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東亞時評】對朝鮮導彈試射的解讀 zt

(2006-08-22 16:25:48) 下一個
【東亞時評】對朝鮮導彈試射的解讀 解讀朝鮮導彈試射,還是那句話:看不到美日反導係統,就抓不住朝鮮導彈試射問題的要點。關於朝鮮導彈試射,形形色色的評論現已占據世界各大媒體的顯要位置。這些評論有些出於政治目的,有些則出於自身的偏見,更多的則是把朝鮮導彈試射歸咎於朝鮮的孤立困境和美國對朝鮮的強硬政策。後麵一種可以說是相對中肯一些,但亦沒有抓住朝鮮導彈試射的本質,即美日反導係統。 【東亞時評】目標針對美日反導係統 強調對日威懾 對於朝鮮導彈試射突然爆發,我們前期對朝鮮導彈試射危機的分析基本上已經給出了答案,即在朝鮮導彈危機前期對日本在反導係統問題上測試出日本的真實態度後,破解美日反導係統的關鍵就成了如何使日本國民認識到“美日反導係統不僅不會給日本帶來安全,反而會在中美爆發核衝突時給日本招來滅頂之災”。為此,中國要“毫不猶豫對日核威懾”,中國大量曝光對美國沒有威脅的中短程戰略核武器(以可以突防美日反導係統的東風21為代表)即為此意。 按照這個思路,朝鮮導彈試射由最初製造試射遠程導彈的迷霧迫使美國逼日本在反導係統問題上表態後,突然轉入對日本的威懾,和中國近期加大對日本核威懾的力度的思路是一致的。除了朝鮮發射隻對日本有威懾的中短程導彈數量至多令人咋舌,韓國精心配合及時透露朝鮮尚有多枚導彈處於待發射狀態,亦是為了放大對日本威懾力度。 朝鮮導彈試射後美日的態度是以上推斷最好的佐證,雖然在試射的導彈中有一枚美國先前極力渲染的遠程導彈,但美國的態度明顯“軟化” ,以國務卿賴斯的表態最具代表性: 賴斯重申美國致力於六方會談機製 國際在線報道 (記者 許欽鐸):美國國務卿賴斯5日強調,旨在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的六方會談機製是唯一化解朝鮮試射導彈問題的途徑。   賴斯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朝鮮試射導彈問題不僅僅是美國和朝鮮之間的事情。她說,國際社會對朝鮮試射導彈的反應證明這些國家都非常關注朝鮮的舉動。   賴斯沒有說明美國將會采取什麽措施來應對朝鮮的舉動。但她表示,有多種渠道可以使朝鮮更加難以采取類似的政策或者發展核力量。   韓國、日本、美國等國5日稱,朝鮮當天先後向日本海試射了數枚導彈。 【東亞時評】雖然我們對於朝鮮導彈危機表麵上已經平靜下來後突然爆發感到吃驚,但對於這種結果則不感到任何意外,因為這種發展和我們前期有關美日反導係統和朝鮮導彈試射危機的分析吻合的非常好。 和日本立即宣布對朝鮮進行經濟製裁的強硬態度相比,美國國務卿賴斯的表態“軟的” 讓我們感到吃驚,尤其對比先前美國動輒拿反導係統說事相對照。美日對朝鮮導彈試射後態度的反差驗證了我們剛剛完成的有關朝鮮導彈試射是為了測試日本在反導係統問題上的態度的推斷,前期的引而不發就是為了給美國充分時間逼日本表態;在測試結果出來,日本無法經受美國的強大壓力重回在反導係統問題上全力配合美國的態度明確後,朝鮮導彈危機也就隨即轉入下一個階段,即加大對日威懾以破解美日反導係統。 從另一個角度,朝鮮導彈試射除了本身強調朝鮮本身對日本的威懾,更起到對中國對日核威懾倍增器的作用。