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東方時代環球時事解讀》2006年08月09日 星期三 zt

(2006-08-22 16:25:53) 下一個
以安全內閣開會討論 部長傾向擴大攻勢   【外電消息】以色列安全內閣周三開會,以決定是否應對黎巴嫩縱深地區發動大規模的進攻。   大多數以色列部長相信將支持擴大攻勢,來自工黨的國防部長佩雷茨早於一周之前就要求軍方製訂進攻至利塔尼河的作戰計劃。不過,他周二告訴工黨議員,摧毀黎巴嫩的村莊不會製止真主黨的火箭彈襲擊,軍方必須保持其道德立場。   基礎設施部長埃利澤則稱,如果以軍的地麵攻勢不能進展至利塔尼河地區,那麽以色列就沒有可能贏得這場戰爭。 報道說。以色列副總理兼工業貿易部長埃利•伊沙伊說,經過數小時的討論,以色列安全內閣最終決定批準以軍擴大在黎南部的地麵攻勢。根據這項決定,以軍將推進至距以黎邊境約 30公裏的利塔尼河流域,行動計劃持續30天左右。安全內閣中有9名部長支持這一行動,3名部長棄權。   【時事點評】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以色列民眾“大都”支持以色列政府強硬政策的情況下,在國際輿論強烈要求以色列立刻停火的同時,以色列安全內閣召開這種討論是否需要“擴大軍事行動規模”的會議,本質上都是在“做秀”。   ●以色列內閣的“集體秀”   比如說,以色列國防部長佩雷茨所說的、“摧毀黎巴嫩的村莊不會製止真主黨的火箭彈襲擊,軍方必須保持其道德立場”是既“秀”給要求立刻停火的“國際輿論”之“新聞媒體”看的、也是“秀”給對以色列軍隊戰績“很差”強烈不滿的以色列民眾看的:以色列的“非軍方”高官不是已經在抱怨以色列軍隊的戰鬥力了嗎?不是在質疑“我們給了軍隊那麽多的錢,可軍隊隻是這種水平”嗎?   因此,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以色列國防部長的這番“坐而論道”,顯然是在向以色列民眾解釋戰果“何以差強人意”!不難看出,按這份解釋,也就給了人們這樣一個感覺:在軍事上占壓倒優勢的以色列軍隊、之所以始終沒能解除真主黨的武裝,“好象”是出於人道的考慮。   ●以色列也是在警告“各大國”:以色列軍隊知道“如何”就能贏得這場戰爭   與此同時,我們也注意到,以色列基礎設施部長埃利澤則在“點評軍事”,並聲稱“如果以軍的地麵攻勢不能進展至利塔尼河地區,那麽以色列就沒有可能贏得這場戰爭”,顯然,這既是“秀”給“國際輿論”之“各大國政府(包括美國政府)”,更是秀給真主黨武裝、及其背後的敘利亞、伊朗看的。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以色列讓“基礎設施部長”出來“點評軍事”,並直指問題的核心,其意思也非常清楚,那就是警告“各大國政府(包括美國政府)”:以色列軍隊不僅深知戰績不佳的深層原因((以色列始終“沒有”進行大規模的地麵行動),更知道“如何”就能贏得這場戰爭(立刻進行大規模的地麵行動)。   ●讓“國防部長”“談”道義,“基礎設施部長”談“戰爭”,為發出強硬的“戰爭升級信號”做鋪墊   因此,我們認為,以色列讓掌握以色列軍事機器的“國防部長”“談”道義,讓負責建設的“基礎設施部長”談“戰爭”,其良苦用心就是在“硬頂”國際輿論的壓力、為進一步發出強硬的“戰爭升級信號”做鋪墊。   下麵,我們就通過一則新聞片段,聽聽以色列發出了什麽信號。   以內閣批準加大地麵攻勢,攻勢或持續三十天   【外電消息】以色列安全內閣9日批準以軍在黎巴嫩南部加大地麵攻勢的決定,針對黎巴嫩南部的軍事行動至少會再持續30天。與此同時,上萬名以軍與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的激戰仍在繼續,雙方互有傷亡。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稱結束黎以衝突的國際努力毫無進展。   以色列副總理兼工業貿易部長埃利•伊沙伊說,經過數小時的討論,以色列安全內閣最終決定批準以軍擴大在黎南部的地麵攻勢。