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論中國引進戰略轟炸機的真正目的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論中國引進戰略轟炸機的真正目的   作者 虎狼旅   在去年在北京召開的中俄軍事技術合作會議上,兩國國防部長達成協議,中國將從俄國購入大批先進武器,包括可在空中發射核彈,威力巨大的遠程戰略轟炸機,以及新型蘇式戰機、先進防空導彈係統。中國國防部長曹剛川在會晤伊萬諾夫後表示,取得破紀錄的成果。   對此,廣大網友反應不一,有人說,在現代防空條件下,那些靠超音速突防的又大又笨的戰略轟炸機還有什麽意義,對此我想和大家談談自己的看法。   眾所周知,戰略武器和戰術武器的根本區別在於其使用目的不同,戰略武器更多的使用來威懾而不是大規模使用的(打核戰爭出外),而我們引進戰略轟炸機是為了威懾誰呢?首先要看誰對我們的威脅最大,廣大網友總是把目光釘在日本啊,台灣啊,菲律賓啊這些戰術基地上,卻忘記了美國在太平洋的戰略堡壘--關島。   關島南北長約48公裏,東西寬6公裏~13公裏,麵積549平方公裏,其中四分之一的麵積為軍事基地,阿普拉海軍基地、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和阿加尼亞海軍航空站是該島最大的三個基地。每次大規模演習B-52便是從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起飛的。   安德森戰略空軍基地是世界上數得著的大型空軍基地,位於關島東北角,占地66.8平方公裏,有兩條長3416米、寬61米的跑道,可容納150架B-52型戰略轟炸機,另有若幹氣象偵察機、加油機等。基地附近設有核武器庫,負責為美軍太平洋地區的戰略轟炸機提供核武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和1991年的海灣戰爭等曆次戰爭中,美國戰略轟炸機均以此為出發基地。   由此可見關島在太平洋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該島距朝鮮半島與台灣海峽大約都是2414公裏,而至東南亞其它地區也伸手可及。   2001年4月30日,美國在西太平洋的軍力大幅調整,美國把區域內的航空母艦從兩艘增為四艘,B-2隱形轟炸機進駐關島,同時增駐B-52轟炸機,並增加美國西岸的“三叉戟”攻擊潛艇,而瞄準中國的核武數量則增加一倍。   一旦台海開戰後美軍幹涉,美國最有可能先介入台海戰爭的應該是它的戰略轟炸機群。有網友會問,美軍在日本和韓國的基地不是近的多嗎?為什麽舍近求遠呢?根據國際法,美軍一旦利用日本和韓國的基地對中國實施打擊,那麽中國會自動默認日本和韓國參戰,而日本會對美國加以牽製,而且根據美國的“前沿威懾”理論,用戰略轟炸機來得更直接,更有效。   關島上的轟炸機群可以攜帶大量遠程巡航導彈對我陸軍登船的集結地域和空軍機場等要害目標進行打擊,美國一次可以出動150架以上的戰略轟炸機,以B-52機一次可以搭載40枚、B-1機一次可以搭載30枚計,一次就可以發射4000枚導彈,這些導彈可以在距離第一島鏈100公裏的太平洋上發射,我軍還得不到預警信號,導彈就會呼嘯而至,這樣大當量的導彈飽和攻擊,基本上可以摧毀第一群登陸船隊。20個小時後,第二批機群仍然可以視情況再次進行第二次轟炸。這就是我在圖中所畫的第一條黑色進攻線路。   作為當代高技術戰爭中的核心軍種,空中力量的本質特征決定了它是美國“先發製人”戰略的首要力量,其挑戰嚴峻而現實。美軍認為空中力量是實施威懾和實戰的有效手段。從世界範圍來看,當代局部戰爭或武裝衝突中作戰雙方所要達成的最終目的,除占領與驅逐外,更多的是在戰爭進行之中製敵造勢、威懾製降,以求達到懲罰效果或在隨後的談判中能夠占居有利地位。戰爭中使用空中進攻力量既可以對敵方進行集中的、大規模的突擊又可以向對方要害目標實施“點穴”,從而對敵國的戰爭決心、戰爭潛力以釜底抽薪,以圖達到“牽一發而動全身”和“小戰而屈人之兵”的目的。