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11名飛虎隊華裔老兵來華尋根(圖) zt

(2007-11-15 14:23:04) 下一個
11名飛虎隊華裔老兵來華尋根

2007年11月16日 信息時報


  美籍華裔飛虎隊老兵及家眷訪問團團長黃煜臻捐贈一頂軍帽。本欄圖片 時報記者 任傳富 攝

  時報訊 (記者 吳瑕 通訊員 段燕)在人們的印象當中,陳納德將軍率領的美國“飛虎隊”中都是清一色的美國大兵,事實上,這支二戰期間戰鬥在遠東戰場的空軍隊伍中的各個部門都活躍著華人士兵。昨天上午,11名“飛虎隊”華裔老兵偕同家眷抵達廣州,這批當年與中國軍民共同抗日的英雄們在闊別故鄉64年後,開始為期6天的尋根之旅。

  記者了解到,本次北美地區華裔“飛虎隊”老兵的回鄉訪問團一行共48人,包括11名飛虎隊老兵和37名家眷,於昨日起一連5天在廣州、江門、新會、台山等地進行訪問活動,並向廣東華僑博物館等省內三家博物館單位捐贈華裔飛虎隊老兵文物,參加吊祭台山美國華裔飛虎隊紀念亭等紀念活動。

  據悉,此次捐贈的二戰飛虎隊曆史文物總數超過320件,包括二戰時期的相片、獎章、徽章、軍服、雜誌、報紙、地圖、空軍飛機零件、急救小盒、餐牌等一係列大大小小的極具曆史價值的紀念物品。所有的文物都由目前居住在北美地區的華裔飛虎隊老兵以及家人捐贈。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由“飛虎隊”上士甄崇運捐獻的個人陳列箱,內有10個獎章、4個徽章以及1張軍照。現年84歲高齡的甄崇運因二戰期間在日軍後方通訊站出色的情報工作獲得二戰銅星英勇成就獎章。據悉,銅星獎非常不易得,全隊的118名戰士中,僅4人獲得。

  飛虎隊訪問團團長黃煜臻:

  曾就讀廣州師範附屬小學

  作為本次訪問團的團長,今年80歲高齡的黃煜臻博士在昨日抵達廣州時,還特意穿上了60多年前的“飛虎隊”軍裝,顯得精神矍鑠,仿佛又回到了那彌漫著硝煙的日子。

  1938年,當時11歲的黃煜臻就讀於廣州師範附屬小學5年級,日軍占領廣州後,黃煜臻跟隨家人前往美國投靠親友。1943年,美國誌願援華第十四航空隊(即“飛虎隊”)由美國退休飛行教官陳納德創立,黃煜臻和近千名和他一樣的華裔年輕人接獲美軍征召,編入第十四航空後勤隊(The 14th Air Service Group),又回到了中國,分散在昆明、西安、重慶、仰光等城市,支援“飛虎隊”阻斷日軍在西南的蠶食鯨吞野心。

  “高級軍士長”陳其操:

  一直沒有機會回開平尋根

  今年84歲的陳其操老人是開平人,當年以“高級軍士長”退伍的陳老是本次訪問團中官階最高的“飛虎隊”隊員。六十多年來,雖然曾經兩次回到中國參加關於紀念二戰的係列活動,但陳老卻一直沒有機會返回家鄉開平尋根。“這一次有機會組織這次活動,我們都很珍惜,我還特意帶上家人一起回家鄉看看。”陳老告訴記者,這次與他同行的除了太太以外,還有他55歲的小女兒以及女婿,“他們都沒有來過中國,今天在廣州看到的一切都讓我們興奮不已。”

  “飛虎隊”服務組95%是美籍華人


  1941年8月11日,美國退休飛行教官陳納德創立“美國航空誌願隊”,由於在戰鬥機前身用虎鯊為標誌,故名“飛虎隊”;

  同年9月10日,第一批美國航空誌願隊飛行員從舊金山向中國、緬甸、印度戰役挺進。

  同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飛虎隊被編入了美國正規軍第十四空軍部隊,陳納德將軍被任命為總司令。飛虎隊阻擋了日軍侵略中國西南部,是中美合作的偉大曆史見證。

  1942年11月,第十四航空後勤隊於成立,為了增進與中國空軍的溝通與組訓效率,從1942年底至1945年間共征召約1200名新兵增設服務組,分別具有通訊、機械、電子、火藥等技能,其中95%都是美籍華人。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