根據這項決定,以軍將推進至距以黎邊境約 30公裏的利塔尼河流域,行動計劃持續30天左右。安全內閣中有9名部長支持這一行動,3名部長棄權。   黎巴嫩真主黨武裝9日發表聲明說,真主黨武裝人員當日在黎南部對以色列軍隊進行猛烈還擊,造成至少10名以軍士兵傷亡。聲明說,真主黨武裝人員在黎南部埃塔沙阿卜、德貝勒、特勒納哈斯等多個地區同以軍發生激烈交火,除造成以軍士兵傷亡外,還摧毀了至少4輛坦克。以軍發言人此前稱,15名以軍士兵在同真主黨武裝的交火中受傷。   以色列飛機9日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散發反對黎真主黨的傳單。傳單稱黎真主黨總書記納斯魯拉在“冒險”、“玩火”,在拿黎巴嫩平民的前程做賭注。   以軍9日淩晨對黎巴嫩境內最大的巴勒斯坦難民營發射炮彈,造成至少2人死亡、3人受傷,其中兩人傷勢嚴重。以軍在證實這次襲擊後表示,襲擊的目標是難民營內的黎巴嫩真主黨武裝人員。   另一方麵,真主黨當天向以色列城鎮發射至少160枚火箭,3人輕傷。以色列北部城鎮什姆納剩下的9000名居民,紛紛準備乘搭巴士到南方城鎮避難,以免被戰事牽連。   自7月12日黎以爆發衝突以來,已經有63名以軍士兵、36名以平民在衝突中死亡,而黎巴嫩方麵的死亡人數已超過1000人,其中大部分為平民。   自黎以衝突爆發以來,以軍對黎巴嫩真主黨的行動一直由北部軍區司令亞當少將負責指揮。以色列朝野普遍認為,由於指揮失誤,以軍並沒有實現預期目標,未能有效阻止真主黨武裝向以色列發射火箭彈。   黎巴嫩總理西尼烏拉9日在與美國負責近東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大衛•韋爾奇會談後表示,結束目前黎以衝突的國際努力眼下絲毫沒有進展,他認為聯合國不會在未來兩天內就結束衝突作出任何決議。   【時事點評】我們注意到,根據公開的報道,真實的情況是,已經有大約1萬名以軍士兵進入黎巴嫩境內6公裏一線、在與真主黨武裝交火。顯然,按這一兵力投入,我們也不難大概估算一下以色列內閣剛剛批準的“加大規模”是個什麽概念了。   ●我們之前曾經提出的一個觀點   為了弄清楚“這個概念”,不妨再回顧一下我們之前曾經提出的一個觀點,既:如果華盛頓敢於孤注一擲、用軍事威脅的手段逼迫敘利亞不敢介入黎以衝突,那麽,在以色列加大兵力全麵侵入黎巴嫩的情況下,還是“有可能”解除真主黨武裝的。   ●以色列“加大地麵攻勢”時可能使用的作戰模式   首先,在東方軍事評論員看來,如果美國決心配合,在伊拉克方向進行軍事集結、以軍事威脅去牽製敘利亞、“打掉”敘利亞軍事介入黎以衝突的決心,就可以讓以色列“沒有後顧之憂”地出動重兵全力攻打黎巴嫩南部。   顯然,僅從軍事的角度看,一旦華盛頓以“實際行動”在伊拉克一側威脅、牽製敘利亞,迫使敘利亞不敢介入,那麽,以色列就可以一部分兵力奪取黎巴嫩南部通往敘利亞邊境的交通要點,輔之以空中火力遮斷,完全切斷敘利亞與真主黨之間的交通往來,並阻止敘利亞在黎巴嫩與敘利亞之間為真主黨武裝建立安全通道;   之後、再以主要兵力分割、包圍真主黨武裝。我們認為,以以色列在軍事上的絕對優勢,輔之以以色列總理剛剛宣布的“以軍可動用一切手段(這句話當然沒有排除我們之前曾經提及的“違禁武器”)”,那麽,在戰術層次、以色列軍隊最後以逐點圍殲的方式、逐漸解除真主黨武裝不是不可能的。   ●以色列“加大地麵攻勢”得加多少人?   其次,有消息說,真主黨編製內武裝人員為4000—6000人,還有1萬人的預備隊,這樣,其總兵力約為1.5萬人左右。這就是說,除去以色列已經投入的一萬人不算,以打殲滅戰3倍於敵的“保守估計”,以色列“至少”還得增兵3.5萬人。因此,在東方軍事評論員看來,這與以色列征招3.5萬預備役人員、在數字上大體是相符的。   ●以色列“加大地麵攻勢”絕不是在虛張聲勢   綜上所述,東方評論員認為,以色列安全內閣“批準以軍在黎巴嫩南部加大地麵攻勢的決定”,以及聲稱“針對黎巴嫩南部的軍事行動至少會再持續30天”、正是建立在“上述可能性”之基礎上的、絕不是在虛張聲勢。   