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外電:埃及被中國迷住 美懼怕運河“咽喉”被扼 zt

(2006-08-22 16:25:52) 下一個
外電:埃及被中國迷住 美懼怕運河“咽喉”被扼   大多數前往歐洲和美國的油輪都要經過蘇伊士運河,確保這個“咽喉”的安全是美國國家能源安全政策的關鍵      埃及是最近被中國迷住的一個阿拉伯國家。6月,兩國領導人簽署了一項旨在深化兩國間戰略和合作關係的協議。根據該協議,中國企業將增加對埃及能源、紡織和電子工業的投資,同時埃及向中國公司提供優惠待遇。      當代埃中關係的發展可回溯至1956年,當時中國支持埃及在蘇伊士運河危機中所持的立場。到了最近,這兩個國家都反對伊拉克戰爭、美國入侵阿富汗和聯合國安理會製裁蘇丹。      華盛頓饒有興趣地注視著中埃之間日漸升溫的關係,對埃及的今後走向和北京對其外交政策影響力的擔憂與日俱增。鑒於美國每年向埃提供大量經濟軍事援助,觀察人士質疑北京接近埃及的最終意圖及其對地區安全和穩定的影響。      僅在過去一年,中國就與越來越多的美國在該地區的盟友——包括卡塔爾、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進行軍事接觸。在6月於北京舉行的中阿合作論壇上,中國和22個阿拉伯國家承諾使雙邊貿易翻倍,從2005年的500億美元增至2010年的1000億美元。中國越來越關注阿拉伯國家,謀求改善與它們的關係以確保其不斷增長的經濟對能源的需求。      中國稱不必為此擔心。中國領導人說:“這種發展關係的願望和努力並不涉及任何結盟,也不會損害任何其他國家的利益。”但中國的安撫之詞是在美埃關係的困難時刻到來的。不久前,埃及領導人避免與美國主要領導人接觸,據稱是不滿美屢次批評埃及的人權紀錄和美國國會試圖轉移對埃援助。埃及或許會對與美國的關係重新評估,今後可能就地區和全球問題向中國、俄羅斯求教。      最後,任何有關中國的地區影響力的討論都必須考慮到其能源需求。埃及已是舉足輕重的產油國。而且,蘇伊士運河是海灣石油運輸線路的關鍵部分。大多數前往歐洲和美國的油輪都要經過蘇伊士運河,確保這個“咽喉”的安全是美國國家能源安全政策的關鍵。      北京在非洲和中東推動的“和平和安全”的舉動,目的在於謀求控製戰略資源和奪取市場,以反對未來潛在的對手,即美國及其盟友。現在是到了布什政府就民主和美國領導的地區聯盟等問題向埃及施壓的時候了。(摘自7月17日美國《頭版雜誌》,原題:中國、埃及結盟?作者小弗雷德裏克·W·斯塔克貝克,汪析譯)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