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伊朗朝鮮緬甸互動頻繁 反美國家全球大串聯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2006年07月30日 09:02 環球時報   一些被美國視為“眼中釘”的國家,越來越主動地搞起“大串聯”,要對美國“反包圍”。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反美鬥士、委內瑞拉總統查韋斯跑到了東歐的白俄羅斯,與這個美國指稱的“暴政前哨”高調結成“戰略夥伴”。而伊朗、朝鮮和緬甸近來也明顯互動頻繁。這些刺眼的舉動,讓美國越來越難裝聾作啞。美國《旗幟周刊》指出,反美國家之間來往頻繁,大有“連點成線,星火燎原”之勢,美國卻深陷中東與阿富汗反恐戰爭泥潭而無力自拔,世界頭號超級大國似乎與過去孤立而脆弱的反美國家集團正在進入一個戰略相持階段。   查韋斯搞起“國際漫遊”?   查韋斯正在進行著一次國際旅行,將按順序一口氣訪問阿根廷、白俄羅斯、俄羅斯、卡塔爾、伊朗、越南和馬裏7個國家,整個行程持續兩周。   美聯社稱,查韋斯7月24日從阿根廷飛抵白俄羅斯。盡管美國曾稱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是“歐洲最後一個獨裁者”,但查韋斯卻對白俄羅斯的發展模式大加讚揚:“我們在這裏看到了一個社會國家的模式,這正是我們(在委內瑞拉)想建立的。”查韋斯在與盧卡申科的會談中還表示,要與白俄羅斯合作建立“戰鬥小組”,以對抗他所描述的“霸權資本主義”(指美國)。盧卡申科也說,兩國有“許多合作方向”。盧卡申科的發言人表示,兩國已成為“戰略夥伴”。   25日,查韋斯從白俄羅斯又去了俄羅斯。他一下飛機就說:“本世紀是華盛頓世紀終結的世紀,我來這裏,是為了加強委內瑞拉與俄羅斯之間的聯盟。”說到高興處,查韋斯還大談特談“俄羅斯美女就是比委內瑞拉美女漂亮”。26日,查韋斯來到位於俄羅斯城市伊熱夫斯克的一家兵工廠,興致勃勃地觀看了著名的卡拉什尼科夫突擊步槍。據美聯社報道,早在查韋斯訪俄之前,委內瑞拉就已經同意從俄購買價值10多億美元的戰鬥機和軍用直升機。27日,普京表示支持委內瑞拉成為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   俄羅斯《真理報》報道,查韋斯6月24日說,應朝鮮多次邀請,他準備近期訪問朝鮮,目的是加深雙邊關係並簽署“科學和技術雙邊協議”。他說媒體對他訪問朝鮮做了太多發揮:“有人說我是去參加導彈發射的,負責按動按鈕,不少人肯定會相信這些話……還有國際媒體說我用隱形飛機從委內瑞拉向伊朗的核設施運鈾,我都笑了……”查韋斯還取笑有關委內瑞拉將與朝鮮達成秘密協議,“把一顆原子彈帶回拉美”的傳言。有分析稱,或許是懾於朝鮮試射導彈引發的巨大國際反對聲浪,查韋斯在前往阿根廷前突然宣布不去朝鮮了,“下次再去”。   朝鮮與伊朗親近給美國看?   就在查韋斯全球拉盟友之際,伊朗和朝鮮似乎越走越近。據朝鮮中央通訊社報道,伊朗國會代表團25日與朝鮮最高人民會議代表團會談,“雙方在友好的氣氛中就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了意見,並認為兩國議會應該進一步發展友好關係,以適應雙方友好合作關係在各個領域得到加強的局麵”。有輿論認為,朝鮮與伊朗處境相似,兩國親近可能是做給美國人看的。   上世紀80年代以來,有關朝鮮與伊朗合作的傳聞一直不絕於耳。西方媒體還找到了不少“證據”:有估計稱,朝鮮每年導彈貿易額達5億美元,主要向埃及、利比亞、也門和敘利亞等出口導彈及相關技術。去年11月,西方情報機構稱伊朗高官訪問平壤,並以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氣換取朝鮮對其導彈和核計劃的支持。今年7月1日,日本《產經新聞》稱10名伊朗導彈技術專家訪問了朝鮮,要參加“大浦洞”2型導彈的發射準備。