這種通過“小戰”公開顯示力量的方式可以在戰略、戰役、戰鬥三個層次上創造有利於己不利於敵的戰爭形勢,從而掌握局勢、逼敵就範。空中力量的運用,可以靈活地與整個戰爭或危機形勢的政治目的緊密配合,有利於迅速達成己方目的。所以關島部署遠程戰略轟炸機就是這一戰略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明眼人都能看出來,中國的這個“穴位”就是三峽大壩。   我們一直都在嘲笑台灣的攻擊三峽說,但美軍呢?美軍是足夠有這個能力的吧?(圖示的第二條黑線)美軍最大可能的攻擊方式是b2轟炸機攜帶鑽地JDAM彈,以域外飛行的方式飛越菲律並,在太平島轉向(太平島的台灣守軍可以對其進行警戒甚至後方牽製支援),從北部灣進入雲南或廣西再到達四川,甚至乘越南沒有空中預警機的情況下,低空飛越越南進入雲南,四川,攻擊後再迅速依來路返回,不得不承認這一點很有威脅性,改裝的JDAM與大壩的接觸角小於30度,如果大壩遭受b2的16枚JDAM的連續攻擊,則很可能遭到損壞,這就很好解釋美國人為什麽強力阻撓捷克賣給中國反隱形雷達了。   麵對這樣的嚴峻形勢,中國能作什麽呢?有人說中美兩國就像兩個對手在打架,中國左手拿了一支火銃,美國左手拿了機關槍,因為兩人距離無法逃出子彈射擊距離,所以隻要動了槍兩人都得完蛋,美國於是提議都不得用左手的槍,隻能用右手的拳頭。美國個大力猛,我們會被他打得筆青臉腫,甚至腿斷骨折,我們該怎麽辦,辦法:   一、被美國打得快咽氣時,開他一槍,美國佬被轟掉半邊腦袋,他的機關槍也響了,我們被打得血肉橫飛。美國完了,我們也完了,此法不大可取。   二、被美國打得我們受不了時就把手指搭在扳機上:快住手,否則老子開槍了。美國住了手,我們開始擦鼻血,美國大勝而還,賭資蘋果(台灣)也被美國撿走。   三、一開打,我們就把火銃抵在美國佬的頭顱上:你敢動我一下,老子就讓你躺下。美國的機關槍也抵在我們的頭上,我們就這樣一眼不眨的望著對方,隻要美國佬沒發羊癜瘋,他就不敢揮動右拳給我們一下。   我讚成第三種方法。當然這也是非常冒險的,可戰爭本來就是冒險的事,沒有人能完全控製戰爭進程。要絕對安全、穩妥,最好的辦法就是別打仗,現在就宣布我們放棄台灣,可我們丟得起台灣嗎?和美國這樣的對手打架,我們本來就實力懸殊,所以隻能險中求勝。中美都不想打核戰爭,因此中國需要一個能夠威脅關島基地的有效武器,彈道導彈作用有限,再使用常規彈頭的情況下無法癱瘓關島基地,因此這個重任就落在了戰略轟炸機身上,轟6顯然不能滿足這個要求,作為一種中程轟炸機,轟6難當此重任,中國必須從俄羅斯引進戰略轟炸機。   中國一直對俄羅斯的Tu-22M3戰略轟炸機感興趣,考慮到俄羅斯已經有4架Tu-22M型轟炸機租賃給了印度,在未來的幾年內,中國得到6-12架Tu-22M3轟炸機是可能的。該機可掛載射程3 000千米左右的隱身Kh-101巡航導彈或國產的紅鳥巡航導彈,這些都對美國關島基地構成極大威脅。由於俄羅斯受到SALT(限製戰略武器會談)和START(削減戰略武器條約)的限製,在Tu-22M3飛機上沒有安裝空中加油裝置,使該機的作戰半徑限製在了2 150千米左右。但是對於中國來說,並無此限製,所以中國空軍一旦得到該機就可能在Tu-22M3飛機上加裝空中加油裝置,以進一步增大其作戰半徑。這樣中國空軍攻擊關島的能力就綽綽有餘了,至於航線,由於北線和東線都被日本和美國嚴密監視,中國轟炸機可以走香港澳門這一條國際線路,以達到戰術上的突然性,(圖示的紅色攻擊線路)由廣州灣出海,在台灣和菲律賓的夾縫中,直插關島,射程3 000千米的紅鳥將會是關島美軍的一個惡夢。當然作為戰略武器是不會輕易使用的,我們這麽做,其實就是把火銃抵在美國佬的頭顱上,而同時美國的機關槍也抵在我們的頭上。達到一種微妙的戰略平衡,如果沒有戰略轟炸機,那麽中國就連火銃都沒有,因此戰略轟炸機並不像某些人說得那樣已經落伍,而是繼續在戰略舞台展示他的力量。   這是我第一次寫戰略分析文章,其中由不足之處,請廣大戰友指正,同時建議大家多研究些戰略,因為戰略實在是一個奇妙的東西。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