鑒於中國的東亞唯一核大國地位和一貫的核立場,中國對日核威懾不能做的太過張揚,因此對日本的核威懾往往不能引起日本普通民眾的注意。朝鮮大量試射導彈後,美日反導係統的局限性被突出的同時,中國對日本核威懾的優勢也隨即被凸顯。我們注意到近期一篇關於日本地緣政治環境惡化的評論,而鑒於反導係統對中朝的敵意,反導係統的推進將使日本的環境進一步惡化。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由於該係統被美國利用謀取對中國的單方麵核優勢,在中美之間爆發核衝突時,日本永遠不能置身事外,且受到打擊的力度可能遠遠超過美國。 朝鮮導彈試射後賴斯及時端出“六方會談” 這盤菜非有味道。我們同時注意到,在這一段時間朝鮮導彈試射危機中,先前主導對朝強硬政策的副總統切尼和國防部長拉穆斯菲德沒有什麽表態。但另一方麵,美日反導係統則是美國國防部主導的,而壓製日本在反導係統上重回全力配合美國的立場當然也是拉氏主導的。對於日本的立場轉變,我們的一個結論是,小泉在收回模糊立場,被迫明確在反導係統追隨美國之後,在靖國神社問題上也有收獲,即至少小布什政府在近期不會給小泉找麻煩。 讓我們把時間往回撥的更早一些,朝鮮導彈危機實際上是美國強硬派在朝鮮半島占據上風並導致六方會談沒有重開的可能之後,中俄為扭轉在朝鮮半島被動局麵打破僵局的一步棋。 朝鮮導彈試射危機從先前的引而不發,到現在變成對日本的威懾,中俄已經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對美國來說,雖然在朝鮮半島的主動權易手,但既為中俄主動出擊,美國的“損失” 也是無法避免的;但美國並非沒有收獲,美國的收獲就是迫使日本明確在反導係統上全力配合美國的態度,日本軍事上的獨立性進一步削弱,美日反導係統將大大提速。 但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全力推動的這個反導係統的命運並非不可逆轉的。首先,如我們先前所指出的,中俄的破解之道就是加強對日本的威懾,讓日本普通民眾意識到這個反導係統給日本帶來的危害;其次,在美國新保守主義剩下為時不多的時間裏,美國反導係統還能走多遠是一個問號,而這本身也構成中俄不再顧忌朝鮮導彈會助推美日反導係統的一個理由。所以歸納起來,中俄破解美日反導係統的策略就是加強對美日威懾,寄希望於從美日內部攻破反導係統。這其實是破解反導係統的唯一有效方式,如果不能奏效,那麽中俄對美日的新冷戰格局長期化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在中俄重掌朝鮮半島主動權後,朝鮮導彈試射危機的一個直接後果是六方會談重現曙光,這也許是中俄借朝鮮導彈要達到的主要目的。要講清這個問題,我們需要回顧一下六方會談在去年底中斷後,尤其是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指針》發布後美國強硬派和溫和派在圍繞朝鮮半島問題的“軟硬” 之爭。 美國國防部《四年防務指針》發布後,中國借中斷六方會談迫使美國在靖國神社問題上對日本施加壓力的意圖落空,拉氏反戈一擊把朝核變成手裏推動美日反導係統的“驅狗鞭” (見《美國戰略重點轉移》),一方麵作出在釣魚島支持日本的姿態,美日軍演也離釣魚島越來越近;同時加大構建“亞洲北約”的力度,和印度聯合軍演威脅中國經由印度洋的石油運輸通道。