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神秘莫測的朝鮮大浦洞Ⅱ型遠程彈道導彈 zt

(2006-08-22 16:25:51) 下一個
2006年07月12日 15:19 《環球》雜誌   7月5日,韓國、日本、美國等國稱,朝鮮當天先後向日本海試射了數枚導彈,其中可能包括“大浦洞Ⅱ”型遠程彈道導彈。7月6日,朝鮮外務省發言人證實朝鮮發射了導彈,並說這是朝鮮軍隊正常軍事訓練的一部分。   6日晚,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在與美國總統布什就朝鮮半島局勢通電話時說,中方嚴重關切目前的事態。在當前複雜的形勢下,保持冷靜和克製十分必要。   神秘莫測的朝鮮導彈“大浦洞Ⅱ”   王晉燕   從6月開始,美國媒體就開始大篇幅報道朝鮮可能已經擁有了核武器,而射程長達8000~12000公裏的導彈或許是衝著美國而來。   6月22日,美國前國防部長威廉佩裏及前助理國防部長阿什頓卡特在《華盛頓郵報》上聯合撰文,呼籲布什政府在必要時以“先發製人”的手段摧毀朝鮮的導彈發射基地。   令這些美國軍事專家寢食難安的,正是7月5日朝鮮數次導彈試射中第三次試射的“大浦洞Ⅱ”型遠程彈道導彈。   英國《簡氏防務周刊》認為,這次朝鮮導彈試射有三點特別值得關注:第一,這是朝鮮“大浦洞Ⅱ”型導彈首次試射;第二,這是朝鮮迄今為止最大規模的一次彈道導彈演習;第三,這次演習大都是在清晨進行,很明顯是要限製國外的情報收集工作,同時也是為了獲得更為出其不意的效果。   “大浦洞”導彈之所以引起美國的高度關注,是由於美國情報部門認為,其射程可以到達美國本土。由於朝鮮在軍備技術方麵嚴格保密,外界對“大浦洞”係列導彈的性能不甚了解。   美國軍方認為,朝鮮的第二研究中心從1987年開始研發“大浦洞”係列導彈。而此次試射的“大浦洞Ⅱ”型導彈為三級推進的遠程戰略導彈,第一級是單級、短程火箭的推進器;第二級可能是“勞動B”型導彈的推進器;第三級可能使用固體燃料。   目前,對於“大浦洞”導彈的射程也是眾說紛紜,有人認為可以達到3500~4300公裏,也有人認為可能達到6700公裏,更有甚者認為“大浦洞Ⅱ”型導彈的射程已經超過1萬公裏。盡管數據不一,但較多的說法是,朝鮮導彈具備打到美國的能力,至少能夠覆蓋阿拉斯加地區,而日本則完全在朝鮮導彈的打擊範圍之內。   美國一直跟蹤監測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就一直在監視朝鮮遠程彈道導彈計劃的進展情況,並在90年代初發現了“大浦洞Ⅰ”型導彈,此後密切關注著該彈的第一次發射。   1998年9月4日,朝鮮宣布發射了其第一顆衛星“星光明星1”號,並公布了該衛星的軌道參數。此後,俄羅斯證實已經探測到這顆衛星,但西方的跟蹤係統始終沒有發現它,並且沒有收到該衛星發出的信號。美國國防部認為朝鮮的衛星發射失敗,並沒有入軌。   而西方分析家普遍認為,這顆衛星就是用“大浦洞Ⅰ”型導彈的運載火箭發射的。根據朝鮮官方提供的照片,可以證實這次發射使用的是兩級推進火箭,分別由“勞動”導彈推進器和“飛毛腿”導彈的推進器組成。   美國軍事專家分析認為,盡管美國國防部沒有明確說1998年朝鮮使用的是“大浦洞Ⅰ”還是“大浦洞Ⅱ”運載火箭,但事實上,發射的電視圖像清楚地表明這是“大浦洞Ⅰ”。因為“大浦洞Ⅱ”采用了新的第一級推進和“勞動B”型導彈的第二級推進,而“大浦洞Ⅰ”則在加上第三級推進後可以增加射程。   