的目標分解一下,台灣陸軍的戰術目標應該有1000個以上。

台灣空軍,有6個作戰聯隊、40多個中隊,7個主要基地、50多處機場,500多架飛機;台灣防空兵,有中遠程防空導彈50多個連、400多個發射架,近程防空導彈發射車300多輛。總計目標1300個以上。

台灣海軍,有6個主要基地,主要作戰艦艇30多艘、潛艇4艘、導彈快艇50多艘、3個陸戰旅、7個岸艦導彈營、30多架反潛機,總計目標300多個以上。
這樣,大陸需要打擊的目標超過了2600個以上,按照平均3枚導彈打擊一個目標計算,需要7800枚以上。這個數字還是建立在高精度的基礎上的,否則數字將更加驚人。

雖然遠程精確製導武器需求量很大,但是大陸方麵還是完全負擔的起的。目前據台灣方麵說大陸有900多枚DF彈道導彈,巡航導彈數量不詳,如果大陸鷹擊反艦導彈導彈能夠改裝成SLAM,巡航導彈的數量還是有潛力可挖的。尤其是WS係列超遠程火箭的出現,彌補了大陸遠程打擊力量的空缺。

WS-2從戰鬥部200多公斤,是美國ATACMS的一半,但射程是其一倍以上。200多公斤的戰鬥部結果多種殺傷機製的戰鬥部,對於各種麵目標、軟目標還是有巨大的殺傷力的;如果把製導精度做上去,可以替代DF和巡航導彈攻擊低硬度目標。

按照準備2.5個波次的打擊強度計算,各種遠程打擊兵器需要約2萬枚,折合人民幣1000億左右。這筆錢大陸還是拿的出的,可以向大陸的地產大亨們籌錢,允諾他們打下台灣黃金地段隨便挑。

產能估計應該不會出問題。當年德國在盟軍密集轟炸的情況下,10個月還打了V-1、V-2共1.9萬枚。大陸從現在到北京體育盛會之後,也差不多是小一年的時間。

如果產能出現問題,就需要分配打擊力量,分清主次,做好接力。當台軍空軍、防空軍被打癱後,空軍可以采取低成本的攻擊手段清除目標了。

這裏需要澄清兩個問題。

第一、對台攻擊一定不是以信息對抗開始的,那樣等於是給對方預警。大陸方麵一致在研究“軟殺傷”和“硬摧毀”的關係,顯然硬摧毀更加實在。

第二、台軍的陸軍目標也是在首輪打擊清單內的。“8.23”金門炮戰,60%以上的國軍官兵是在第一輪炮火急襲時喪生的,包括了3名中將。因此,能夠抓住的台軍陸軍目標,一定是不會放過的。

大陸向台軍2600多個目標投射近2萬枚導彈、火箭,這就是台海戰爭頭三3天將要發生的一幕。

由此,我們可以理解宋兆文的不安。他在台軍供職過年,他的很多上下級肯定依然在台軍服役,想到曾經的朋友命懸一線,他能不擔心嗎?

老宋如果夠仗義,應該呼籲台軍官兵行使“選擇戰爭”的的權利,向他們講清楚,為台獨而戰,活著沒意義,死了沒價值。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