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分析:黎以衝突戰事膠著 以色列為何失算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新聞回顧:26日激戰以軍損失慘重9死22傷   7月26日,在中東衝突進入第三周之際,以色列軍隊遭受最慘重損失。以軍最新證實,當天共有9名以軍士兵在與真主黨的戰鬥中死亡,另有22名士兵受傷。在羅馬舉行的黎巴嫩問題國際會議以未能對停火條件達成共識後,以軍官員表示軍事行動將會持續數周時間。   美聯社報導說,真主黨武裝26日在賓特朱拜勒鎮(BintJbail)與以色列軍隊展開激戰,以軍已連續4天想占領這個城鎮。以軍早前稱,當天的戰鬥共有9名以軍士兵死亡,22人受傷。這也是以色列在黎巴嫩發動軍事攻勢以來,在一次戰鬥中最慘重的傷亡。   以色列電台的午間簡報說,“至少有10名以色列士兵中彈”,但沒有說明是否有任何士兵陣亡。據報導,以軍在賓特朱拜勒鎮遭到200名真主黨遊擊隊員的頑強抵抗。   真主黨當天通過其電台說,遊擊隊在賓特朱拜勒鎮的馬蘇德山伏擊一支以軍部隊,導致以軍傷亡慘重,而由於戰火密集,以軍無法營救其傷亡人員。電台說:“士兵屍體仍留在地麵上,周圍是被摧毀和正在燃燒的車輛。”   真主黨一名高級官員對美聯社說,以軍已勉強占領了賓特朱拜勒一些陣地,但仍未占領市中心。賓特朱拜勒對真主黨具有重要的象征意義,因為它是1982年至2000年抵抗以色列占領南黎巴嫩的重鎮。   美聯社說,據以色列軍方透露,當天以軍共打死至少30名真主黨遊擊隊員。不過真主黨則宣布,當天沒有任何傷亡,但真主黨承認在過去4天的賓特朱拜勒戰鬥中,共有19名真主黨成員死亡。   截止到7月26日,黎巴嫩至少已有423人在以色列與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衝突中死亡,其中376人為平民,20人為黎巴嫩士兵,27人是真主黨成員。不過,以色列軍方宣布,已經打死100多名真主黨遊擊隊員。   在中東衝突進一步擴大之際,當天在羅馬召開的黎巴嫩問題國際會議就停火未能達成共識。美國和歐盟官員同意采取措施製止目前發生在黎巴嫩的戰事,同時建立一支多國部隊維護地區和平。但是雙方對如何實現停火存在很大分歧。   絕大多數歐洲國家希望以色列立即停止對黎巴嫩真主黨的軍事打擊。但美國希望給以色列更多時間打垮真主黨,美稱這是反恐戰爭的一部分。   來自15個國家的官員以及聯合國、世界銀行和歐盟的代表,在本次會議達成的聲明中對大量黎巴嫩平民在戰火中遇難表示“高度關注”。但在如何解決當前危機問題上,與會者存在顯而易見的分歧。   當著美國國務卿賴斯的麵,會議東道國意大利外長馬西莫-達萊在會後間接提到了分歧。他說,許多與會者都呼籲必須“立即行動起來,實現最緊急的、無條件的停火,結束當前的暴力和敵意”。賴斯則堅持,任何停火協議必須是“持久的”,黎以局勢不能退回到以前的樣子。   路透社報導說,以色列計劃在黎巴嫩南部地區設立一個方圓2公裏的安全區,以防止真主黨遊擊隊進入。以色列國防部長佩雷茨早前曾表示,以軍將控製邊界的一個安全地帶直到外國軍隊可以接管,但他沒有就此詳細說明。   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26日告訴議員說,盡管這一計劃容易讓人聯想到以色列過去對黎巴嫩南部地區長達22年的軍事占領,但以色列這次並不想重新占領黎巴嫩。   以色列官員引述奧爾默特的話說,目前在這一區域沒有真主黨成員,以色列也無意重回以前的安全區狀態,隻是想建立一個確保沒有真主黨存在的廣泛區域。   以色列官員說,奧爾默特在提到這個緩衝地帶時,意思就是一個“實質上的安全區”,在這個安全地帶,以軍將用空襲和大炮來阻止黎巴嫩真主黨的進入。   7月25日,以色列救援人員和消防員在海法一處遭到黎巴嫩真主黨武裝火箭攻擊的建築附近展開工作。   從上述新聞中不難看出,以色列發動的對真主黨的戰爭已經不再按以色列最初的預想發展。那麽這其中又有何原因?下麵的分析文章將為你揭示:   真主黨頑抗 戰事膠著以色列失算   麵對真主黨出乎意料的頑抗,以色列領導人開始設法降低民眾對迅速達成決定性勝利的期待。   隨著戰鬥進入第三周,以色列民眾從當局得到的訊息,已經從一開始的真主黨必會被消滅變成必會被削弱,而且以色列部隊也不會自己來防守邊界。   希伯萊大學政治分析家艾茲瑞希表示,政治領袖在衝突剛爆發時的言論“過於一頭熱”,現在他們開始試圖調整人民的期待,讓這種期待可以較為符合實際狀況。   