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2006年08月18日星期五 zt
(2006-08-22 16:25:54)
下一個
??美國媒體:朝鮮要搞地下核爆 美國政府:若屬實是“極度挑釁”
【美國廣播公司報道】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朝鮮可能正準備一次地下核試。美國國務院高級官員17日表示,由於不滿安理會早前通過譴責朝鮮試射導彈的決議,朝鮮可能正在準備進行一次地下核子試驗,美國情報人員最近已發現朝鮮的“可疑卡車”在其一個可疑的試驗場地進行活動。美國白宮表示,若傳媒報道朝鮮計劃試爆核子彈屬實,將是極度挑釁行為。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這位官員透露說,從美國情報部門獲得的最新情報指出,朝鮮方麵正在一處可疑的試驗場所加緊進行活動。其活動包括,在朝鮮東北部的一個地下設施,卸下巨大的成卷電纜。這些電纜可能被用於進行地下核子試驗,用來連接地下核子試驗基地與外部觀察設備。美國情報部門的這一發現,已在上周引起白宮的關注。
報道稱,美國方麵認為,朝鮮已擁有足夠的核原料來製造可能多達12枚的核彈,但到目前為止朝鮮還沒有進行過試驗。一次成功的試驗,將會去掉對朝鮮正變成一個核國家的懷疑。據悉,在美國情報部門發現這一最新動向之前,布什政府一直對朝鮮可能正準備進行一次核子試驗而感到日益擔憂。
美國官員擔心,朝鮮若進行核子試驗,將會導致東亞地區掀起一場核武器競賽,迫使日本和韓國也發展自己的核武器。朝鮮核子試驗將會引起恐慌,也會給朝鮮鄰國一些不良反應。
一名美國政府高級官員表示,美國仍會嚴密地封鎖這個與世隔絕的國家。美國官員還指出,如果朝鮮確實在進行地下核實驗,華盛頓就會立即推動對其進行製裁,切斷與朝鮮的所有外界聯係。另一種可能的選擇就是用軍艦封鎖朝鮮海域。
據悉,目前,美國官方對朝鮮正準備進行地下核子試驗的情報相當謹慎,因為情報機構的發現並不是結論性的。去年,美國間 諜衛星曾在朝鮮的可疑試驗場地,發現了一些可疑的活動,曾導致一些人預測朝鮮即將進行核子試驗,但最後卻沒有發生。
而想提前偵察出準備進行地下核子試驗是非常困難的。例如,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8年分別進行核子試驗時,美國情報機構就未能偵察出來。也有美國官員指出,此次朝鮮加緊在試驗場地進行活動,可能就是想讓美國間諜衛星“看看”,來吸引美方的注意;還有一種可能是,為在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地點進行核子試驗“打掩護”。
【時事點評】在具體討論“這一次”的“朝鮮準備地下核試驗”的是否對美國“極致威脅”之前,我們想對這份新聞中的一個觀點發表兩點“不同看法”。
●兩點“不同看法”
請大家注意這一段,原文是:而想提前偵察出準備進行地下核子試驗是非常困難的。例如,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8年分別進行核子試驗時,美國情報機構就未能偵察出來。
事實上,在我們看來,以現在的偵察手段,提前偵察出準備進行地下核試驗“不僅不困難、反而非常容易”,當然了,這不包括“哪一天點火引爆”,這是其一;
其二,“N”多的證據證明,印度和巴基斯坦在1998年分別進行核試驗時,不僅華盛頓早就一清二楚,就是北京也是心中有數。
