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真主黨的動機與以色列的目標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真主黨的動機與以色列的目標 環球在線消息:因黎巴嫩真主黨武裝襲擊以色列軍方哨所、綁架以軍士兵而觸發的黎以軍事衝突已持續一周。真主黨和黎巴嫩多處目標遭到以軍報複性空襲或炮擊,黎經濟處於癱瘓邊緣。與此同時,以色列多處目標也遭到真主黨的火箭襲擊。雙方無辜平民均有傷亡。國際社會呼籲以色列停止軍事行動。聯合國和歐盟出麵調停,以色列開出“真主黨釋放被俘以軍士兵、黎政府軍部署黎以邊界”的停火條件。真主黨要求用以軍戰俘交換所有該黨被俘人員,並揚言“不達目的不罷休”。雙方衝突仍在擴大。 自2000年5月以軍撤離黎南部“安全區”以來,黎以邊界地帶一直保持相對平靜。雖然黎政府和真主黨均要求以方“歸還”薩巴阿農場,但並沒有采取武力方式對以施壓。 此次真主黨主動對以發動襲擊,雖然打出“反抗占領”的口號,但從真主黨的政治目標和價值追求看,其真實動機有四:一是維護與巴勒斯坦“哈馬斯”之間的戰略協作,履行“相互支持”的承諾,試圖為處在以色列“夏雨”軍事行動打擊下的哈馬斯解圍。在真主黨發動對以襲擊後,以色列腹背受敵,不得不兩線同時作戰。二是利用中東地區民間反美仇以思潮,掀起新一輪伊斯蘭“聖戰”高潮,矛頭直指親美或世俗政權,重新描繪中東政治地圖。三是高舉“反抗占領”大旗,強化在黎政治存在,加速改變黎各派政治力量對比,為今後爭取黎政府實權做政治鋪墊。目前,真主黨在議會占據9個席位,在政府中有一個部長職位。四是配合伊朗、敘利亞的地區戰略,吸引國際社會注意力,緩解伊、敘麵臨的戰略壓力。真主黨長期受到伊、敘的全麵支持,總是在伊、敘最困難的時候,挺身而出,分散美國的精力和施壓資源,以示對伊、敘的感恩和報答,換取伊、敘對其的更強有力支持。 對以色列而言,向真主黨發動報複性軍事打擊不是初衷。真主黨主動對以發動襲擊,打亂了以色列企圖在加沙地帶重創哈馬斯有生力量的軍事部署。伴隨著以色列提出的停火條件被真主黨拒絕,以色列已經根據局勢的發展調整了原來的軍事行動構思。 目前,以色列正逐步加強對黎的軍事打擊力度,旨在達到如下目標:一是盡可能多地消滅真主黨武裝力量,特別是能夠實現對真主黨主要領袖的“定點清除”。二是鑒於無法聚殲真主黨主力,以軍隨即加大對黎基礎設施和政府軍的打擊規模,以迫使黎政府同意在黎以邊界部署政府軍並約束真主黨的活動。三是希望對真主黨的軍事行動能對美國中東戰略有幫助。真主黨被美歐列入“國際恐怖主義組織”黑名單,以方稱,打擊真主黨是“國際反恐戰爭的組成部分”。他們認為真主黨背後的支持者是伊朗和敘利亞。黎以衝突凸現了伊朗和敘利亞的地區作用,為美歐下一步“解決”伊、敘問題營造了國際氣氛。(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6-07-20 第01版/董漫遠 作者為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