這一段時間,拉氏全麵主導了東亞借助美日軍事同盟遏製中國的新戰略,小布什采納了拉氏的戰略,借訪印簽署美印核能合作全力推動“亞洲北約”。 中國隨後展開反擊,在胡布會之前的幾個月裏,迅速展開石油布局強硬回擊美國對中國石油運輸通道的威脅,並借釣魚島一次秘而不宣的軍演測試出美國在釣魚島的真實態度從而一舉逼退美國介入釣魚島衝突的意圖。至此,小泉借美國“虎威”在釣魚島謀利的意圖落空,並在胡布會後的中日東海問題談判上重回“務實”的態度。拉氏此時雖然依然主導對日政策,但在加強美日軍事同盟問題上對小泉的兩個承諾都無法兌現(在靖國神社問題上佐立克亞洲之行時借胡錦濤訪美行程時間安排堵死小泉拜鬼之路),由此引發小泉的極度憤怒,並在胡布會期間挑起獨島爭端以發泄不滿。獨島爭端以美國力壓韓國對日本作出讓步而落下帷幕,小泉雖然在獨島有所斬獲,但畢竟不能和在靖國神社和釣魚島失去美國支持的損失相提並論,於是小泉作出在配合美國構建反導係統問題上模棱兩可的態度,這是我們前一期時事分析的重點之一。 獨島爭端雖然暫時被按下來,但韓國在獨島問題上為了“顧全美國的大局”放棄原來的強硬卻沒有得到美國的補償。美國內部對朝鮮的“軟硬”之爭在此時進入白熱化,以美國國務院為代表的溫和派通過向媒體放風的形式試圖“軟化”對朝的強硬立場,為此我們指出,美國此舉實為對韓國在獨島的“損失”的補償。 美國內部對朝鮮半島的“軟硬” 之爭在“強硬派高官”發話將溫和派通過媒體製造的“小布什” 將在朝鮮半島“軟化” 立場的風聲斥責為“試圖幹擾總統決策” 並得到小布什的首肯後落下帷幕。溫和派暫時認輸,但我們當時就指出,美國國務院的溫和派並非象“強硬派高官” 暗示的那樣“弱不禁風” (見《美國對朝政策的“軟硬” 之爭(2)》)。 美國“強硬派”在成功阻擊“溫和派”軟化對朝鮮立場以補償韓國在獨島的“損失”的意圖後,韓國曾極為不滿,頻繁表態加強和朝鮮的關係。但在在韓國六方會談團長千英宇與美國團長希爾會談後在六方會談中斷的責任方麵作出迎合美國立場後,韓國再次退縮,至於美國如何迫使韓國再次迎合美國立場我們不得而知。最簡單的設想是,在目前的情況下,韓國並沒有什麽可以和美國討價還價的資本,如果美國強硬拒不讓步,韓國也隻能退讓。但對美國“溫和派” 來講,韓國的暫時忍讓為日後爆發買下了種子,從長遠將嚴重損害美國在朝鮮半島的影響力。 朝鮮導彈試射危機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發生的。 關於朝鮮導彈危機如何測試日本在反導係統上的真實態度和美國如何壓製日本重回全力配合美國的道路上等推斷是我們前期時事分析的重點,但在中俄如何借朝鮮導彈試射危機重掌朝鮮半島主動權則是本期時事分析的主要對象。 首先,朝鮮導彈測試出日本的真實態度後,中俄不必顧忌朝核助推美日反導係統,朝核將會有新的發展並重新成為中俄手中的“打狗棒”,且目標更為明確,即在反導係統上全力配合美國的日本。 其次,朝鮮導彈試射爆發宣告美國“強硬派”的強硬政策失敗,朝核不再成為拉氏手中助推美日反導係統的“驅狗鞭”,反而為中俄利用成為破解美日反導係統的鑰匙。 由於朝鮮半島主動權易手,一個直接的結果將是六方會談重現曙光,美國將被迫回到和朝鮮對話的道路上以設法穩定朝鮮半島局勢,減少朝鮮核問題對美日反導係統的壓力。同時,朝鮮導彈試射本身也客觀上幫助美國“溫和派”掌握對朝鮮半島的主導權並因此影響美國對東亞其他熱點的政策。 