為了更好地說明問題,在這裏對那段曆史作個簡單的回顧。
●印度核爆的大背景
眾所周知,印度在南亞率先進行核爆的時間是1998年5月。具體情況是:5月11日,在西部拉賈斯坦邦的博克蘭地區,印度一口氣就成功地進行了三次核試驗,分別為裂裝置、低當量裝置和熱核裝置。
僅隔兩於,在5月13日,印度又宣布當天在上述地區進行了兩次低於千噸級的核試驗。也就是說,印度兩天之內就成功完成了“多型號原子彈、氫彈、戰術核武器”的全麵試驗。
另外,印度進行核試驗的“背景”是1998年3月印度教民族主義者領導的政府“上台”,人民黨領袖瓦傑帕伊出任政府總理。
我們知道,在核問題上,上台伊始的瓦傑帕伊、就公然宣稱“印要研製核武器,以抑製鄰國的威脅”,從而一改曆屆政府所奉行的核政策。
值得強調的是,在人民黨的施政綱領中,印度新政府就“國家安全”可是明確寫著“將重新審議印度的核政策,並行使引進核武器的選擇”的。那麽如何理解這些話呢?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瓦傑帕伊政府的“這些東西”,通過時任印度國防部長費爾南德斯的一名“大白話”可以清晰地表解釋出來,他說:“印度國家安全受到來自中國和巴基斯坦的威脅”。
●這句“明白無誤”大白話的“背後”、卻隱含著這麽一層意義
事實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是這句“明白無誤”大白話的“背後”、卻隱含著這麽一層意義:它實際上是印度所扮演的角色既將發生改變、“中美俄”在南亞次大陸上的政策都將或主動、或被動進行重大調整的一個強烈信號。
值得注意的是,從事後來看,克林頓政府的“這種調整”恰恰演化成了世界局勢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在這裏,我們想補充一點,那就是:我們在前麵所說的“主動調整方”,顯然是當時的華盛頓、而北京與莫斯科的調整是相當被動的。
我們認為,正是出於美國人的“主動調整”,我們才會聽到印度人的這句“明白無誤”的大白話。
●克林頓政府對印度“核爆”的是持縱容與鼓勵的態度的
同樣,我們還認為,正是因為有了這句“明白無誤”的大白話,我們才看到了這樣一幕,既:盡管印度進行了“一連五次的核爆炸”、但其龐大的準備工作竟然沒有讓號稱偵察能力第一的美國情報機構發現。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如果這些都是“真”的話,那麽,人們除了感歎印度人的“保密能力之強”、感歎美國情報部門的無能,還能有何感受呢?顯然,對印度核爆炸的“沒有事先發現”,在反核擴的問題上,起碼將美國情報機構“大規模、有組織的撒謊”之時間記錄、自伊拉克戰爭之時又“提前了好幾年”。
顯然,克林頓政府對印度“核爆”的是持縱容與鼓勵的態度的。這一點,從事後美國“非常不嚴肅”對待“五常”通過的譴責“印巴核試驗、並製裁印巴的決定”就可以看出。
●歐元啟動之後,克林頓政府也一改任憑歐盟“多年的千呼萬喚”也“不出來”的“矜持”
前麵已經說了,我們所說的“主動調整方”,是當時的華盛頓、而北京與莫斯科的調整是相當被動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真實的情況就是,在那之後不久,特別是在歐元啟動之後,克林頓政府也一改任憑歐盟“多年的千呼萬喚”也“不出來”的“矜持”,終於點頭同意帶領“誌高手短”的歐盟打了一場“觸動了所有大國神經”的科索沃戰爭。
