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排右起第二位為時任第四野戰軍47軍後勤部政治處幹事的花園昭雄。照片攝於1950年4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日籍老戰士的心聲
2007年09月01日 解放軍報 記者 張天南
擺在記者麵前的三張履曆表上分別寫著:1948年任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0縱隊後勤部政治處宣傳幹事、1945年任八路軍第7後方醫院看護班長、1947年任遼東軍區第32後方醫院3所護士……不用說,這裏記錄的是幾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老戰士的光榮曆史。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表中“姓名”一欄中卻赫然寫著三個日本人的名字——花園昭雄、佐藤康行、山邊悠喜子。
為什麽這三位日本人會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們對中國又有著什麽樣的感情?……這一連串的問號,在記者采訪日本日中和平友好會訪華團的過程中,一一變成了震撼心靈的詠歎。
一口鍋改變了一個人的人生
8月29日,中國國際友好聯絡會安排日本日中和平友好會訪華團一行參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展廳一角,記者與正在用筆認真記錄的日中和平友好會理事山邊悠喜子女士進行了一番跨越半個多世紀的對話。
山邊女士一家1941年來到中國,她的父親當時供職於日本人控製的遼寧本溪煤礦。侵華日軍戰敗後,一家人被遺棄在中國,生活十分艱苦。1945年12月,她在遼寧省本溪市參加了東北民主聯軍。“那一年我才16歲。”山邊女士用漢語向記者娓娓道來。“其實,國民黨的部隊和共產黨的部隊都來過我在東北的家,那麽為什麽我會選擇參加人民解放軍呢?這與一口做飯的鍋有關……”
“國民黨的部隊經過我家時,向媽媽借了一口鍋,說好了部隊走時要歸還,可後來鍋被砸了人也走了。後來,共產黨的隊伍也來了,一位小戰士跑來向媽媽借鍋。看到他衣服非常破舊,想來鍋是還不起了,於是媽媽找了家裏最舊的一口鍋給他。過了一個多禮拜,這位小戰士來還鍋,說了聲‘謝謝’,轉身就跑了。媽媽打開鍋蓋一看,鍋裏還放著三根胡蘿卜。當時的條件很艱苦,解放軍戰士們卻把自己的口糧省下來給了我們,這令我們全家人特別感動。記得爸爸當時就對我說:‘你一定要參加這樣的部隊!’於是,我就報名參加了解放軍。”
“當時,盡管戰場環境非常惡劣,時刻要麵臨生與死的考驗,但戰友們同甘共苦,一起工作,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困了累了的時候,我們就一起唱歌,比如《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團結就是力量》等等,這些歌曲激勵和教育了我,讓我在革命的道路上不斷成長、進步。現在,我已經快80歲了,每當唱起這些歌曲,我仿佛又回到了解放軍的隊伍中。”
1984年10月,山邊女士重返中國,來到長春市白求恩醫科大學當日語教師,1988至1989年又到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任日語教師。她對記者說:“在與中國學生朝夕相處的過程中,我感到自己變得年輕了。中國養育了我,能夠為她的發展多做一些事情,是我的追求。”
朋友的信任激發起戰鬥的情誼
日本福島縣日中和平友好會最高顧問佐藤康行,今年已經80歲高齡了,但他對自己人生中的一段經曆卻永遠無法忘懷。
佐藤康行原是侵華日軍福島中隊第5小隊的小隊長。1945年秋,日本戰敗,他隨軍從牡丹江撤退時,在本溪湖一帶遇到了八路軍的部隊。經過與八路軍衛生科的邵科長麵談後,他率19名日本兵投誠參加了八路軍。
“當時,我還很年輕,道理也知道得不多。但是,邵科長那番話卻深深地打動了我。”佐藤先生摘下眼鏡,回憶起60多年前的往事,“邵科長對我們說,你們不要緊張,你們是我們的朋友,而真正的敵人是日本軍國主義者。後來,我在桓仁八路軍第7後方醫院工作時,一直擔心自己的日本人身份不被傷病員接受。邵科長積極開導傷病員消除對我抵觸情緒,還曾5次找我談話,幫助我消除心理壓力。不久,傷病員與我就交上了朋友,他們親切地稱我是‘小大夫’。當時我雖然對解放戰爭的意義了解得不多,但‘朋友的信任’卻讓我義無反顧地加入到解放軍這個集體,與大家一起工作、戰鬥。”
佐藤先生先後參加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胸前掛滿的勳章便是他為中國革命浴血奮戰的最好見證。“我在中國生活了整整8年,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不管是戰爭年代還是建設時期都是如此。”佐藤先生講起了遼陽戰役前的一段親身經曆:“部隊出發前,當地群眾送來了他們自己縫製的上衣、鞋子和襪子。記得一位四五十歲的大嬸手捧著布鞋對我說:‘我的孩子也參軍了,這雙鞋本來是給他穿的,可他沒有回來。現在請你穿上吧,讓它帶著我的孩子去英勇戰鬥……’”說到這兒,佐藤先生用手帕輕輕擦去眼角的淚水。
“一支真正熱愛人民的軍隊,必然會得到人民的擁護。有了這樣一支人民的軍隊,中華民族就能夠永遠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佐藤先生激動地對記者說。
致力於日中友好是最大的幸福
悠悠60載,彈指一揮間。此刻,坐在賓館房間書桌旁的日中和平友好會會長花園昭雄先生顯得從容、淡定。他手捧一張第四野戰軍47軍後勤部政治處全體幹部的合影照片對記者說:“這張照片是1950年4月20日拍攝的,照片中最上排右手第二個人就是我。當時我是政治幹事,分管思想教育工作。”
“《論持久戰》、《論共產黨員的修養》是我最愛看的書。通過係統地學習馬列主義,無產階級的思想在我的頭腦中已紮下了根,我感到中國共產黨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政黨。在遼沈戰役中,我看到許多身穿解放軍軍服的日本人,他們與中國人同甘共苦,共同奮戰,其中一些人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還知道,一名日本女護士把自己的鮮血無償地輸給了一名解放軍傷員,這種血濃於水的感情讓我們兩國人民彼此的心貼得更近。”花園先生微笑著對記者說。
“其實,我還有一個多年未了的遺憾……”花園先生沉默了一會兒,接著說:“我多次想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向所在部隊的黨組織遞交了申請。可能由於國籍的原因,黨組織卻遲遲沒有接受我的申請。在有生之年,我多麽希望能成為這個光榮組織中的一員啊!”
“戰爭年代,我們這些日本人與中國戰友一道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現在看來,沒有中國共產黨也就沒有我們這些日本人的今天。我們在中國度過了自己的青年時代,這是一段光榮的曆史。如何把這一光榮保持下去並傳給下一代,對亞洲乃至世界和平也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我們這些人回到日本後,紛紛參與建立了日中和平友好組織。作為一名解放軍老戰士,能為日中友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是我們最大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