以色列“能否付諸實踐”的唯一障礙就是華盛頓是否有在全局上有“孤注一擲”的決心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這套戰術而言,以色列在“決心”上是沒有問題的,我們認為,“能否付諸實踐”的唯一障礙就是華盛頓是否有在全局上有“孤注一擲”的決心。   ●布什政府的這個決心是不好下的   然而,中東的形勢表明,布什政府的這個決心是不好下的:第一,對美國人而言,在中東這盤棋上,最大的麻煩來自“中俄”,最大的危險來自“伊核”。   這些天來,我們一再強調“中俄”公開出手的時機“快”到了,在有必要繼續等待阿拉伯國家“邀請”的時候,有必要在遠離中東火線的地方加以“策應”,在我們看來,中俄需立刻默認伊朗升級伊核危機。   ●就中美而言,雙方在伊核問題和台海問題上“各搞各的”,隻能證明這樣一個事實   事實證明,盡管台灣島內的“倒扁”運動已經“與中東問題同步”地到了“有人開始宣稱不惜發動流血革命、也要倒扁”的危險地步,但是,我們仍然觀察到,伊朗“已經在”升級伊核危機了、且“中俄”甚至歐洲人都在保持沉默。   顯然,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就中美而言,雙方在伊核問題和台海問題上“各搞各的”,隻能證明這樣一個事實,既:北京顯然“不想理睬”華盛頓通過“倒扁”的“最新消息”發出的強烈警告,決心將主要精力放在中東方向,不僅讓自己的中東特使“再遊”中東、為下一步的“公開介入”做最後準備,還與俄羅斯一起擺出了“準備提前放出”伊朗的姿態。   在這種情況下,東方評論員實在看不出華盛頓在以色列的強烈要求下、在對敘利亞都不敢動手的情況下,卻會針對“中俄”“有意”提前放出伊朗能想出什麽好辦法來。   ●布什不好下決心的地方也來自國地方也來自國內   在東方評論員看來,在某種程度上講,美國的共和黨政府目前麵臨的最大挑戰就是“如何應付”因介入中東衝突,而使美國的內外政策“全麵失控”的局麵。   大家不要忘了,現在離11月份的美國中期選舉已為時不長。在東方評論員看來,令美國共和黨政府非常頭痛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在中東這個問題上,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裏,除非“新中東”真的被炸出來了,除非伊拉克“沒有了爆炸聲”、除非伊朗人無條件地接受了“新方案”,那麽,在中東衝突問題上,在伊核問題上、在伊拉克問題上,不論布什政府如何選擇,做何努力,就算是選擇正確,也很難看出效果,對那個貼有“共和黨”的“票箱”而言沒有任何意義。何況還有可能選擇錯誤。   ●對布什政府而言,眼下要緊的事情就是   因此,對布什政府而言,眼下要緊的事情就是,在11月份“開票”的時候,如何讓美國選民、特別是美國經濟界、輿論界“不要看出”這麽一點:在中東這個美國有巨大現實利益、且向來說一不二的地方,美國人竟然是說嘛沒人聽,幹嘛都不成!   ●站在布什政府的角度,時事評論員願意給布什政府支上一招   在這裏,站在布什政府的角度,時事評論員願意給布什政府支上一招,立刻以美國政府的名義、“主動”召開一次“中東和平問題”的“中東四方小組擴大會議”,給仍然等在辦公室外的北京配上一張辦公桌,同時,就算是“裝”、也得表現得“願意多聽聽”莫斯科的意見,另外,還是在那張“各大國”“暫時都沒有”公開反對的“中東和平路線圖”上用點兒心,就不要搞什麽“新中東”的花樣了。   如此一來,雖然解決不了核心問題,但是,憑借美國政府所發揮的“主導作用”,仍然能讓共和黨人拿去“招呼選票”。   ●如果仍然“等不來一張辦公桌”的話,恐怕連“中東和平路線圖”都給改了   不然的話,在中國中東特使這次進入中東、表麵上與阿拉伯國家“全麵交流”情況,實際上是幫助阿拉伯國家“認清”美國人在中東已經不是“說嘛算嘛”的主宰之後,如果仍然“等不來一張辦公桌”的話,那麽,除非期間華盛頓有本事借以色列人之手炸出一個對美國有利的“新中東”來,否則,就北京的脾氣,以其在中亞、朝核、伊核問題上曾經表現出的“捕捉戰機”的能力,在中東特使“再入”中東的時候,恐怕連“中東和平路線圖”都給改了。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