●那時的俄羅斯正因服了“兩付藥方”而被徹底淘空了身子
而當時的俄羅斯是個什麽狀況呢?我們知道,那時的俄羅斯正因服了“兩付藥方”而被徹底淘空了身子:
一付是美國為主的西方合力開出的“民主補藥”、俄羅斯“補”出來的結果卻是“融入西方的意圖全麵失敗”、西方的理由很簡單:按西方的審美標準、在俄羅斯仍有可能重新強壯起來之前,“補出來的”身材永遠也不會“合乎標準”;
另一付是美國人精心研製的“經濟泄藥”,結果在經濟上是“泄”得一塌糊塗、泄成了“休克”狀態。
●令俄羅斯人不堪回首的、是患上了“強補大泄”的綜合症
這還不是全部,最終令俄羅斯人不堪回首的、是又患上了“強補大泄”的綜合症:除了既能毀滅對手、同時也能毀滅自己、因而不能輕易運用的核戰略打擊力量之外,俄羅斯“平日”裏可以用來維護國家利益的“常規軍事能力”、特別是各種利益集團的“交織”使得“國家政治決斷能力”受到了重大打擊,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與前蘇聯時“敢於果斷出兵匈牙利、甚至阿富汗(盡管失敗)”的國家意誌力相比,可以說也進入了“休克狀態”。
●美國直接動手“掏掉”前南聯盟的“信心”之所在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正是美國率領北約展開科索沃戰爭,直接動手“掏掉”前南聯盟的“信心”之所在。要知道,那可是前蘇聯遺留給俄羅斯“極大的一筆戰略遺產”,一個處於西歐核心地帶、並因控製著歐洲通往地中海、直到中東戰略通道、從而“極具戰略價值的戰略飛地”。
●科索沃戰爭中“歐美”的得與失
真實的情況就是,科索沃戰爭中,歐盟得到利益的是借美國之力拔掉了俄羅斯刺在自己腹部的一根“硬刺”,從而打開了“徹底整合”歐盟的空間,結果是:前南聯盟這根刺的確如歐盟所願地被拔掉了,歐盟也的確如歐盟所願地東擴了;
●無奈的歐盟“辦家門口的事”都得依靠美國人
但是,美國人得到的則更多,一是北約也就如美國所願意地東擴了,然而,這都不是最重要的,在東方評論員看來,華盛頓最大的收益就是借北約的力量、也是沒有軍事力量的歐盟、在“辦家門口的事”都得依靠美國人的無奈,一方麵利用北約東擴、最大限度地製造了“丟掉了前南聯盟這個大籌碼”的俄羅斯對歐盟的不信任感,再就是利用這種“歐俄”間互不信任的便利,一邊讓前南聯盟的“善後之事”長期化、從政治、安全上拖住歐盟的注意力;一邊再在中東搞搞事情,從經濟上著手,用“石油美元”這個武器,將“歐元”所代表的歐洲經濟競爭力結結實實地壓製了好幾年、將“歐元”所附著的歐洲央行的貨幣決策權“綁架”了好幾年。
●科索沃戰爭給歐盟帶來的“得與失”有點兒不成比例
事實證明、因經濟沒有起色,統一了貨幣、推出了歐元的歐盟、卻因此失去了一部“歐盟憲法”,且科索沃問題直到今天都沒有完全解決。因此,在我們看來,科索沃戰爭給歐盟帶來的“得與失”有點兒不成比例。
我們認為,歐盟“失”的地方還不止這一點,因此在“上述招術”成功的基礎上,華盛頓還使出了一招,就是利用已經被科索沃戰爭強化了的、“歐俄”間的“互不信任”,與歐盟經濟上的“沒有起色”,對聯結歐洲與俄羅斯的戰略通道、也就是東歐國家進行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全麵滲透。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從“新老板”--歐盟方麵得到經濟利益有限、且又懼怕“舊老板”---俄羅斯傳統威脅的東歐國家,對美國這個既有錢、又有權的貴客,哪有不“開門迎客”的?