不過,由於“大浦洞Ⅰ”的運載火箭尺寸較小,即使加裝第三級推進,其尺寸、重量以及所發射的有效載荷都是有限的。特別是作為麵殺傷的戰略導彈使用,其彈頭的殺傷力會大大降低。   因此,美國認為火箭的第三級很小,沒裝多少推進劑,能力很有限。據美國軍事專家分析,這種可能為三級推進的“大浦洞Ⅰ”型導彈具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射程,有可能在4000~6000公裏之間。日本有報道說發射的碎片(有可能是第三級和載荷)落到了阿拉斯加附近的海域,但沒有得到美國國防部的證實。   美國全球安全信息網的分析文章指出,這次朝鮮試射的很可能是第一次亮相的“大浦洞Ⅱ”型導彈的改進型。朝鮮試射的第三枚導彈最有可能是“大浦洞ⅡA”或者“大浦洞ⅡB”型導彈,甚至可能是“大浦洞ⅡC/3”型導彈。   美國軍事專家認為,朝鮮這次導彈試射的實際目的很可能是想以“大浦洞Ⅲ”型的設計理念來替代1994年衛星照片上所顯示的老的“大浦洞Ⅱ”的設計理念。其第一級推進設計與“大浦洞Ⅱ”、“大浦洞ⅡA”導彈的最初設計是不同的。   最初的“大浦洞Ⅱ”及“大浦洞ⅡA”導彈的設計是基於“勞動A”型導彈的技術;而“大浦洞ⅡC/3”型導彈是采用“勞動B”型導彈技術設計的;而介乎兩者之間的“大浦洞ⅡB”型導彈則結合了“勞動A”型導彈與“勞動B”型導彈兩種技術,在第一級采用了“勞動A”型導彈推進技術,而第二級則采用了“勞動B”型導彈推進技術。   猜測紛紜   據外電報道,這種可能為新型的“大浦洞”導彈在試射時失敗,其原因,目前尚無確切的分析和結論。   有一種分析認為,可能是向導彈填注燃料時出了問題。試射失敗的原因是三級推進,向三級導彈裏填注燃料原則上需要一周時間。但由於匆忙填注,使得組成燃料的物質之間發生衝突,導致導彈爆炸。   但是韓國有分析認為,這次導彈試射具有政治意義,可能是有意減少燃料加注的。從技術層麵上看,減少燃料加注和為了在本土回收試驗彈頭提高試射彈道,這在其他國家的戰略導彈試驗中也是常常采用的。   美國全球安全信息網的分析認為,有跡象表明,遙感勘測在50~52秒時喪失了信號,可能是由於導彈分解的原因,也可能是由於海浪的影響。根據美國五角大樓以及白宮國家安全顧問史蒂芬哈德利所說,遙感勘測的數據表明,導彈在35~40~42秒階段失敗。   美國軍方的分析認為,這次“大浦洞Ⅱ”型發射失敗是一次典型的在半空傾斜展開分解過程中最大動壓失敗的情況——從以往“大浦洞”導彈外形過於細長上看,其過載承受較小。   如果再進一步推測,它似乎是一級推進控製係統出現了問題,其第一級推進燃燒應該在112~120~130秒。當然,這還要依據朝鮮導彈按哪種配置作為最終設計進行的這次發射。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它是載荷並以41度斜角發射的,此外也可以肯定的是,這次導彈試射的方向並非是瞄準美國的。   這次朝鮮導彈試射的失敗,一方麵可能表明了朝鮮洲際導彈的技術還未成熟,另一方麵也可能表明了朝鮮有意傳達政治信息而在技術上對導彈試射進行了控製。   朝鮮方麵在沉默一段時間後,終於證實了這次導彈試射,並強調這是常規的軍事訓練,與六方會談沒有任何關係。朝鮮在展示了其擁有洲際導彈技術後的這種表態頗具意味,對於美國來說,現在在技術層麵上討論一次發射失敗或成功意義都不大了,關鍵是朝鮮在這次導彈試射後會以什麽樣的姿態、提出什麽樣的條件出現在下一次六方會談的談判桌上。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