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瞭望 印度外交須以中印戰爭為鑒 zt
(2007-08-16 05:17:00)
下一個
印度瞭望 印度外交須以中印戰爭為鑒
2007年08月10日 星島環球網
當印度著手重新定義其外交政策的輕重緩急以配合它在國際秩序中日重的分量,印度決策者必須從國家的過去中吸取教訓,為未來設計合適的政策。
雖然我們沒有從美國中情局最近解密的文件中(當中包括中情局評估印度在那場戰爭中大敗的原因)找到關於1962年中印戰爭的重大新發現,但是,它們確實強調了一些問題,印度忽視這些問題的話後果堪憂。
中國的前主席劉少奇(Liao Shao Chi)曾表示,“中國是一個大國,必須懲罰印度一次”。顯然,印度長期以來被視為中國的威脅,而1962年戰爭既展示了中國的實力,也造成了邊界糾紛。中國的目的不隻是為了推翻尼赫魯在發展中世界與日俱增的聲望,而且要確保把印度的崛起扼殺在搖籃裏,以免成為中國在該地區最高地位的挑戰者。中情局的報告還指出中國把尼赫魯描述成親美的,並利用印度共產黨。
麵對這些解密文件,印度媒體似乎強調中國人的“狡詐”以及他們怎樣欺騙尼赫魯和印度。所謂中國“背叛”尼赫魯就是媒體和其他許多人認為的教訓。有人辯稱,鑒於中國在五六十年代的行為,所以中國人是不值得信賴的。
然而,在仔細的閱讀這些文件並審視中國的行為,人們會發現中國的行為和千年以來各大國的行為別無二致。中國不是背叛尼赫魯,它隻是照顧它所認為的國家利益,並尋求犧牲印度以擴大勢力和影響力。尼赫魯相信自己的“印度中國親如兄弟”論調,讓印度當了傻瓜。他的外交政策脫離強權政治的現實,給印度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如今,中國和印度崛起成為全球體係中的大國,印度決策者必須以史為鑒。然而,真正的悲劇在於直到如今印度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仍然陷入混亂、矛盾和陳腐。撇開印度經營在國家安全上作戰略性思考的能力,就印度的中國政策而言,人們甚至不能確定印度的政治和外交政策機構是否理解塑造和配置全球政治的基本力量。
中國擴大自身影響力並遏製印度影響力的意圖算不上險惡。中國是亞洲和世界崛起中的大國,它會盡力避免周邊崛起另一個勢力中心——例如印度。它在六十年代這樣做,今天也會這樣做。中國是巴基斯坦全天候的朋友,它試圖增加它在尼泊爾、孟加拉國和緬甸的影響力,它堅持拒絕承認印度的一些部分(如阿魯納查爾邦),它不願意支持印度加入聯合國安理會以及其他區域和全球組織,它不願意支持美印核協議——所有這些都指向中國阻止印度成為崛起地區和全球玩家的意圖。
這跟美國阻止其他可能威脅其全球霸主地位的勢力崛起的政策沒什麽不同。正如美國努力實現其戰略目標,中國在追求它自己的戰略議程。
中國最近試圖改善與印度的關係也算不上是特別的仁慈。中國在多方麵打壓印度後,也不希望印度為了遏製中國而和美國走得太近。在地緣政治棋局中,美國和中國都利用印度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基本上,印度最終回應另一方的行動。如此的主要原因是對驅動國際政治的一般力量缺乏認知,而且特別是沒有試圖得出一個連貫的對中國政策。
一個崛起的中國不會容忍一個崛起的印度成為同列的競爭者,但是,和很多人可能以為的相反,中國不是一個以摧毀印度為目的的、狠毒的、陰險的國際實體,它隻是一個追求自己的戰略利益、踏實地走向大國地位的國家。印度是時候意識到,沒有同樣的冷靜,沒有對自己戰略利益的現實評估,印度的大國願景無法實現。在這個無法無天的國際體係中,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原標題:以史為鑒;作者:Harsh V. Pant)
譯文為摘譯,英文原文:http://www.outlookindia.com/full.asp?fodname=20070808&fname=harshpant&sid=1&pn=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