以軍麵臨到的困難在26日最為凸顯,因為一天之內就有9人在黎巴嫩南部陣亡。   當行動進入第三周,以軍將領開始體認到,單靠空襲無法達成解除真主黨武裝或是把真主黨驅離黎南的目標。   而當以軍發動陸戰,卻麵臨到真主黨的強烈反抗;以軍精銳部隊還發現,真主黨根據地布滿了如同迷宮般洞穴與地道,讓擁有精良武器的真主黨民兵可以任意發動攻擊。   以色列情報單位相信,本周地麵部隊進入黎南以來,他們已除掉了150名真主黨戰士,而真主黨的核心精銳戰鬥武力大約僅有幾千人。   然而,真主黨卻還是能維持戰鬥力量。   一周前,以色列官員信心滿滿地宣稱,他們摧毀了大批真主黨擁有的火箭,並使以色列北部受到的火箭攻擊為之減少。   結果,真主黨的攻勢暫緩僅是一時,火箭攻擊馬上又恢複常態,絲毫沒有減少;這也導致以國北部約百萬人居住的地區日常生活全部陷入停頓,都市有如死城。   以色列人民對於1980到90年代因以軍占領黎南而蒙受的重大損失仍心有餘悸。如今以軍重新發動地麵作戰,讓許多人恐懼的記憶又重新浮現。   因此,以軍指揮官成為眾矢之的,軍事分析家紛紛抨擊他們所采用的戰術不當,尤其不該僅使用小規模地麵武力,就試圖深入真主黨根據地,讓自己招致無謂的重大傷亡,還達不到任何軍事目的。   深具影響力的以色列報紙YediotAharonot的軍事記者費許曼說:“人民不太理解目前的地麵攻勢,他們的感覺是軍事機器中有某些部份無法發揮作用;它的動作太慢,太有限,又有太多意外,而這本來都不該發生。”   目前為止,以色列領導階層都還能維持民眾對戰爭的支持,但是一些軍事分析家預測,戰鬥的無休無止終將引發反噬,即使最後的結果真的符合以色列長期戰略利益也一樣。   追蹤民意態度的特拉維夫大學教授賀曼指出,大致而言以國政府仍然享有人民的支持,但是現在已經有些下滑;“死傷數目的逐漸增加,戰事的拖長,一切事物都正變得混亂的事實,加起來都將侵蝕人民對當局提供的訊息的信心。”   以色列分析家承認,對於勝利,以色列和真主黨有著迥然不同的定義。   對真主黨而言,隻要存活下來就是勝利。   當以軍對真主黨領導人納斯魯拉藏身的地下碉堡投下23噸的炸藥,結果納斯魯拉仍毫發無傷時,讓真主黨逮到機會大作宣傳,贏了一場漂亮的宣傳戰。   相對地,以色列的勝利必須建立在具體的成就上。   以色列國會的外交暨國防委員會委員史泰尼茲本周就主張,以軍對黎南的攻勢已經凸顯出以色列嚇阻攻擊的能力,也讓中東地區國家認為,一旦以色列遭受到攻擊,必定會動用優勢兵力反擊。   但是其它的觀察家則警告,以軍如果給人陷入黎南戰事困局的印象將會十分危險,因為這會讓真主黨幕後的支持者,也就是伊朗與敘利亞更膽大妄為,甚至還可能鼓舞其它反以色列勢力。   因此,以色列現在必須全力防止真主黨宣稱得到任何勝利,要讓外界明白知道,真主黨不僅沒有達到任何目標,而且還要讓黎巴嫩麵臨毀滅。   情報失準 以軍高科技作戰仍難傷真主黨   以色列在這場針對黎巴嫩真主黨的戰役中,動用了許多高科技裝備來協助情報與空襲行動,但結果還是造成了許多無辜的平民,甚至是聯合國觀察員的死傷。   盡管以色列軍方否認外界抨擊情報係統有疏失,但是不可否認,當情報工作大量依賴人力搜集時,很難擔保百密不會有一疏。   看來滑稽的大眼鏡,其實是以色列軍方執行任務時不可或缺的法寶,因為透過特殊的濾鏡,情報單位以3D方式繪製出黎巴嫩立體地形,一草一木都被看得一清二楚,真主黨領袖藏身何處,還有可能的動向,都在高科技情報係統包括無人偵察機、衛星及人工情報的搜羅下無所遁形。   以色列情報繪圖人員李奧那德指出,“了解執行任務環境的最好方法就是透過3D,使用3D化的環境來分析並計劃任務。”   但是衝突開始兩周以來,外界對以色列軍方的印象不是外科手術式的精準打擊,而是有愈來愈多的黎巴嫩平民死傷,甚至還有聯合國觀察員被炸死,以色列軍方的高科技作戰,還有情報可信度似乎要打折扣。   情報人員就坦承,其實情報工作不可能百分百的完美,李奧那德說,“所有的程序都是根基於人的因素,而人的因素往往不是絕對的。”   說穿了,以色列與真主黨雙方每天你來我往沒有突破,讓戰事頗有拖泥帶水之感,輿論就批評,以色列情報的疏失要為此負最大的責任。   以色列國防分析家派德哈茲說,“針對真主黨戰鬥力的情報根本就有錯誤,我們都看到了,開戰兩周他們(真主黨)還在打,真主黨還在邊境奮戰,真主黨還在發射火箭炮,轟炸都兩周了,他們現在一天一百顆火箭炮。”   雖然以色列軍方屢屢否認外界對情報搜集不利的質疑,但是百密終有一疏,以色列的確不能忽視誤炸或是濫炸所造成的死傷。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