朝鮮導彈試射爆發後日本反應激烈,立即宣布對朝進行經濟製裁,證明朝鮮導彈的確是針對日本的。相反,小布什迅速作出外交解決朝鮮導彈試射的表態,而國務卿賴斯則明確在六方會談問題上表態,並派六方會談美國代表團團長訪華。我們認為,美國在六方會談上的表態顯示了美國解決朝鮮導彈危機的“正確態度”。 希爾的中國之行已經開始,截止到目前,我們已經看到希爾在有關問題上作出兩大表態: 1.新華網快訊: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7日在北京說,美方已準備好落實去年達成的共同文件,希望朝方也能有相應的行動。 2.新華網快訊:美國助理國務卿希爾7日在北京說,他此行並沒有討論製裁朝鮮問題,並希望朝方盡早回到六方會談框架內。 熟悉朝鮮半島局勢的朋友對於以上希爾的兩個表態應該知道其含義。首先,我們知道,去年第四輪六方會談達成的共同文件是在卡特麗娜颶風之後,小布什政府在麵對強大國內壓力的情況下達成的;在小布什渡過卡特麗娜颶風後的民意危機後,切尼和拉氏重掌外交主導權,《共同文件》被束之高閣。和六方會談美國采取“不必要的強硬” 堵死重開之路相似,美國在實施《共同文件》方麵的態度也是異常強硬,因為以切尼和拉穆斯菲德為代表的美國新保守主義強硬派對這份由中國推動的在美國最不“方便” 的時候簽訂的《共同文件》恨之入骨,也是美國“強硬派” 不想讓六方會談重新啟動的原因所在。希爾在落實《共同文件》方麵的表態可謂表到點子上了。 其次,美國強硬派堵死六方會談重啟的方式是關鍵時刻“不必要的強硬”,而“不必要的強硬” 手段中,所謂的“金融製裁”是朝鮮最在乎的。雖然希爾所言“他此行並沒有討論製裁朝鮮問題” 中的“製裁” 二字和朝鮮一再要求美國解除的“金融製裁”是兩碼事,但希爾刻意強調他“沒有討論製裁朝鮮” 的打算則和日本立即宣布對朝鮮實施製裁以及美國在朝鮮導彈風波之初的態度形成強烈反差。希爾強調他“沒有討論製裁朝鮮” 的打算也是“六方會談” 重啟的先決條件,因為如果此時美國討論製裁朝鮮,等於徹底堵死重啟“六方會談” 的後路。 在佐立克離開國務院後,希爾實際上成為美國國務院的“溫和派”的最典型代表人物。我們認為,希爾迅速訪華,並作出有利於重啟“六方會談”的表態的確反應了朝鮮導彈試射的真實意圖,即在客觀上幫助了美國“溫和派”有機會在朝鮮半島施展手腳。我們將繼續關注希爾的亞洲之行,同時我們也認為,希爾的這次亞洲之行必定為賴斯即將展開的亞洲之行注入不少新的成分,這也許是本次導彈危機爆發時機選擇的一個考慮。 這樣一來,在東亞就形成了這樣一種局麵,一方麵美國強硬派將力壓日本在反導係統配合美國;另一方麵,中俄朝卻把對日本的威懾作為破解美國反導係統的主要手段,在反導係統日本要獨自承受來自兩個方向的壓力,日本在反導係統上回旋的餘地越來越小。同時,由於日本宣布對朝鮮實施製裁,如果六方會談重啟,日本有可能被徹底剝奪參與的權力從而被逐出這一決定東亞地區勢力分配的重要平台。 至於美國為什麽急於要使朝鮮半島局勢平靜下來是我們下一步分析的對象。我們認為,隨著G8會議的鄰近,中俄美日在中亞為爭奪石油控製權的角逐將越來越劇烈,這也是美國急於穩定伊朗核問題的根本原因,朝鮮導彈試射危機的時機選擇上也有讓美國兩頭不能兼顧,從而對美國在中亞的滲透形成牽製的意圖。中俄美日在中亞的角逐將是我們今後一段時間關注的重點。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