如此一來,“西歐與俄羅斯”之間的東歐、不僅沒有起到南來北往之“戰略通道”的作用,反成了美國的一隻掐住“歐俄”經濟命脈、阻止歐俄戰略接近的黑手。
顯然,德國總理施羅德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敲定的、繞過東歐國家,在波羅的海底建設一條直接聯結的能源管道,其戰略意圖、正是為了“掰開”這隻手。
有意思的是,已經“下台”的、“相對反美”的施羅德已經就任這一項目的管理職位,且仍然在為“這一意圖”工作著;而已經“上台”的、“相對親美”的墨克爾仍然看重這一項目。更有意思的是,有消息說,作為後續工程,這一繞過東歐國家的“能源管道”將橫慣整個西歐、並將最終“渡過”英吉利海峽、直到英國。
●科索沃戰爭扔給俄羅斯的損失是極為慘重的
不難看出,科索沃戰爭扔給俄羅斯的損失是極為慘重的:這不僅表現在失去了南聯盟這塊戰略飛地,更表現在一夜之間北約就敢“拿著皮尺”在離莫斯科不遠的地方“丈量土地”了。
●北京在那段日子裏得到的教訓是極為深刻的
值得強調的是,大使館被炸的北京、在那段日子裏得到的教訓是極為深刻的,那就是一位烈士家屬在承受失去親人巨大悲痛的同時、當著國家領導人的麵所發出的肺腑之言:“國家要強大啊!”。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六個字”飽含了這樣一個真理:任何的國家利益,不論是政治利益、還是經濟利益,更或者是國家尊嚴,都需要相應、甚至“超前”的軍事實力做支撐,都需要在關鍵時刻敢於使用自己軍事實力的堅強意誌做支撐,否則,最後什麽利益都談不上。
事實上,我們在上麵說了那麽多,就是想說明這麽一點:在當今世界上,作為一個有誌於在全球角力中占得一席之地的國家、如果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比如科索沃戰爭時的歐盟),特別是、如果沒有在關鍵時刻“敢於使用”自己軍事力量的堅強決心(比如科索沃戰爭時的俄羅斯),那麽,不論你是多麽地富有(比如歐盟)、也不論你的軍事力量看起來是多麽地令人望而生畏(比如說俄羅斯),你都免不了歐盟的那種“得不償失”、或者俄羅斯的那種“損失慘重”,更或者得遭遇中國當時所受的“那種屈辱”。
●北京決策層“近期”開始發出“能戰才能言和”的聲音絕不是偶然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沒有“能戰”的能力、特別是“敢戰”的意誌力,什麽“和平”、“建設”都是空想。顯然,在中國綜合實力、特別是軍事實力經過這幾年已經得到極大的提高之後;在經過過去兩年的時間、與美日進行了激烈的交鋒,從而已經向方方麵麵證明中國“有足夠的政治意誌力”之後;特別是在中國軍方人士已經明確發出“美國得準備數百座城市被毀”的強音之後,我們認為,針對近期風高浪急的國際形勢、北京決策層“近期”開始發出“能戰才能言和”的聲音絕不是偶然。
我們從印度核爆炸談到科索沃戰爭,主要是想說明兩點:
第一,作為一個超級大國,總體而言,美國在戰略運用上是極為靈活的。根據我們的觀察,除了“必須符合美國國家利益”這一點之外,華盛頓的“所有政策”都是“有原則但並不拘泥於其原有原則”、都可以做到此一時彼一時、也都可以做到雙重標準。
顯然,以“反核擴”為自己核心國家利益的華盛頓,在印度跨入核門檻的問題上,從反核擴的角度講,完全就是在“自己在損害自己的核心利益”,但是,當這一損害有利美國戰略的展開、有利於謀取其他利益時,特別是“非常重大的現實利益”時,美國就表現得“損害自己核心利益也在所不惜”。
第二,我們還想說明的是,“中歐俄”中的任何一個有誌於拓展自己戰略空間的“政治經濟實體”,在參與這場“全球大博弈”的過程中、要想拿到自己想要的東西,都得具備相應的軍事力量、特別是在關鍵時刻敢於使用這支力量維護自己根本利益的“果敢”。
在說明了這兩點之後,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這則新聞報道,我們也就不難看出,世界局勢似乎雙到了一個關鍵時刻。
繼續我們的討論之前,我們想請大家再來閱讀一則發自華盛頓的消息片段。
檔案資料:美國與日本擴大防擴散和核安全合作
