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透過現象看本質---是巧合,還是因果? zt

(2006-08-22 16:25:53) 下一個
從2006年8月4日到2006年8月11日僅僅一周,就出現了三則有關中國和以色列武器銷售的新聞。 ——2006年8月4日《人民網》消息:“對華軍售走入死胡同,以色列轉向軍火需求旺盛的台灣”。 摘要:“以色列轟炸黎巴嫩所使用的激光導引炸彈,命中率達到92%,引起國際抨擊。以色列經由這次實戰經驗,準備向國際推銷這款自製激光導引炸彈,第一站就是台灣。跡象顯示,以色列對中國大陸的軍售因為美國阻止而走入死胡同後,已經將轉向軍火需求旺盛的台灣出售武器。” ——2006年8月9日《網》消息:“以色列要求中國嚴格控製國產WS-2製導火箭的出口”。 摘要:“以色列就中國最近接獲的幾千枚遠程火箭訂單事正與中方交涉,中方稱此筆交易完全是正常的軍火貿易,與聯合國有關協議並不違背。” ——2006年8月11日《網》消息:“以色列宣布對華軍售解禁”。 摘要:“以色列國防部近日宣布,以色列與美國有關對華軍售問題的爭端已經解決,以色列對華軍售開始解凍。以色列國防部總司長(相當於副部長)特倫3月1日宣布,以國防部幾個月前開始恢複向國內的軍火製造商頒發對華武器出口許可證。不過,他同時表示,部分許可證是在與美國方麵進行協調後下發的。” 一周之內好戲連台。把這三則消息串到一起看,以色列在這個時刻突然宣布“對華軍售解禁”,究竟是一個“偶然”的“巧合”,還是一種“因果”? 孤立地看問題,整個世界簡直是一團亂麻。但按照毛澤東的主張,把各種表麵現象“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地加以分析,那就洞若觀火。 如果孤立地看,這三則消息每則都會鬧出一堆沒完沒了的猜想。象“以色列宣布對華軍售解禁”就引得某博士“專家”一二三地來了一篇洋洋大觀:“從本質上,以色列對華軍售解禁是大勢所趨”、“以色列並不完全是美國的跟班,也有自己的國家利益”、“從戰略角度看,以色列已逐漸把發展對華關係作為戰略舉措。”但這位博士先生論述所根據的客觀條件以前一直存在,為什麽那時不發生“以色列宣布對華軍售解禁”? 再假設一下,如果中國沒有WS-2之類能“拿人一把”的東西,情況將會如何?如果中國人也處於巴勒斯坦人或真主黨人那樣戰略上孱弱的地位,別人會僅僅因為你是中國人就對你格外開恩或特別客氣一些嗎? 隻有把這三則消息聯係在一起,才能看出點名堂來。 說到底,跟人打交道,靠得住的是自己的實力、努力加膽氣,而不是別人的“善意”。這就叫“自力更生”。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