20日,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在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作證時透露,朝鮮7月初集中試射導彈時,有1-2名伊朗專家在現場觀摩。   與朝鮮和伊朗高調的交往不同,朝鮮與緬甸的秘密往來,則是西方的“發現”。美國之音網絡版20日報道說,一批朝鮮隧道專家已經抵達緬甸,在新首都幫緬甸政府修建大量軍事隧道。   伊敘軸心轉動“什葉派新月聯盟”?   在反美的行列中,中東國家似乎一直站在前沿陣地。最近的黎以衝突,讓西方所謂的“什葉派新月聯盟”這個反美陣營更加明顯,伊朗、敘利亞以及黎巴嫩的一些派別都在其中。黎以衝突伊始,西方各界就稱真主黨目前在戰場上使用的許多新式武器都來自伊朗;伊朗還長期訓練真主黨武裝,並在該黨控製的黎巴嫩南部地區建立了情報網絡。伊朗和敘利亞6月簽訂了防務協議,規定如有一方遭進攻,另一方有責任出兵協防。在伊敘軸心的帶動下,伊朗將伊拉克什葉派和黎巴嫩的什葉派政黨都編在麾下。阿邁勒運動是極有影響的什葉派政黨,黎議長貝裏就是該黨主席。伊拉克什葉派與伊朗的關係更是不同尋常,伊拉克什葉派的9大家族中,8個都源自伊朗且曾長期居住在伊朗。   美國“軟實力”發生致命性衰落?   分析人士指出,反美國家眼下的“全球大串聯”,表明這些國家為打破孤立狀態正在急切地彼此尋求合作。但目前看來,這些國家間更多的是相互利用,擴大影響,沒有跡象表明它們之間形成戰略同盟和反美統一戰線。這種串聯的象征意義似乎大過實際意義。   盡管如此,美國心裏還是很著急。美國國務院發言人7月25日說,美國已要求俄羅斯重新考慮對委內瑞拉的軍售計劃。另據報道,美國還花了不少功夫監視這些反美國家的交往。美國駐外使館與對外援助機構發揮了不小的作用。2001年,朝鮮國防委員會委員長金正日首次訪問俄羅斯,美國駐俄各地的使領館以及莫斯科的卡內基研究中心幾乎總動員進行全程跟蹤,千方百計了解俄方安排的參觀內容。當金正日抵達聖彼得堡參觀富有傳奇色彩的“阿芙樂爾”巡洋艦時,美方雇員甚至比俄方接待人員更早抵達現場。此次查韋斯與盧卡申科會談,也引起美國駐當地機構的高度關注。據俄羅斯《諜報網》介紹,不少替美國機關效勞的白俄羅斯公民積極打探相關會晤的內部情報,引起白俄羅斯有關機構的警覺。   美國雖然著急,卻很難改變目前的局麵。有專家分析指出,這首先與近年來美國執行的外交戰略有關。“9·11”事件以來,布什政府一直推行進攻性的對外政策,先後提出“先發製人”、“政權更換”、“全球民主化”等外交目標,矛頭直指那些反美的第三世界國家。被美國盯上的國家無不感到自危,個個都甘願采取更加冒險的方法主動出擊,避免處於任美國處置的境地。其次,2003年以來美國深陷伊拉克戰後重建的泥潭中,大量的軍事、政治和外交資源都投入了伊拉克,這讓其他反美國家有了可利用的“機遇期”。在美國無暇他顧的情況下,一些對美不滿的國家紛紛開辟第二戰場,讓美國同時在多條戰線作戰,疲於應對。目前,美國在朝鮮、伊拉克、阿富汗、伊朗、黎巴嫩、蘇丹等多個地點同時遇到挑戰,根本沒有足夠的精力應對。   還有專家指出,冷戰結束後,美國欲采取以軍事力量為後盾的“硬實力”,以及通過教育、媒體等所謂傳播自由民主意識的“軟實力”,來壓迫沒有了蘇聯後盾的反美國家。但目前,當美國“硬實力”處於前所未有的高峰之際,其“軟實力”卻開始走下坡路。紮根於西方共同民主道德訴求的美國全球號召力已遠遜於以往;美國在歐洲、拉美以及亞太的政治軍事同盟也出現鬆動。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所太平洋論壇研究主任格羅斯曼認為,隨著美國“軟實力”下滑,美國圍堵異己國家的“浮萍戰略”失去了既有的支撐力;另一方麵,在全球化的浪潮中,或多或少帶有反美厭美色彩的國家積極展開大國外交及睦鄰外交,又進一步在國際上削弱了美國軍事圍堵和經濟封鎖的正當性;有的國家雖然被美國視為威脅,但對別的國家甚至美國昔日的盟友來說都不是威脅。(駐美國、韓國、埃及特派特約記者 唐勇 沈林 金穀 雷炎 牛新春)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