【東方檔字NO.200607220413】華盛頓消息:美國能源部的一位官員說,美國與日本於7月21日簽署了一項協議,決定擴大兩國在防核擴散、核防護與核安全領域現有的夥伴合作關係。
美國能源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National Nuclear Security Administration)首席副局長保羅(Jerry Paul) 和日本原子能機構執行主任木村(Ryo Kimura)在這項協議上簽了字。根據這項協議,兩國有關機構將在如下方麵開展合作:
-- 改進核材料清點和控製技術與程序;
-- 實施先進的核材料監管和控製係統;
-- 增強對核設施和核材料的實地保安。
保羅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7月21日發布的新聞簡報中說,這項協議"對推進布什總統於今年早些時候宣布的'全球核能源合作計劃'(Global Nuclear Energy Partnership)有重要意義"。
保羅說:“根據這項協議,我們將能合作開發新技術,製定新的防護措施,通過使用安全、防擴散的核燃料循環,幫助滿足未來的全球能源需求。”
國家核安全管理局說,美日核安全與防擴散合作關係開始於1988年兩國達成的首項正式防護協定。美國還在地區安全問題和出口控製方麵以及在核設施的實地安全、海港和陸地口岸的放射線探測係統與核研究反應堆的轉換方麵與日本合作。
保羅稱日本為重要的防核擴散夥伴。他說,這項協議"再次確認了兩國間……在核安全方麵已持續了20年的合作關係"。
【時事點評】請大家注意這一麵文字,原文是:美國能源部的一位官員說,美國與日本於7月21日簽署了一項協議,決定擴大兩國在防核擴散、核防護與核安全領域現有的夥伴合作關係。
●這則消息在“時間”與“內容”上的高度敏感
顯然,美國與日本簽署的這項協議的時間,被安排在朝鮮試射導彈之後,也被安排在這一輪中東衝突發生之後,特別被安排在以色列“首次揚言”“或全麵入侵黎巴嫩”的同時。事實上,這則消息在“時間”與“內容”上的高度敏感性,已經引起過我們的高度注意。為此,我們當時就配發過相關討論紀要。有興趣的讀者請自檔案庫中自行調閱7月22日《東方時事解讀》的東亞部分。
●美印核合作也是出於“全球核能源合作計劃”
其次,我們再請大家注意這一段文字,原文是:保羅在國家核安全管理局7月21日發布的新聞簡報中說,這項協議“對推進布什總統於今年早些時候宣布的'全球核能源合作計劃'(Global Nuclear Energy Partnership)有重要意義”。
非常巧合的是,布什在事隔多年後,突然想起“克林頓主義”的南亞政策,不僅繼承之、還發展之,並弄了個“新南亞政策”的新標簽,從而表現得非常願意向印度這個拒絕簽定“防核擴散”協議的核國家提供“注定會”用去生產原子彈的核原料,正是出於“全球核能源合作計劃”。
●整個東亞的不確定因素在急劇累積
在前麵的台灣部分,針對台灣島內的形勢,我們已經說過,台獨的骨幹份子施明德正在“非常有效地”引導著泛藍的力量去“倒扁”、再度激化“有可能”獲得馬英九妥協、默認支持其競選台北市長的宋楚瑜與馬英九之間的矛盾,從而一手全麵淘空馬英九頭上的明星光環、一麵還被支持台獨的國際勢力“所利用”,從而為“台灣的大亂”一點點地“累計火種”,從而將困獸猶鬥的陳水扁一點點逼向“製造台獨重大事變”的牆角。
還有,那邊,剛與中國一起在中東衝突中過了一把“決策癮”的俄羅斯、剛與北京聯手在中亞亮牌的莫斯科、就迎來了日本的非法闖入者,並果斷開槍打死了一個日本人;這邊,日本右翼就殘忍連續殺害兩名俄羅斯人,這使得北方四島的緊張氣氛、在近期沒有絲毫緩解的餘地;再加上小泉“拜鬼”前就說要去的香港保釣船“並沒有準時出現”在釣魚島附近,但台灣卻“非常及時”地去了一隻保釣船,從而令釣魚島方麵的危險也在一步步積聚。
●在中東出盡了洋相“美國船長”,在“台獨”與軍國主義的支撐下、在東亞仍然有不同凡響的“指揮能力”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上麵的這些、無一不顯示出“台獨”與日本保守勢力的那位“美國船長”,雖然在中東出盡了洋相、但在“有軍國野心之日本”的東亞這一塊,在“台獨分子”與日本軍國分子的支撐下、仍然有不同凡響的“指揮能力”。
●試射導彈後已經平靜多時的朝鮮局勢,則更加耐人尋味
這還不算,我們認為,試射導彈後已經平靜多時的朝鮮局勢,則更加耐人尋味:一方麵,是朝鮮主動釋放和緩的信號、在發生大水災後”第一次“表示“願意接受韓國和聯合國的援助”;但另一方麵,在導彈試射後相對低調的華盛頓、卻突然高調地“猛炒”朝鮮準備進行核試驗的消息,並“煞有其事”嚴重警告“這是極度挑釁”。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所有這一切,隻能說明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華盛頓正在調動其在東亞的全部戰略資源,擺出一副不排除在東亞“率先攤牌”的架式。
●應該高度警惕華盛頓搶先翻看“北京底牌”的“策略”、及其“手法”
對此,我們的觀點就是,應該高度警惕華盛頓在伊朗問題上、在整個中東問題上孤注一擲之前、在東亞搶先翻看“北京底牌”的“策略”、及其“手法”。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這張底牌”就是北京之前一直屢試不爽的“東北亞核競賽”;
而華盛頓翻看北京“這張底牌”的“策略”、就是“放風”“準備核武裝日本”;而說到具體的“手法”,正是“狂炒”朝鮮準備進行地下核試驗、準備跨入核門檻。
●好家夥!朝鮮終於享受到了印度當年“曾經享受的待遇”
東方評論員認為,值得強調的是,事實上,華盛頓已經非常明確地暗示了這一點。請大家注意這一句:美國官員還指出,如果朝鮮確實在進行地下核實驗,華盛頓就會立即推動對其進行製裁,切斷與朝鮮的所有外界聯係。另一種可能的選擇就是用軍艦封鎖朝鮮海域。
顯然,華盛頓一方麵警告這是極度挑釁、一方麵卻將自己“因應”方案、既:隻有軟弱的“製裁與封鎖”,沒有強硬的“軍事打擊”之“底牌”提前抖露出來,明眼人是一看就知:好家夥!朝鮮終於享受到了印度當年的待遇,這簡值就是在“縱容”朝鮮核試,在“刺激”日本保守勢力的核野心。
●美國人在這個時候“刺激”日本保守勢力的核野心的企圖心
在我們看來,美國人在這個時候“刺激”日本保守勢力的核野心、就是要“借用”日本在北方四島問題上“受辱”、進一步配合小泉純一郎在位隻有二十天、從而“敢於鬧事”的心理,通過那份已經包含台灣方向的“美日軍事同盟”、以一個“一不小心”就“可能會跨進核門檻”、從而將更加堅定支持台獨的日本,來最大限度地對中國施加戰略壓力。
●如果華盛頓敢於“搶翻”北京的“那張底牌”,那麽,就讓它自己翻好了
對此,首席評論員想強調的就是:在伊核問題麵臨攤牌的關鍵時刻,“中歐俄”、特別是“中俄”,任何有誌於拓展自己戰略發展空間的“政治經濟實體”、不論是在中東、在中亞、在東亞、都得相應地表現出敢於使用自己軍事力量的決心與果敢;
就東亞局勢而言,如果華盛頓敢於“搶翻”北京的“那張底牌”,那麽,就讓它自己翻好了,要知道,如果美國決策層“果真認為”美國理論界鼓噪的“核武裝日本”這個主意不錯的話,且的確非常符合美國核心利益的話,那麽,為什麽不早點做?它還是北京的底牌嗎?
●對北京而言,麵對華盛頓的“這種手法”,同樣要對美國保守勢力“施加最大的戰略壓力”
東方評論員認為,還有,也是最為關鍵的,如果華盛頓決心這樣做、也就是準備親手打碎其受用無窮的“現有東亞安全框架”,而不隻是擺擺樣子的話,那麽,北京就是想拉也拉不住。
在我們看來,對北京而言,麵對華盛頓的“這種手法”,“美日、台獨”間的狼狽為奸,在做好伊核問題方麵的準備工作、且“絕不放棄原則立場”的力量與決心的“展示”、從而從美國最最核心的戰略部位、同樣要對美國保守勢力“施加最大的戰略壓力”之後;在做好“準備應付”東亞局勢、特別是台海局勢出現劇變的準備工作、特別是軍事準備工作、及“展示”敢於使用這支軍事力量的“決心”之後,隻能以一種“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的態度、隨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